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 | 如何成长为一个“π形人才”?

策划人:李仲轲

你好,这里是《邵恒头条》,我是邵恒。

最近,我看到了一条大公司的新闻。字节跳动宣布,在未来的两个月中,计划开放1万个工作岗位。等到招聘完成之后,字节跳动的员工总数将突破10万人。

其实今年,字节跳动已经招募了超过3万名新员工。外界分析说,这些新鲜血液会加入字节跳动的新业务,比如游戏、教育、网络文学板块。

我看到不少媒体评论,字节跳动扩大招聘的规模说明了这个时代的一个现象,那就是随着大企业业务版图的不断扩张,更多的人有机会跳上一艘快船,实现个人能力和财富的快速增长。

不过我也注意到,面对字节跳动的扩张,有不少人内心也有担忧。比如有些人会想,如果自己学习的专业,没有被字节跳动这种大公司划入业务版图,那是不是自己会注定错过时代的大潮呢?

如果你也对自己的职业有危机感,不如去看一下新加坡。最近我看了一本今年出版的新书,叫做《跨越式成长》,其中最有意思的是讲新加坡的人才战略的部分。这本书说,新加坡的人才观,就是为适应快速变化的时代而设计的。新加坡人才战略的目的,就是让当地人增加自己的职业弹性,为未来做能力储备。

在今天的《邵恒头条》中,我就来跟你分享一下让我觉得受启发的人才观念。

新加坡人才观的具体名字,叫做“π形人才”。和你解释一下,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一个人应该成为“T形人才”,也就是拥有一项专精的技能,同时又拥有很多基础技能作为支持。

但是新加坡政府却认为,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一个人应该是一个“π形人才”,也就是除了本身的技能之外,还要有一个第二技能。你可以在脑中联想一下“π”这个符号,是不是特别像一个有两条腿走路的人?

在新加坡,推进“π形人才”战略的关键人物,新加坡的国会议员帕特里克·泰就是一位典型的“π形人才”。

这位国会议员在大学学的是法律专业。毕业之后,他没有选择立即进入法律系统,而是去当了一名警察。在当警察的过程中,他一直致力于社区工作和法律服务。与此同时,他也没有放弃法律的学习,一边当警察一边学习国际法,并且拿到了法律硕士学位。

在结束了警察生涯之后,帕特里克被新加坡全国职工总会法律服务部门聘任了。听这个部门的名字你就知道,这是一个既需要处理法律问题,又需要跟工会打交道的部门。而帕特里克能被聘任,正是因为他恰好同时具有法律和社区服务的技能。这就是一个典型的“π形人才”的成功经历。

不过我知道,很多人可能都会觉得,这个帕特里克的经历,成功是成功,但这样的经历很少见吧?更别说复制了,因为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培养一个技能就很不容易了,要想再培养一个第二技能,岂不是难上加难?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跨越式成长》这本书认为,这是我们关于技能培养的一个常见误区。

我们通常觉得职业技能是线性增长的,技能能到什么水平,跟你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呈正比。

但其实,职业技能的发展更像是一条对数曲线:在刚接触一项新技能的时候,你通过简单的学习就能突飞猛进。但是到后期,你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会越来越费劲。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如果你想精通一项技能,可能的确需要“1万小时”的练习。但是你想要掌握这项技能的基础,在这个新领域立足,并不需要花太多时间。

这可能就是为什么,“π形人才”能成为新加坡整个国家的人才战略,因为让普通人走通这条路,并没有想象得那么难。

不过,你可能还会问了,虽然老话说技多不压身,但是多一项技能,尤其是不那么精湛的技能真的有用么?还真有用。

给你举个例子:有个漫画家叫做斯科特·亚当斯,他是知名漫画系列《呆伯特》的作者。这个漫画系列光是前两部就卖出了200万本以上。但其实,亚当斯并不是个漫画天才,他走的就是“π形人才”的成功之路。

在成为漫画家之前,他是一个不怎么成功的白领,短短一年内就换了5份工作,不过这让他对于“办公室政治”有了不少体会。漫画只是亚当斯的一个业余爱好,晚上闲暇时间他会画点漫画消遣时间。在向公司高层作报告的时候,他会把漫画作为展示的手段。

后来出于乐趣,亚当斯把自己在办公室遇到的人和事,用讽刺的风格画进漫画里,这也就有了《呆伯特》漫画,没想到一炮走红。

亚当斯自己都说,他的画画技能,讲笑话技能,以及对“办公室政治”的了解,没一个是全世界最好的,顶多算得上前25%的水平。但是他把这三项不咋地的技能结合起来,反倒成了一个成功的漫画家。

你看,就算你不能把第二技能修炼到一流水平,你也可以通过几个技能的叠加,来获得属于“π形人才”的成功。

好了,说了这么多,我们还没有说到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新加坡为啥会有这种“π形人才”的想法?以及他们是怎么批量培养“π形人才”的?

先说第一个问题,新加坡为什么会看重“π形人才”?

简单来说,作为一个第三产业发达的国家,新加坡其实很早就完成了人才的“专业化”发展,积累了大量的“T形人才”。他们的劳动力很明显地向专业人士、经理人和管理者倾斜,比如说银行业、法律界的从业者就有不少。

可一旦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出现,比如人工智能技术被应用在法律领域,那么这些专业人士曾经引以为傲的技能,就要面临过时、被淘汰的风险了。因为这个原因,新加坡对于人才的技能格外有危机感。

“π形人才”可以说是新加坡想出来的应对方案。相比一条腿蹦哒的“T形人才”,“π形人才”两条腿走路,显然职业发展的灵活性和空间都更大。

好,现在我们来说第二个问题,新加坡又是怎么批量培养这种“π形人才”的呢?

看了《跨越式成长》这本书,我发现新加坡从小学教育到职业教育,几乎每一个阶段都为培养“π形人才”做了制度设计。

比如在基础教育阶段,新加坡的孩子不仅仅要学习简单的知识,他们在任何科目上,都会接触到“深层思考技能”。在学文学的时候,学生得弄明白一个故事在更深的层次上说明了什么问题。在学数学的时候,学生要学习怎么运用逻辑思维、怎么提问。

这相当于让孩子从小就有“融会贯通”的学习意识,让他们更容易摆脱学科的束缚,实现技能的迁移。

在大学的教育上,新加坡的设计也是如此。他们的课程并不是单纯由教育部门制定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新加坡的大学经常与企业合作,来商讨在未来学生应该学习什么技能,而这些技能都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真实需求。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学生一直在学习面向未来的技能,不会一出校门就发现自己的技能过时了。另外,这种制度也向新加坡整个大学系统注入一种意识,那就是要在专业设置和技能培养上,保持开放和灵活的心态。

如果说这些制度都是给“π形人才”打基础的话,那么新加坡的职业培训体系,就是直接帮新加坡人找到值得培养的第二技能了。

《跨越式成长》这本书介绍说,新加坡有一个叫做技能创前程的项目,英文是Skills Future,其实我觉得更准确的翻译是“未来技能项目”。每个25岁以上的新加坡人,都会在虚拟信用账户中收到500新元,这是专门给新加坡人的培训费用。这笔钱加上新加坡政府给培训机构的补贴,差不多就意味着,一个人可以不用花任何钱去学习一项新技能,而且这项技能还不需要和当前职业有关。这就相当于鼓励一个人主动学习工作之外的第二技能,成为“π形人才”。

我还看到新加坡的官员建议,新加坡的先进制造业、医疗保健业和航天业接下来会迎来发展的机会。如果一个新加坡人想要学习第二技能,可以从这些领域入手。

另一方面,新加坡也在编织一张弹力网,为新加坡的职场人兜底。让他们在遇到挫折之后,能够更快反弹。

我看到《跨越式成长》这本书说,很多人在遇到职业转折点,比如被解雇或者下岗之后,就觉得所有的门都关上了,自己的未来一片灰暗。

这些反应自然有心态上的原因,但其实更多情况下是一个信息不通畅的问题。所以新加坡为个人和雇主建立了一套指导系统。这套系统不仅仅是一个数字的人才市场,而且上面还有全职顾问,能给人们提供职业咨询。这个系统可以随时让新加坡人看到职业上的更多可能。

好了,新加坡的“π形人才”理念,我就给你介绍到这了。总结一下,让我最受启发的是以下三点:

第一,掌握第二技能的难度比想象得要低很多;

第二,就算你只能掌握中等水平的第二技能,但是如果把几个技能叠加在一起,可能也会有不错的成果;

第三,要让自己的职业生涯充满弹性,比如主动学习一些和本职工作无关的技能,以及在更广的范围内探索新的职业机会。

我相信咱们的得到同学里,有不少都是掌握了两项技能的“π形人才”。如果你有培养第二技能的心得,也欢迎你在留言区分享给我。

好了,这就是今天的《邵恒头条》。我是邵恒,我们明天见。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