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丨谷歌内部创新为何也失败

这条音频来说一说,大公司如何打造创新殖民地。

创新殖民地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大公司内部成立的创新组织,目的是要产生颠覆性创新成果。这个词是精益创业器创始人兼CEO特雷弗·欧文斯在自己的新书里提出来的,这本书的名字叫《精益创业:打造大公司的创新殖民地》。书里专门讲了大公司该怎样内部创新,我来给你转述一下。

先来说说,很多大公司内部创新会失败,为什么呢?特雷弗举了一个谷歌的例子。谷歌是全球公认的创新标杆,成立不久就推出了20%时间项目,允许公司每位员工每周拿出一个工作日,做本职工作以外的项目。像大家熟悉的Gmail,就是这么做出来的。但是,谷歌的创新人才纷纷流失。像Blogger的创始人和产品经理辞职后,创立了Twitter。还有图片分享社交软件Instagram、企业协作平台Asana的创始人,都是从谷歌辞职的员工。

为什么像谷歌这样的公司,内部创新都会失败呢?书里总结了三点原因:

第一,内部创业者受到各种限制,不能重点发展高增长的产品,只能搞渐进式的创新,产品增长很慢。

第二,内部创业者拿的是月薪,回报不足,没有动力。

第三,公司的财务结构不支持内部创新,内部创业者要申请新项目的经费,还得跟其他部门博弈。

这三点原因不光谷歌适用,很多大公司的问题也差不多。

那么,大公司该怎样进行内部创新呢?这就要提到我们开头说的,要打造创新殖民地,也就是公司内部的创新组织。这个组织的成员都是公司的员工,但是相对独立。创新殖民地需要具备这么几个特点:

第一,要独立,有足够的权力,不受母公司约束。这是最重要的。而且,创新殖民地应该有自己的品牌,还不能跟母公司的品牌有关系,避免不良品牌带来的风险。

第二,在成员方面,创新殖民地的领导层应该是一个小的执行团队,员工应该是非常具有创造力、精力充沛、目标明确的一群人。这些人的目标不是挣工资。他们能够承担创业失败的风险,同时也要享受创业成功的回报。但是,他们也应该有合理的薪酬设计,项目成功上市的时候要给他们股份。这样才有激励作用。

第三,财务方面,创新殖民地也要相对独立。因为有的产品短期内没法盈利,需要公司经费支持。要是创新部门还要去争取预算,就容易陷入办公室政治,效率很低。

如果一个大公司决定成立创新殖民地,该怎么做呢?书里列举了三个战略。

第一个战略,内部孵化。这是最困难的,因为要从零起步,为了内部资源,就得跟公司的其他产品竞争。有时候可能需要跟公司的核心产品竞争。所以,内部孵化的效果一般都不太好。但是内部孵化的门槛最低,能尽快进入市场,发展得也更快,不过起步阶段需要更多的投入。

第二个战略,早期收购。企业可以收购那些自己没能力做的产品和服务,或者是前沿技术,这样能更快进入新市场。而且,还能收获一批有创业家精神的员工,他们也是宝贵的财富。

第三个战略,外部投资。虽然企业对于投资项目来说,控制力比较弱,但是成本比较低,也能带来丰厚的回报。比如微软2007年收购了Facebook部分股权,当时收购金额算是天价。但是到了2014年,微软这笔投资就已经涨了10倍,获得了高回报。

以上就是特雷弗·欧文斯对于如何在大公司打造创新殖民地的看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本文源自:《精益创业:打造大公司的创新殖民地》
音频稿:周昕程
讲述:于浩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