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主动认领心理疾病?

这条音频我们来说说,为什么有人会喜欢给自己贴上心理疾病的标签。

你有没有发现,生活中很多人都会说自己有“抑郁症”或者“强迫症”“自闭症”“焦虑症”等一系列心理疾病,这是什么情况?难道这些心理疾病已经普遍到快人人都有的地步了吗?最近,心理咨询服务网络平台“简单心理”发表了一篇文章分析说,这是因为很多正常人都喜欢给自己贴心理疾病的标签,而不是真的这么多人都有病,那这些人为什么喜欢说自己有病呢?这篇文章总结了两个原因,我来给你转述一下。

第一个原因是这类人都把心理问题“浪漫化”了,在他们看来,心理疾病是一种迷人又炫酷的体验。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错觉呢?作者认为,这是因为心理学进入流行文化后,越来越多有关心理疾病的描绘和演绎夹杂在了文艺创作中,让很多人都错误的把心理疾病当成了美的一部分。其次,媒体对于患心理疾病的名流、艺术家的大量报道,也让观众误以为,是心理疾病让这些人变得独特、出类拔萃,所以认领心理疾病,就变成了表达自己独特性的出口。

第二个原因来自于“我也有”的心理认同感,作者说,人们除了追求独特性,还追求认同感,人类学家就曾经提过,人们会选择在当下时代所能理解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冲突与痛苦。所以当媒体或专家们把某个心理疾病的症状引入公众的视野时候,很多人就会选择这个时代流行文化所能接受的新形式,也就是声称自己患有某种心理疾病,来表达自己内心的负面感受,从而获得在特定文化圈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你比如说,在知名心理学书籍《像我们一样疯狂:美式心理疾病的全球化》一书中就曾经提到,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去诊所求助的厌食症患者,其中大部分人都是在之前就已经听过厌食症的症状和常见病因,他们中的很多人是因为心理暗示,身体才表现出这些症状,这本书的作者还分析说,其实这些人是通过“患厌食症”这件事,来彼此竞争或抱团,在群体中寻求认同。

以上是身边出现越来越多心理疾病患者的原因,但是,作者认为,以随意的态度来声称自己患有心理疾病,甚至将心理疾病作为玩笑或谈资,可能会带来危险的后果:

第一个后果就是,把心理疾病简单化,因为如果大家都随意贴心理疾病的标签,会再次强化大众对心理疾病的浪漫想象,让人们对心理疾病的理解过度简单化。比如人们可能会误以为,抑郁症就是单纯的情绪低落,这样就会忽视真正的抑郁症患者可能有较高的自杀风险,也不利于患者及时接受治疗。

第二个后果就是应对方式随意化,越来越多的人都说自己有心理疾病,就会让大众对心理疾病的治疗方式产生理解偏差。比如,如果我们滥用“抑郁症”标签,当一个情绪低落的正常人仅仅因语言激励就振作起来,大众就会误以为语言激励确实对抑郁症有效果,但是对真正的抑郁症患者来说,语言激励并不一定有效,可能还会让他感觉更糟。

第三个后果就是让大家会忽视真正心理疾病患者的痛苦,如果大众对于心理疾病有太多浪漫的想象,比如你曾经被自闭症儿童的天才画作所感动,就认为自闭症都是拥有神奇想象的天才,你就会忽略自闭症中有2/3的患者无法独立生活,3/4的患者智力发展迟滞,这些真正承受痛苦的人就会被人们忽视。

总的来说,贴心理疾病标签是一部分人为了表达独特性和寻求认同感,虽然心理疾病被大众接受和理解是一件好事,但是滥用标签,就会造成大众对心理疾病更多的误解和不切实际的浪漫想象,这会让那些真正在承受痛苦的人被忽视,还可能因为遭到不正确的对待而病情恶化。

以上观点,供你参考。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当人们拿它开玩笑时,有人在背负这些玩笑的代价)
音频稿:杨霁琳
讲述:成亚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