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1535字,建议阅读时间4分钟。
这条音频跟你说的是,20年前输给计算机深蓝的国际象棋大师,今天是怎么想的。
1997年,国际象棋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Garry Kasparov)败给IBM的计算机“深蓝”。这次比赛是AlphaGo与围棋冠军李世石和柯洁对战之前最轰动的人机对战。当时,《新闻周刊》的封面把这场对弈称为“人脑的最后防线”。5月30日在TED大会的演讲中,已经54岁的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回忆了自己同深蓝的对弈,并阐述自己对人机合作的思考。
其实在那之前,卡斯帕罗夫有过战胜计算机的经历。1985年,在德国汉堡,22岁的卡斯帕罗夫与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32台象棋电脑进行车轮战,然后赢下全部比赛。而且,在1996年对弈深蓝时,他也赢了。当然,大部分人只记住了第二年他的失败。
卡斯帕罗夫把1997年的自己比作国际象棋领域的“珠穆朗玛峰”,“深蓝”想要征服这座世界最高峰。不过,卡斯帕罗夫认为,胜利的功劳不应该归功于“深蓝”,应该归功于“深蓝”的设计者许峰雄。卡斯帕罗夫说:“机器的胜利一如既往是人类的胜利,这是人类被其创造物超越时一个常常被忽视的事实。”
接着,卡斯帕罗夫回忆了自己面对深蓝时的切身感受。1996年2月第一次跟深蓝下棋时,他已经当了10年世界冠军,仅仅世界冠军赛就比过182场,可谓身经百战。他能够从对方棋手的肢体语言以及眼神,判断出对手的情绪、状态、下一步如何走。但是,当他坐在深蓝对面时,他说:“我立即有一种崭新的、令人不安的感觉。我无法预测它到底能做什么。”他认为,这种感觉应该跟人类第一次坐无人驾驶汽车,或者第一次听到计算机发出指令,指挥人如何工作很像。
因此,卡斯帕罗夫说,赢了世界冠军的计算机、替代司机和医生工作的计算机,是不是拥有智能,答案应该由哲学家来回答。对于其他人,更重要的不是争论它们有没有智能,而是人类与机器共同生活的感受和体验是什么。
在国际象棋领域,人类与机器共处的感受是什么呢?答案是,很好。
卡斯帕罗夫说:“悲观主义者预测,国际象棋被计算机征服后,没有人会愿意继续玩下去,但事实证明他们的预言是错误的。当然,谈到科技,悲观主义者向来爱用末日这样的词。”人类并没有对国际象棋失去兴趣。而且,人类还是需要一位人类国际象棋冠军。
跟深蓝的较量反而让卡斯帕罗夫想到,如果他能跟计算机合作,是不是能做得更好?卡斯帕罗夫问道:“人的直觉加上机器的计算,人的战略思考加上机器的执行策略,人的经验加上机器的内存,是否能成为史上最完美的游戏?”
1998年,卡斯帕罗夫在比赛中第一次跟机器合作,同其他顶尖棋手比赛。2005年,在一场自由式国际象棋比赛中,参赛的人包括顶尖的人类高手和顶尖的计算机,但是,最终的冠军是两名美国业余象棋爱好者和他们操控的三台计算机。人机合作胜过单纯的计算机或者单纯的人类大师。
这让卡斯帕罗夫变得很乐观。在他同深蓝比赛的20年后,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了每一个领域,而且,机器要取代的工作越来越高级,不像以往只是替代蓝领劳工。但他说,这其实是绝好的消息,“每一个专业终究需要面临科技所带来的压力,否则人类的进展将戛然而止。”人类不应该停止发展科技,而应该加快。
卡斯帕罗夫在演讲的最后比较了人和机器的各自优势。这段话非常有激情:“机器有优越的计算能力,但我们有理解能力。机器只能按照程序操作,但我们有意志。机器具有客观性,但我们有激昂的热情。我们不应担心我们的机器今天能做什么。相反,我们更应担心它们还不能做的事情,因为我们将需要新的智能机器的帮助,把我们最伟大的梦想变成现实。如果我们失败,并不是因为机器太过智能或不够智能,只能怪我们安于现状,由此限制了自身抱负。人性并不是由我们学会的技能,譬如挥动铁锤或下象棋来定义的。唯有人类能做的事情,就是梦想。抛开束缚,大胆梦想吧!”
以上就是20年前在历史性对决中输给计算机深蓝的国际象棋大师的感受,以及他对人机合作的态度。
| 周一到周日,每天零点更新,全年无间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