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认知丨林则徐是个撒谎高手?

我们都知道,林则徐那可是民族英雄,但是你知道吗,他还是个撒谎高手。不过这个“撒谎高手”是带引号的,不是说他不真诚、爱骗人,而是指在向皇帝汇报工作时不完全说实话。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河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端木赐香,就给大家详细说了说这件事儿。

话说鸦片战争爆发前,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赴任广州。任期不到两年时间里,他就给当时的道光皇帝上了八次奏折。我们结合当时中国和英国的局势,来看这八封奏折,就会发现,在怎么和领导汇报这个问题上,林则徐是非常聪明的。

先来看第一封,当时中英两方还没有短兵相接,可因为贸易问题,双方已经开始有了摩擦。这时,林则徐告诉道光皇帝,英国的舰船虽然厉害,可是笨重无比,只能在深水区作战,到了浅水区根本不行。

到了第二封和第三封,情况就起了一些变化,这时中英之间已经有了局部开火。在这两次奏折里,林则徐告诉皇帝,英国人找茬儿,被咱们打败了。可咱们的船是木造的,不结实,追远了怕回不来,所以没追。这话要是但凡有点脑子的皇帝,就能想的出来:人家英国的大船跑了几万里都不怕回不去,清朝水师就在家门口却怕追远了回不来,这不明摆着就是打不过人家吗?可惜的是,躲在深宫里的皇帝对于这些,一点也不了解。

那么,身在一线的林则徐是真不知道自己打不过英国吗?不是,当时有人就问过林则徐这个问题,林则徐的回答是:就是诸葛孔明来了,清朝水师也不是英国的对手。可林则徐为什么不在给皇帝的奏折里明白地把真相告诉皇帝呢。

原因有两点:

第一,在林则徐早年做官的经历中,因为不肯撒谎,向道光皇帝的老爹直奏满清贵族琦善的无能,遭致同僚的排挤,只好辞职回了老家。后来重新回到官场后,新继位的道光皇帝对林则徐非常欣赏。可吃一堑长一智,重返官场的林则徐学乖了,不讲假话,可也不会一股脑儿的把真话都倒给皇帝。

第二,当时对于外国人,道光皇帝给出的最高指示是:只撵不打。

在这样的情况下,林则徐之前给皇帝的三封奏折,既让皇帝高兴,又避免了自己的责任。

可现实局势并不会因为林则徐变乖而改变啊,中国和英国的摩擦越来越频繁,林则徐意识到战争不可避免,可就是在这个时候,林则徐在给皇帝写奏折时,也没有把全部真实情况如实上报,他在这时的奏折里表达了两层意思:

第一,英军没有陆战能力,不说清朝正规部队,就是平民百姓就可以对付。

第二,英国船坚炮利。要是在海上打仗,没有致胜把握。

要说这两条,林则徐也没撒谎,可是咱们不要忘了,鸦片战争,本来就是海战。你在陆地上再强,在海上打不过人家,是要吃败仗的啊。

林则徐是多希望道光皇帝能明白自己的意思啊,可道光皇帝呢,像没事人一样,大笔一挥,“知道了”。

这时林则徐算是彻底没辙了,只好和皇帝摊牌:咱们要和英国打仗了,而且,咱们可能打不过人家,要是能抽取关税的十分之一用来制造海军的装备,咱肯定能把英国打跑。

可是道光皇帝听了林则徐的真话,反应如何呢?他答复了四个字:一派胡言。并且,还派林则徐的老对头接替了他的职位。说来真是巧,这个老对头,就是当年林则徐辞官前弹劾的琦善。

琦善接替了林则徐后,倒是对皇帝一点也不隐瞒,把清朝水师力量和英国的情况如实汇报,结果和林则徐一样,被皇帝一怒之下给罢免了。

曾在百家讲坛讲历史的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看了这一段历史之后曾感叹:在整个鸦片战争史上,我们很难找到完全不撒谎的清廷官员和将领。两广总督撒谎,两江总督也撒谎,钦差大臣撒谎,参赞大臣也撒谎。对于林则徐,易中天说的比较客气,给的评价是“相对诚实”,“基本不撒谎”。

所以你看,在晚清,撒谎不是个别现象,就连林则徐这样的官员都要跟皇帝说些谎话。原因很简单,你不撒谎的话,就没法生存下去啊。如果在一种制度下,不撒谎就没办法生存,我们就可以把这样的撒谎称为“制度性撒谎”,前面说的林则徐就属于这种。

从咱们今天的视角来看,“杜绝坏消息,坏事情就不会发生”,这种逻辑非常荒诞,不过却经常在现实中上演。只要主导者不了解一线情况又听不进坏消息,那制度性撒谎就必然会产生。而一个公司或任何一个机构,如果陷入制度性撒谎的怪圈,就特别值得警惕了。

本文源自:公众号“今日值得花时间”(林则徐“基本不撒谎”)
音频稿:陈远
讲述:郑磊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