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信息时代的信息不对称

互联网带来的一大好处是,通过制造出海量信息来缩小信息不对称。比如,你在选择到哪家餐馆吃饭时,可以通过查看其他用户的评论,帮助自己做出决定。如果很多人都说某家餐馆很难吃服务又差,你显然就不会选择它了。但是,这种信息不对称并不能完全被消除,甚至可能会制造出新的信息不对称。

《金融时报》发表的一篇文章,介绍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最新发表的一篇论文。斯蒂格利茨在这篇论文中的观点是:完全放任不管的信息市场,并不会造福所有人,反而可能带来市场扭曲,制约创新并损害大众的利益。

斯蒂格利茨的论点是,完美的、充分的信息本身是无法实现的。为了牟利去隐藏和扣住数据的动机,会不断制造出信息不对称。 斯蒂格利茨举了金融行业和日用消费品行业的例子。金融行业以追求创新闻名,但是在现实世界中,金融创新增加的复杂性往往强化了信息不对称,让消费者更难以理解,也给金融机构带来更多利润。比如造成2008年金融危机的次级贷款产品,就复杂到很多金融行业的人也难以弄懂。在日用消费品行业,很多人会认为,用户可以借助其他用户的评论来更好地获得产品和服务的信息。但是,“缺乏时间对这些信息的可靠性进行研究、评估或验证意味着,消费者可能实际上并未获得力量。”你没有时间去验证这些评论是水军发的,还是真的是体验过的消费者写下来的。

而且,“消费者越是依靠第三方代表他们过滤、分类或分级这些信息,信息不对称的规模就越大。”这种第三方在美国的典型例子就是谷歌和Facebook。只有在第三方可以利用信息优势获取利益的情况下,它们才有动机去为用户梳理各个选项。而这也就意味着它们可以利用信息优势来对付每一个用户。斯蒂格利茨还认为,当前的第三方信息平台拥有访问海量数据的特权,这种优势很难复制,因此也让竞争变得困难。斯蒂格利茨提出的纠正措施是,“在数据带给个人的回报远超对社会的回报时,依靠政府进行干预。”

| 周一到周日,每天零点更新,全年无间断 |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