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得到头条》,我是徐玲。
今天是9月1日,开学第一天。我们今天的两个话题,都与上学有关。
先来看第一条。北京市教委宣布,新的学期,北京将大面积、大比例推进干部教师的轮岗。公办学校的正、副校长,以及在编在岗的老师,凡是距离退休时间还有5年以上的,并且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6年的,原则上都要轮岗。轮岗制度会先在东城区和密云区进行试点,今年年底再启动另外六个区的试点。也就是说,在北京市东城区和密云区上学的孩子,今天在学校里有可能会遇到轮岗过来的新老师。
很多媒体评论说,推行教师轮岗制,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一步。首先,轮岗制让优质师资资源更均衡地分配;其次,可以把先进的教育经验带到落后地区,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第三,改变工作环境还可以激发老师的工作热情、避免职业倦怠。总之,教师轮岗这件事,社会共识是积极正面的。
不过,我也看到一些业内人士提出一些担心。比如,轮岗到郊区或乡村,老师福利待遇减少了怎么办?还有,轮岗到比较差的学校,学生出不了成绩,影响老师评职称、晋升怎么办?另外,轮岗到一个陌生环境,一切都要重新熟悉,会不会反而影响老师的教学水平?
应该说,这些担心并不是完全没道理。不过,还是那句话,办法总比问题多嘛。教师轮岗制并不是中国的首创,日本从1950年代起开始实施教师轮岗,韩国从1970年代起实施教师轮岗,积累了几十年的成熟经验。微信号“叁里河”对日本的教师轮岗制做了一个系统的梳理,其中有几点挺值得给你讲讲。
日本公立学校的校长每3~5年会流动一次,教师平均每6年会流动一次。其中有一半左右的老师是在同一行政区域内流动,类似这次北京试点搞的本区内流动;但也有将近20%的老师是在发达地区和偏远地区流动,这个比例是不低的。
那么,日本怎么处理轮岗带来的福利影响呢?
日本的中小学教师属于国家公务员,工资比普通公务员更高,属于人人羡慕的职业。而且,老师工资只和资历相关,和工作的地区无关,无论轮岗到哪儿,工资是一样的。为了鼓励老师向偏远地区流动,日本政府会在工资之外给各种各样的补贴,如偏僻地区津贴、寒冷地区津贴、特别地区勤务津贴、长距离人事调动津贴等等。所以,从福利待遇上来说,轮岗流动对老师是有吸引力的。
再来看第二点,日本怎么处理轮岗带来的评职称、晋升问题?也就是说,轮岗到比较差的学校,影响老师晋升怎么办?或者相反,会不会有的老师去乡村学校轮岗,就是为了捞取资历,“人在曹营心在汉”,心思没放在教学上?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就是日本学生的升学是靠考试的,但公立学校却不提供应试教育,学生拼成绩主要是靠校外补习班。公立学校教师的升迁去留,与升学率和考试成绩无关,也和这些年流动去哪儿了没关系。一句话,轮岗对教师的晋升既没有加分也没有减分。
最后一点,老师轮岗到陌生的地区和学校,不适应环境怎么办?
这一点就更不用担心了,日本全国的公立学校都像是克隆出来的,按照统一标准建设。比如,“一所乡村学校,学生只有 100 多人,但基础设施配备与东京中心城区的学校几乎完全相同:一栋多功能的教学楼、一个体育馆、一个运动场、一个游泳池,一应俱全。”甚至连配备的教材教具、学校午饭都高度标准化了。这样一来,城里的老师流动到乡村没有落差,乡村教师流动到城里照样能教。
总结一下,教师薪水全国统一标准、轮岗与晋升无关、全国学校克隆硬件配置,这三点保证了日本教师轮岗制的顺利进行。注意啊,并不是说这个制度是完美的,比如公立学校之外的补习班就是日本教育体制的最大bug,我们也不可能照搬这三点经验。不过,这个梳理仍然有价值,只要明确了轮岗制对教师的挑战,以及目前解决方案的不足,更好的解决方案就已经在路上了。
来看今天的第二条。
我知道很多家长从两个星期前,就开始忙活着给孩子准备入学用品了。在这堆书本文具当中,肯定少不了一样东西,就是《新华字典》。它作为中国国民的第一工具书,咱们每个人都用过,但是,你大概率不会把这本书跟“好玩”“有趣”联系在一起,而真的只是当成“工具”,查完就放一边。今天我要挑战一个极限任务:让你在接下来的5分钟之内爱上《新华字典》。下面我们开始。
你知道,“得到听书”负责人李南南在面试应聘者时,会问一个特别刁钻的问题,就是:“假如让你解读《新华字典》,你会怎么写?”你想,把全书浓缩、提炼肯定不行,只挑重点说也不行——最新版《新华字典》13000多个字,你说哪个字重要,哪个字不重要?
这是在故意为难应聘者吗?不是。李南南说,这道题其实不是在测试能力,而是在测试人品,看应聘者对一个完全摸不着边的问题,他会怎么回答。如果不敢直接承认这是自己的知识盲区,而是不懂装懂、信口开河,这是做知识服务的大忌。
只可惜,这个面试题今后没法再用了,因为真的有人把《新华字典》给解读出来了,这个人就是语言学者、得到总编室的李倩老师。你是不是很好奇,她到底是怎么解读的?我给你说几点我印象深刻的。
第一,《新华字典》可不是普通的工具书,它是新中国扫盲运动的大功臣。辛亥革命前,中国有4亿人口,识字率只有1%,剩下99%都是文盲。而根据今年公布的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国有14亿人口,识字率97.33%。一百年来,国民素质有了巨大提升。《新华字典》从1953年问世以来,总共卖出了超过6亿册,成为新中国重要的扫盲利器。
第二,《新华字典》是怎么做到的呢?在《新华字典》之前,中国已经有了《说文解字》《康熙字典》等著名字典,为什么它们就起不到扫盲作用?原来,之前的字典,都是用文言文来解释字义,只为懂文言文的读书人、士大夫阶层服务。比如,对“鸡”这种家禽,《康熙字典》的解释是,“知时畜也”,意思是知道时间的动物,又解释为“司晨鸟”,意思是掌管早晨的鸟,指雄鸡报晓。你要是不懂文言文,根本不知道这个解释是啥意思。
而《新华字典》不一样,它是用白话文解释字义。《新华字典》解释“鸡”,就12个字:“家禽,公鸡能报晓,母鸡能生蛋。”你看,不管是60年前需要扫盲的老农,还是今天6岁的小学生,一下子就能懂。
第三,你可能会有疑问,《新华字典》通俗是够通俗了,但会不会不够准确?李倩老师作为语言学者,她说,《新华字典》的最大特色,就是简洁、精准,多一个字嫌多,少一个字不够。
你可以做一个小游戏,随便想一个字,自己先解释一下,再去翻《新华字典》,看它怎么说。比如,三个很简单的手部动作捏、拿、端,应该怎么解释呢?《新华字典》是这么说的:捏,用拇指和其他手指夹住。拿,用手取,握在手里。端,用手很平正地拿着。李倩老师说,她在做这个游戏的时候,每次都有一种被《新华字典》的精准碾压的感觉。
第四,为什么《新华字典》能如此简练而准确?这是一本不折不扣的“大家小书”,它的编纂者当中,有叶圣陶、魏建功、王力、吕叔湘、丁声树等大教育家、大语言学家,还有上百位学养深厚的学者、编辑,几十年来代代接力,字斟句酌地打磨出这本小字典。当你翻开《新华字典》,你可不是在随便看一本书,而是在和新中国以来最厉害的一群汉语言学者对话。
说到这儿,不知道我是不是成功达成目标,让你爱上《新华字典》。如果还没有,请移步得到听书,完整收听李倩老师的解读。我们很多同事听完之后,立马去下单了一本《新华字典》。
来说说咱们得到的事儿。
既然今天是开学主题,那我必须请电子书的同事来做个知识服务,给孩子们开出一张课外书的书单。我问电子书团队,有没有这么一套书:既贴合语文课标要求,又涵盖古今中外主要的文学经典,更重要的是,难度适合,让孩子看得下去?
电子书团队告诉我,在他们的视野中,最符合这个课外阅读标准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语文》阅读推荐丛书。为什么是这套书呢?他们给了我两个理由。
首先,这套书够权威。从2017年9月起,全国中小学开始使用教育部统编的《语文》教材了,教材的总主编、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温儒敏教授,也是这套阅读推荐丛书的顾问团成员。其次,这套书特贴心。这套丛书的每一卷,卷首都配上了导读文字,介绍作者生平、写作背景、作品成就与特点。卷末还附有知识要点,引导孩子更充分、深刻地理解作品。
听他们这么一说,我赶紧要来了这套书的书单。你点击文稿里的图片进入专题,就可以找到书单海报。你可以把海报收藏起来,也可以把它分享给身边的家长朋友。
这套书在得到电子书已经上架了,你可以给孩子购买纸质版,也可以让孩子用得到阅读器看电子版。当然了,如果你怕电子阅读对孩子眼睛不好,这套书还支持语音朗读功能,可以试试。没准从此孩子的睡前读物,就是这套书了。
今天就聊到这儿,《得到头条》,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