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得到头条》,我是徐玲。
今天我们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一是深圳市卫健委上热搜,二是《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生效。
来看第一条。最近,深圳市卫健委因为一句留言回复冲上热搜。事情是这样的:有深圳市民在深圳卫健委的公众号上留言说,“昨晚9点在龙华中心医院做的核酸,产妇要核酸证明才能入住。12小时了,能不能优先安排?”深圳卫健委二话不说,只回了四个字——“电话发我”。几个小时之后,当事人在评论区表示感谢。从发出求助,到事情顺利解决,前后花了不到两个小时。
这件事引发网上热议,大家评论说,“好酷,这就是深圳速度”“‘电话发我’,这是2022年看到的最霸气的四个字”等等。对此,深圳市卫健委回应说,“深圳市政府是服务型政府,简单来说就是服务民众。当时我们没有想那么多,只想着尽快帮助市民解决问题就好。”
消息就是这样,来看看能学到点啥知识。
深圳市卫健委提到了“服务型政府”,这个词你经常听到。不过,如果我问你,在转型为服务型政府之前,地方政府主要职能是什么?可能你一下子还答不上来。按照学界的说法,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职能经历了两次转变:一次是从1980年代开始,从社会管理型政府向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变;一次是从2000年之后,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党的十九大报告里明确提出,要转变政府职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那么问题来了:在经济建设型政府时代,地方政府的绩效是比较明确的,主要指标就是GDP增速;转向服务型政府之后,该怎么评价地方政府服务质量的好坏呢?
国内学术界曾经搞过一个调研项目,2011~2014年连续四年,对中国主要城市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情况进行打分。具体来说,有三个评价维度: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公众满意度、企业满意度。其中,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是客观指标,就是每年政府往公共服务中投入产出多少;公众满意度和企业满意度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打分。项目组根据这三个维度的得分,评选出“中国服务型政府十佳城市”。
研究这份榜单之后,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十年以前,像成都、重庆、合肥、银川这些中西部城市,还没有成为现在的“网红”,也没有显露出明显的竞争优势,但是,这几个城市当年都在“中国服务型政府十佳城市”榜单上。
这就很有意思了,虽然这份榜单评价的是“服务型政府”而不是“经济建设型政府”,不过,它却非常准确地预测了中西部城市的经济增长潜力:服务做得越好的城市,后来经济发展得越好。
我们以“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想,会发现道理其实很简单:中西部城市只要把“服务”做好了,通过提升公众满意度来吸引人才落户,通过提升企业满意度来吸引企业投资,经济增长不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嘛。
从这个意义上说,“服务型政府”比“经济建设型政府”更能推动经济增长。十多年前,可能还只有少数城市想清楚了这个问题,而现在,这个理念已经在全国各地推开。
比如最近,秦朔老师在他的公众号“秦朔朋友圈”里,讲到了山东潍坊的例子,很有启发。潍坊是一个三线城市,不过它野心不小,提出要在未来几年实现GDP破万亿,进军二线城市,冲刺全国大中城市综合实力30强。听下来,这是一个“经济建设型政府”的雄心壮志。不过,潍坊实现这个目标的方式,不是政府怎么大干快上搞建设,而是做好公共服务。
先来说说潍坊是怎么提高公众满意度的。潍坊的政务服务响应速度,可以说不输深圳。它的政务服务热线“12345”,是全年无休的24小时人工接听,诉求响应率、解决率、满意率都在99%以上。潍坊市民说,找人打招呼不如找12345,12345办不了,那就是真的办不了,找人也没用。
对于那些确实没办法马上解决,但又比较普遍的问题,比如由于种种原因,买了商品房却迟迟办不下来房产证,市政府成立专门的问题解决攻关小组,研究政策和流程上的卡点,限期解决。
再来说企业满意度。潍坊的制造业实力很强,当地企业入选“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就有27家,此外,还有潍柴动力、歌尔股份等一批上市的行业龙头。这些企业是潍坊冲击GDP破万亿的底气。怎么服务好它们呢?
除了各地都在做的改善营商环境、简化工商税务手续等等,潍坊还有一个独特的服务制度,叫“服务企业专员制度”。就是由潍坊市委书记、市长挑头,各级干部“包产到户”,各自领走几家企业,成为它们的“服务专员”。企业有什么问题需要政府帮忙解决的,比如用工、土地、资金、能耗、环保、安全生产等等,一个电话可以直接找到服务专员解决。
比如,潍坊市委书记,是潍柴动力、歌尔电子等5家企业的服务专员;潍坊市长,是得利斯、迈赫机器人等5家企业的服务专员。潍坊全市共选出了1.5万名各级干部,担任2.1万家企业和项目的服务专员。
据秦朔老师介绍,这个“服务企业专员制度”,本来是2020年初,为应对疫情冲击,潍坊市工信局探索出来的。用114名服务专员一对一解决114家重点企业的生产问题,当时长三角地区也出台了类似的制度。潍坊把这个特殊时期的制度给常态化了,而且从一个部门推广到了全市政府机构。
听完了潍坊的例子,我又想起今年跨年演讲说到,安徽省政府发明了一个新职位,叫“链长”。从省委领导开始,每个人分管一个产业链,成为“链长”。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每个分支,分布怎么样,有哪些头部公司,拉出清单来一个个去谈。企业需要什么便利条件,“链长”想办法解决。你看,这跟潍坊的“服务企业专员制度”是一个思路。
如今,“以客户为中心”这个商业界的常识,正在成为公共服务领域的新实践。
来看今天的第二条。
从1月1日起,《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生效了。我们之前聊过这个法案,它规定家长要“依法带娃”,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既不能缺位,当“甩手掌柜”“丧偶式育儿”;也不能“粗暴执法”,用语言暴力或者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这些做法现在都是违法行为。如果家长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教育责任,法院可以发出《家庭教育令》,对失责家长进行训诫,并且责令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据媒体报道,1月6日,长沙市天心区法院发出了法案生效后的全国第一份《家庭教育令》。
消息就是这样,来看看能学到点啥知识。
这边《家庭教育促进法》刚生效,那边因为刚刚放寒假,最近媒体接连报道了几起孩子因为受家长批评、一气之下离家出走的事情,幸好最后都找回来了。家长教育孩子,怎么才能不让矛盾激化呢?前不久,我从著名心理学家李松蔚老师那儿学到一招:家长不要把问题“泛化”,上纲上线,而是把行为的影响落到具体的人。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有一家三口去找李松蔚老师做咨询,在咨询的过程中,孩子一直低头玩手机。妈妈很生气,呵斥孩子说:你这样很不礼貌!在李松蔚老师看来,这就是家长把问题泛化的典型例子。
李松蔚老师问这个妈妈:现在房间里除了孩子之外,只有三个大人,你觉得孩子看手机,具体对谁不礼貌?妈妈回答说,对每一个人。
李松蔚老师说,不不,我没有觉得他冒犯到我,我说话时本来就不喜欢被别人盯着看。
接着爸爸也表态,说自己也还好,不觉得被冒犯。
妈妈只好说:那就我吧,我觉得不礼貌。
于是,李松蔚老师对孩子说:“你看,现在是你和妈妈之间有麻烦。你想在咨询的时候看手机,你爸爸和我都觉得还好,但是你妈妈会感觉不舒服,那我们就想办法解决这个麻烦。你怎么才能一边看手机,一边让妈妈感觉好一点?”最后他们达成一个协议,孩子每次看手机前,通知妈妈一声:“我看几分钟手机行吗?”
这就是李松蔚老师提出的方法,把一个泛化的批评——“你这样对大家很不礼貌”,变成一个具体的问题——“怎样在玩手机的时候不冒犯到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呢?
李松蔚老师说,妈妈这样说真正的用意,是把“大家”当作筹码,用来约束孩子,形成控制。但孩子不希望被控制,就继续用玩手机这件事来反抗,双方陷入控制权的紧张拉扯。把矛盾从“大家”还原到某个具体的人,这个过程就是在给双方松绑。因为“妨碍大家”,这是上升到了道德问题,而“妨碍某个人”,这是一个事务性问题。道德问题往往不可讨论,而事务性问题大多数时候可以协调。
这个思路,除了教育孩子,也可以用在生活当中。举个例子。你是一个音乐发烧友,喜欢放音响来欣赏音乐。但你又是和别人合租的房子,放音响可能会打扰到别人。怎么办?
要是只考虑泛泛的“别人”或者“大家”,那这个问题没法解决,只能是你委屈自己、不开音响,或者搬走。但是,如果是把问题具体到跟你合租的某个人,可以协调的办法多的是:比如你们可以协商时间表,在特定时间放音乐;也可以送他一副贵点的降噪耳机;甚至可以把他发展成一起听音乐的发烧友,等等。你看,当把目光聚焦到具体的某个人,就是在给矛盾降维,把不可协调的道德问题,变成了可协调的事务性问题。
就像李松蔚老师说的,“具体的人之间,矛盾再大也就那么大。”
来说说咱们得到的事儿。
今天,我们正好上线了一门家庭教育的课——《李雪霓·青春期家长必修课》。你知道,孩子到了青春期会变得很反常。本来挺温和听话的,突然开始对父母大呼小叫;本来也挺阳光活泼的,突然不让父母进自己房间了。家长很头疼,孩子到底怎么了?
这门课的主理人李雪霓老师,有20多年青少年心身问题的临床治疗经验。她说,出现这些情况,不是因为孩子学坏了,而是因为青春期孩子的大脑发育有些不平衡。理性逻辑思维发展得很快,但是情绪调控能力的发展却有点跟不上,这让孩子变得爱犟嘴、爱辩论,同时又很情绪化,翻脸比翻书还快。这是理解青春期孩子的一个关键点。
这门课的链接我给你放文稿里了,家里有娃的同学赶紧学起来,做一个懂孩子的父母,给孩子一个朝气蓬勃的青春期。
今天就聊到这儿,《得到头条》,明天见。
附:《李雪霓·青春期家长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