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得到头条》,我是徐玲。
今天我们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一是某借贷平台遭消费者投诉;二是居家办公期间,怎么用游戏来提高团队士气。
来看今天的第一条。最近,《中国消费者报》报道了一起网络借贷投诉。一名消费者投诉说,一年多前,自己看到某个借贷平台上宣传“千元借款最低日息1毛2”,觉得利息不多,就向平台申请了一笔9万元的借款。但实际上,她并没有享受到最低日息,最终拿到的贷款利率是每年7.4%,贷款期限两年。
一年后,她想提前还款,但平台要求她支付剩余12个月的利息。这样算下来,贷款的实际利率高达18.24%,没办法,她只好继续分期还款。记者调查发现,这种“借钱容易还钱难”的平台还不在少数,套路很多,消费者一定要多长个心眼。
消息就是这样,来看看能学到什么知识。
你发现没有,这类借贷平台的宣传页面上,一般不直接写年利率,而是换算成日利率,给人一种利息很便宜的错觉。但你如果稍微换算一下,就会发现根本不便宜。比如借贷平台最常见的宣传“千元借款日息两毛”,也就是日利率0.02%,换算成年利率是7.2%。相比来说,大型商业银行的消费贷年利率普遍在5%到6%。
生活中,类似的“数字陷阱”还真不少。我们经常强调,描述客观事实,“要用数据说话”,说“盐少许”就不如说“盐两克”来得科学。但请注意,数字也是特别容易被操纵的。只要换一个说法,就能让数字只传递自己想传递的信息。有本书叫《拆穿数据胡扯》,里面就提到,我们天天在打交道的百分比,里面就不知藏了多少门门道道。
比如书里说,一位科学家有次出差,深夜才到酒店,想在睡觉前找点喝的。他看到一盒速溶热可可,包装上标明“99.9%不含咖啡因”,觉得这个正好,喝完之后应该不会影响睡觉。但是他又转念一想,99.9%不含咖啡因,这究竟是个什么水平?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根据公开数据,一杯超大杯,也就是20盎司的星巴克,含有415毫克咖啡因。换算一下,里面的咖啡因含量是0.075%。也就是说,连星巴克咖啡,也是99.9%不含咖啡因的。那盒热可可上的咖啡因含量标注,错是没错,但实际上具有相当大的迷惑性,可以“瞒天过海”。
再比如,百分比还可以“大事化小”,把一个特别大的数字变得微不足道,让你低估一件事情的严重性。
谷歌曾经遭到公众质疑,认为谷歌搜索返回的结果当中有假新闻和虚假信息。对此,谷歌一名副总裁回应说,日常搜索中确实有一小部分查询会返回误导性的内容,但是占比很小,只有约0.25%。乍一听,这个数字确实很小,问题好像也并不严重嘛。但别忘了,谷歌每天要处理50亿次搜索,0.25%意味着,每天都有1200多万次搜索会返回虚假信息,足以造成比较大的负面影响,不是个小问题。
反过来,百分比也可以“小题大做”,放大一个原本特别小的数字,引起不必要的焦虑。
比如,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了一项研究,说如果一个人每天喝一杯酒,跟不喝酒的人相比,他患上肝硬化、某种心脏病等与喝酒相关疾病的风险会提高0.5%。如果你喜欢在晚饭时小酌一杯,听了这个消息可能会有点紧张。
但其实大可不必。这里的背景是,肝硬化等疾病在不喝酒的人当中很少见,一年之内发生的概率不到1%,而高出的0.5%的风险,只是在这个非常小的基础上增加0.5%。实际上,发表这项研究的作者计算发现,如果让10万人从不喝酒变成每天喝一杯酒,持续一年,这样才会增加4例与喝酒相关的疾病,没有那么可怕。
有时候,对同一个数据,在表述上“可大可小”,完全看你想强调什么。
比如某个地方的消费税,从购买价格的4%提高到6%。你可以说是增长了2个百分点,也可以说是增长了50%,因为花同样的钱,要交的税比原来确实多了50%。但是这两种说法,给人的感觉可完全不一样。如果我想让人觉得增税幅度微不足道,就可以说只增加了2个百分点。如果我想让人觉得增税幅度很大,就可以说税率增加了50%。
更厉害的是,百分比还可以“无中生有”,创造出并不存在的意义。
比如2011年,美国威斯康星州的州长宣称,当年全美50%的就业增长发生在威斯康星州。这听起来就很反常:一个州扛起全美新增就业的半边天,威斯康星州真有这么厉害吗?
实际情况是,美国当年新增了很多工作岗位,比如100万个;同时也减少了很多工作岗位,比如98.2万个。正负抵消之后,当年美国实际的工作岗位净增长只有1.8万个。而威斯康星州的工作岗位,可能新增了10万个,减少了9.05万个,正负抵消之后净增长了9500个。从数字上来看,确实可以说占了美国就业净增长的50%以上。但实际情况并不像这个百分比所暗示的那样,威斯康星州在美国就业市场中有多么重要的地位。
你看,百分比能够做到“瞒天过海”“大事化小”“小题大做”“无中生有”,看似客观的数字,其实并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可靠。我们常说的“数据从不说谎”这句话,也该改改了:“数据从不说谎,但也不会说出全部真相。”
来看今天的第二条。
这段时间,我们团队在居家办公。为了保持工作状态,每天早上我们会开一个视频碰头会,各自说说今天的状态和工作安排。不过我发现,很多时候,每个人只是例行公事地汇报一下各自的工作进展,然后就无话可说了,会议似乎没能起到提振团队士气、增加团队凝聚力的效果。怎么做才能让视频碰头会开得更有意思呢?
我专门去请教了一位职场教练,他给我推荐了一本书,叫《神奇的设计思维游戏书》,里面介绍了75个团建小游戏,一看就会,拿来即用。我从这里面,还真找了几个适合在视频会上玩的小游戏。
比如,视频会议开场一般是每个人说说自己的状态,但大多数情况下每个人只会说一句“我挺好的”就完了,没啥信息量。这时候,可以玩一个“主题物品”的简单游戏。就是每人在开会前准备一件对自己有特殊意义的物品,可以是一张照片、一枚徽章、一个摆件等等,然后每个人花2分钟说说自己和这个物品的故事。这样,我们既知道了每个人当天的心情状态如何,又增进了对彼此的了解。
还有一个叫“测谎仪”的游戏,也适合做会议开场。规则很简单,每个人在共享文档上写上三句话,比如“今天是我生日”“我的微信好友数超过了1000人”“我的梦想是去火星旅行”。这三句话中,有两句是真的,一句是假的。然后其他人来说说,你认为哪句是假的,推理理由是什么。和“主题物品”游戏一样,“测谎仪”游戏也能让团队成员增进了解,从而增强团队凝聚力。
如果当天的会议是要讨论一个项目,涉及创意,那么,可以在讨论前做一些练习发散思维的创意小游戏。主持人随机展示一样东西,比如一支铅笔,然后每个人依次接龙:“这不是一支铅笔,这是天线”“这不是一支铅笔,这是火柴”“这不是一支铅笔,这是筷子”等等。前面说过的,后面不能再说,看最后会卡在谁那儿。
类似的游戏还有“1000种用途”,主持人随机展示一样东西,比如一条毛巾,然后每个人依次说出一种用法,比如“洗脸”“擦地”“包头”等等,不能重复。这样,每个人的发散性思维都通过游戏打开了,这时候再进入工作项目的讨论,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再比如,在会议中需要给彼此的工作做反馈。除了正式的工作反馈之外,还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来间接表达反馈意见。这个游戏叫做“我喜欢,我希望”,也就是,每个人都对团队里的每个成员说两句话,分别以“我喜欢”和“我希望”开头。“我喜欢”是表达肯定意见、想让对方继续保持的部分,而“我希望”是表达保留意见、希望对方改变的部分。比如,“我喜欢你在分析数据的时候,刨根问底地追问为什么,这逼得我不得不继续思考”“我希望你在做用户调研的时候不要只问是或不是,多问一些开放的问题”。
要注意,这种反馈不是上级对下级说的,而是团队同事之间相互给的反馈,这种反馈是很难得的。你想,通常情况下,如果你不专门去问同事,同事很少会给你主动反馈,毕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提了反馈没准还会得罪你。而通过游戏的方式,每个人都能收到同事对自己工作的真实反馈,这其实是一份相互赠送的礼物。
好,刚才我介绍的几种视频会议上可用的小游戏,包括开场游戏、创意游戏、反馈游戏,明天早上你们团队开碰头会的时候,不妨试一试。就像这本书里说的:“游戏并不是工作的反义词,游戏也是一种有效的工作模式。”
来说说咱们得到的事儿。
在今年3月份,我们推出了《口才训练营》。现在一晃,第一期学员马上就要毕业了。很多人告诉我,他们收获满满。
比如有一位同学,是在一家地产公司做副总裁,平时要经常上台讲话、做培训。过去,她觉得好口才纯靠经验积累,熟能生巧嘛。学了口才营才发现,当众演讲还需要很多方法和技巧,并且这些技巧都藏在细节里。比如演讲时最关键的,不是音调高,而是要有轻重缓急,要把关键词加重了说,让它跟这段话中其他的词产生轻重对比;还要在合适的时候加上停顿,这样才能把自己的重点强调出来。上周,她用在口才营学到的方法,在集团做了一次半小时的公开演讲,很多同事在会后给她发私信,说你这次讲得太好了,简直气场全开。
还有一位从事保险行业的同学,他每天都要跟客户打交道,讲解产品。你知道,保险行业的知识很专业,而且条款很多,客户经常听得一头雾水。这位同学学了口才营之后,不再照着条款给客户一条条念了,而是用上了“三点一线”大法,也就是一件事儿只讲三点,并且保证三点都在同一条逻辑线上。他列出的“三点”,就是保险行业的医疗保障、身价保障、养老保障;“一线”,就是给客户的保险规划。这样一来,客户都能听明白,也认可他的规划,大大提高了成交率。
你看,在口才营上学到的技巧,在工作中立马就能用,而且效果立竿见影。
最后,还要向你汇报一件事情。5月26日是得到的生日,我们特别策划了得到成立六周年活动。从明天开始,脱不花和四名得到训练营的主讲人会连续直播七天,带你提升职场软技能。你在得到首页搜索“软技能”三个字,就能预约这7场直播,一定不要错过。
今天就聊到这儿,《得到头条》,明天见。
附:《得到·口才训练营》报名链接
欢迎惠普成为得到头条知识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