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得到头条》,我是徐玲。
今天我们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一是苹果发布新系统iOS 16测试版,二是亚朵酒店再次冲击IPO。
上个月,苹果在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22)上发布了新系统iOS 16的开发者预览版,据业内猜测,iOS 16面向大众的公开测试版将在本月推出。有用户发现,新的iOS 16系统增加了一个“自动验证”的功能。
我们平时上网,经常会被要求识别验证码,可能是识别一串扭曲变形的字符,可能是做一道数学题,也可能是在多张图片当中找出特定的物品,或者找出上下颠倒的图形等等。据说,识别验证码长期在“互联网最烦人发明”榜单上名列前茅。
iOS 16系统新增的这个“自动验证”功能,就是让苹果手机用户以后不用再手动点击图片或者输入字符了,系统会自动帮你完成验证。它背后的机制叫做“私密证明令牌”,要访问的网站不是向用户,而是直接向设备制造商发送验证消息。只要设备商确认你的手机没有被破解,就会自动通过验证。
不过,这项技术需要网站开发者、用户、设备制造商三方打通,要推广开来还需要一段时间,我们和验证码“斗智斗勇”的日子,一时半会儿还不会完全结束。
消息就是这样,来看看能学到什么知识。
问你一个问题:为啥这些网站非要我们识别这些烦人的验证码?你肯定会说,这是常识嘛,为了把冒充人类访问网站的“机器人”给揪出来,比如那些在评论区里大量刷垃圾广告的病毒程序,在票务网站不停刷票的黄牛,用大量访问攻击网站的木马等等。这些“机器人”在模糊图形的识别上还没有进化到人类的智能,会被验证码挡在外面。我们识别验证码,也就是在“自证清白”——我不是来捣乱的机器人。
没错,这确实是验证码最开始被发明出来的初衷。不过渐渐地,当这项技术普及之后,科学家们又继续开脑洞了:全世界有几十亿网民,他们每天都在花费精力去识别那些严重模糊的图片里的字符,这可是一项超大规模的脑力工程。如果光是用来“自证清白”,好像有点太可惜了,有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把这个脑力工程给利用上呢?
在2007年,验证码的发明者路易斯·安,还真想到了一个应用场景。当时,学术界正在做一项大工程,就是把人类迄今为止的所有纸质典籍给数字化,以电子书的形式保存下来。这项大工程耗时耗力,靠纯手工录入是不可能的,效率太低,最好的办法是用机器扫描加光学识别。不过,这也有一个难题,就是年代久远的典籍扫描出来比较模糊,有一大堆机器辨认不出来的字符。如果雇专人来一个个识别这些字符,那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而且成本也非常高。怎么办?
这时候,验证码程序就可以派上大用场了。路易斯·安就把字符验证码稍微改进了一下,新的验证码由两部分字符组成,前半部分和原来一样,是经过设计的扭曲字符,这部分字符系统是知道正确答案的;而后半部分,就取自典籍数字化过程中,那些机器无法准确识别的字符,系统也不知道正确答案。
当用户输入识别验证码的时候,其实只有前一半字符是“自证清白”用的,如果这部分字符填对了,那么系统就认为你是“真人”;你填写的后半部分字符,相当于你是在给系统免费干活,帮它辨认这到底是什么。如果对同一串字符,有三个“真人”给出了一样的答案,这个答案就会被当作正确答案,纳入典籍文字识别结果中去。
新验证码从2007年推出至今,已经录完了从1851年至今的所有《纽约时报》,超过1300万篇文章,还完成了超过2500万本纸质书的数字化。你看,下次识别验证码的时候,可以不用那么烦了,你可以对自己说:我为保存人类文明作了一点贡献。
故事讲到这里还没完。2009年,谷歌收购了这项验证码技术,它想用来干吗呢?就在那一年,谷歌启动了自动驾驶项目。你知道,自动驾驶的一项关键技术,就是训练AI进行图像识别,比如识别街景图像中的门牌、路标、红绿灯、自行车、栏杆等等。这些图像最初的识别标注,需要人工来完成,工作量巨大。
说到这儿,你可能猜到谷歌在打什么主意了。谷歌每天有几十亿次的访问量,用户每天要在上面点击上亿次验证码,这就是庞大的人工识别免费劳动力啊。收购这项验证码技术之后,谷歌就把前面说的,街景图像中的门牌、路标、红绿灯、自行车、栏杆等大量物体加入验证码系统,让用户去点击识别,帮助AI认识这些物体。几年下来,谷歌的AI已经被训练得相当出色,识别物体的功力和人类不相上下。
谷歌这个套路,后来也被腾讯学了去,不过腾讯不是拿来用于商业目的,而是做一项公益事业。在临床上,90%的诊断需要借助医学影像,也就是B超、彩超、CT等等。在这些片子上标出的病灶和数据,是医生做诊断的重要抓手,比如,诊断肺癌,要看肺结节的尺寸和边缘的毛刺程度;规划手术,要用病灶和周围血管的缠绕程度来判断风险;决定癌症病人是否需要继续用药,要看化疗前后肿瘤尺寸的变化。
给片子做标注这项工作很重要,但又很繁琐,一个病人的一组医学图像,最少需要半个小时来勾画,最好可以用AI来辅助识别。不过,就像自动驾驶算法一样,要训练好AI,首先需要足够多做好标注的数据。这件事情,是不是也可以请广大网友“顺手帮个忙”呢?
就在去年,腾讯和深圳大学合作,推出了一款“医学图像验证码”。验证码由三张相似部位的CT图片组成,最左边一张用红线圈出了特定的部位,需要你在右边的两张图片中,圈出相似的结构。这个验证码项目放在腾讯安全平台上,不是强制验证,看到的用户可以主动去标注。项目一上线,就吸引了上万人去点击,贡献了几万条正确标注的医学图像数据,目前还在持续迭代优化。
你看,这种“AI众包训练”模式,说不定以后会用在更多的智能化领域。下次识别验证码的时候,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也为当下最先进的AI技术的发展作了一点贡献。
来看今天的第二条。
6月21日,定位于中高端的国内连锁酒店亚朵,再次向美国证监会递交招股说明书,又一次冲击IPO。早在2019年,就传出亚朵要在A股上市的消息,不过后来亚朵终止了上市辅导。2021年3月,亚朵转战美股,计划在纳斯达克上市,后来没了消息。现在,亚朵再次递交更新后的招股说明书,亚朵的赴美上市之路迎来关键节点。
消息就是这样,来看看能学到什么知识。
亚朵创立于2012年,只用几年时间就成为中高档连锁酒店的头部品牌。根据市场调研机构沙利文的数据,按2020年底的客房数计算,亚朵已经是中国最大的中高档连锁酒店。2017—2020年,亚朵酒店在中国酒店业协会的中高端连锁酒店排行榜中年年排第一。2021年,在酒店行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亚朵营收同比增长37%,净利润则同比增长245%。亚朵是怎么成功的?我们来试着梳理一下。
第一,它准确切中了一块市场空白。在十年前,中国的连锁酒店要么是如家这样的经济连锁品牌,要么是五星级酒店,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中高档连锁酒店是一个空白。亚朵正好切入了这块市场,面向高频商旅客户,定位中高端,偏向小众奢华风格。
第二,它成功做出了体验的差异化。中高档连锁酒店之所以留出市场空白,当然不是因为没人想到,而是因为这个市场不容易打出差异化。论性价比,拼不过经济连锁品牌;论住宿体验,拼不过五星级酒店。那用户为什么要选择一个不上不下的中高档品牌?
亚朵的答案是:给出差异化的体验。梁宁老师在《产品思维30讲》中,详细介绍了亚朵的方法论。它把顾客入住酒店的整个过程,详细分为12个节点,在每个节点中去做差异化。这12个节点分别是:
1.预订;
2.走进大堂的第一面;
3.到房间的第一眼;
4.你打电话到前台,咨询服务的那一刻;
5.吃早餐的那一刻;
6.你在酒店等人或者等车,需要有个地方待一下的那一刻;
7.你晚上想吃夜宵的那一刻;
8.你离店的那一刻;
9.离店之后,你点评的那一刻;
10.第二次想起亚朵的那一刻;
11.你要跟朋友推广和介绍的那一刻;
12.你第二次再预订的那一刻。
比如第2个节点,进入大堂办入住,怎么做差异化?亚朵做了三个动作:给每位客人端上一杯热茶,承诺三分钟内办理完入住手续,时不时为客人做一个免费升舱、制造惊喜。再比如第6个节点,你在酒店等人或者等车、需要有个地方待一下的那一刻,怎么做差异化?五星级酒店的大堂都配有豪华咖啡厅,而亚朵是选择在大堂一角,设一个小小的图书馆,不奢华但有格调,可以看书、喝咖啡。这就是梁宁老师说的,“与其更好,不如不同”。
事实证明,亚朵的差异化体验设计非常成功。据亚朵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它的注册会员数在2015—202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80%,目前已经有超过3000万注册个人会员,客户复购率比同等级酒店高出30%。
第三,亚朵不但是酒店,还是零售商。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传统酒店+宜家”的组合,开一家店、赚两份钱。你在亚朵的房间里住下,觉得它的枕头、床垫、香薰、洗发水不错,很有品位,就可以顺手买个同款回去。你可能不相信,亚朵一年光是卖床垫就能卖几万张,堪比一家天猫大店了。根据沙利文的数据,截至去年底,亚朵酒店共开发了1665个零售SKU,零售的平均客单价为403元。这种场景化的体验式购物,成为亚朵增长的第二曲线。
为什么亚朵能想出这种清奇的增长思路呢?就像亚朵创始人王海军说的:“亚朵最终运营的是一个个客户,而不是一个个房间。”
来说说咱们得到的事儿。
去年国庆,我带你刷过仝卿老师的《营养科学20讲》,今天是这门课上线一周年的日子,现在已经有超过4.5万名同学加入了课程。仝老师说,有一位用户给她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这位用户给仝老师发邮件,说我关注课程好久了,但是没有买。原因呢,我看了你的课程大纲,有关于减重的,有关于怎样选择食物的,有怎样吃提高免疫力的,但我想知道的是,怎么才能增重呢?为什么课程里没有回应这个需求呢?
仝老师回复说,营养科学的问题千人千面,同一个健康问题在不同人身上,可能都有不一样的表现。我在课程里,会尽量选取生活中人群基数更大的真实问题。比如肥胖问题,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了,在课程里我必须回应。
当然,和减重一样,增重也是健康诉求。体重过轻的人,可能很多都有别的原发疾病,比如激素失调,或者肠胃疾病,这是一个更加个性化的问题,所以暂时没有纳入课程。不过,增重更离不开营养摄入,你更应该去了解营养知识。
这位用户收到回复后,和仝老师说,他买课去了。
你看,个性化的需求,我们可以寻求营养师一对一的帮助,而对更多更普遍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营养科学20讲》了解背后的原理,推荐你加入学习。
今天就聊到这儿,《得到头条》,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