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们一直觉得,音乐创作就是靠灵感,抓住灵感,伟大的作品就诞生了。最近,《三联生活周刊》主笔王小峰在文章中说,其实音乐家在创作时,会不自觉地迎合环境。也就是说,环境对音乐创作的影响是很大的。
就拿民歌来说吧。为什么蒙古长调的音拖得很长,而西南少数民族的民歌节奏却那么快呢?因为蒙古草原空间广,人们唱歌时,自然而然地就想把声音传得远一点儿,音调就拉长了。而在西南地区,周围都是山,民歌如果调子长,就会有回音,别人就听不清了。另外,西南民歌是用来交流的,比如谈情说爱,所以节奏要快,如果慢悠悠的,听的人早就回家做饭去了。
再比如,古典音乐的发展也和环境有关。18世纪初,古典音乐在教堂演出,所以曲子听起来比较庄严隆重。等到18世纪末,古典音乐开始在贵族豪宅里演出了,由于空间变小了,所以编曲也变精巧了,现场听众有说有笑也能听清。到了今天,古典音乐在剧场演出,乐团人数多,乐器种类多,音乐表现非常细腻,如果现场很乱,就听不清音乐在表现什么了。所以我们今天听古典音乐时不能说话,打电话,和修养没多大关系,而是因为演出的环境变了。
所以你看,其实音乐创作并不只是靠灵感,环境对音乐也有很大的影响啊。
本文源自:逆向创作
撰稿:朴朴
讲述:哈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