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2|一场“吃干榨净”的富贵,是怎么拼出来的?

精挑细淘,得到头条。我是李南南。

今天要为你带来的,是黄碧云老师每半月一期的消费观察。我们要讲的是丝绸产业中,比较初级的一环,桑蚕养殖业。估计听到这,有人可能有点提不起兴趣。毕竟,你可能不从事这个行业,再加上桑蚕养殖向来被认为是技术含量和剩余价值都偏低的产业。

但是,不瞒你说,在看到这篇稿子的第一眼,借用一句网上的流行语,那真叫,足足硬控我一个小时。

桑蚕养殖很古老,这是真的。这个行业没有太多前沿技术的加持,这也是真的。但是,偏偏是这么一个在很多人眼里,又老又旧的行业,居然摸索出了一整套极其轻巧的,精益生产的打法。现在很多人担心自己的行业机会少,抱怨手上的资源少。但是,至少我自己看完黄碧云老师这期消费观察的感觉是,这么古老的行业都能把价值挖掘到这个程度,我们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好,咱们正式开始。

先介绍个行业背景。我们都知道,中国一直是丝绸大国。但是,很多人可能未必知道,这个行业正在发生两个转变。

一是,东桑西移。也就是,桑蚕养殖产业,正在从东边向西边转移。类似于西电东送,或者西气东输。2006年,随着华东江浙地区工业化,再加上当地人工成本上升,导致大量的桑蚕养殖开始向西迁移。目前,广西是养蚕规模最大的省份,还有江西的新余、四川的攀枝花,都承接了这一波东桑西移的产业。

这回黄碧云老师前往实地考察的对象,就是四川的攀枝花。

二是,全球竞争加剧。没错,现在全世界的蚕丝供应商,几乎都在卷成本,卷价格。对咱们中国的蚕丝行业来说,最明显的标志性事件,就是原来使用中国丝绸的爱马仕丝巾,把供应链转移到了人工成本更低的印度。这等于是国内的桑蚕产业提了个醒。要想占住国际市场,就必须把蚕丝的成本降下来。

那么,怎么把这个成本降下来呢?按照过去的设想,要么上规模,要么拼人力。总归是个辛苦活。但是,黄碧云老师带回的观察很特别。前面说过,黄碧云老师这回去调研的,是四川的攀枝花。当地海拔落差大,而且地少,不适合拼规模。怎么办?

攀枝花想出的办法,不是降低桑蚕养殖的直接成本,而是提高桑蚕养殖的间接收益。

这个思路,就有点像早年街边卖的挂炉烤鸭,十几二十块一只。单算鸭子肯定赔钱。但是,假如这只鸭子的鸭毛、鸭血、鸭肠,都已经提前拆出来单卖。靠这些环节已经把钱赚回来了,那么鸭子本身别说卖10块,卖5块可能都有的赚。

攀枝花的桑蚕养殖,用的就是类似的思路。本来,桑蚕养殖的利润,主要来自两个部分,桑和蚕。桑,就是桑树。蚕,就是蚕丝。看起来很简单是不是?但你看看攀枝花是怎么把它变细致的。

首先,我们看看桑树能单独拆出多少产品。

比如,桑树的果实,桑果,也叫桑葚。注意,桑蚕养殖业一直存在一个矛盾。你看,要想保住桑葚,就得避免虫害,就得打农药。但是,蚕宝宝对农药的气味极其敏感,几乎是碰到就死。这就导致,桑葚与养蚕很难兼顾。但是,攀枝花因为气候干燥,桑病虫害很少。唯一的虫害就是当地的红蜘蛛,但这个东西好对付,不用打药,只要喷点水它就掉下来了。

这就意味着,在攀枝花,但凡是桑蚕共养模式下出产的桑葚,都是不打农药的。你看,第一层溢价有了吧?

而且攀枝花还不着急大规模生产,而是把桑树做成了采摘园。你看,一旦大规模生产,就等于赌运气,万一市场反馈不好,损失就大了。而攀枝花先把桑树做成采摘园,在一个果园里,有9个品种的桑葚同时种植。当地就观察顾客的反应,看哪个品种的桑葚受欢迎,就主要种植哪个品种。这就确保种出来的桑葚能受欢迎。你看,这就又有了第二层溢价。

而且因为桑葚比较娇气,不能远途运输。因此,攀枝花又研发了新品种,比如白长果和虫草果,比较耐储存。

同时,当地卖不完的桑葚,或者在采摘过程中有破损,卖相不好的桑葚,还可以卖给食品加工厂,做成冻干水果。除此之外,还可以卖给B端的果汁厂商或者茶饮企业。比如,喜茶、茶百道、奈雪的茶,还有国内桑葚果汁的头部品牌宝桑园,都从攀枝花进货。

怎么样?是不是一点浪费都没有?注意,到这步还没完。

桑葚做果浆,不是会剩下渣子吗?这部分渣子也能卖钱。一般来说,桑葚在榨取原浆之后,会剩下40%的残渣。而残渣里有花青素,可以卖给提取花青素的药厂。目前一吨桑葚渣的收购价在4000到5000元之间。黄碧云老师在攀枝花下辖的盐边县考察了一家叫四喜的桑葚加工厂。整个厂子里100个存放桑葚渣的储存桶,一个桶的容量是50吨,假如能跑满,并且周转及时,那么这一年,光是桑葚渣带来的收入就有2000万元。

注意,我们刚才说的这些,只是桑蚕养殖里的一个二级分支,桑树的桑果,就已经有这么精细的产业链。

我们再看别的。

再比如,桑叶。在攀枝花,一棵桑树只有40%的桑叶用来养蚕,剩下60%的桑叶,全都有其他用途。比如,做成饲料,卖给江浙一带的养蚕户。再比如,做成桑叶茶,因为攀枝花的桑叶要顾及蚕宝宝,因此不打药,而这正好是制茶厂最看重的。再比如,桑叶中质地最好的那批嫩尖,留着给人吃,没错,这部分是可以卖给火锅供应链,当涮菜的,而且还不便宜。

最让我印象深的,是桑树修剪掉的枝叶。为了方便采摘,桑树需要控制高度,定期修剪。但是,就是这些被修剪下来的树枝,居然也能派上用场。在当地有一家专门生产生丝的国企,叫天丝中成,与当地的养殖户合作很紧密。天丝中成有一个研究项目,就是把桑枝变成菌类的培土。说白了,就是用桑枝来种蘑菇,具体说,是榆黄蘑。同样品种的菌类,在桑枝上种出的,还能多卖20%的价钱。

注意,到这步还没完。一批桑枝,可以种植5批蘑菇。而种植完之后,这些桑枝还会跟蚕的粪便混合在一起,作为有机肥料,被重新放回桑树林里。这就又省去了买化肥的钱。

刚才说了这么多,还只是桑蚕养殖里,桑的部分。我们再看蚕的部分。

首先,蚕丝。攀枝花养殖的品种,叫做青松皓月,这类蚕产的丝价格更高,据说生丝也相对结实。听到这,有人可能觉得奇怪,蚕丝这个东西,不都长得差不多吗?还能做出什么细分?

你别说,还真能细分。比如,双宫茧。也就是蚕在吐丝成茧的过程中,因为种种意外因素,两个蚕蛹挤到了一个蚕茧里。一般来说,每100个蚕茧里,大概有2到3个双宫茧。因为有两只蚕同时吐丝,因此双宫茧产出的蚕丝是交错的。用它加工出来的蚕丝被,整体性更好,更结实耐用。你看,这部分双宫茧,得单独算一笔溢价吧?

再比如,黄金茧,也就是,黄色的蚕茧。这是基因突变导致的。因为蚕丝呈金黄色,好多人就喜欢这个寓意,因此能卖得更贵。你看,这又是一笔单独拆出来的溢价。

再比如,蚕蛹。那些新鲜会动的蚕蛹,可以卖到餐饮业,作为食材。而缫丝后的蚕蛹,可以作为化妆品或者高端饲料的原料,卖给相应的加工厂。

注意,说到这,都还只是桑蚕养殖整个产业链的一部分。你可以感受一下,其中是不是没有任何的浪费和低估?每样东西都以最合适的身价,去了最合适的地方。

按照这个养殖方式,一个三口之家的农户,一年可以养蚕6次,3到10月可以采桑叶,养蚕产茧。10到12月,随着气温降低,桑叶结霜,可以卖霜后叶,也就是霜打后的叶,这在保健品市场的价格更高。而在这6次养蚕的间隙时间,地里还可以种上其他的果蔬,比如蓝莓、荷兰豆之类的。

这么全年算下来,一个三口之家的农户,一年的净收入大概是11.5万元。听着好像不多,但关键是,这是净收入,而且收入稳定,不愁销路。这在过去是很难做到的。

前面说的这一整套方法,背后的主要推动者是当地的农业部门和国企。比如,前面说的天丝中成。他们的初衷之一,是为了对抗周期波动。过去对养殖户来说,行情好的时候,就会有很多二道贩子私下收蚕丝,这就导致丝厂的丝不够用。而行情不好的时候,农户会把丝卖给厂子,而厂子也只能低价卖出去。换句话说,要想对抗这个周期波动,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一个更大的系统。

这就好比,一颗石子,扔进水盆里能激起很大的水花。但扔进大海里,就看不出什么波澜。桑蚕养殖业也一样,假如农户能建立一个大海一样庞大的系统,处处有钱赚,他们自然就能对抗生丝价格的波动。

好,关于桑蚕养殖产业,咱们先说到这。最后,我们跳出攀枝花本身,说说黄碧云老师对农业的一个整体观察。黄碧云老师说,农业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就是靠吃干榨净来实现的。注意,这里说的吃干榨净,恰恰不是内卷,而是舒展。也就是,在很多人内卷的时候,你能把目光抽出来,延伸到其他的地方。对每个环节都不轻视、不浪费、不苟且,这也许是个反内卷的方法。

以上是我为你转述的,零售专家,也是消费行业专家黄碧云老师的本期消费观察。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头条》,明天见。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