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剁手党”也有学习型选手?

这条音频跟你说说,一群把“一万小时“定律用在购物上的人。

一直以来,大部分人购物顶多就是讲讲价,但是现在很多年轻人把“一万小时”定律也不遗余力的用在了购物上,台湾媒体把他们定义为“精享族”,精是精致的精,享是享受的享,这些人热衷于研究购物、通过网络获取消费信息、调用全部的知识储备来挑选商品。为买个东西,也花这么大量的时间,到底有什么价值呢?最近,好奇心日报对这个现象做了调查研究,我来给你转述一下。

先来说说这群“学习型剁手党”的消费模式。首先,他们非常谨慎,购物之前会花大量时间去研究,你比如,他们会认真读完知乎上“有什么相见恨晚的零食”这类话题下点赞过万的回答、以及美食公号里详尽的测评贴,才敢确定把那些被广大人民选中的网红零食放入到购物车里。

但这么谨慎消费,还能叫“剁手党”吗?调查显示,其实这群人得到的信息越详尽,就越容易刺激购买,Google也曾有研究,“更爱搜”“更会买”和“花费更多”这三点之间确实存在着联系,因为爱研究购物的人往往也更愿意花心思来提升生活品质,从而消费也会更高。

那你可能就好奇了,在购物上花这么多时间去学习有意义吗?也有。

从消费者角度来说,“一万小时购物”可以给他们赋能。

首先,“一万小时购物”的过程中,其实是在不断的碎片化学习,这个范围就涵盖了物理、化学、地理、经济等各个领域,而且嫁接在“买买买”这件事上,学习也变成了一种愉悦的享受,很多人都因为“烧钱”购物而变成了某个领域的专家或者是职业买手。

其次,“一万小时购物”也满足了他们的存在感和成就感,因为,不断研究新的潮流和“网红单品”,就能让他们一直保持在“时代的前列”,而且经过研究买到了更好的商品之后,建立起“我真的是一个很会花钱的人”这样的认知,也会让他们很有成就感。

另外,“一万小时购物”还演变成了一种新的社交方式——“种草”,种草就是指宣传某种商品的优异品质来推荐别人购买的行为,他们把给人买礼物当成是一场考试,比如他们会详细研究“好朋友结婚送什么” “0-4 岁婴幼儿礼物清单”等等,所以,什么东西好?怎么买更便宜?这些内容都会变成朋友间有趣的谈资,疯狂的向周围人“种草”和被“种草”,就变成了当下年轻人独特的社交方式。

那么这些学习型剁手党的举动,对其他人有没有意义呢? 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学习型剁手党”间接推动了信息对称,以往对专业化的商品,大多数人只能是乖乖的被营销人员诱导,但现在,由于“学习型剁手党”旺盛的求知欲,他们疯狂的在网上搜索信息,向专业人士请教,并且热衷于评价和分享,都让普通人更方便更快捷的实现信息对称。比如这群人会花时间去学习红酒和咖啡,电商平台和导购网站为了迎合他们,也会列出极其详尽和贴心的各类教程,教消费者去学习分辨红酒里的单宁结构感和果香味等等。

此外,“学习型剁手党”还促使商家们不得不进行“信息升级”,好奇心日报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导购信息越来越多,年轻人们对于导购信息本身也开始进行甄别,那些能够获得新知识的导购信息,才更容易吸引年轻人的目光,所以商家们也必须根据消费习惯,来提供更好的内容和新知。你比如淘宝就推出了“淘宝二楼”来做内容优化,以视频的形式深度讲述商品故事,促进了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

总结一下,生活中出现了一群把一万小时学习定律也用在了购物上的人,他们的消费不仅能为自己赋能,还间接推动了信息对称、降低了消费的门槛,还不断促使商家进行“信息升级”。

以上观点,供你参考。

本文源自:好奇心日报-好奇心研究所栏目(“买到老学到老”,你是不是也是那个把“一万小时定律”花在购物上的年轻人?)
音频稿:杨霁琳
讲述:成亚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