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陈章鱼,欢迎收听《每周新书盘点》。
这是 2020 年的第 37 周,时间过得真的是很快,又到了周末咱们盘点一周好书的时候。这一期我将为你推荐 3 本最值得你关注的新书,而且这 3 本书指向一个共同的话题,什么话题呢?怎样面对人生中的变化。
这个世界变化真的挺快的,有的时候,变化意味着机会,但是有的时候,变得太快,也会让人跟不上节奏。怎么面对变化,就成了你我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
这周正好有 3 本好书,谈的都是不同时代不同人遇到的变化,咱们就来看看这 3 本书能给咱们带来什么样的启发。
我要为你推荐的第一本书,是李南南老师解读的《牛津笔记》。
这本书的作者是张力奋老师,算得上媒体这一行里的老前辈。罗胖也特别佩服张力奋老师,为什么呢?看看张力奋老师的履历你就明白了。他早年在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毕业之后在大学里边当过老师,后来出国留学,在英国广播公司 BBC 担任制作人。再后来,在英国《金融时报》期间,创办了 FT 中文网。这也是《金融时报》旗下唯一一个中文商业财经网站。现在,他又回到复旦大学新闻系当教授。
有人说,张力奋老师,就像一根针线一样,把过去 40 年的中国和西方媒体缝合起来。而且作为一个媒体人,张力奋老师一直就在观察中国和世界的变化。所以读他的书,你会获得一种神奇的体验。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世界上的书,可以分成两种。第一种,是作者穿越到你的身体里,然后把他的观点、他的故事放进你的脑子里。比如我们通常读的小说、社科读物、科普文章,都属于这一类。而第二种,正好相反,作者是不代替你下判断的。他只说自己的感受。这就像让你穿越到他的身体里,借着他的眼睛,去感受他看到的世界。而这本书,就属于第二种。就像作家普鲁斯特说的,真正的发现之旅,不是发现新的风景,而是寻得新的眼睛。
这本书,带给我们的,就是张力奋老师这个做了一辈子新闻的,老新闻人观察世界的眼睛。用这个眼睛看世界,就会很不一样。
咱们就说这本书里边让我最惊讶的一个观察。提起中国大妈,你会想到什么?假如仅仅是一个广场舞,这个判断可就太草率了。我们看看张力奋老师眼中的中国大妈。前几年,张力奋老师陪他父亲从上海到韩国观光。豪华游轮上,健身房里有一群60开外的大妈正在玩跑步机。因为不知道怎么操作,一位胖大妈突然从跑步机的履带上滚落下来。张力奋老师赶紧跑上前,扶她起来。但是,这个大妈只是拍了拍衣服,继续勇敢地鼓励同伴上去一试。那真叫天地无畏。
在这本书里,有这么一段专门描写中国大妈的文字,是这么写的:少年时学业荒废,年轻时经受磨难,下乡插过队,中年刚过下岗失业,承担家务,养儿育女,赡养老人。她们生存力极强,甘冒风险,甚至不知风险为何物。与丈夫相比,她们霸气、强悍,将埋怨与坎坷炼成了无所畏惧,神经粗壮,超常乐观。她们文化虽低,不通一字英文,却是到外面世界看看愿望最强烈的中国人。
你看,字里行间,你有没有读出一种不一样的中国大妈?没错,这就是在不草率下判断的情况下,亲自观察,亲自走近,才能获得的,来自真实世界的体感。在中国大妈身上,广场舞是真的。但是,无所畏惧,也是真的。可以说,这些中国大妈,是当代中国最不惧怕迎接变化的一群人。
这样的奇妙观察还有很多,你如果想拥有一双不一样的观察世界的眼睛,那么强烈推荐你听一听这本《牛津笔记》。
我要向你推荐的第二本书,是黄昱宁老师解读的《静静的顿河》。
这本书可是大大的有名,肖洛霍夫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是苏联主流文坛上最成功的作家。《静静的顿河》是他的代表作,也是苏联当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之一。
那这本《静静的顿河》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讲的正是 1912 年到 1922 年俄国的变化,不过小说肯定不能平铺直叙给你讲历史,所以,作者选择了一个传奇的主人公,用他的人生经历,带你体验那段历史。
为什么说主人公是传奇呢?首先他的身份就很传奇,是一位哥萨克。
哥萨克在俄国社会一直是个有点特殊的阶层。比如说,哥萨克对土地有特殊使用权,他们还可以不纳税,犯下罪行了也由专门的机构来审判。对他们来说,最宝贵的财富是生命和土地。因此,哥萨克对待俄国贵族,不像普通俄国人那么恭敬。在他们看来,俄国贵族虽然是老爷,但也是人,他们认为自己和贵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甚至许多哥萨克还会觉得,俄国之所以能延续到现在,就是靠哥萨克世代出力打仗。
哥萨克虽然不用交纳赋税,但是也必须付出代价:承担兵役的义务。一旦爆发战争,哥萨克家族必须派出男人参战为沙皇效忠,这是他们必须负担的义务。
小说的主人公就是一个身经百战的哥萨克,他第一次上战场,是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沙皇冲锋陷阵。第一次打仗,第一次杀人都让他对战争产生强烈的厌恶,他只盼着快点结束服役期,回家和亲人团聚。等到他终于回到了家乡,整个俄国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月革命之后,苏联成立了,但这个国家的实际情况非常复杂。一些拥护沙皇的将军依然统领了不少部队,他们联合起来,组成了一个反对苏维埃政权的联盟,被称为「白军」。一场旷日持久的惨烈内战就此爆发。
许多哥萨克坚持不受任何人统治,认为这是「哥萨克的真理」,主人公一开始加入过苏联红军,后来又不得不和族人站在一起,为了白军作战。不久后,白军彻底溃退,逃亡到国外,以主人公为首的哥萨克被他们抛弃在顿河边。最后,哥萨克们向苏联红军投降。
长期的战争早已经让哥萨克们疲惫不堪,但为了将功赎罪,主人公还是带着余下的哥萨克,加入了苏联军队,奔赴波兰作战。
一次次的战争让主人公身心疲惫,好在作者给了主人公一个还算光明的结局,最终他没有牺牲在战场上,而是解甲归田,回到家乡开始新的生活。
你看,一场场的战争,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剧烈变化,而主人公在不同阵营之间摇摆,也经历着他自己的巨大的变化。作家肖洛霍夫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之处,他选择听从自己的心声写作,原原本本地重现了那个悲剧的时代,他没有美化历史或是描绘原本不存在的东西。
我的介绍只能让你了解这个故事的大概,如果你想体会这部经典小说的巨大魅力,强烈推荐你听一听这本黄昱宁老师解读的《静静的顿河》。
我要向你推荐的第三本书,是裴鹏程老师解读的《大宋之变》。
你看,书名里边就带了一个变字,那这本书讲的是怎么样的变化呢?讲的就是北宋由盛到衰的变化。
很多读书人都说,如果要回到古代,那就选北宋。因为北宋不杀士大夫,北宋的知识分子最幸福。尤其是宋仁宗在位几十年间,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构建起一套平稳的统治秩序,被后世津津乐道。但北宋还留给我们一个截然相反的印象,北宋后期奸臣当道,靖康之变,国破家亡,两位皇帝被俘。从仁宗驾崩到靖康之变其实不过六十多年,况且北宋并没有坐等衰亡,王安石变法就是在给北宋续命。那北宋为什么还是迅速衰落呢?
有人说,这是开国皇帝赵匡胤埋下的祸根。赵匡胤出身军阀,当皇帝后为防止武将叛乱,过度拔高文官地位,导致北宋在面对外敌时不堪一击。也有人说,是因为北宋没有幽云十六州,国土缺少山川屏障,金人可以长驱南下。还有人说,王安石才是罪魁祸首,他大搞变法,让国家与百姓争利,北宋社会因此元气大伤,最终崩溃。
这本《大宋之变》就带你了解从仁宗盛世滑落到靖康之耻的衰亡大戏。
这里边就提到,其实有一个关键的历史人物我们特别容易忽略,那就是宋英宗。这位宋英宗继承的是宋仁宗的皇位,但是他不是宋仁宗的亲生儿子,而是从堂兄那边领养过来的。
那宋英宗继位后,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显露出来——如今成为皇帝的英宗,应该给皇帝的生父怎么样的名分。或者简单粗暴点说:英宗还可以用「父亲」称呼自己的生父嘛?
这在古代是至关重要的事情,关乎到皇家的血脉和权力。宋英宗就坚持,我要管我亲爸爸叫爸爸,大臣们说,您得管宋仁宗叫爸爸,您那位亲爸爸以后就只能叫伯父了。于是皇帝和大臣之间就产生了激烈的矛盾。
你别小看这个矛盾,这让北宋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变化。
我们常说,仁宗尊重士大夫,容忍并鼓励批评,士大夫可以在朝堂中各抒己见。但是,如果你听过另一本听书《宋仁宗》就会记得,这种独特局面的形成,是很偶然的。仁宗性格内向,朝中大臣便填补了权力的空缺,积极参与国家政策讨论。加上内向的仁宗长期在位,士大夫的优势地位因此获得巩固。「君臣共治」也就变成了一种所谓的传统。
而宋英宗和大臣之间的矛盾,就把这种平衡给打破了。北宋接下来的一连串变化,都从这里开始。
顺便说一下,「每天听本书」已经解读了《宋仁宗》《宋徽宗》这两本书,讲的分别是宋代士大夫眼中的标杆皇帝宋仁宗,以及负面典型宋徽宗。其实,这两位皇帝之间还有三位皇帝,就是《大宋之变》提到的英宗、神宗、哲宗。建议你按照《宋仁宗》《大宋之变》《宋徽宗》的顺序依次听,来感受这部大宋国运滑向深渊的历史剧。
好的,以上就是本周推荐的 3 本好书:《牛津笔记》《静静的顿河》《大宋之变》。我又和你一起,盘点了本周最值得关注的新书。
最后,还要做一个预告:从下周开始,我们这个节目也会有一个变化。「每周新书盘点」会放到邵恒头条,成为邵恒头条每周日的固定节目。
每个周末,还是我来为你盘点这一周最值得你关注的新书。如果你周末来不及听,没关系,每个工作日,你也可以从首页点进邵恒头条,找到上一周的新书盘点。
好的,我是陈章鱼,祝你周末愉快,我们下周日在「邵恒头条」的节目里再见。
《牛津笔记》(李南南解读)
《牛津笔记》(电子书)
《静静的顿河》(黄昱宁工作室解读)
《静静的顿河》(电子书)
《大宋之变》(裴鹏程解读)
《大宋之变》(电子书)
【点击以上链接,即可前往收听/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