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挑细淘,得到头条。我是李南南。
今天,我们从一个沉重的话题说起。当地时间8月4日凌晨,世界杰出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先生,在美国旧金山去世,享年97岁。
李政道1926年11月出生在上海,1957年,31岁的李政道与35岁的杨振宁,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理论,获得了那一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也是首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中国人。
而且李政道先生的求学生涯非常传奇。李政道在家里排行老三,小时读书时,因为种种原因,加上当时的社会环境动荡,从小学到高中,李政道都是只读到一半。等于是小学、初中、高中都没有拿到正式文凭。他唯一拥有的,就是后来的博士文凭。没错,一个人没有小学、初中、高中的文凭,只有博士文凭,这个经历在学者当中,也算是非常罕见的奇观了。
李政道先生的头衔有很多,其中任何一个单独拿出来,都有相当重的分量。包括,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意大利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等等。
最近很多媒体刊登了李政道先生的生平。除了李政道对科研和教育的巨大贡献之外,还有一个地方很让人惊讶。就是回看这段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你会发现,在他的头脑里,很多貌似不相干的事情,都会建立起微妙的联系。这个感觉非常奇妙。
什么意思呢?说几件事你感受一下。
李政道出生在上海的一个名门世家,从小家里就不缺书,而且他本人也特别喜欢读书,几乎每天都是书不离手。李政道的爷爷李伯覃在美国的基督教会当过神职人员,同时也接受过自然科学的训练。有一回李政道问爷爷,上帝在哪?爷爷说,在天上。李政道又问,那他为什么不掉下来?爷爷说,因为上帝很轻,和空气混在一起,漂浮在天上。
这段对话乍一看,好像只能说明一个孩子好奇心。但戏剧性的地方在于,很多年后,1988年夏天,62岁的李政道在北京主持完世界高能物理会议后,一路南下经过武汉的黄鹤楼。有工作人员请李政道为黄鹤楼提几句诗。李政道是这么写的,黄鹤飞上天,轻若中微子。
你看,刚才我们提到的几个元素,古诗、上帝、中微子,乍一听,好像都属于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领域,乃至于不同的文明。但是,在李政道的大脑里,这些事物居然是连续的。一个东西假如很轻,就可以飘在天上。不管是上帝还是中微子。这是事物的真理,而真理是连续的,不存在昨天奏效,今天就不奏效。
再比如,李政道小时候,是一边读关于宇宙膨胀的书,一边读古诗。他最喜欢的两句诗,是杜甫写的,叫,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李政道经常把这两句诗挂在嘴边。其中的物理,指的是事物兴衰变化的道理,或者规律。这跟今天说的物理多少有点像。你看,古诗和物理,在李政道的思维里居然是相通的。
再比如,李政道说过,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当年李政道描述核子对撞,著名画家李可染教授就根据李政道的描述,画了一幅画。画里是两头黑牛,头对头撞在一起,彼此顶着犄角。这幅画的名字叫《核子重如牛,对撞生新态》。没错,这描述的是个物理学的场景。李可染的夫人,雕塑家邹佩珠根据这幅画创作了同名雕塑,现在就摆在北京的清华科技园。你看,绘画和核子对撞,也可以是连续并且相通的。
再比如,当年获得诺贝尔奖时,李政道的获奖发言,讲的是中国的《西游记》。他说,孙悟空翻了一串跟斗,感觉好像到了宇宙尽头,实际上他还在如来佛的手掌。因此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记住,即使到了如来佛手指的底部,我们离真理依然非常遥远。
你可以感受一下,西游记、杜甫、宇称不守恒定律,这些乍一看不挨边的事,在一个人的人生里居然是连贯、相通、一致的,这个感受是不是很奇妙?李政道幼年动荡,小学、初中、高中都没有读完。李政道说,支撑他活下来的,是他看到书中所说,自然界居然存在定律,就像我和蚂蚁都是生命。但我可以了解宇宙如何演变,万物遵循什么规律,而蚂蚁不能。
你看,过去很多人觉得思维是一条延续的线,你学到的知识越多,这条线就延伸得越长。但事实上,思维更像一个池塘。你得把好多不同领域的东西放进去,让它们彼此碰撞,彼此连接,彼此融合,新的思想没准就会长出来。
但是,李政道先生的地位,并不仅仅来自他的学术成就,更来自他对中国科研教育的破冰级贡献。之前《南方周末》曾经专门讲过这段故事。
事情要从1970年代说起,当时赴美27年的李政道第一次回国。李政道很清楚,要想把物理科研搞起来,首先得把人才培养起来。但当时中国学生没有出国留学的渠道,再加上当时国家财政困难,很难拿出大量的经费支持留学生出国。
怎么办?李政道先是对内沟通,争取国内的支持。同时,再向美国的院校争取机会。
当时美国的大学,要求留学生需要通过托福和GRE考试,但当时咱们国内根本就没有GRE和托福考试,李政道只好逐个联系各个院校的物理系,一个个说服院系的老师,请他们给中国留学生一个机会。
经过漫长的沟通,到1980年,李政道已经向53所美国高校的物理系老师,发出了200多封信函,并且获得了支持。这也是咱们国家在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国际人才交流项目,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项目,简称CUSPEA。
CUSPEA从1979年开始试点,1980年正式启动,到1988年收官,前后一共派出了915名中国学生,84所美国高校参与其中。其间培养出的人才包括,前北大物理学院院长谢心澄、上海交大物理系教授季向东、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文小刚。还有搜狐的张朝阳、一号店的创始人于刚,都是这个项目的参与者。后来也有人把CUSPEA这十年,称为中国人才海外交流的黄金十年。
而在CUSPEA项目期间,李政道还在国内第一次推动了博士后制度的建立。咱们国家的博士后制度,在李政道的推动下,在1984年11月正式启动。也成为后来国家培养选拔科研人才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根据《吴晓波频道》的数据,截止到2023年6月,咱们国家已经累计招收博士后34万人,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35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338个。而这组数字背后,那个从0到1的起点,就是李政道。
好,关于这段故事,咱们先说到这。假如说我们能从中读出点什么,也许是,这个世界上最可靠的成事路径,就是一个特别聪明的人,甘心用特别朴素的办法做事。没有留学机制,就去一个个说服院校,说服老师。没有先例,就去一点点创造先例。很多时候,要想推动一件很难的事,靠的不是自己所在的高度,而是向下扎的深度。
好,关于李政道先生的生平,我们今天只是选取了一个侧面,假如你还有兴趣进一步了解的话,那么可以在得到搜索“李政道”。得到站内有很多老师讲过相关的课程,也有很多相关的书,而且每位老师讲的角度都不一样,感兴趣的话可以来看看。
最后,就借用李政道先生最喜欢的两句诗作为结尾,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头条》,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