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亲密关系中,对方缺乏安全感怎么办?

这里是《得到头条》,我是徐玲。

今天我们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一是社交平台探探发起“恋爱中的安全感”话题调研,二是广电总局对网络剧片正式发放行政许可。

先来看今天的第一条。最近,社交平台探探针对18—35岁的用户,发起了一项“恋爱中的安全感”话题调研。结果显示,44.1%的受访者觉得自己在爱情里没有安全感,43.3%的受访者觉得自己“时好时坏”,仅有12.6%的受访者觉得有安全感。其中,觉得自己没有安全感的女性比男性高出了15个百分点。甚至有人说,缺乏安全感,是亲密关系的第一杀手。

消息就是这样,来看看能学到什么知识。

缺乏安全感的人,在感情中总是患得患失,一旦对方表现出轻微的忽视,他就上纲上线。让双方都很疲惫,感情陷入消耗的状态,甚至走向破裂。请问,如果你的伴侣就是这样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你该怎么办?

最近我听了著名心理咨询师李松蔚老师的一场公开课,就是讲这个话题的。我听完后有很大收获,一定要讲给你听听,相信对你也有启发。李松蔚老师把安全感这个问题分成为两步:一是“怎么看”,二是“怎么办”。

先来说“怎么看”。我们对亲密关系中的安全感,存在一些理解上的误区。

第一,缺乏安全感并不一定是个心理问题,可能只是一种性格特点。

其实,每个人在亲密关系里都不是百分之百有安全感的。因为我们都有基本的理性,明白这段关系的走向不完全由我们控制。只是说,一个有安全感的人,能暂时忽略风险;而缺乏安全感的人,没办法置之不理。他们必须要做点什么才安心。

甚至可以说,缺乏安全感的人,恰恰是更加理性、更加清醒的人。他们表现出的对于小事的纠结、在意,是因为他们真实地看到了风险,而且不会因为眼前的甜蜜和平静就放弃未雨绸缪的行动。所以,与其说缺乏安全感是一个心理问题,倒不如说它是一种性格特点,或者说是一种应对风险的人生策略,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对,甚至有它的优势。

第二,缺乏安全感也不一定是个固定的性格特征,有可能只能某个特定阶段的反应。

当两个人的关系发生变化,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时候会让人产生强烈的不确定性,从而患得患失、情绪敏感,甚至是有一些应激反应。这些变化包括:两人从朋友变成了情侣,或者从情侣变成了夫妻,或者二人世界里突然多出了一个孩子等等,这些角色的突然转变,都需要时间去适应和调整。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双方的工作和生活出现了大的变动。比如,突然换了工作,或者说因为疫情,你们长期不能见面,或者长期共处一室。当两个人突然面对一种新的相处模式,就特别容易产生一些不习惯和不安全感。但是,这种不安全感都是特定阶段的产物,可以就事论事地解决问题,不要轻易给对方贴上“没有安全感”的标签。

第三,作为感情里有安全感的一方,我们得意识到,恰恰是对方的不安全感,给了我们安全的底气。

一个在关系里不缺安全感的人,好像可以理直气壮地对对方说:“你看我对咱俩的感情就很有信心,你为啥不能和我一样?”但你想过没有,你未必是一个在感情里天然有安全感的人。只是因为对方缺乏安全感,不断地向你表达他有多么害怕失去你,你有多么重要,这才给了你不担心失去这段关系的底气。

作为被给予了安全感的一方,我们得意识到,这段关系是不平等的,我们被给予了更多的力量;反过来,我们也更有责任去引导对方,帮他摆脱掉缺乏安全感的魔咒。

好,说完了“怎么看”,接下来,来说说“怎么办”。李松蔚老师给支了两招。

第一,不要解除怀疑,而要增进信任。

我们知道,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会对另一半有很多怀疑,要求实施全方位的管控。他会说,“你要把手机给我看”“你要事无巨细地跟我汇报行程”等等。刚才我们已经理解了伴侣的不安全感是怎么回事,那是不是意味着,得对他的这些要求全部满足呢?

不可。如果你满足了这些要求,他的不安全感不但不会消失,反而会升级——“你是不是知道我要看你的手机,所以提前把不想让我看到的信息删掉了?”“你是不是在我不知情的时候,做了很多我不知道的事情?”你看,一味地回应对方的质疑,关系就会变成,一方不断地升级要求,而另一方越来越疲惫,越来越无力应对。

怎么办呢?当对方又要查你手机的时候,你不是把手机乖乖奉上,而是认真地对他说:“我知道,你感觉我们的关系有些变淡了。咱们找个时间,来一场约会吧。”或者:“今天晚上的应酬不太重要,我不去了,在家好好陪你。”

这就是“不要解除怀疑,而要增进信任”。解除怀疑,去不断回应对方的审查,这是在启动绝望的无底洞。增进信任,是你主动创造加深感情的互动,邀请对方跟你一起做。

第二,不要被动回应诉求,而要主动制造惊喜。

缺乏安全感还有一种常见的情况,就是对方不断地向你提要求,让你证明你有多在乎他。比如,妻子对丈夫说,谁谁谁天天收到花,你都不给我买,你是不是不在乎我。可是,如果丈夫买了花回家,妻子又会说,你看你平时不送,我提了要求你才送,你这就是为了应付我。丈夫一肚子委屈:我都照要求做了,你还不满意,这不是“作”吗?

其实,要给对方安全感,不要等对方提了要求,你再去被动回应,这就迟了。而是要趁着对方还没有提出要求的时候,主动做这件事情,给他一个惊喜。比如,你可以跟妻子说,在未来一个星期里,你给我个机会,让我来主动做些事情。然后,你可以主动买花,主动安排约会,主动打扫房间等等。让对方看到,你在主动地用心经营你们的关系。记住:一次主动的惊喜,远远好于100次的被动回应。

最后,李松蔚老师说,伴侣缺乏安全感,确实对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好消息是,依他这么多年的临床经验,安全感可以随着时间的积累,慢慢地稳定增加。你们总会发展出这样或者那样的办法,来应对这件事,直到它变成生活中的一个小佐料,甚至是调剂你们之间感情的小游戏。

而对于缺乏安全感的人,不要觉得只有治愈好了自己的不安全感,才配进入一段感情。关系的意义就在于,从两个人的相处中,去修复、去完善,找到一个完整的、自由的、独立的,同时也是充分“去依赖”的自己。

来看今天的第二条。

从6月1日起,国家广电总局对网络剧片正式发放行政许可。在这之前,网络剧片实行的是备案登记制度,而现在,它们有了自己的发行“网标”。这就好像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片子的一开头都会飞出来一个金色的“龙标”,下面写着“公映许可证”XX号,这个许可证被比喻为电影的“准生证”;以后我们刷网剧时,片头也会出来一个类似的标志,只不过龙的形象换成了“网络视听”几个字,下面写着“网络剧片发行许可证”XX号。这项规定适用于现在的网络电影、网络电视剧、网络微短剧、网络动画片等。

消息就是这样,来看看能学到什么知识。

广电总局为网剧内容规定了上线许可标准,不过,其实网络还有一个标准正在陷入大混战,就是横屏与竖屏之争。大家都在猜测,未来的网剧,到底会以横屏为主还是竖屏为主?我看到前两天,“互联网怪盗团”的裴团长就讨论了这个问题。

本来,在手机出现以前,所有的屏幕都是横向的。因为两只眼睛是横着并排的,这就决定了人的水平视野要比垂直视野更宽,横屏天然更符合人的视觉习惯。而且,人的活动范围也是在水平空间发生的,我和水平方向离我5米远的人说话很正常,但几乎没有什么场景,我在对我头顶上5米或者脚下5米的人说话。

这两个因素决定了,影视剧拍摄一定是横屏的,过去一百年来,人类的整个影视工业体系也是建立在横屏格式上的。实际上,这些年全球电影业的屏幕在变得越来越“横”,长宽比从最早的1.33:1,到后来的1.85:1,到现在最流行的2.35:1,未来还可能出现3.55:1的超宽屏。

那么,手机时代,为什么会突然杀出来“竖屏剧”呢?答案是:手打败了眼睛。手机的屏幕设计并不是为了眼睛舒服,而是为了手操作方便。如果想单手握手机并且用同一只手在屏幕上操作,最可行的办法就是竖着拿手机,用大拇指上下滑动。你可以试一下,如果单手横屏拿手机,大拇指几乎没法在屏幕上操作。

这就决定了,竖屏内容相对于横屏内容,虽然沉浸感不够,但互动性更强。Snaphat的广告数据显示,相比横屏广告,竖屏广告的互动效果要高出41%,点击率高出1.44倍。而且,从内容的二次传播看,竖屏内容我们看完之后可以直接评论、转发;而看横屏内容,得先从竖屏切换到横屏,看完内容之后再切换到竖屏来评论、转发,步骤上多了两步,二次传播要麻烦得多。

用裴团长的话来说就是:“横屏视频在专业性和表现力上占据着绝对优势,而竖屏视频在用户便利性方面占据优势。”那么,未来哪种格式会成为网剧的主流?目前各家视频平台也还没有定论,抖音在尝试横屏,B站在引入竖屏,快手上线了弹幕,真的是一片混战。不过,平台可以做到全覆盖,但视频创作者们该怎么选,是一道难题。

当然,如果站在终局来看,未来VR一统天下,内容展现与人眼范围一致,也就无所谓横屏竖屏了。

来聊聊咱们得到的事儿。

今天有一门新课上线——《马一峰·能源产业报告》。

我们之前上线过一系列与碳中和有关的课,都是以新能源为主角。那么,能源转型期,石油、煤炭是不是就注定要被淘汰呢?这份能源报告的主理人马一峰老师说:能源是没有鄙视链的,它们都是能量的载体,只是在不同场景下,比较优势不同而已。比如,新能源发电不稳定,煤电就可以发挥比较优势来调峰;天然气加上碳捕集技术,就能生产绿色氢能;传统石油公司可以利用自己的钻井技术,去开采地热;海上油田也更有优势开发海上风能。

你看,这些都是新旧能源融合发展的机会。如果你关注这些能源产业里的新变化、新机遇,这份报告就是为你准备的。

最后,我还要把七大研修班中我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介绍给你——中央美院教授董梅老师的“陶渊明作品研修班”。

提起陶渊明,很多人会觉得他不食人间烟火,其实这是个天大的误解,陶渊明是很会生活的。后世有很多文人效仿他,苏东坡就把陶渊明当成生命的养料,他给自己规定,日读陶诗一首,因为害怕读完就再无可读了。

董梅老师说:“看懂了陶渊明,你就理解了中国文化中的理想人格是什么样的、中国人的完美生命状态是什么样的。”这个研修班,是一个平复心绪、疗愈内心的绝佳方式。你可以现在就入手,跟陶渊明学好好生活。

今天就聊到这儿,《得到头条》,明天见。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