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如何消除恐惧感?

点击以下标题,可查看锦囊全文):

中秋节吃的月饼是莲蓉馅的,怎么和家人有趣地聊聊“莲”?

准备和家人去海边度假,想用手机拍出一些更有创意的照片,怎么办?

第一次买房,不知道要注意哪些地方?怎么办?

新房装修完成,想早点入住,又担心甲醛等化学污染物超标危害健康,怎么办?

带女朋友去动物园,看到海豚表演,怎么有趣地介绍这种动物?

不想“每逢中秋佳节胖三斤”,怎么办?

很少和女生接触,和相亲对象见面前,微信上该如何聊天?

旅行前,要收拾各种物品,怎样才不会丢三落四?

西部自驾游,怎么拍个有趣的旅行短片?

我总被老婆、孩子说拍照太丑,马上要去海边玩,该怎么拍才能让他们满意?

平时很少接触艺术,跟朋友去美术馆,怎么才能不出丑?

除了这些超级实用的锦囊,我想趁着假期,和你聊聊不那么接地气,有点比较形而上的锦囊,因为假期你有更多的时间思考更抽象的事情,不会被眼前的琐事束缚住。我们来聊一个有点哲学意味的话题就是:怎样消除恐惧感?

本周,哲学家,也是得到锦囊的老师,周玄毅,一口气写了三个锦囊,分别回答了三个问题:孩子说怕鬼,怎么办?我都成年了,但是独处的时候还是会怕鬼,怎么办?以及妈妈上年纪了,总是打电话和我说怕鬼,怎么办?

三个问题的解法不同,但本质都一样。来,我们一起带入哲学家思考问题的视角,看看怎么消除恐惧感。我来详细地拆解其中这条锦囊:「我成年了,但是独处的时候还是会怕鬼,怎么办?」周玄毅老师是这么回答的:

想要对抗这种恐惧,你需要找到不安全感的来源。

回忆一下,你在出差住酒店的时候,也会想象身边有鬼对吧?但是,当你所住的酒店比较高级时,你会不会更少出现这种感觉?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说明你的恐惧来自“居住环境的不确定性”。越高档的酒店,提供的保障就越完备。所有精心的设计、细致的服务,都是为了让客人的需求能够随时得到响应,让客人产生“一切可控”的确定感。反过来说,这也正是为什么恐怖片里用来制造气氛的噱头,通常都跟“建筑的年久失修”有关。

如果问题确实出在居住环境上,你需要认真观察下自己的家,看看有哪些地方可以提升,尽可能让自己住得安稳舒心些。比如灯坏了要及时修,家具的布局摆放觉得别扭就随时换,少放点镜子,角落里放些绿植……别低估居家氛围对人潜意识的影响,多给自己一些掌控感。

如果住在高档酒店,你还是害怕一个人睡,那就再回忆一下:跟同事一起出差的时候,哪怕大家分别住单间,你还会害怕吗?会不会好一些?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你的恐惧其实是来自“缺乏与人的联结感”。

与他人建立联结,不是说你必须得放弃独居,而是希望你的生活里可以多点“人气”。比如,平时跟邻居混个脸熟,跟物业和保安搭搭话……知道身边不远处始终有他人的存在,是消除莫名恐惧的一个好办法。当然,如果你不怕吵,还有一个更根本的解决方案:搬到深夜也能感受到人间烟火的地方,比如卧室窗外就是车水马龙的大街,小区旁边有通宵营业的夜市……我曾经见过那种天井设计的住宅,任何一户的家庭纠纷都会实时向全小区直播,但是恰恰这种环境,对“怕鬼”的朋友绝对是福音。

如果你无论在什么环境里,只要独处就会害怕,并且又由医生诊断,没什么心理疾病。那么你的恐惧,其实来源于“害怕孤独”。总有人觉得“因为孤独而需要人陪”听起来很绝望、很丢脸,但仔细想想,这其实没什么大不了。只要你需要,就去找人陪,这样至少比起整晚缩在被子里吓自己勇敢多了,不是吗?

你看,其实无论是改变环境,还是与人联结,我们消除恐惧的本质,都是去尽可能地消除不确定性,从未知手里,拿回更多的掌控感。在解答如何安慰上了年纪怕鬼的妈妈时,周玄毅老师的锦囊就是这么说的:

遗憾的说,妈妈会有这种变化,确实是因为老了。当我们开始失去对生活的掌控感,自然也会变得疑神疑鬼。

想要帮助妈妈恢复对生活的掌控感,关键是帮她找到生活中那些“能做主、有盼头”的细节。比如养猫养狗、种花种草、定期旅游……你能做的其实很多,别纠结在“鬼”的问题上。

都说老小孩老小孩,老人如孩童。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老人大脑内部负责“高级理智”的部分都退化到了接近孩童的水平。但是加强营养,多运动、多读书、多聊天、多关心世事……只要尽情投入生活,都可以减缓这个退化的过程,起到很好的疗愈作用。

说到底,我觉得要想消除恐惧,就是要去点亮更多未知的地图,看到更广阔的全局,然后去创造,去改造,去发现你之于这个世界的位置,去感受你对这个世界施加的影响。

接下来要给你介绍的锦囊,是一位心理学老师的锦囊,他教给我们一套话术,可以帮你脱离一段不愿意继续下去的关系,从而获得掌控感。问题是这样的:「被不喜欢的人喜欢 ,拒绝了对方,但没有效果,怎么办?」

不仅仅是被不喜欢的人喜欢,不好拒绝人家,在任何的一段关系中,拒绝别人总是很难开口。给出锦囊的老师是职业心理咨询师夏滨老师。他说:

首先,我们先跳出“拒绝追求者”这个话题,来看一个更日常的拒绝场景——别人邀请你吃饭。假设有人仰慕你,想请你吃饭拉拉关系并请教你些问题,可是你实在是不想和对方吃饭。对方好声好气,又非常地执拗,你会怎么办?有的人会回:“对不起啊,我这几天实在是太忙了,不去了。”这样的拒绝也相当于在说“过几天我不忙了就可以去”,所以对方肯定还是会来约你的。有的人会回应“我今天要加班或者有个工作没完成”,对方很可能会说“没事我等你”或者“看看我能帮你什么吗”。

想想这个例子里的情况,是否也会在你身上发生。如果是,那你可能并没有真正学会“拒绝”这件事。

真正的拒绝要遵守3点对话原则:明确的态度,坚决地回应,简洁地表达。

我们分开来看这三点原则:第一,所谓明确的态度,是你心里很清楚,你是打算回绝对方的。你不是模糊不清、觉得是不是也可以试试。很多时候,就是我们表现出了犹豫,让对方觉得可以商量,才造成了来回的拉扯;还有一种情况,你的确想回绝、但很担心因此得罪了对方而不敢回绝——这也是一种“模糊不清”,也就是你不确定自己可以为拒绝的后果承担责任。

第二个,坚决的回应就是尽量第一时间拒绝对方,不要拖拖拉拉,越磨叽越麻烦。

第三个,简洁的表达是说当你拒绝对方的时候不要长篇累牍,不要事无巨细,不要新编理由,清清楚楚地说完拒绝的意思。还是拿拒绝约饭举例,真正的拒绝可以是这样的:“我不去了,实在抱歉呢。不过,你如果有什么事儿要和我说的话,我们可以电话里说。”

拒绝一个人的追求,也一样要遵循以上3个原则,“我不喜欢你”、“我不想和你发展关系”需要被尽早、明确、简洁地表达给对方;尤其不要把拒绝和安抚混淆在一起!有时候一句“抱歉”就好,不要做多余的事,比如为了弥补愧疚在其他方面对对方表现得更热情。

许多人不能顺利地拒绝别人,或者不能拒绝别人,一种心理机制是害怕冲突。夏滨老师还提供了一个特别有用的练习方法:就是一个小小戏剧表演互动练习:两人一组,相对而立,一方说“我想” ,另一方说“不”,重复数次,用各种语气、节奏、表情进行;然后交换角色。观察当别人说“不”和自己说“不”时的状态、感受、以及情绪的变化。这个练习可以让人体会和理解人际互动中拒绝的意义,并慢慢适应“拒绝”和“被拒绝”。

好,希望你通过这个锦囊学会怎么拒绝别人,增加在一段关系中的掌控感,消除因为害怕中止一段关系而带来的自责和恐惧。

本周的锦囊快报就播报到这里,再次祝大家假期愉快,只涨知识不长肉。我们下周锦囊快报再见。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