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7|面对职场变化,你有三种选择

这里是《得到头条》,我是徐玲。

最近你肯定听说了,政府印发了一份文件,《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意见》要求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特别是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已违规的,要进行清理整治。这意味,整个学科类校外培训产业将面临一个比较大的变化。

我身边也有一些朋友在这个行业里,经过多年的打拼,做到了中层主管的位置。他们现在面临一个比较难的选择,要不要果断跳槽,换个行业从头干起?这里我不是要给他们具体出主意,我想说的是,这种变化和选择,其实是职场的常态。比如,领导派给你一个风险很大的新项目,你接还是不接?在外地分公司有一个晋升岗位,你去还是不去?你所在的业务线被公司边缘化了,你要不要跳槽?等等。职场上的每个人,其实都会不断面临变化和选择。

有些人一遇到变化就惊慌失措、方寸大乱,但你一定见过另一类人,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事都坚如磐石、心力充沛,你能感受到他内心的力量。过去我认为,这就是人与人天生的禀赋不同,前一种人是没有办法变成后一种人的,性格使然嘛。但是上周,陈海贤老师来得到做了一次分享,我才知道,不对,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后一种人,坚定从容地拥抱变化。

陈海贤老师讲了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个公司的部门主管,我们叫他小杨吧,刚刚干出一番成绩,可领导突然跟小杨说,为了更好地锻炼你,准备派你到另一个部门当主管。那个部门是全公司绩效最差的部门,前面两任主管都被炒掉了。小杨就非常纠结,去还是不去?不去,领导对我有意见;去,万一干砸了,那不就证明了我其实没有能力,我过去的成功都是偶然的。纠结了半天,最后没办法,还是去了。

最开始果然是困难重重,项目根本推不动,团队成员也不服他,那段时间小杨过得非常挣扎。终于有一天,小杨对自己说,不能再这样,这样下去一定完蛋。他不再纠结,认准一个方向埋头扎进去苦干三个月,终于做出了一点小小的成绩,小杨开始有了信心。后来,他在这个岗位上越干越好,三年以后,这个部门成为公司业绩最好的部门。

陈海贤老师就问小杨,这段经历给你最大的改变是什么?小杨回答,如果现在老板跟我说,再派你去一个新的部门,我二话不说,马上整理行李就会去。也就是说,小杨完成了一次蜕变,从一个害怕变化的人,变成了一个拥抱变化的人。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变化到底是怎么实现的?我们来仔细地拆解一下。在最初的三个月里,小杨的内心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扭曲现实、受困现实、超越现实。

先来看第一个阶段,扭曲现实。因为改变是痛苦的,当一个突然的变化来临时,人的心理防御机制会启动,让我们不去面对真实的挑战,而是把事情往简单和容易的方向去扭曲,幻想这件事情自动被解决了,或者幻想别人一定会按照我的期待去行事。比如,小杨会认为,领导应该给我更多的资源,同事应该主动配合我的工作,下属应该完全理解我的意图,等等。但问题是,这个“应该”只存在于他的头脑中,一定会遭到现实的反复打脸。于是,小杨整天生气、抱怨,但对解决问题无济于事。

紧接着,小杨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叫“受困现实”的阶段。这个时候,他终于扔掉了幻想,看清楚了现实的强大力量,感受到自己在现实面前是多么渺小。怎么办?既然现实无法被改变,那就只能顺应它呗。于是,小杨不停地去计算现实的利弊得失,我做这件事会有什么好处?领导会怎么看我?同事会怎么看我?如果做这件事没有明显的收益,我为什么要去做?等等。

比起“扭曲现实”,“受困现实”好像是一个很务实的状态,但本质仍然是非理性的。小杨以为自己在根据利益最大化原则来做决策,其实他只能看到眼前的短期利益。更要命的是,现实情况在不停地变化,利益天平在不停地摇摆,你的决策是不是也要跟着时时刻刻变化呢?“受困现实”的人,会瞻前顾后、患得患失、进退失据。

幸运的是,小杨成功跨越了这个阶段,进入了“超越现实”的阶段。这时候他仍然面临选择,但选择的依据,从现实的利弊得失,变成了内心的信念。小杨说,他在挣扎中突然想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以前他选择的依据是,这件事能不能让我成功,而现在的选择依据是,这件事能不能让我成长。有了内心的信念,小杨就有能力“超越现实”,而不是时时刻刻被现实所左右。

“信念”这个词听起来有点鸡汤,你也可以把它理解为,理想中的自我人格。面对变化,每个选项背后都代表一个不同的自我,你其实是在可能的不同自我之间做选择。想清楚这一点,选择就很简单了,不是看事情的难易程度,也不是看能得到多少回报,而是看哪个选择能够通向你更愿意成为的那个理想自我。

我们再来梳理一下面对变化的三阶段。假设,领导突然把你下半年的KPI增加了20%。你的第一反应是“扭曲现实”:这不合理,凭什么对我要求这么高?然后,你会“受困现实”:好,既然领导这么定,那凡是对KPI有利的我就去做,凡是不影响KPI的我一律不管;最后,你可以做到“超越现实”,绝不仅仅从KPI从发,而是去看这件事的长远意义,它真正的价值在哪里?只要它符合我内心的标准、能够通向理想自我,我就一定会去做,不管它会不会影响KPI。

走完这三个阶段,你就和小杨一样,成为一个勇于拥抱变化的人。

下面聊聊今天得到头条要说的第二件事。

现在是暑假期间,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安排孩子的假期生活,我建议,你可以让他练练字。要知道,这一代孩子虽然是“互联网原住民”,但是写好字这件事却是越来越重要了。我刚刚看到一则消息,今年北京将全面启动课程改革,将书法、传统艺术等元素融入中小学课程考试体系。另据教育部的消息,2022年书法可能会全面进入中考计分。而且,不只是针对学生,以后教师上讲台,“书写达标”也是一个基本测评条件。总之,如果你家里有娃,那么练字这个事情就要重视起来。

那么,练字有没有方法呢?字要怎么写才算漂亮,这好像是属于艺术的范围,没法去下个明确的定义。我记得我小时候练字,就是一本庞中华的字帖,一遍遍练就完了,靠肌肉记忆把字练好。但我的同事、图书组负责人白丽丽老师告诉我,现在的字帖完全不同了,一上来先建模,用工程学的方法拆解练字。

什么样的字才算好看?很简单,记住间架结构四大定律:第一,字如一张网,网格均匀就漂亮。意思是笔画之间的间距分布要相等,形成的空白面积大小均匀,又叫“白平衡”。第二,字如一杆秤,提起平衡就周正。意思是左右两边笔画的重量要均衡,又叫“黑平衡”。第三,字若太阳光,放射参差就飞扬。意思是每一笔的长短不能一样,要有变化。第四,字像楼一栋,稍有侧度就灵动。意思是写字不能像印刷体一样左右完全水平,而要稍有倾斜。

我在文稿里放了一张图片,配合这张图,间架结构四大定律一看就能明白。换句话说,这个建模把“什么样的字才算漂亮”这样一件很主观的事情,用一个公式给你表达出来了:

字漂亮=均匀+平衡+参差+侧度

图片来源:赵汝飞练字

这个规律总结是非常厉害的。不信你可以做个试验,让自家孩子先写几个字,然后你给他详细讲解这四大定律。孩子理解以后,不需要经过任何笔头训练,让他重新写这几个字,就能立马好看不少。效果立竿见影,而且孩子也有了信心,相信写好字这件事不难。这就是建模的力量,也就是刘润老师反复讲的“公式思维”的力量。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系统,都由三种要件构成:要素、连接、功能。公式思维,就是用公式来表达“要素”之间的“连接关系”,让你掌握系统的规律。来复习一下刘润老师的金句:高手从系统中提炼公式,普通人站在高手的肩膀上学习公式。公式,就是高手们用洞察力,从上帝手中“偷来”的地图。

下面是“得到快讯”。

今天上线了一门硬核新课,叫做《复杂科学前沿课》。复杂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复杂系统。复杂系统有个很有意思的特质,就是既有序,又灵活。比如有种微生物,叫黏菌。黏菌觅食的时候,会把发现食物的节点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食物运输网络。黏菌还会优化这个网络,绕远路的线条渐渐变细,然后消失,抄了近路的线条却会加粗。最终留下来的,就是一个运输效率极高的网络。黏菌觅食的过程被复杂科学的研究者抽象成了算法,用去建设城市的交通路网,运输效率堪比人类设计师精密计算的结果。黏菌觅食和人类建设交通路网之间,遵循的底层规律是相同的。这就是复杂科学的魅力。

这门课的主理人张江老师,是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的教授,从事复杂科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十多年,并且和这个领域一线的科学家有密切交流和合作。在这门课中,张江教授将把复杂科学领域的知识地图和前沿变化,一起交付给你,推荐加入!

得到首届短视频大赛今天开幕了,邀请你来投稿。我们设置了四个投稿主题:“职场高手”“生活黑客”“健康达人”“听书推荐官”。投稿要求就两条:第一,视频时长不低于30秒;第二,内容原创。大赛将通过投票形式,评选出多个人气视频和人气创作者。得到短视频功能上线后,人气作品会在知识城邦里有专区呈现。上榜的同学还有机会获得听书年卡、得到阅读器max等惊喜大奖。我把大赛的详情页链接附在文稿里了,快去报名吧。

今天就聊到这儿,《得到头条》,明天见。

附:得到知识短视频大赛报名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