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章:技术进步不会带来失业

这条音频说的是,人工智能不会抢走我们的工作,未来会有更多与创新相关的工作出现。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总有人担心,觉得科技的进步会减少工作岗位,让人类没有工作可做。现在,看到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进步得这么快,这种担忧也越来越多。但最近,携程董事长、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梁建章,和人文经济学会特约研究员黄文政,一起发表了一篇文章,反驳了这个观点。他们认为,未来反而会有更多的就业岗位,而且这些新增的岗位都和“创新”有关系。我们来听听他们具体是怎么说的。

文章说,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这次的技术进步和以前的不太一样。原来的技术进步只是把就业机会,从农业和制造业转移到了服务业。但这次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不仅会把很多农业和制造业的岗位夺走,也会夺走很多服务业的就业机会,比如司机、律师、医生等专业性很强的服务岗位。

而且文章认为,我们不应该把这种因为高度自动化带来的问题叫做“失业”,而应该叫“休闲过剩”,闲着的时候太多了。而休闲过剩并不是一个经济问题,我们可以说这是个社会问题,或者政治问题。因为技术进步后,生产效率提高了,将来可能只需要少数人每周上三天班,就能保证其他所有人的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这对经济来说是件好事。但是这会引起更大的社会问题,比如大多数人会感觉自己是多余的。还有就是政治问题,比如在美国,大多数选民将不再是纳税人。

虽然这种情况很严重,但文章认为,它出现的可能性不大。从短期来看,服务行业还会产生很多工作机会;从长远来看呢,就算大部分日常工作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未来也会有很多和创新有关的工作机会是属于人类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文章说了三点原因。

第一,现在人工智能的水平,还远远达不到完全代替人类从事服务行业的程度。虽然人工智能可以在围棋上打败人类,但机械手还远不如人类的双手灵巧。文章的两位学者觉得,机器人要想能做简单的房屋清洁工作,或者航空乘务员的工作,至少还需要30年的时间;无人驾驶汽车的普及也至少需要10年的时间。所以在不远的将来,服务业的工作机会会快速增长,足够抵消掉制造业就业机会的减少量。

第二,人工智能主要还是让专业人士的效率更高,而不是直接取代他们。文章说,现在人工智能可以在很多服务行业帮助专业人士,比如它可以帮助律师分析案例,但还是很难想象,一个机器人律师能出庭为被告慷慨激昂地辩护。因为我们仍然需要一位有血有肉的律师,在法庭上用道德和价值观,来说服由人类组成的陪审团。

第三,文章认为,和创新有关的工作可能会一直主要由人类完成。为什么呢?一方面,如果允许人工智能进行创新,那可能会带来我们无法掌控的后果。另一方面,创新往往会涉及到审美、或者口味的判断。比如,如果工作任务是评估一段音乐、一部电影或者一道新菜,人类可能永远比机器人更了解自己的需求。

可能有人会说,创新只要几个天才就能实现,不需要太多的人。但文章认为,这种观点和历史趋势是不相符的。因为人类在创新方面,正在投入越来越多的资本和人力资源,而且人口越是密集的城市,创新力就越旺盛,这种趋势到现在也没有减慢的迹象。

另外,技术的发展也会让更多的人有能力、有意愿参与到创新活动里。这里说的“创新活动”,不只是像人工智能编程这样高技能的工作,也包括像游戏测试和电影评论这样低技能的工作。在未来,有了人工智能帮人类提高分析能力,更多的人会具备创新的能力。那为什么人们愿意进行创新呢?文章说,人们对物质的需求很容易饱和,但对探索新工具、新故事、新游戏的兴趣一直都有,就算是像电影评论这种看起来好像很轻松愉快的工作,本质上也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而这种活动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乐趣和满足感。

以上就是这篇文章所说的,人工智能不会抢走我们的工作,未来会有更多与创新相关的工作出现,供你参考。

本文源自:公众号“人文经济学会”(梁建章:机器人、失业与创新)
音频稿:路遥知马厉
讲述:郑磊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