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拆解得到做“练练”全过程,分享企业落地AI的三条小心得

伙伴们,快刀广播站又开始广播了。

我在广播站的欢迎信中,透露过AI在得到的落地应用场景。现在主要有两个产品形态,一个是帮助大家在学习中使用 AI 来找学习资料,提升学习效率;另一个是做了一个叫“开始练练”的微信小程序。很多用户对这个小程序的由来,和我在背后的思考感兴趣,所以今天,我的一个角色是广播站主理人,另一个角色是开始练练的产品负责人,我来给大家拆解一下这个小产品的诞生过程。

“开始练练”这个产品,现在只有一个小程序,打开之后,会分成用户个人功能和企业团队功能。个人功能主要包括:让AI充当虚拟面试官、虚拟领导、虚拟顾客,帮你锻炼沟通能力。同一段话,如果你跟AI说熟练了,那么在现实生活中面对真人也没有问题。在训练AI的时候,如果加上脱不花总结的很多沟通技巧,那就可以给个人提供很多反馈。

而企业团队功能,主要是把企业需要一线员工必须学会的沟通或者产品介绍的话术,提炼成一个个和AI虚拟顾客对话的场景,让大家可以先跟AI对话,锻炼自己的沟通熟练度。现在一些连锁性质的企业已经在用这个功能了。

介绍完场景,我来说一下这中间我们走过的弯路吧。这个项目立项,是在GPT4刚刚出来之后。当时我和我们团队的首席科学家杨溥对 AI 的能力还处在震惊的阶段,但没想好有什么切入点。有一次跟脱不花开会,她突然提问说,如果AI现在的理解能力这么强,那我们之前非常苦恼的难题,比如在线教育中的练习和测评环节,是不是就可以完全依靠AI去解决了。

因为在教育理论中,学习过程被分成了“教、学、练、测、评”五大环节,之前得到一直做的是教和学,但是练习、测试和评价,这三个环节对所有在线教育企业,都是一个难题。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他需要做的练习和测试的题目,应该都不一样。在 K12 教育中,练习和测评相对好做一些,因为整个初高中的知识点就那么多,按照考纲做就好了。但是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比如学习沟通,他到底需要练习什么,测试什么才有效果,不知道。

所以成年人的通识教育,教和学是基础,但是在这个基础上想完成教育的闭环,就变得很难。不过这一切,当有了AI之后,可能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只要我们有比较好的教学资源,就可以根据用户个人的情况,生成不同的学习路径和练习场景。我们的AI落地切入点,一直在想的是,用户自己的场景里,有哪些事情是在没有AI之前做不到,而有了AI之后可以做到的。

所以针对“开始练练”这个产品,我们第一步选择做个人功能,因为包括我在内的几个核心成员都是产品和程序员出身,典型的理工男,属于上台讲话全身会发抖,满脸通红,心脏狂跳的那种人。所以我们都想到了一个场景,那就是做一个AI演讲教练,我们可以对着它演讲和对话,让AI帮我们找到问题,改进演讲效果。当时团队成员都很兴奋,说干就干。不过这里面就藏着一个坑,大家在做一个新产品时,很容易陷入正向反馈陷阱,几个人因为角色相似或者太熟悉了,越聊越觉得自己英明神武。但其实,应该加入更多的不同角色或者陌生用户,才有可能听到有用的负面反馈。

后来我们发现,产品第一版上线后,无论是“个人演讲”场景还是“项目汇报”场景,很多用户尝鲜之后没有再进来,更像是来体验一下AI的对话能力,并不是真的有练习沟通的需求。

我还记得当时有一个朋友体验完,问我“你自己上一次演讲是什么时候”。我听到这个反馈的时候才一下明白了,“个人演讲”这个场景太低频了,哪怕是很多公司CEO级别的人,每年做公开演讲的次数恐怕也屈指可数,这样的话 AI 可迭代的次数就变得很少。这给了我一个重要启发,就是做AI方向的产品最开始一定是不完美的,需要和AI进行高频地沟通,才能让AI更加符合我们的要求。

后来一些企业的培训负责人来和我沟通,我发现大家都很困惑一件事,就是每家企业都有很多内部培训,但不管是外部大咖老师,还是内部的领导培训,没有人知道培训到底有没有起作用。有一组让人惊讶的数据是,同样一批销售新人,在经历了相同的12天内部培训,上岗一个月,表现最好的和最差的人之间,销售额差了7倍。

就这样,我发现了我们可以用AI 切入的机会点,背后有三条重要心得。

首先,我们团队擅长什么。得到从上线以来,其实最擅长的是萃取各行各业老师的知识,把老师的专业性内容变成普通用户可以听得懂的内容。明确了这一点,我就知道了,我们可以先训练一个AI萃取模型,让企业把自己的知识库和各种培训资料,变成一个企业专属的AI老师,它懂企业积累的所有经验,并且还能挖掘出我们人类发现不了的经验,这是我们擅长并且可以做到的。

第二条心得是,有哪些事情在没有AI之前,特别想做但是做不到,有了AI之后就可以做到。答案是针对性培训。比如一场传统的内训结束后,公司一般会发给员工一张调查问卷,让大家打分。但这种打分通常看的是老师的影响力,或者老师会不会讲段子,而不是员工有没有听明白。假设一场培训结束后,或者一个新产品发布后,让每个人都能对AI聊聊自己的感受,让AI去判断这个人到底有没有听明白,或者有没有理解公司这个新产品的优点,那么这对企业和个人会非常有帮助。

我的第三条心得是,我们切入的这个场景是不是一个高频场景,能不能让AI进化。现在,“开始练练”这个小程序的共建公司里,不少公司旗下有很多产品或者很多门店,而且因为新人更换得很快,每个新人其实都需要做针对性的培训,这样让AI去判断新人培训效果,就避免了新人直接拿真实客户练手,造成损失的情况出现。这对于很多服务型企业来说,就是高频场景。

这就是我们在做“开始练练”小程序背后的思考,今天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不是因为产品做得好,毕竟还很初级。而是因为我们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觉得这几条经验很有用。现在有很多企业正在考虑如何让AI落地,不妨试试我的这几条小经验。

我再复述一遍,第一先理解自己,找到自己公司或者团队最擅长的地方,可能是高质量的数据,可能是宝贵的客户群体,可能是对行业的洞察,去想自己能做到而别人做不到的。

第二,拆开自己的业务环节,和自己核心客户的业务环节,找到最低谷的地方,或者最容易提升的地方。这一步,就是要去找到“没有AI之前做不到,有了AI之后可以做到”的场景。比如,我们找到的就是“了解每个员工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并帮他们提升”。

第三,找到高频场景,现在AI不够厉害、不够完善确实是个问题,但同样也是大机会。因为好的AI,需要你拿高质量的专业数据喂养它。如果我们的业务场景里有这种高频场景,可以积累高质量的数据,不管是语音、图片、文字还是视频,只要开始用,随着AI的进化,高质量数据会带来想象不到的优势。

有想体验这个小程序的用户,可以打开文稿,我放了一张邀请海报,送你14天的免费体验卡。

今天的快刀广播站就到这里了,明天咱们接着聊AI。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