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挑细淘,得到头条。我是李南南。
今天,我将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第一个是,国家统计局公布2024年上半年GDP。第二个是,暑假期间,边境游持续升温。
先来看今天的第一条。最近,经济大事件一个接着一个。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4年上半年的全国GDP。按照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3%,第二季度增长4.7%,综合计算,2024年上半年的GDP增幅是5.0%。其中,新质生产力相关的部分增长明显。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
7月15日到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7月21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发布。根据新华社的报道,《决定》围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从健全预算制度、健全税收制度、完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等方面,作出重要部署。
前面说的这些跟经济有关的大事件,已经有不少媒体做过报道。今天,为了建立一个更好的学习视角,我想向你推荐一篇文章。今年上半年,原国务院副秘书长、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大学教授江小涓,在《中国经济问题》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文章,标题是《统筹推进发展型改革与治理型改革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这篇文章在学者中流传很广。其中提到了一个问题,是关于改革的侧重点。
接下来,我就为你转述江小涓教授的观点。
江小涓教授的核心观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始终有两个主题并存,分别是,发展型改革和治理型改革。以2013年为界,侧重点有所不同。
1978年到2013年,是发展型改革为主的时期。这是因为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因此,改革的核心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能力,着眼点是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目标是加快经济发展。
早期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农村改革;80年代初期的国有企业改革和价格体系改革;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3年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个时期的改革,目的都是调动个人、企业和地方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2013年之后,是发展型改革和治理型改革并重的时期。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燕继荣教授,在去年发表过一篇文章,题目是《体系与能力再造:新时代十年国家治理改革》,其中也梳理了这条时间线。2013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治理型改革作为改革的总目标。
文件部署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这意味着治理型改革是一种更全面的改革部署。江小涓教授说,也是由此开始,我国的改革有了发展型改革和治理型改革两条主线。
在这里,咱们再补充一个材料。
在今年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有一组词非常引人注目,放得活与管得住。前段时间,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会委员会主任薛澜教授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中国是一个发展转型国家,从计划经济转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方面,有些领域的市场主体本身还发育不全,需要鼓励培育企业探索创新。另一方面,政府对市场的规制体系也在逐步建立,需要解决市场失灵,规制企业的健康发展。这就是全会公报提出的,对于市场,既要放得活,又要管得住。
你看,从这段材料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发展型改革和治理型改革并重的思路。
好,回到江小涓教授的文章。那么,基于发展型改革与治理型改革并重的思路,下个阶段的经济工作重点是什么呢?
关于这个问题,江小涓教授认为,有这么三个侧重。
第一,研究寻求牵一发动全身的重大改革任务。江小涓教授说,过去很多年,我们有过很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发展型改革举措。比如,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外贸体制改革、企业承包制改革、企业股份制改革、住房制度改革等。当时的改革只要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只要能将生产要素从低效率部门转向高效率部门,就能带来持久普遍的生产力提升。比如,承包制,这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举措。再比如,大量农民工和土地从农业转向工业,这就属于让生产要素从低效率转向高效率。江小涓说,这些改革措施,都是牵一发动全身。而下一步改革,各方期待的也是寻求这类能为全局带来发展动能的改革举措。
第二,发展型改革要聚焦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比如,继续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特别要对各类经济主体一视同仁。再比如,确立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除了少数特定行业和企业进入经营活动管制,其他行业和企业一律实现市场主体竞争地位中性,任何企业都不能从免于竞争的保护中获取特殊利益,等等。
第三,治理型改革要聚焦于解决突出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比如,按照共同富裕的要求推进税制改革,农村资源转让收益优先用于农村人口社会保障,完善促进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等等。
借用江小涓教授的总结,下一轮深化改革,两条主线既要坚持又要创新。一是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是坚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好,刚才是我为你转述的,江小涓教授关于发展型改革与治理型改革的观点。假如你的身边有朋友从事经济相关的工作,也推荐你把这部分内容转发给他。
再来看今天的第二条。最近,边境游的热度持续提升。前段时间,《贝壳财经》发布了《2024中国宝藏小城旅游报告》。其中提到今年的四大旅游主题,排在第一的就是边境游。比如,广西的中越边境游、黑龙江的中俄边境游,以及吉林的中俄与中朝边境游,等等。
但是,提起边境游,就不得不提到它一直面对的问题。这就是游客来得快,走得也快。比如,中朝边境线的86号界碑,是中朝边境游最火的打卡点之一,很多人专程去拍照。但是,游客们拍完照之后,很快又会前往下一个打卡点,整个过程的体验相对仓促。
那么,怎么把边境游做出沉浸感呢?今天,我们就以吉林为样本,看看吉林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咱们重点说其中的两个设计。
第一个设计,叫做连点成线。也就是,把边境上的几个目的地综合考虑,把它们从一个个孤立的点,变成一条完整的旅游路线。一来,这能增加旅程的丰富度。二来,因为整体考量,各个目的地就可以做出差异化,而不会彼此雷同。
比如,G331边境公路,从南向北,依次串联着集安市、临江市、长白县、图们市和珲春市。这五个地方就可以规划出各自的特色。最南端的集安市,主打高句丽王城遗址,集安市内分布的高句丽时期的遗址,超过1万座。而最北端的珲春市,主打的特色是一眼望三国,这是咱们国内唯一一个,同时跟俄罗斯和朝鲜交界的城市。在珲春的防川村,可以同时看到中朝俄三个国家的风景。
这么一来,沿着G331公路从南走到北,一路上的文化体验都是不重样的。体验更丰富,游客自然就愿意多花时间,进而带动当地的旅游消费。
吉林的第二个设计是,全民参与。就像那句话说的,人是最美的风景。吉林的思路就是,只要当地人愿意参与,并且满足相应的条件,那么他们都可以从事相关的旅游服务。
比如,图们市的白龙村,有一栋1880年建成的老宅,算是当地的文化地标。当地村民就围绕这座老宅,新建了15栋朝鲜族特色民居,取名叫百年部落。并且围绕这个民居群,设计了一整套旅游项目。游客不仅可以入住朝鲜族的特色民宿,还可以尝米酒,做打糕,看朝鲜族歌舞表演等等。2023年,这个百年部落接待游客超过8万人次,光是门票收入,就超过320万元。
再比如,图们市的杰满村,村民改造了闲置的空地,通水通电,把空地改造成了房车营地。村民的宣传方式也很朴素,站在路边举着一张A4纸,上面写着,村里有空地,提供24小时洗浴充电。据说开张半个月,就吸引了300多辆房车。
再比如,集安市长川村,准备打造一座骑行驿站。用村里的闲置空地,给过路的游客提供休息的场所和后勤保障。
在这个过程中,吉林省一面提供指导,一面提供基础设施。比如,一些地方的道路,本来是村民自建的小道。吉林省就牵头,把它改造成平坦的大路。这就能吸引更多的游客。
好,关于吉林的边境游,咱们先说到这。吉林的核心思路是,把零散的点,连成完整的线。把分散的力量整合成一个整体,把风景与人整合到一起,让人也变成风景的一部分。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说了两个话题。
第一,江小涓教授对改革思路的观点。江小涓教授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有两个主题并存,发展型改革与治理型改革。2013年前后,侧重有所不同。未来的改革是发展型改革与治理型改革并重。
第二,吉林是怎么做边境游设计的?一来,连点成线,把边境游路线上的目的地整体考量,让体验从一个孤立的点,变成一条完整的线。二是全员参与,把当地的人,也变成风景的一部分。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头条》,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