51 | 如何更好地融入一个群体?(2020年第34周)

你好,我是陈章鱼,欢迎收听《每周新书盘点》。

这是 2020 年的第 34 个周末,又到了咱们一起盘点每周好书的时候了。本周我将为你推荐3本最值得你关注的新书,而且这 3 本书,都指向了同一个主题:怎么更好地融入一群人?

一个人也许可以走得快,但只有一群人才能走得远。人是社会动物,只有在一群人中才会被激发活力和创造力。但是问题来了,我们怎样更好地融入一群人呢?还有,哪一群人更值得我们和他们一起前行呢?

正好,这周有 3 本新书,都是从不同角度来聊这件事。我想把这3本书推荐给你。

我要为你推荐的第一本书,是曲飞老师解读的《合为一家》。

这是一本历史书,讲的是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和汉族文化是怎么融合的。

从十六国到南北朝,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一段时间。因为时代特别「碎」,中国北方相继出现过十几个割据政权,习惯上叫十六国,其实数量还不止十六个,而这些国家中,绝大多数都是匈奴、羯族、鲜卑、氐族、羌族这五大少数民族建立的,所以旧史书上提到十六国,往往会成为「五胡十六国」。

但是你注意过没有,今天,只有羌族还存在,其他的几个民族在十六国之后就消失了,那他们去哪了呢?答案是,他们从血脉到文化,都逐渐融入了汉人,或者更确切地说,融入了以汉人为主体的「华夏民族」。

为什么他们要努力地融入华夏民族呢?在最开始,这主要是出于一种宣传的需要。

比如十六国当中的头一国:汉赵。这个政权的国号起先叫汉,后又改叫「赵」,所以被称为汉赵。汉赵政权的创始人刘渊是个高度汉化的匈奴贵族,他本来是西晋一个藩王的手下,后来西晋爆发了八王之乱,一帮宗室王爷打成一团,天下大乱,刘渊趁机起兵。

这时候他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起兵以什么名义?这很重要,因为中国人做事历来讲究「名不正则言不顺」嘛,所以他必须有个足够有政治号召力的名分。

这时,他叔叔建议他说:咱们都是匈奴人,不如就打出「复兴匈奴」的旗号,宣称继承呼韩邪单于的事业。呼韩邪是西汉后期的匈奴首领,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出塞和亲,就是嫁给了他,虽然已经隔了300多年了,但对匈奴乃至更多的草原民族来说,这个名字还有点分量。然而刘渊却很不以为然,他说,我要继承就继承汉高祖刘邦、魏武帝曹操这样的人物,呼韩邪哪里值得继承呢?

正好,匈奴有过跟汉朝皇室和亲的历史,也就算有了汉室血统,所以作为匈奴贵族的刘渊就以这个为理由,宣称自己以「外甥」的身份继承汉朝法统。

他自立为汉王,还做足了表面文章,为汉朝的历代皇帝建了宗庙,从刘邦直到蜀汉后主刘禅,也就是阿斗,全都供奉起来,刘渊这也就相当于向世人宣布,我不是要建立匈奴政权,而是要复兴汉朝。

果然,这种宣传对于刘渊推进他的事业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政权迅速壮大,并且攻占洛阳,终结了西晋。

之后这些国家的建立者,一看这招挺好使,他们就纷纷效仿,不仅模仿,还有创新,有的国家干脆重写本民族起源史,把它嫁接到华夏民族的历史当中去。比如同属匈奴的另一支,铁弗部落。

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提到匈奴,说他们是「夏后氏之苗裔」,也就是传说中的夏朝的后裔。匈奴中的铁弗部落就非常敏锐地抓住这条记载做文章,后来他们的首领赫连勃勃宣称匈奴就是夏朝的后裔,在官方文献中把夏朝的始祖大禹称为「我皇祖」,言下之意就是,自己有充足的理由被视为华夏的一部分,并且享有对中原江山的继承权,赫连勃勃更是干脆把他的政权命名为「夏」,史书上称之为「胡夏」。

在汉朝时期,儒学被奉为正统学术,而儒家的特点就是崇古,爱神化古代,在他们口中上古三代夏商周,就是中国的黄金时代,因此赫连勃勃跟夏朝攀亲戚,显然能抬高身份。

这个融合过程中,胡人也为华夏注入了新的文化资源,从而拓宽了华夏这个概念的广度,也为华夏文明带来了很多改变,甚至一直影响到了今天。想要了解这些,推荐你听一听这本《合为一家》。

我要向你推荐的第二本书,是李迪迪老师解读的《正常人》。

这是一本小说,讲的是现代年轻人的友谊和爱情。其实这本书想传达的理念,有点站在今天咱们这个话题的反方,作者想告诉我们的是,不要为了刻意融入一个群体,而伤害自己,伤害自己真正爱的人。

咱们先来听故事。故事一开始发生在一所高中,男女主人公是同班同学,男主人公是学校里边的明星,高大英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还特别爱交朋友,走哪都受人欢迎。只是家境差一些,父亲抛弃了家庭,只有母亲打工照顾他自己。

而女主人公正好反过来,她家境特别好,但是性格非常地孤僻,上课怼老师,下课怼同学,走哪都没朋友。

但是恰恰是这两个人,互相吸引,互相喜欢了。只不过男主人公太在意别人怎么看待自己,所以他在校园里还假装不认识女主人公,到了毕业舞会,他邀请的舞伴是另一个女孩,这些都给女主人公带来了伤害,最终两个人分手了。

我们分析一下,男主人这么做,是因为他太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迫使他这样做的,并不是他的真实自我,而是他想象中的他人的眼光所带来的压力。这就是同侪压力,指的是一个人,尤其是青少年,由于害怕被自己所属的圈子排挤,而做出「随大流」的选择。很多青少年都是在同侪压力的驱使下,成了校园暴力的施害者。

故事还在继续,到了大学,男女主人公又见面了,这一次彻底反过来了,男主人公成了校园里的小透明,女主人公变得美丽又时髦,身边有一群朋友,还都是富家子弟。

当然,为了让故事发展下去,作家在小说里肯定让男女主人公破镜重圆,但是这一次,两个人还是出现了矛盾,这一次是因为两个人的家境。男主人公一直生活得非常窘迫,而女主人公呢,是个没有金钱概念的富家女,于是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误会,男主人公感觉自己会被人看不起,两个人还是没有走到一起。

这一次次的误会,其实都来自于同一个错误心理,就是男主人公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因为他太想融入别人,就像这本书的书名一样,他想做一个别人眼里的「正常人」。

但是作者用这本小说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那就是,如果成为所谓「正常人」的代价,是伤害自己,伤害自己所爱的人,真的值得吗?

好在小说的故事还没有结束,男女主人公最终有了他们自己的答案,如果你想知道接下来他们人生是怎么走下去的,欢迎你收听这本李迪迪老师解读的《正常人》。

我要向你推荐的第三本书,是李南南老师解读的《大器晚成》。

这本书聊的,大概是咱们每个人最想融入的一群人,什么人呢?成功人士。

而且这本书的作者,他可能是全世界,最适合研究这个话题的人。为什么呢?因为他是《福布斯》杂志的发行人,每天的工作,就是找到不同的评价人才的标准,然后推出五花八门的排行榜,寻找各种成功人士。

不过,现在有一种倾向,就是大家都觉得早成功才是成功,《福布斯》每年都会评选出30位30岁以下精英。几乎每个行业,都会定期评选青年才俊。这些评选已经成为一门产业。

借用作者的话说,美国社会,过度奉行神童文化,已经有点患上了年少成才狂热症。甚至有的人为了融入这个神童群体,已经到了让人哭笑不得的地步。比如,有个叫赖利·韦斯顿的编剧,曾经在好莱坞风光一时。因为她还不到19岁,就拿到迪士尼旗下一个电影公司,30万美元的编剧合同。大家一看,这是个天才啊。很多媒体开始抢着报道。但是,没过多久,这个故事就出现了反转。这个人的身份是假的,她其实已经30多岁。媒体问她为什么造假?她的解释是,假如人们知道我已经30多岁,就没人会理我了。

作者觉得,这件事现在有点过度,于是想借这本书,给它踩踩刹车。

作者在这本书中,就提出来了,其实每个年龄,都有每个年龄的天赋,而且人们发现自己的人生方向,这需要一个过程,有的人比较走运,早早就找对路了,有的人呢就需要多花一点时间摸索,找到自己的独特优势。

那么,落实到行动上,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在这本书里,作者给了一个有点反常识的建议。他说,你要学会,战略性撤退。

什么叫战略性撤退?简单说,就是你要多做尝试,然后尽早知道,哪些事是你做不了的,知道你的能力局限,然后在这些事情上果断撤离。

那么,该往哪撤呢?我们在做自我规划时,总喜欢考虑这么一个问题,那就是,到底是该停在舒适区,继续做自己熟悉的事呢?还是应该走出舒适区,闯一闯呢?其实,这个问题还有第三个选项。那就是,创造新的舒适区。也就是,在自己的能力版图内,找到一个更有性价比的事业。

我们老说一句话,叫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其实人生更像是马拉松,起跑那一下没有那么重要。

过去我们在形容一个人的职业时,习惯把职业分成两种。第一种是推石头型的职业。比如体力劳动,你只要停下,就没有收益。另一种是滚雪球型的职业,你的优势,会随着阅历的增长,一路累积。

就像巴菲特说的,人生就像滚雪球,关键是找到足够湿的雪,和足够长的坡。听完这本书之后,你会发现,这个坡其实不是一个笔直的大路。它沿途遍布着很多路口,总有一个,会让你形成巨大的势能,给你带来新的机会。

借用这本书封面上的一句话,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好的,以上就是本周推荐的 3 本好书:《合为一家》《正常人》《大器晚成》。我又和你一起,盘点了本周最值得关注的新书。

我是陈章鱼,祝你周末愉快,我们下个周末再见。

《合为一家》(曲飞工作室解读)

《合为一家》(电子书)

《正常人》(李迪迪解读)

《大器晚成》(李南南解读)

【点击以上链接,即可前往收听/阅读】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