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得到头条》,我是徐玲。
今天我们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一是《人民日报》点名表扬淘菜菜,二是中国建造大型太空望远镜。
先来看第一条。12月7日,《人民日报》刊登文章,点名表扬阿里巴巴旗下社区电商淘菜菜。《人民日报》说,淘菜菜通过数字化,精准链接农户和消费者,“让新鲜农产品搭上互联网快车”。
我们知道,一年之前,也就是去年12月的时候,《人民日报》批评了社区电商。而淘菜菜是在今年3月份成立的,成立以来,这已经是第三次被《人民日报》点名表扬。淘菜菜没有走之前的低价竞争模式,而是走出了一条社区电商的新模式,用数字化改造农业供应链。
比如,淘菜菜用数字化改造小城镇的社区小店,不但卖日用品,也可以卖生鲜蔬菜,既方便了社区居民,店主也能赚得更多。小店附近居民第二天的蔬菜需求量,淘菜菜可以提前统计好,汇总给远方的蔬菜种植户,农户根据需求定量采摘,及时发运。位于山东禹城的农户,早上刚采摘的芹菜,第二天就可以端上消费者的餐桌。你看,通过精准链接供需两端,大大减少了农产品的损耗。
此外,淘菜菜还联合阿里数字农业部,通过科技研发,推出“超级水果”系列。像蒲江猕猴桃、新平冰糖橙、盐源丑苹果等国产水果,口感和营养价值都不错,就是颜值比不上进口水果,价格只能卖到进口水果的几分之一,销量还不好。现在,这些高品质的国产水果开始被消费者接受,很多都成为爆品。
消息就是这样,我们来看看能学到点啥知识。
今天我们不聊数字农业了,来聊聊农产品的颜值问题。我没有开玩笑啊,在这个“颜值即正义”的时代,长得不好看,可能成为农产品的原罪。我之前读到一篇论文,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做过一个调研,北美地区每年有大量的农产品仅仅因为“长得丑”就被丢掉。在美国,农户通常会扔掉他们全年收成的1/3,也就是最丑的那1/3直接不要了;剩下的2/3到达零售商之后,又会被扔掉一部分,美国零售店每年扔掉的农产品价值154亿美元。
你看,这个浪费是惊人的。但是说实话,这也不能完全怪农户和零售商,因为根据经验,即使他们把那些丑陋的农产品摆上货架,也无人问津。这跟对人的外貌偏见差不多,因为蔬菜水果长得丑,我们直观上会认为它不好吃,或者品质不好。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把丑陋的农产品卖掉呢?
研究人员发现,针对丑陋农产品,零售商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大幅打折。此外,也有人尝试着给这些农产品贴上一些宣传标签,用来吸引消费者注意力。到底哪种方式促销效果更好呢?研究人员走访了北美地区的50多位杂货店老板和超市经理,问他们,如果要给丑陋农产品贴标签的话,他们愿意选哪一种:选项一,“有个性”;选项二,“不完美”;选项三,“丑陋”;选项四,不贴任何标签。你可以想想看,如果你是超市经理,你会怎么选。
下面我来说他们的调查结果。受访者中有46%,也就是差不多一半的人,选择不贴任何标签,只大幅打折;有33%的人选择“不完美”标签,17%的人选择“有个性”标签,只有4%的人选择“丑陋”标签。另外,在所有受访者中,有3/4的人认为,给农产品直接贴上“丑陋”标签是最糟糕的选择,它本来就丑,你还说它丑,更没人买了。
那么,实际效果如何呢?首先,和经理们的直觉相反,不贴任何标签,只大幅打折的效果并不好。因为大幅打折这个动作,反而加深了消费者的怀疑:卖这么便宜,肯定是质量不好,或者不新鲜了!毕竟是吃的东西,没有人愿意贪便宜而牺牲健康。
第二,如果给农产品贴标签的话,最不被看好的“丑陋”标签,其实促销效果是最好的。为啥呢?因为你直接指出它“丑”,其实是给消费者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丑”是这个土豆唯一的错,除此之外它和其他土豆兄弟一样好。而如果贴上“不完美”或者“有个性”这样模模糊糊的标签,并没有明确指出产品问题到底在哪,反而会让消费者产生很多负面联想。
第三,“丑陋”标签再加上适当的折扣,促销效果最好。注意,是适当的折扣。研究人员发现,“丑陋”标签加八折优惠时,销量最大;如果是六折或者四折,销量反而低了。原因就是前面说的,折扣太大的话,会让人怀疑它除了丑,还有其他的品质缺陷。
说到这儿,我想起这两年大火的“丑橘”,看来取名字的是个高人。还有,我之前逛农夫集市,有机蔬菜都长得不如大棚蔬菜好看,但有心的农户就会在自家摊位前立一块牌子,写上一段“丑果的自白”:我很丑,但是我很可口!你看,这么多年过去,我这才恍然大悟,赵传的那首情歌为什么那么打动人了。
来看今天的第二条。今天是冬至,一年之中夜晚最长的一天,很适合看星星。
正好前几天,我看到媒体报道,中国正在建造第一台大型太空光学望远镜,正式的名字叫做“载人空间站工程巡天空间望远镜”,预计在2024年发射进入近地轨道,和中国空间站在同一个轨道上飞行。专家指出,这是中国天文学界有史以来最先进、最昂贵的研究设施,这台望远镜的发射将极大地提升中国天文研究水平。
消息就是这样,我们来看看能学到点啥知识。
说到太空望远镜,我们肯定会第一时间想到哈勃望远镜,那是美国宇航局在1990年发射的世界上第一台太空望远镜,现在哈勃望远镜服役已经超过30年,各个太空大国都正在研发第二代太空望远镜。那么,第二代太空望远镜和哈勃有什么不同呢?
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然介绍说,第二代太空望远镜有两种思路:一是建造口径更大的望远镜,这样可以看向更远的深空,探测到更暗的天体。比如,耗资100亿美元研制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就是这个思路,它被看作是哈勃望远镜的正统继任者,它的镜片口径是6.5米,是哈勃望远镜的2倍多。美国宇航局计划在12月24日,也就是3天后,发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思路,就是不追求看得更深,而是看得更广,可以观测到更广阔的天空,这样就可以更高效、更系统地去研究宇宙。中国正在研制的巡天空间望远镜就是这种思路。它的口径为2米,成像质量和哈勃望远镜差不多,但是它的视野极为广阔,专业术语叫做“视场”,视线的视,场域的场。它的“视场”可以达到哈勃望远镜的300倍,每次曝光可以获得至少1000个天体的光谱信息。
除了中国,欧美也正在研发自己的巡天望远镜。欧洲航天局将在2022年底发射欧几里得巡天望远镜,美国航天局也计划在几年之后发射罗曼巡天望远镜。可以说,太空望远镜已经成为各国天文研究的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
我们再来问个问题:为什么一定要把望远镜发射到太空,直接在地球上观察不行吗?还真不行。首先,在地面上需要透过大气层去观察星空,但是大气在不断运动,这就导致,光线在大气中的传播路径不断变化,观察到的星象比较模糊。不过,这还不是最严重的问题。
更麻烦的是,我看到最近《经济学人》的一篇报道,这些年各国密集发射的卫星,对天文学观测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比如马斯克打造的“星链计划”,一枚火箭就发送60颗卫星上天。“星链计划”原本规划发射1.2万颗卫星,后来又增加了第二期,两期总共发射4.2万颗卫星。这还只是马斯克他们一家。据统计,到2030年,除马斯克的星链计划外,全球还将发射10万颗卫星上天。每颗卫星上面都有太阳能板,它们反射的阳光会极大地干扰地面的天文观测。
比如,地面天文台需要用高度灵敏的望远镜来密集观测天空,这样才能捕捉到太空里突然出现的微小变化。但是,如果天空中有卫星群,它们在早晨和傍晚时就会在望远镜拍摄的照片里留下明显的条状轨迹。这些轨迹会影响天文学家的判断,错过某些转瞬即逝的重要天文现象,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使拍出的照片直接报废。
实际上,不只是地面望远镜受卫星影响,就连哈勃望远镜也受到影响。2021年上半年,哈勃望远镜曝光的照片中有6%也有卫星的条状轨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第二代太空望远镜必须升到比卫星轨道更高的高度。前面说的哈勃“继任者”,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就将发射到距离地面150万公里的高度上,这是地球到月亮距离的3倍了,完全不会受到卫星干扰。甚至,还有天文学家梦想着,有一天能够在月球的背面安装射电望远镜,因为这是整个太阳系里唯一一处,不会被地球和卫星上的无线电波干扰到的地方。
天文学家和卫星的斗智斗勇,让我想起一句话:发展带来的问题,还得靠进一步的发展来解决。
来说说咱们得到的事儿。
最近,我们得到跟笔记管理软件flomo建立了合作。你只要把得到APP更新到最新版,就可以用flomo把你的笔记管理起来,比如知识城邦的动态、电子书划线、课程内的文本等等。这次跟flomo的合作,是由我们的产品团队主动跟对方联系发起的。flomo问了我们很多次,这次合作的销售目标是什么?我们的回答是,没有销售目标。我们也不会通过这次合作赚一分钱。我们就是希望得到用户能有个称手的工具,做好自己的笔记管理,更高效地学习。
为什么我们选择了flomo呢?快刀青衣说,flomo好就好在,其他笔记管理软件有的功能它都没有。使用简单,毫无压力,容易上手甚至上瘾,特别适合记录碎片想法。到底flomo有没有快刀说得那么好,你可以下载一个,亲自试试。
第二条。每到年末,各大平台都会推出年度好书榜,我们也推出了今年的得到“编辑部之选”书单,这是由得到电子书为你精选的2021年最值得阅读的十本好书。今年这份书单挺特别的,我们聚焦在中国议题,希望用书单来回应当下中国人面对的具体挑战。比如,复旦大学兰小欢教授的《置身事内》,是探讨中国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再比如,脱不花的《沟通的方法》,帮你在中国职场文化中,用沟通来解决问题。强烈推荐你收藏这份书单,把还没看过的书,列入你的新年阅读计划中。
今天就聊到这儿,《得到头条》,明天见。
附:得到“编辑部之选”书单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