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4|东阿阿胶是怎么变年轻的?

这里是《得到头条》,我是徐玲。

今天我们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一是东阿阿胶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二是科学家用气味来做身份识别。

来看今天的第一条。最近,老字号上市公司东阿阿胶发布了上半年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净利润2.7亿—3.4亿元,同比增长80%—127%,业绩非常亮眼。

你知道,东阿阿胶在最近十年,走出了一波跌宕起伏的走势。从2012年起,东阿阿胶一直保持高增长,每年的净利润在10亿元以上,其中2017年和2018年的净利润更是超过了20亿元。不过,到2019年,突然遭遇困境,一下子亏损4.4亿元,2020年继续亏损几千万元。2019—2020年,东阿阿胶的股票多次跌停,股价比2017年巅峰时跌去超过60%。

到2021年,东阿阿胶终于缓过劲儿来,扭亏为盈,当年净利润为3.5亿元。今年上半年继续保持高增长,上半年的净利润已经接近去年全年的净利润。这个业绩比起2017—2018年的巅峰状态还有差距,不过,可以看到趋势,东阿阿胶已经走出低谷,找到了新的增长动力。

消息就是这样,来看看能学到什么知识。

你可能还记得,十年前,也就是2012年,现象级电视剧《甄嬛传》火遍大江南北。有人说,这背后的最大赢家是东阿阿胶。大家把《甄嬛传》戏称为“东阿阿胶传”,里面东阿阿胶的出场率实在太高了。不但在主角的台词中出现了几十次,甚至实物出镜的次数也不少,超过了不少配角。据说,当年东阿阿胶仅仅给了《甄嬛传》剧组200万的赞助费,这可能是有史以来投入产出比最高的广告植入。也正是在2012年,东阿阿胶的净利润首次突破10亿元。

我们常说,一个产品最重要的就是“抢占用户心智”。凭借《甄嬛传》,东阿阿胶进一步夯实了在人们心目中的定位:这是一种高端补品,有“宫廷御用”的历史,适用于需要调节气血的30岁以上女性。一句话,这是一种“贵妇专用补品”。

可以说,这个清晰的产品定位,既是东阿阿胶之前保持高利润的法宝,也是它后来陷入困境的原因。既然是“贵妇专用”,那价格当然不能太便宜。据不完全统计,2010—2019年,东阿阿胶一共提价14次,250克一包的产品终端零售价,从162元涨到了1499元,9年涨了9倍,东阿阿胶从一种普通补品变成了补品中的LV,也因此得到了“药中茅台”的称号。

不过,这种高增长的态势在2018年出现了转折。2018年,东阿阿胶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不再增长,与2017年基本持平;到2019年,营业收入大幅下滑60%,业绩由盈转亏。而且,在2019年继续提价的情况下,公司毛利率从头一年的68%下降到48%。

问题出在哪儿呢?最直接的原因,是出现了库存危机,经销商囤货导致渠道库存积压。在产品畅销、厂家频频提价的情况下,经销商有很强的囤货动机。2017—2019年,东阿阿胶的应收账款占营收比重越来越高,这意味着,这段时间的业绩增长可能只是经销商大量囤货的结果,而并不是真正卖给了消费者。

但是,阿胶毕竟与茅台不同。茅台不会过期,可以囤着慢慢卖,而阿胶的保质期只有5年。在高端市场趋于饱和、同时有一大批囤积的阿胶即将到期的情况下,经销商停止进货,而且竞相打折去库存。这相当于放大了市场的波动,让东阿阿胶的业绩出现暴跌。

库存危机背后更深层的原因是,东阿阿胶一直以来的提价增长模式难以为继。

前面说了,东阿阿胶的产品价格9年涨9倍,但总营业收入只涨了3倍。这说明,在不断涨价的过程中,销售数量是在减少的。换句话说,一部分能够承受得起高价格的高净值核心客户,也就是“贵妇群体”,撑起了东阿阿胶的利润,但更多的消费者被挤出了,消费群体是在逐渐缩小的。当价格达到了消费者的心理上限,东阿阿胶不能再继续提价,那么业绩增长也就到头了。

怎么办?危机迫使东阿阿胶做了一系列转型措施自救。比如,进行渠道改革,推进渠道扁平化,不再向经销商压货。同时,进行数字化转型,积极拥抱新零售。而最重要的一点,是重新定位产品,实现消费者群体的破圈。具体来说,就是放弃“贵妇专用补品”的产品定位,变成“年轻人都在吃的养生保健品”。

首先是食用的零食化。传统的阿胶食用方法非常麻烦,吃的时候需要加入黑芝麻、核桃仁、桂圆肉等一起熬煮,火候要够,仪式感要足。光是这一点,就可以把怕麻烦的年轻人吓跑。2020年,东阿阿胶推出了重新包装后的桃花姬阿胶糕,就是一种高颜值的休闲零食,包装国潮,口味多样,开袋即食,可供年轻人“边造边养生”。

然后是场景的多样化。传统上,阿胶是一种冬季滋补品,夏天是销售淡季。东阿阿胶通过进一步细分场景,消灭淡旺季的波动。比如,针对熬夜场景,推出真颜小分子阿胶,瓶身与SKⅡ大红瓶类似,号称是“真颜大红瓶”;针对健身减脂场景,推出阿胶芝麻丸;针对胶原蛋白流失,推出阿胶红枣汁软糖,还是猫爪造型的,非常可爱。

甚至,东阿阿胶愿意“自降身段”,不做主角,而甘当绿叶。东阿阿胶之前的产品形态只有三种:阿胶块、阿胶浆、阿胶糕。他们在2020年推出一种新的产品形态,阿胶粉,可以作为一切饮品的伴侣,比如“酸奶+阿胶粉”“冰淇淋+阿胶粉”“奶茶+阿胶粉”甚至“咖啡+阿胶粉”等等。对年轻人喜欢什么,咖啡茶饮这些新消费品牌最了解不过,东阿阿胶在营销上搭上了它们的快车,做起了各种联名款。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很快起了效果。东阿阿胶管理层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到2021年第三季度,参与营销活动的年轻消费者占比达到70%,不到2年涨了7倍。目前在小红书上,有关东阿阿胶的笔记有2万多篇。曾经只用来“孝敬长辈”的东阿阿胶,变成了年轻女性犒劳自己的养生时尚。

说到这儿,我有点感叹。产品老化、经营落后,这是老字号遇到的普遍问题。有媒体统计,国内的老字号企业已从最高时的16000多家减少到1600多家,90%的老字号都消失了。剩下的老字号里,能盈利的只有10%左右。老字号怎么讲出新故事,借新消费大潮重新起飞,我们期待更多的成功案例。

来看今天的第二条。

上周五,我们刚刚讲了蚊子凭气味来识别人类的故事。今天我再给你补充一个好玩的事儿:现在,科学家已经可以通过气味来进行身份识别。

你知道,现在主要的身份认证方式,是指纹识别和人脸识别。不过,这两种识别方法都有缺陷。人脸识别可以通过技术手段伪造,比如最近有人把身份证照片制作成AI视频,从而骗过人脸识别系统;而指纹可能因为受伤而消失。其实,我们身上还有一种很难被伪造,而且永远不会消失的生物特征,就是我们的气味。

最近,日本九州大学的科研团队研制出了一款嗅觉传感器,可以分析人体呼吸中产生的化学物质,并且用机器学习系统进行比对分析,从而判断一个人的身份。在对20个人的呼吸样本测试中,这款传感器的准确率高达98%。

不过,人体散发的化学成分有上百种,目前这个传感器只能识别28种,而且很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比如受试者测试前吃东西了,识别准确性就会下降。但不管怎么说,这项发明为基于气味的生物识别技术奠定了基础。

其实,早在高科技出现以前,人类就一直在用气味来识别同类,只不过我们自己不知道而已。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第一次跟人见面,还没聊几句,就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觉得跟他是多年的好友。这种感觉,可能是因为你们有相似的气味。所谓“臭味相投”,是有科学依据的。

有一项来自以色列科研团队的实验,他们找到20对彼此“一见如故”的好朋友,让他们穿上干净的棉T恤,在几天时间里不吃刺激性食物,远离他们的伴侣和宠物睡觉,保证气味的纯净。然后,研究人员通过“电子鼻”,也就是气味扫描仪,分析棉T恤上的气味。结果发现,这些“一见如故”的朋友之间的气味比非朋友之间更加相似。

不过,这个实验结果还不够有说服力。也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他们不是因为“臭味相投”而成为好朋友,是成为好朋友之后很多习惯彼此影响,所以“臭味相投”。

于是,研究小组设计了另一组实验。他们招募了17个互相不认识的志愿者,想看看通过气味分析能不能预测他们一见如故的概率。研究者测量了志愿者的气味后,让他们依次两两组合,相隔半米,做镜子游戏。镜子游戏就是互相模仿对方的手部动作,为的是让志愿者进行最基本的互动。相隔半米,是为了保证能闻到对方的气味。

每一组游戏结束后,志愿者要从多个维度给对方打分,包括“想不想与对方做朋友”“是否感觉与对方亲近”“能否读懂对方的想法”等等。打分越高,好感度越高。结果发现,打分分数与双方气味的相似程度正相关。也就是气味越相似,好感度越高。

为什么气味会影响我们对一个人的好感度呢?嗅觉是进化史上最早出现的感觉系统,很多生物都是通过闻气味来判断敌我。就像小狗小猫见面,都会互相闻闻气味,来判断是不是自己的同类。

在演化中,人类选择了视觉作为主要的感觉信息输入途径,嗅觉相对退化了,但即使按照学术界最保守的看法,人类的嗅觉至少可以识别出1万种不同的气味。对于化学分子,人类嗅觉的敏锐度是味觉的1万倍以上。人类的嗅觉潜能,还远远没有被开发出来。

来说说咱们得到的事儿。

今天,贾行家老师的新书《世界上所有的沙子》正式上架了。这本书,大家期待已久。最近一个月,公司内部不少贾老师的粉丝,都轮番去图书组打探新书的消息,等着急了。

这本书是贾老师的日更专栏《文化参考》第一季的精华整理,他从90多万字的专栏中,挑出了16万字的内容,重新搭了结构。如果说《文化参考》是一天一趟的陪伴,顺着当下大家关注的话题,找到文化意义上的启迪。那《世界上所有的沙子》就是回过头来的反思,看看在更长的时间尺度上,是哪些命题,构成了我们的文化坐标系。

在书中,贾老师会先从当下的故事讲起,聊聊杀马特、二本学生、乡土教育这些当代社会的文化现象。接着,是回到传统文化中去,讨论我们的文化怎样发展,怎样一步步呈现出今天的样貌。最后,是把眼界放宽,去看一看西方文化是怎样融入当代中国文化的。

贾老师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剧烈的时代,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激烈碰撞。变化一多,人就容易迷惑,不知道自己在哪里、要去哪里,就像被大风吹到空中的沙子,没个着落。他希望通过古今中西四个维度的讨论,构建一个文化的坐标系,让我们明确自己身处的位置,让心里多一些安定的感觉,就像是让没着落的沙子落到地上,找到自己的归宿。

这次新书发布,贾老师特意为得到用户准备了签名版,现在在得到站内下单就能拿到,链接我放在文稿里了,喜欢贾老师的你,一定不要错过。

今天就聊到这儿,《得到头条》,明天见。

附:《世界上所有的沙子》购买链接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