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丨为什么受伤的总是聪明人

这条音频给你介绍一本新书叫《为什么受伤的总是聪明人》。

聪明人确实会招来别人的嫉妒,但是“聪明”也会给聪明人自己带来阴影,历史上有很多天才最终陨落甚至选择自杀的例子。那么,到底是什么让聪明人不断受伤?又该怎样避免这些伤害呢?有本新书叫《为什么受伤的总是聪明人》,作者是心理学家埃里克·麦瑟尔博士,他从多年与聪明人共事的经历中总结出了几点原因和解决办法。我们一起来听听。

先说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思考能力强让聪明人更容易狂躁和焦虑。一方面,聪明人比普通人拥有更强大的思维能力,他们会迫使大脑加速运转来让生活更有意义。假如遇到某种压力或刺激,阻碍了这种不断向前的状态,就会引发大脑紊乱,患上狂躁症或焦虑症。另一方面,聪明人常常会过度思考,自寻烦恼。比如,在超市看见一袋熏牛肉,第一感觉是垂涎三尺,可是紧接着,大脑就开始理性地权衡各种情况:这个价格合理吗?吃熏牛肉健康吗?卡路里摄入合适吗?超市给员工最低工资了吗?等等。这些问题显然已经超出了熏牛肉本身,但是与安全感、道德感息息相关,聪明人很难放弃这种貌似合情合理的担忧。事实上,合理并不意味着对自己有益,这个评判过程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过度重视和自我消耗。

第二,心有余而力不足让聪明人更加痛苦。当聪明人认识到自己热爱的工作并没有那么难,就像在原地踏步时,就会感到很痛苦。假如智力远胜于能力,心有余而力不足,那就更悲伤了。比如,作家在写小说的时候,脑海中能很清晰地“听到”一种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散文语调,但是,写出来的散文却总是比她期待的要逊色很多。当不能让自己满意时,就会丧失自信,怀疑自己能不能支撑起作家这个头衔。这些你想要什么、需要什么以及你拥有什么之间的差距,对于聪明人来说就是切肤之痛。

第三,洞察世事会让聪明人倍感沮丧。聪明人与生俱来的判断和解构能力,会迫使他看到自己的错误和缺点,以及周围环境的真相,因而很容易对工作和生活感到反感。举个例子,你的兴趣是看动作电影,从纯电影的角度,你会忽视男主角为了逃脱坏人的追捕,撞坏的汽车和误伤的无辜路人。但是很明显,在现实生活中,如果被误伤的是你的亲人,你是不可能认同这种做法的。当聪明人洞察了这种潜在的威胁之后,他就会因此难过。每一次旁观或评判,都会让聪明人更加忧伤,最严重的后果之一就是对自己产生怀疑,从职业到娱乐,从思想、选择到价值观。

第四,“厌倦感”让聪明人逐渐消沉。聪明人会不由自主地陷入一种怪圈,那就是他们会胸怀热情、志趣,去追求自己的事业,但是很快就会感到乏味和厌倦,貌似没有什么事物能让他产生兴趣。不管真正的原因是什么,无数的聪明人都过着百无聊赖、日渐绝望的生活。

那聪明人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或减少上面这些伤害呢?作者说,聪明人受伤,归根结底是遇到了“意义”危机。意义是一种纯粹主观的心理体验,不是社会、环境或家庭认为它有没有意义,而是自己有没有感受到意义。因此,聪明人避免伤害的一个最重要方式就是:不要等待或寻找那些与个人情况不符的意义,而是要从日常需求出发,主动构建或创造以价值为基础的个人意义。比如,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审视一下日程安排,确定今天在哪些方面可以赋予意义,要抓住哪些有意义的机会,并且定期审视自己的意义清单,随时确保当前的行为对自己来说是有意义的。这种主动创造意义的生活可以最妥善地维护聪明人的价值观和原则,缓解焦虑和痛苦,帮助聪明人选择一种引以为傲的生活方式。

以上就是《为什么受伤的总是聪明人》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供你参考。

本文源自:《为什么受伤的总是聪明人》
音频稿:宋碧琼
讲述:十月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