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

中法战争是近代史上一次很奇怪的战争。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上几乎都这么写:中国军队英勇战斗,取得了镇南关大捷,但却主动停战求和,最后竟然签署了屈辱的《中法新约》,把越南让给了法国,造成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的局面。历史果然如此吗?最近,历史作者郭晔旻写文章说,停战是清政府理性判断的最佳选择。

为什么这么说?

我们先看中法战争中最关键战役,镇南关大捷。清军虽然获得大胜,但其实只消灭了法军一千多人。之后,清军只剩1万多人,法军增兵2万多人,1打2,怎么打?而且,清朝连年赔款,国库空虚,军饷都发不了,法国则拨款1.5亿法郎支援前线,从财力上看,清军打不下去了。

另外,清朝和法国打仗,主要是为了保护藩属国越南。但越南朝廷是亲法的,开始时宣布中立,后来干脆和法国签了合约,公开宣布接受法国保护,当众砸了清朝赐的玉玺,甚至反过来帮法国打清军,你说这仗再打,是不是就师出无名了?

第三,法国用了一招“围魏救赵”的策略,法国海军占领了台湾澎湖,清政府必须二选一,保越南还是保台湾?最后作为交换,法国从台湾撤了兵,清朝从越南撤兵,清政府算是保持了领土完整。

所以,清政府趁着一场胜利提出停战,既没割地赔款,也赶走了台湾的法军,其实是一个理性的选择。

本文源自:《中法新约》签约130周年:中法战争果真是“不败而败”?
撰稿:饶健
讲述:郑磊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