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伴们,快刀广播站又开始广播了。
又到了周日荐书的环节了,今天不像以往都是一些大部头的书,今天我要给你推荐的,确切地说是杂志里的一篇文章。
很多时候,人们在面对AI时,往往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也会发现提出问题的质量会影响AI输出内容的质量。正好我在看最新一期《哈佛商业评论》的时候,读到一篇题为《聪明提问的艺术》的文章,里面对问题的分类,给了我很多启发。虽然这篇文章核心讲的是,领导如何在公司的会议上提出好问题,但是里面的很多原则,迁移到和AI的对话里,也非常好用。
最近全球最炙手可热的公司非英伟达莫属了,穿着一身皮衣走天下的CEO黄仁勋回顾自己领导风格的变化时,就对媒体说:“我给出的答案变少了,但是我提出的问题却更多了。现在一天中,我几乎可以除了提问什么都不做,通过提问,我可以帮助大家探索他们意识不到的想法。”
不仅仅是科技公司,现在很多公司都面临着紧迫性和不可预测性,所以好奇心和对一个领域进行探究已经成为了一项基本技能。特别是AI的进步,正在将世界从“答案至关重要”转变为“问题至关重要”。
《商业参考》的蔡钰老师说过一句话:“世间有多少好答案,正在苦等一个好问题”。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在以前,调取很多资料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所以当年还会流行如何更好地使用搜索引擎的技巧。但是现在AI来了,大模型几乎被训练了人类公开数据库里的所有知识,它就静静地躺在那里,只有提出一个好问题的时候,这些内容才会被调动起来为你服务。
这篇文章首先把战略性问题分成了五种,调查性问题、推测性问题、生产性问题、解释性问题和主观性问题。光是这个分类,其实就特别有利于我们未来和AI进行问题沟通。我一个个地跟大家来简单聊聊。
第一种是调查性问题,其实也是我们常见的问题,类似于问“已经知道哪些信息”。面对机遇时,我们应该先问与自己的目标相关的问题,例如“想要实现什么”和“实现目标需要学习什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连续提出“为什么”来推动问题。这种方法最初是丰田汽车的经理们用来复盘找问题的。
包括我们自己的产研团队,在做故障复盘时,一般都要连续问五个“为什么”。例如“为什么会发生这个故障”“为什么发生故障时没有报警”“为什么收到报警时没有及时电话同步”。一般连问五个“为什么”,就能把一个故障的原因挖掘得差不多了。接下来就可以紧接着问“要怎么办”。
这种就是调查性问题,可以对现有情况进行不断地深入挖掘,以获取更多隐藏信息。这听起来简单,但很多人并不能深入追问一个问题。并且在跟AI沟通时,还可以问它“你自己检查一遍你的回答”。
第二种问题是推测性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探索更有创造力的解决方案。之前巴萨杜在宝洁公司担任初级经理时,在内部普及了一个好用的句式,那就是“如果怎么怎么做,就会怎样?”和“还有什么能做的?”这种问题可以与AI进行很多轮头脑风暴,例如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它,然后说“如果我这么做,就会怎样?我还有什么能做的?”这可以让我们收获很多突破性的想法。
文章里举了一个例子:2017年,新西兰酋长队的帆船赢得了美洲杯帆船赛。过去很多年,参赛的船员们都是按照惯例转动手柄来提供动力,直到新西兰酋长队用腿踩固定自行车来为帆船提供动力。这让他们突破了束缚,解放了双手来控制液压系统,从而意外战胜了其他对手。
第三种问题是生产性问题。这个更多的是关注现状,就是该如何执行这个事情,现在的情况是什么样子的,帮助大家认清现实。
第四种问题是解释性问题。什么是典型的解释性问题呢?例如“问题究竟是什么?”“然后呢?”还有其他形式,比如“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这有什么用?”音乐软件Spotify的CEO丹尼尔·埃克说他的主要职责就是问出这样的问题,例如“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些事?为什么这些事很重要?这与我们的使命有什么关联?”
第五种问题是主观性问题,这种问题最常见的问法是“还有什么没有说?”当然,这种问题还有几个常见的问法,例如“你最关注哪方面的问题?”“人们所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是否存在差异?”
文章最后还提到什么是领导力,惠普高管吉尔·莫雷尔表示,领导力就是“在团队内培养一种质疑精神,让我的好奇心被其他人的好奇心放大,让他们的问题激发我的问题。”
其实,这可以应用到我们与AI的互动中。大家可以与AI多来几轮互动,例如多问几次“为什么”,可能问着问着,就能获得很多新的知识。这本杂志在得到里有电子版,我把链接放在文稿里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一下。
好,今天的快刀广播站就到这里了。如果你觉得今天的内容对你有帮助,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或者转发给你的朋友们。明天咱们接着聊AI。
相关链接:
《哈佛商业评论》月刊2024年第5期
https://www.dedao.cn/ebook/detail?id=AnKgjNlArlXVNGKD1yL2Ek6YaogQv0YYvD50bZ4RBn7j589zJpMxmdPeqOYDxqL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