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得到头条》,我是徐玲。
今天我们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一是马斯克终止收购推特,二是日本企业在固态电池专利数上领先。
今天的第一条,来自彭天放老师的硬科技报告。
这几天,马斯克和美国的社交媒体公司推特又打起来了。你知道,今年初马斯克大张旗鼓地宣布要收购推特。一开始,推特是拒绝的,认为这是恶意收购,还启动了所谓的“毒丸计划”来对抗。不过后来,推特还是半推半就,和马斯克达成了收购协议,价格都谈好了。
没想到,就在7月8号,“负心汉”马斯克突然翻脸,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发函,要终止对推特的收购。这下,推特又不干了,向马斯克索赔10亿美元的“分手费”。对此,马斯克在推特上回了一句话:“真讽刺,呵呵。”马斯克表示,推特从一开始就不欢迎他的收购,公司管理层一直在用数据作假、财务反制等各种手段阻碍收购的正常推进,这才让他决定停止收购。
消息就是这样,来看看能学到什么知识。
这场闹剧估计一时半会还不会收场,咱们可以继续吃瓜。如果从博弈论的角度看,这其实是典型的由于参与各方的相互不信任,造成的双输局面。交易的参与者没能找到共同认可的合作机制,导致最后终于有人忍不住“掀桌子”。
合作的失败显然会增加社会的运行成本。科学家们就想,能不能用AI算法设计一种大家都愿意接受的合作机制呢?最近,英国的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在《自然·人类行为》杂志上发表了一项很有趣的研究。他们设计了一种由四个真人玩家参与的模拟投资游戏,然后通过人工智能算法,找到了最受玩家欢迎的合作机制。
这个游戏的玩法是这样的:最开始的时候,四名玩家会随机拥有不同数量的初始资金。也就是说,玩家之间存在初始的“贫富差距”。在游戏第一步:每个人需要从自己的初始资金里“投资”一部分钱到一个“公共资金池”,具体投多少全凭自愿。游戏的第二步:这个由大家共同出资的“公共资金池”会增值60%。第三步,公共资金池连同增值部分一起,按照某种分配机制返还给四名玩家。然后,回到游戏的第一步,开始下一轮投资。这样总共进行10轮。
说到这儿你大概听出来了,这里面每个玩家想要获得理想收益,最关键的因素不是一开始获得的初始资金,而是公共资金池连同增值部分的分配机制。如果分配机制让大家觉得不公平,会导致玩家在后面的投资越来越少,公共资金池渐渐萎缩,每个人都没法获得理想收益,从而形成多输局面。
那么,怎样的分配机制才算“公平”呢?经济学里的传统利益分配机制,大概有这么几种原则:
第一,按人头分配。也就是,不论四个玩家上一轮各自投资多少,每个人分1/4。
第二,按股权分配。也就是,按上一轮每个玩家出资额的比例进行分配。
第三,按付出分配。这个机制稍微复杂一些,就是每个人分配到的金额,是按照自己上一轮投资的金额占自己总资产的比例来分配的。比如,一个人的初始金额只有2元,他把这2元全部投进公共资金池了。另一个人的初始金额是10元,他也拿出了2元来投资。也就是说,虽然投资额相等,但第一个人投入了100%的钱,第二个人只投了20%的钱,第一个人分到的钱就是第二个人的5倍。
可以预见,这三种分配机制各有各的问题。比如按人头分配,肯定会造成搭便车现象,你一分钱不投,也可以分到和别人一样的收益。按股权分配,可能会造成贫富分化的马太效应,一开始运气好、初始资金比较多的玩家,会越来越有钱,而一开始运气不好的玩家根本没有反超的机会。这两种分配机制下,玩家在结束游戏之后,表示游戏体验都不是很好。第三种按付出分配,体验略好一些,但也肯定不是最优解。
能不能在这三种机制之外,找到更好的分配方式呢?科学家们请出了人工智能来帮忙,分三步走:
第一步,研究人员收集了大量由人类玩家产生的游戏数据,让AI算法学习人类玩家的行为模式,变成一个跟人类行为模式很像的“虚拟玩家”。
第二步,研究人员让这些“虚拟玩家”相互进行游戏,并且在每次游戏结束后对游戏的满意度打分。这些虚拟玩家在不同的分配机制下,开展了上万次的游戏,最终找到了一种“虚拟玩家”满意度最高的分配方式。
第三步,研究人员招募了3000多名志愿者,让这些人类玩家分别在AI挑选的分配方式,还有刚刚介绍的三种经典分配方式下玩这个游戏,投票选出自己最满意的分配方式。
实验结果显示,由AI选出的分配机制,成功地击败了三种经典分配机制,获得了最多人类玩家的投票。
听到这儿,你肯定很好奇。这个AI选择的分配机制是什么样的呢?这是一个根据游戏进程随时调整的复杂机制,有点像一个黑盒子,很难概括成上面那种简单的规则。不过,它有一些可以被观察到的特点,比如,既追求投资效率,也注意缩小玩家之间的贫富差距。在追求投资效率方面,如果一个玩家投资的额度还不到自己全部资金的50%,说明他参与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他不会获得任何回报,这个规则意在鼓励大家多投资。在追求平等方面,分配规则会在最开始几轮游戏的时候,对那些一开始运气不好分到钱较少的玩家进行适当倾斜。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AI分配机制不仅仅击败了三种经典分配机制,也击败了人类玩家随机应变设定的分配机制。研究人员开展了一个补充实验,在这个实验里,没有固定的分配方式,而是由一个人类裁判员来决定每一轮的分配。
按理说,这位人类裁判员拥有着“上帝视角”,可以依据游戏中每个人的投资积极性、贫富差距等信息随时灵活调整分配方式,理论上可能让玩家更满意。结果呢,几百名人类裁判员获得平均满意度,还是低于AI的分配机制。看来,AI真的可以做到,比人类自身更了解人类的偏好。
来看今天的第二条。
最近,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企业在固态电池上的专利数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你知道,目前动力电池的主流是液态锂电池,其中的电解质是液态的,在低温环境下黏度会变大,从而影响充放电的容量,导致续航里程降低,此外还面临一些安全隐患。而固态电池里面不含液体,在能量密度、充电效率、安全性等方面都要优于液态锂电池,被认为是下一代电池技术。
目前全球固态电池专利数排名前五的企业,有四家日本企业、一家韩国企业。其中第一名丰田拥有的固态电池专利数遥遥领先,差不多是后面四家专利数的总和。目前,丰田、日产、本田这日本汽车三巨头正在加大固态电池领域的投入,并明确了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表。
消息就是这样,来看看能学到什么知识。
听到这个消息,很多人开始担心了。新能源车时代,中国车企好不容易弯道超车,挤进第一梯队,把日本车企远远甩开。而现在,日本车企会不会重兵把守在下一个技术路口,凭借固态电池技术,把我们打个措手不及?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得搞清楚一件事情,日本车企是怎么在新能源车时代掉队的。我们在第15期节目中聊过,日本车企在十年前预判新能源车技术时,重金押注油电混动和氢能源,结果点错科技树,中美新能源车企的主流是纯电动。
不过,就算是这样,日本企业在锂电池领域仍然有大量布局,技术实力并不差。锂电池中的隔离层、电解液、正极、负极材料的全球最大生产商,都是日本企业。像松下、住友化学、日立化学、三菱化学等,都是特斯拉电池包的供应商,日系电池占据全球10%的市场份额。至于电池之外,电动车的另外两大核心技术——电机和电控,丰田搞了很多年,技术储备也不差。
这么看来,日本车企在新能源车时代掉队,可能关键因素并不是技术,而是市场。或者说,问题不是供给端,而在需求端。
新能源车这种革命性的新事物,一开始在驾驶性能、安全性、性价比等方面是被燃油车全面碾压的,消费者根本没有购买的理由。怎么办?新能源车企没办法单靠自己打下市场,政府得来推一把。中国不用说了,过去12年,国家对新能源车的补贴将近1500亿元,这是国内车企能够弯道超车的底牌。美国和欧洲也是一样,补贴起来毫不手软。去年拜登政府就宣布,要拿出1740亿美元来补贴电动车,每辆车补贴7500美元。
既然是政府给补贴,那当然是自家孩子自家疼,补贴会明里暗里向本国车企倾斜。可能只有特斯拉是特例,凭着马斯克的一张铁嘴铜牙,特斯拉在美国和欧洲都获得了巨额补贴。这时候,征战海外的日本车企就很尴尬了,它们眼看着本土车企吃肉,自己只能喝汤,甚至连汤都喝不上,在海外卖新能源车无利可图。
那么,退守日本国内市场呢?也不行。首先,日本国内市场太小了。2021年,日本国内的汽车销售总量为445万辆,而中国为2628万辆,美国为1538万辆,相比之下,日本连零头都不到。规模太小,不利于新能源车的发展。更要命的是,日本社会老龄化严重,老年人的一个特点就是不爱尝试新事物。目前新能源车在中国的渗透率为25%,也就是每卖出4辆车就有一辆是新能源车。你猜猜在日本的渗透率是多少?只有1%。
你看,海外市场攻不进,本土市场打不开,这可能才是日本车企发展新能源车的最大阻碍。有业内人士认为,日本企业在固态电池技术上确实领先中国五年,但留给日本车企做新能源整车的时间窗口已经关闭,很难通过这一项技术翻身。更有可能,日本企业只作为重要的零部件供应商,参与到世界新能源车的产业链中来。
来说说咱们得到的事儿。
前两天,贾宁老师在财报研修班里出了道测试题:假设你收到了两家公司的offer,这两家公司的负债率差不多。A公司的负债主要是欠供应商的货款,而B公司的负债主要是欠银行的本金和利息。单从风险评估的角度,你应该接受哪家公司的offer?
答案是A公司。A公司的负债主要是欠供应商货款,属于经营型的负债,风险比较低。比如你在网上买本书,会立刻付钱给平台,但是平台可能会过几个月才会给供应商结款。原本应该结算给供应商的钱,就显示为平台的负债。而B公司是欠银行的本金和利息,属于金融型的负债。这种负债风险比较高,需要我们额外当心。
你看,学会看财报,才能判断一个企业靠不靠谱。《从财报看透企业价值·研修班》第二期正在招生,8月1日报名截止。
另外,陈章鱼老师的四大名著研修班也要新开班了。陈章鱼说,他设计这门课,最希望的就是能点燃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家长和孩子养成一起读书的习惯。在第一期中他真看到了这种效果。有一位父亲在加入研修班后,每天都会在城邦里发一个短视频,记录他陪着孩子一起读《水浒传》的温馨画面。课后还有很多小朋友专门找到学习委员,说特别喜欢《三国演义》课上讲到的古代兵器和阵法,要自己去看书研究。
现在《家庭共读研修班·四大名著》第二期正在招生,7月29日截止。我在文稿里附上了两个研修班的链接,你可以点进去了解详情。
今天就聊到这儿,《得到头条》,下周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