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得到头条》,我是徐玲。
今天我们从三个热点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一是咖啡赛道的融资新动向,二是今年第二季度活跃投资机构榜单,三是由毒株“德尔塔”引发的最新疫情。
先来看第一条。最近,咖啡这条创业赛道非常活跃,我注意到一系列关于咖啡品牌融资的新动向。比如6月份,咖啡品牌Manner获字节跳动过亿美元投资,这也是Manner在半年之内获得的第四次投资。7月8日,“鼓励发条”咖啡(Guli Coffee)获种子轮融资;7月21日,Seesaw完成A+轮过亿元融资,由喜茶领投;7月23日,“M Stand”获近亿美元B轮融资;7月27日,时萃咖啡宣布已完成近亿元新一轮融资。名字记不住没关系,它们都是一些新锐咖啡品牌,你只要感受到咖啡赛道最近有多火就可以了。
但我今天不去分析咖啡赛道的具体情况,而是想借咖啡行业,来聊聊产品创新的思路。假设你是一个咖啡创业者,想通过一个新产品来杀入这个赛道。你有两种选择:把新产品卖给一直喝咖啡的老用户,或者,把新产品卖给以前不喝咖啡的新用户。选择不同,产品创新的思路就不同。
如果你想把新产品卖给以前不喝咖啡的新用户,那你就得去想,原来那群人为什么不喝咖啡?可能有很多原因:觉得味道太苦、怕喝了睡不着、对牛奶过敏等等。所以你的产品创新方向就是,推出不苦的新口味、降低咖啡因、改用植物奶冲调等等,把原来不喝咖啡的人群卷入进来。这是一个思路。
再来看,如果你想把新产品卖给一直喝咖啡的老用户,他们就喜欢喝原汁原味的咖啡,那你产品的创新点应该在哪儿呢?答案是场景。说到喝咖啡,你可能想到的一个经典场景,就是三两个朋友,坐在星巴克的“第三空间”里,悠闲地喝咖啡聊天。这是一个典型的“慢场景”。但如果现在是工作日,你在办公室码字累了,想喝一杯好咖啡怎么办?于是,一批主打“快场景”的咖啡品牌就诞生了,比如瑞幸咖啡、Manner咖啡等等。
再来,如果你是在出差,或者宅在家里,也想喝上一杯好咖啡怎么办?这时,一批主打“便携场景”的精品咖啡品牌又出现了,比如三顿半的冻干咖啡粉、永璞的闪萃咖啡液,等等。它们在方便程度上碾压星巴克和瑞幸,在咖啡的口感上又碾压传统的雀巢速溶包,于是打开了一个新的咖啡品类空间。
我们刚才聊到的咖啡新品牌,都是在“快场景”和“便携场景”里面发力,避开了和星巴克“慢场景”的正面竞争。比如永璞咖啡的创始人就告诉我说,他们的定位非常清楚,就是要把“便携场景”做到极致:旅途中你都不需要带杯子,把便携咖啡液直接倒入一瓶矿泉水或者一瓶牛奶中,就能喝到口感还不错的咖啡。
来梳理一下两种产品创新思路:一种是把新产品卖给新客户。这种方式的本质是把业务做宽,用不同产品线,覆盖不同的人群,它需要你去拼营销资源。在这个强调精准营销的时代,要覆盖的人群越广,你消耗的营销资源就会呈几何级增长。
另一种是把新产品卖给老客户。这种方式的本质是把业务做深,用不同的产品线,来满足同一批消费者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这种创新方式,拼的是洞察能力。也就是你能不能深入到老用户的具体场景中,挖掘出他们还没被满足的深层需求。
换句话说,前一种创新方式是以产品为中心,后一种创新方式是以人为中心。过去的创新很多时候是以产品为中心的,而从这一轮咖啡赛道新趋势当中,我看到了以人为中心来创新的巨大潜力。
来看今天的第二条。
最近,有一份投资榜单——“2021年第二季度中国最活跃机构系列榜单”出炉了。报告显示,2021年上半年国内新经济股权投资交易发生2927起,投融资总额6238亿元。其中,2021年Q2的投资事件数为1449起,同比增加了30%;Q2投融资交易额为2888.62亿元,同比增长57%。从这些数据我们感受到,国内的创投活跃度正在大幅回暖。榜单上有很多活跃的投资机构,如果你是创业者,推荐你关注。
不过,在这份榜单上,最让我感兴趣的是一家叫“梅花创投”的投资机构。它在“早期投资机构TOP30”榜单上排在第一名,后面紧跟着的二、三、四名是云启资本、联想之星和真格基金。同时,在“消费升级领域TOP20”榜单中,梅花创投也是排名第一。这说明,梅花创投在近期非常活跃。更有意思的是,梅花创投的投资逻辑也很独特。
都说投资策略分两种,一是看赛道,二是看人。梅花创投是典型的第二种,他们不选赛道,只选人。我看到有媒体采访梅花创投的创始人吴世春:“有些基金喜欢投海归创始人,而梅花创投喜欢投小镇青年,为什么?”吴世春的回答:小镇青年是被低估的精英,他们是被“三重筛子”筛出来的优秀人才。第一重筛子,是高考。从小镇考上重点大学,需要很强的心力。得从小极度勤奋、极度自律才能考出来。大城市里可能就有各种补习班,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第二重筛子,是城市生存压力。从小镇来到大城市生活,没有什么家庭背景,还能出来创业,这得有多大勇气?第三重筛子,是创业第一次失败后,仍然不放弃,重头再来,说明抗压能力很强。
换句话说,梅花创投之所以青睐小镇青年,不是因为投资人的主观偏好,而是因为他们被已有的标准检验过。如果你恰好是来自小镇的连续创业者,那你一定要找梅花创投聊聊。
另一位投资人,GGV纪源资本执行董事于红告诉我们,他看人也有一个心法,就是看创业者组建的团队里,有没有和创业者认识很久的人。如果一个都没有,团队里都是短期凑齐的一拨人,那投资人就要小心了,这可能意味着创业者在过往经历中不是一个有领导力的人,没人愿意长期追随他。
如果团队里有和创业者很熟的长期伙伴,那投资人就要进一步判断,这些人的专业能力怎么样?如果这些人本身很牛,他们对创业者又很了解,这样的情况下还愿意搭上自己的前途去跟随他,那么反过来证明了这个创业者大概率不会差。你看,这也是投资人跳出了自己的主观偏好,用已有的“筛子”来进行检验。
我们常常说“投资是一门艺术”,其实,投资更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用多个标准来交叉验证你的判断。
来看今天的最后一条,来自王立铭老师的《巡山报告》。
最近你肯定关注到了,变异毒株“德尔塔”(Delta)让国内又出现了新冠感染病例。这一波疫情从南京禄口机场开始,逐渐扩散到全国15个地区,目前感染人数超过300人。这是在2020年3月9日中国本土实现零新增之后,国内最严重的一次疫情反复。
在这里我也要特别提醒你,出门时注意加强个人的防疫保护措施。当然,你也不必过于焦虑。在过去近两年的时间里,国内疫情也有零星反复,最后都一次又一次证明了我们的疫情防控能力。当下这波疫情也不会例外,肯定是能控制住的。王立铭老师提醒我们,真正值得关注的,是今后人类社会与新冠病毒共处的长期趋势。
第一,这次引发疫情的德尔塔毒株,不会是新冠病毒的最终形态。未来可能还会出现比德尔塔毒株传播力更强、致病性更高的新型毒株。
第二,未来随着更多变异病毒的出现,疫苗的保护作用可能会进一步被影响。这是正常的科学现象——我们可以把疫苗的大范围注射,看成是筛选病毒的自然选择压力,只要病毒还在流行,几乎一定会筛选出能够逃逸疫苗效果的突变株。
第三,疫苗可以减少重症。数据显示,广泛接种疫苗能大大降低重症患者的出现。从重症率和病死率的角度看,已经接近甚至低于季节性流感。换句话说,通过接种疫苗,人类已经成功地把新冠的威胁,降低到了一种长期伴随人类社会的流感的水平。
第四,未来,我们可能需要接受疫情“常态化”的现实,调整以“清零”为目标的思维。常态化管理思维,需要更精细化的思考和决策,争取在防控疫情、保障人民健康和维护社会正常秩序之间,取得平衡。
以上是我对王立铭老师本月《巡山报告》的简要概括。《巡山报告》全文放在首页banner位置了,请你移步隔壁收听。
最后来聊聊咱们得到的事儿。
今天,脱不花主讲的《给管理者的沟通训练营》第1期就要结营了。这一期毕业的学员了不得,个个都是宝藏,同学们在笔记中分享的沟通案例,精彩到教研组每天“追更”。
比如一位叫YUSHU的同学,他是一名公务员,被空降到某公安团队。团队业绩很差,下属也没有上进心。更难的是,他当时既没有可用的物质激励,也没有人事任免权。怎么带动团队跑起来?YUSHU同学发明了一个办法,叫“火种助燃法”。
对团队里的优秀员工,YUSHU同学亲自上采访,亲自撰写人物故事,想方设法把这些人送进省里、市里的评优系统。果然,有的人当选了全省优秀人民警察,有的被评为市级优秀党员。其他人一看,干劲当然就来了。有了火种,还得吹风。YUSHU开始扩大激励范围,每月都评选部门榜样,被表扬人的家属还会收到精美的贺信。就这样,团队被慢慢激活了,在市局的年度考核中,YUSHU的团队拿下了业务第一名。
类似这样的精彩案例还有很多,我为你准备好,把链接放文稿里了。顺便说一句,《给管理者的沟通训练营》第3期还在报名中,如果你也带团队,哪怕只是两三个人的小团队,我都建议你跟着脱不花专门学学,这个训练营就是为你准备的。
今天就聊到这儿,《得到头条》,下周见!
附:《给管理者的沟通训练营》宝藏同学@YU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