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识破科学新闻标题党

这条音频说说怎样识破那些科学新闻中的“标题党”。

大家一定见过这样的科学报道:标题一看就让人大跌眼镜,但是内容却十分混乱,有时候还自相矛盾,可信度非常低。那么,怎样识破这些科学新闻的标题党,培养自己对科学的敏感度呢?由美国科普作家、俄勒冈大学副教授Thomas Hager领衔的科普团队Naked Facts最近发表了一篇文章,教大家怎样通过简单的七步来识破所谓的“惊天大新闻”。下面给你说说。

第一步,寻找证据。这一步说来简单,但是大多数读者被骗的原因就是盲目地相信标题传达的结论,如果花时间去文章中找一下证据,也许就能判断出这个结论是不是可靠。所以,第一步就是要问:这样说的证据是什么。

第二步,问这条新闻中的原始研究是谁、什么时间、在哪里完成的。如果主持这项研究的科学家在给营利性的公司或者有政治倾向的智库工作,那你就要提高警惕了。因为这些研究背后可能有自己的目的,他们提供的信息也可能不是全部的真相。当然,并不是说这些研究都没有意义,像贝尔实验室、特斯拉实验室,他们的存在当然是有意义的,只不过他们更倾向于为制造做贡献,而不是科学前沿。所以,对于科学研究,最好还是找顶尖大学或者声誉较好的公共科研机构做的研究,相对而言,这些科学家更可能披露真实的科研结果。

第三,问问这些科学家背后的资助者是谁。不只是科学家为盈利性、有政治倾向性的组织工作会出现上一步说的情况,如果这项研究的资助者来自这些组织,同样会出现信息呈现不完整的情况。所以,调查过研究的作者之后,还要再检查一下研究背后有没有利益组织在资助,因为有些研究之所以能上新闻,并不是因为它有多重要,而是背后有推手在支持。

第四,你要问这一新闻报道受益者是谁。检查研究作者、检查研究的资助者,这都是从源头做排查,做完这些之后,你还要从受众的角度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这项研究发表了之后谁会受益。如果这项研究很明显能给媒体带来特别多的点击量,或者研究结果一定会提高香烟公司的利润,那你也要提高警惕。

第五,追踪报道相关的研究论文发表在哪里。如果研究论文不是发表在正规的学术杂志上,那么这一报道本身就很有可能不可信。就算报道中提到了某家科学期刊,你还得查查看这个科学期刊的审查是不是严格,是否只要花钱就能发表。说到这,有一个最常用的数值能衡量期刊是不是正规,那就是影响因子。影响因子的算法是:用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这两年里被引用的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影响因子越高,期刊往往越可靠。

第六,关注一下这项研究是什么类型的。科研的方法多种多样,比如有些工作用的是观察调研的方法,有些研究是在实验室里亲自操作做实验,还有些研究是通过梳理他人的数据。一般来说,研究的变量越多,越难得到可靠的结论。而在实验室操作的研究变量更可控,最后的结果也更明确。观察和调查类研究通常比较模棱两可。比如说,你调查了很多人的饮食习惯,然后追踪他们的健康情况。最后你也许会发现一些有趣的东西:吃大量金桔的人平均寿命更长。接下来,我们顺理成章地看到了一篇新闻:《金桔助你长寿!》但是,相关性并不等于因果性,也就是说,即使数字显示二者相关,也不能得出金桔能助人长寿的结论。面对其他类型的科研报告,我们也要多问几个问题,比如医学研究的实验对象是人类还是动物?受试者数量有多少?持续多长时间?等等。

最后一步,注意信息的来源。朋友圈、微博,甚至给你剪头发的理发师,都可能成为一个信息的来源。如果某条新闻让你觉得有点兴趣,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追溯它的来源,然后评估报道者的质量,比如作者的资历如何?他们有科学新闻方面的背景吗?这家媒体是否可靠等等。

以上就是帮助大家识别科学新闻可靠性的七个步骤,供你参考。

本文源自:Naked Facts:7 questions to help you cut the crap and get to the core of anyscience news story
音频稿:李程远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学者
讲述:顾一菲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