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音频给你说说,时间是如何影响我们做决策的。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选择:有一件事,是今天做,还是等到明天再做?有一笔钱,是现在就花掉,还是存起来以后再花?这些决策行为,都和时间有关。今年出版了一本书,名叫《追时间的人》。书里有篇文章专门介绍了时间和决策之间的关系。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戴俊毅,他是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认知心理学博士,尤其擅长以数学建模的方式来研究人类的决策行为。在文章里,戴俊毅分享了一个概念,叫做跨时决策。“跨”是“跨越”的“跨”,“时”是“时间”的“时”。简单说,就是同样的结果,在不同时刻出现,你会有不同的感受。对这些不同时刻出现的结果进行权衡与取舍,就是跨时决策。
比如,“拖延症”就是跨时决策的一种表现。我们把今天要做的事情,拖到未来去做。在这个决定里,有两个选项,一个是现在花时间做一件事,另一个是未来花时间再去做这件事。所以我们拖延的时候,就做了一个跨时决策。再比如你打算存钱的时候,就是在当前的收益和未来的收益之间做一个取舍。你可以选择现在拿这些钱去消费,获得当下的满足感,你也可以选择把这些钱存起来,为将来做准备。
那我们在做跨时决策的时候,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第一个因素是注意焦点,说的是你把注意力放在哪个选项上面。现实中,人们一般会专注于当前的情况,忽视以后的结果。比如,一个人打游戏熬了一宿,到第二天上班起不来了,这时候他就会很后悔,但头一天晚上打游戏的时候,他完全把第二天上班这件事情给忘了。也就是说,他的注意力完全被当下所吸引,根本没意识到通宵打游戏对第二天有什么影响。这就是注意力分配在跨时决策中起的作用。想避免这种情况,有一个做法,就是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间点,时间点一到,必须停下手头正在做的事情,让自己从眼前的状态抽离出来,以便作一个更有利的决定。
第二个因素是,我们对当前和未来事件的认知方式是不一样的。这种不同的认知方式,会影响我们对不同事件的评价。在跨时决策领域,影响认知事件方式的一大因素,就是事件发生的时间远近。任何一个事件都是由不同侧面组成的,就拿复习功课来说,人既会想到复习具体要做的事情,比如复习课堂内容,做练习题,等等,又可能想到复习的目的,比如说获得更好的考试成绩。前者是具体的,非目的性的,后者是抽象的,有目的性的。大量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在评价近期事件的时候,会更关注具体的和非目的性的方面,而在评价未来事件的时候,会更关注抽象的和目的性的方面。这种由于时间远近不同而带来的评价上的差异,会影响人们的最终决定。
第三个因素是对未来时间稀缺性的认识。未来的时间稀缺性,是指将来可以用的时间,到底是更多了,还是更少了。心理学研究发现,和眼下相比,人们会觉得未来自己的时间更多。也就是说,人们打算当下就开始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会觉得自己还有很多其他的事情也要做。但想到未来的时候,却不会认为未来有很多事情要做,觉得以后会有很多的时间可以用。所以,既然现在要做的事情很多,而过一阵就不那么忙了,把一件事情拖到以后做就很正常了。但其实不管是今天,还是未来,都有很多事情在等着我们去做。未来的时间,并不想我们想的那么充裕。
最后,戴俊毅结合上面的分析,给有拖延倾向的人提供了一些建议。首先,你不要只看眼前的结果,而是要有意识地去关注一下,你的决策对当下和未来会造成什么影响。其次,你既要关注某件事情相对具体的方面,比如要花多少时间,会遇到什么困难,也要关注比较抽象的方面,比如完成这件事情意味着什么。最后,要学会正确评估未来的时间稀缺程度。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件事现在没时间做,未来你也不太可能有很多时间来做这件事。
以上观点,供你参考。
本文源自:《追时间的人》
音频稿:亚平宁
讲述:成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