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5|数字经济被纳入官员KPI,哪些行业将爆发?

精挑细淘,得到头条。我是李南南。

今天,我将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第一个是,国家统计局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经济数据。第二个是,主打年轻人社交的轻盐App,宣布永久关闭服务器。

先来看今天的第一条。不知不觉,2023年已经过了快三分之一了。咱们得到同学肯定都在关心一件事,今年的经济情况,到底怎么样?就在前不久,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一季度的经济数据,标题是《一季度经济运行开局良好》。但是,按照著名的财经作家吴晓波老师的说法,实际情况不只是开局良好,而是超出预期。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5%。这个数据比彭博社和《华尔街日报》预估的4%,都要高。其中,3月的增长尤其突出。今年3月,咱们的出口总额超过3.7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5.5%,结束了连续5个月的收缩,大幅跃升。同时,3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6%,这也是2021年6月以来的最大涨幅。

简单说,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外贸,其中消费和外贸在第一季度都表现出了强劲的势头。

除了数据,我们再看两个经济向好的佐证。

第一,2023年上海车展,几乎全世界有头有脸的车企的负责人,都在车展前夕,奔赴中国。比如,4月初,奔驰的董事会主席康林松,刚在北京首都机场落地,就在网上发了个自拍,并配文,“回到中国太OK了”。4月13日,奥迪的CEO马库斯·杜斯曼也时隔三年来到中国。4月17日宝马的创想未来之夜上,宝马集团的近半个董事会都到了现场。你看,从中能明显感受到,世界车企对中国市场看好。

第二,2023年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也就是俗称的广交会,也呈现出了强劲的复苏势头。这是疫情三年后第一次,广交会全面恢复线下举办。线下参展企业从2.5万家增加到3.5万家,新参展企业将近1万家。展厅面积由过去的118万平方米,扩大到了150万平方米。超过220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报名。

你看,从中能明显感受到增长的势头。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第一季度经济数据后,花旗集团和法国兴业银行都上调了对中国全年增长的预测值。花旗银行新的预测值是6.1%,法国兴业银行的新预测值是6%。

那么,在这个总体的增长中,具体的机会在哪呢?这个问题很大,今天,我们选取其中的一个关键部分,这就是,数字经济。根据4月初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数据,3月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同比增长14.1%。而且同样是在今年,《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发布,我们前段时间也解读过。《规划》里已经正式把数字经济,纳入官员的KPI。那么,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前段时间,吴晓波团队从《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入手,分析了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趋势。并指出了六个,长期看可能迎来爆发的行业。

在正式开始说之前,我们得先弄清一个概念,到底什么叫数字经济。简单说,它由两部分组成,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所谓数字产业化,指的是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产业,也就是,从数字化这个土壤里原生的,长出来的产业。比如电信、软件、互联网行业,等等。而产业数字化,是这个产业已经有了,但是现在正在往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化提升能力。比如,数字农业、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等。

从占比看,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规模,大概是1:4。

那么,在数字经济这个大范畴里,哪些行业将迎来爆发呢?一共有六个。特别提醒一句,后面这些内容,可以划重点了。

第一个,是人工智能产业。这不难理解,现在几乎所有大厂,都开始进军大模型赛道。但是,你可能会说,这个技术火我知道,但是,我怎么分辨,哪些是真有潜力,哪些只是在玩概念,玩噱头呢?

很简单,人工智能技术直接相关的,其实只有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的机会,相对其他方面会更可靠。

一是算法层,也就是,给人工智能设计大脑的这部分业务。比如,科大讯飞、海康威视、商汤科技做的都是这方面的业务。

二是数据层,也就是,有能力提供语料,让人工智能快速成长的业务。比如,做数据标注的海天瑞声、做数据分析的星环科技、做数据开发的软通动力等。

三是算力层,也就是,给人工智能提供肌肉,让它更强大的相关业务。比如,做芯片的寒武纪、做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的中科曙光,等等。

四是应用层,也就是,把人工智能产品化。比如,智慧办公、智慧医疗、智能制造,等等。

第二个在数字经济方面潜力巨大的领域是,智能车。根据专业机构的测算,自从2021年第一季度以来,L2级别智能车,也就是能够达到半自动驾驶的智能车,渗透率一直在提升。而智能车的上下游包括,传感器、智能座舱、4D毫米波雷达,等等。这些产业也许都将迎来快速发展。

第三个,是工业软件。这方面一度是中国产业的短板,因此,在强链补链的大目标下,这部分一定会快速发展,追上国际先进水平。你看,最近3年,全球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平均增速是5%以上,而同一时期,中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的平均增速接近18%,是全球水平的三倍还多。

第四个,是电力信息化。中国的电力系统正在向新型的源网荷储四要素转变。也就是,从电源、电网、负荷、储能四个要素入手,精确控制发电与使用。比如,前段时间有个词很热,叫削峰填谷。也就是,通过计划安排各类用户的用电时间,把用电高峰降下来,把用电的低谷补上去。比如,新能源汽车充电,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分时段充电,不用在某一个时段集中充电。从源网荷储的角度看,煤电信息化、虚拟电厂、电动汽车聚合充电相关的产业,都可能快速发展。

第五个,是公共事业信息化。比如,教育、医疗、供水供电等。比如,医疗信息化,可以通过AI辅助临床药物研发,或者通过信息打通,实现患者数据通用,提高看病效率,等等。

第六个,是数字人民币。目前数字人民币的试点范围还在进一步扩大。未来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也可能会触发新的机会。

假如这六个机会,你觉得太多不好记也没关系。只需要记住两条线。第一条是市场线,也就是,市场需求决定这些产业一定会快速发展。比如,智能汽车、人工智能,等等。第二条是战略线,也就是,产业战略决定了,这些行业必须要做好,比如,工业软件、电力信息化、公共事业信息化。市场线就像指南针,告诉我们当前的市场机会。而战略线就像地图,告诉我们哪些进步注定会发生。

再来看今天的第二条。前段时间,主打年轻人社交的App“轻盐”突然宣布,永久关闭服务器,同时在几个月后,对未迁移或导出的数据将永久删除。

很多人可能没听说过这款App,它在“00后”群体中特别流行,主要的功能是匿名提问,用户可以不暴露身份地想啥说啥。但是,也正因为匿名,导致其中的信息质量参差不齐,用户体验也很难统一。当然,咱们别管体验怎么样,至少一个App关停,用户的迁移成本就不低。比如,通讯录好友怎么办、草稿箱的内容怎么办,等等。

但是,反过来看,这个切换成本,也构成了很多产品的护城河。而且这个护城河,有时候比技术、体验、性价比之类的护城河,还要坚固。因为它根植在一个长期形成的土壤里。这就是习惯。你看,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改,一个产品用惯了也一样。

但是,并不是每个产品,都能让用户形成习惯。很多产品,你可能用了很久,说换就换,几乎没有成本。换句话说,切换成本,不是你用久了就一定会产生。那么,转换成本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前段时间,我看到一篇文章,作者是科特勒咨询中国区的合伙人王赛,专门研究了这个问题。王赛老师说,所谓切换成本,其实是由三个东西一起构成的。

第一个,是程序型转换成本。也就是,消费者在更换供应商或者产品时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要换一个产品,你总得评估吧,还得学习、适应,更难的是,还得让它跟你原来的系统兼容。这些都是成本。

比如数据迁移,就属于程序型成本。除此之外,王赛还举了个例子。十年前,有一款幻灯片软件叫PREZI,很多人觉得PREZI的效果比PPT好。但是10年过去了,市场上99%的用户还是在用PPT,这款软件只在设计师的小圈子流行。不是PREZI的功能不够强大,而是用户从PPT切换到PREZI需要很高的程序型成本。不仅要重新安装学习,而且同事们都用PPT,彼此之间也很难兼容。

再比如,很多App都有签到功能,就是为了培养打开App的习惯,换了App你就不习惯了,这是在增加程序型转换成本。

第二个,叫财务型替换成本。说白了,就是消费者在更换产品过程中损失的钱。最常见的,就是会员费。拿亚马逊的会员来说,它在美国的会员费要139美元,合将近1000元人民币,不便宜。这也导致,会员去别的地方消费,就觉得白白浪费了这笔钱,所以会员平时会更倾向于使用亚马逊。

还有一个最常见的财务型成本就是积分,你在一个平台持续消费,就会有越来越高的积分累计,很多人觉得我已经攒了这么多积分,走了就归零了,这也是一种财务损失。

第三个,是关系型成本。也就是品牌跟客户之间建立的情感联系。这对留存用户的作用很大。就拿咱们得到来说,咱们之间,是有交情的。再比如,对于ToB行业来说,因为是大客户,接触比较深入,关系成本就更明显了。有很多人会在客户的办公室长期办公,除了方便提供服务之外,也是在巩固这个关系成本。

再梳理一遍,转换成本包括,程序型转换成本、财务型转换成本、关系型转换成本。最后还得强调一句,转换成本重要不假,但是,它是一个产品的第二指针。第一指针,永远是用户需求。毕竟,转换成本本身不是目的,在提升用户体验的过程中,积累下来的转换成本,才是真正的护城河。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说了两个话题。数字经济中的关键机会,以及产品的转换成本是怎么形成的。假如你的身边有人对这两个话题感兴趣,推荐你把今天的节目分享给他。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头条》,明天见。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