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信仰,信息也催生了科学

这条音频说的是,信仰和科学这两个看上去不相关的事物,其实都是信息催生的。

最近,牛津大学博士马兆远出了一本新书《量子大唠嗑》,其中有一章讲到了一个有意思的观点,说不管是信仰还是现代科学,都是由信息催生的。信息量不足催生了信仰;到了信息量爆炸的年代,科学就登场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帮你转述一下书中的观点。

首先我们来看看,为什么说信息不足催生了信仰。在人类早期,生命中的每一刻都面临着风险。怎么才能规避风险,提高生存概率呢?那就要具备找规律的能力。比如人们发现每次天上乌云密布、雷声滚滚的时候,往往会下雨,他们就会认为乌云和下雨有关系,等下次看到乌云的时候,就会找个地方避雨。这就是找因果规律的能力。

但是,很多事件并不像一打雷就下雨这么简单,不同事件会纠缠在一起,没办法建立必然的联系,发现稳定的规律特别困难。而且,发现规律的能力跟人的活动范围和生产能力有很大关系。信息少的情况下,人们就很难把相关的信息联系起来,总结规律。

不过,寻求因果规律是人类的本能。如果找不到必然的因果规律,人们就可能把没有因果关系的事件凑在一起,强加上因果关系。

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发现人在连续受到心理挫折之后,就更容易把随机的东西关联起来。这个实验把测试者分成两组,每组要回答几十个问题,这些问题在设计上没有一定的对错。比如“昨天爱沙尼亚的阿尔塔市下雨了”,没有人知道这是不是真的。但是每个问题回答完,计算机都会判断是对是错。第一组有一半答案,计算机判断是对的,另一半是错的。第二组呢,无论给出什么答案,计算机都会判断是错的。

做完这些问题,计算机屏幕上会出现一张图,是由很多不同颜色的小色块随机组成的,有点像色盲测试纸。第一组大部分人,看不出这个图里有什么东西。但是第二组大部分人,能看出里边隐藏着图案,有人能看出来桌子,有人能看出来动物。

这个实验虽然没有定论,但是发现的这个心理现象,可以用来解释一些事情。比如洪水、地震这些自然灾害让人连续受到挫折之后,人们就会觉得这一切的背后,都有一种“冥冥中的力量”,就会试图和这些神秘力量沟通,这就产生了原始的祈祷,也就是信仰的仪式。

说完了信仰,再来说说科学。科学的发生是建立在信息量的基础上的。当技术实践大规模出现之后,就积累了大量信息。里边提炼出来的有规律的、可以继续延伸出新东西的内容,就是科学。

书里还从信息的角度回答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发源于中国。

因为汉字是表意文字,它的书写和发音是相互独立的,很难学。识字的文化人都去考试做官了,而那些社会底层的手工业者,基本都是不识字的。他们虽然有技术,但很难记录传承下来,没办法形成稳定的积累。这样,很多技术不断失传,不断地重复发明,缺乏积累和沉淀,没有充足的信息,科学也就没有在中国起源。

以上,就是马兆远博士的观点,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本文源自:《量子大唠嗑》
音频稿:王海
讲述:于浩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