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音频说的是:什么是权力的悖论,它是怎么来的以及如何破解。
生活中和历史上经常有这样的事发生:一个人拼命地争夺权力,最终终于掌握了权力,但在那之后却开始滥用权力,最终导致再次失去了权力。心理学教授克特纳把这个“快速崛起、掌权、滥权、再快速失权”的过程叫做“权力的悖论”。那么,为什么无数的人都知道这样一个过程,还会陷入权力的悖论呢?
最近,“得到”的《每天听本书》栏目就给我们介绍了克特纳教授的《权力的悖论》这本书,不仅讲解了权力的悖论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怎样摆脱它,还告诉我们,权力的悖论不只是发生在政治中,对我们的生活也同样适用,我们一起来听听。
首先,通常我们会把权力和地位、财富、声望这些东西联系起来。但是,作者克特纳说,权力,指的是改变他人状态、对周围的事物和关系造成影响的一种能力。一个人在一个团体中很有影响力,这就是有权力。你可能会说,有影响力和有权力不是一回事儿啊!但是克特纳认为,影响力和权力之间的差异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这些其实都是权力在不同时代的不同表达形式而已。
以前的社会,等级分化不仅明确,而且正当,如同神授王权一样,贵族天生就是贵族,和平民是不一样的,所以权力作为一种表达形式,它可以更精确、更高效地完成目标,不用担心会被别人质疑。而如今的社会则不同了,现在提倡人人平等的观念,信息也透明、开放很多,你没点儿人格魅力、没点儿真东西,别人凭啥听你的呢?回顾历史上的君王和领袖,他们共同具有的那种人格特质,放到今天就是影响力。所以,克特纳说,权力不只存在于统治者的手中,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可避免地会参与权力的争夺。
那么,人们明知滥用权力会导致失去权力,为什么还会陷入权力的悖论呢?作者提到了一系列的社会实验。具体的实验过程在这就不详细说了,实验结果发现,权力,会削弱一个人读懂别人表情的能力和设身处地看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同理心;同时,权力还会削弱人的道德感,让人变得更加冲动,不考虑自身行为对别人的影响。可是,刚刚所说的这些同理心、道德情操等等,恰恰是一个掌权者必须具备的。作者说,如果我们不关注别人的感受,待人的时候粗鲁无礼,讲话的时候经常贬损别人,那我们可能已经输给权力的悖论了。
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获取权力,同时不被权力的悖论打败呢?
克特纳说,要获得权力,要对别人施加影响力,委婉比强硬好。其实仔细想想,在当今社会,人们只有在权力被削弱的时候,才会诉诸武力。比如在职场上,喜欢耍阴险手段的人,往往他们的权力和影响力不及普通人;再比如谈恋爱的时候,更强制的一方往往是在社会中没有影响力的人。传统的权力观念说,一个人要想获得权力,就要用尽手段和力量;然而如今,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方法行不通了。克特纳和他的实验室成员通过大量实验证明,权力并不是抢夺过来的,而是他人赋予我们的。当我们有很强的同理心、又很会为他人着想、并且足够外向且有很强的沟通能力的时候,别人就会赋予我们权力。
然而,一个人能拥有权力还远远不够,他还要能保持住权力才行。克特纳说,要想避免滥权之路,避免冲动和不道德的行为,就要持续关注他人需求、考虑自己利益的同时也考虑其他人的利益、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同时要真诚地和他人交流。总结起来其实就四个词:理解、奉献、感恩、真诚交流。时刻注意不要让权力削弱了你的同理心和道德感。
以上就是“每天听本书”栏目讲解的《权力的悖论》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供你参考。
本文源自:“每天听本书”《权力的悖论》
音频稿:任筱寒
讲述: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