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挑细淘,得到头条。我是李南南。
今天,我将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第一个是,广州公布2022年常住人口统计数据。第二个是,英国卡迪夫大学发布自研的3D生物材料打印机。
先来看今天的第一条。我们聊个本月发生的大事。就在这个月中旬,广州公布了2022年常住人口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年底,广州常住人口1873.41万,比上一年同期减少7.65万人。为什么说这是大事?因为之前北京、上海、深圳都已经公布了人口数据,全都降了。这回伴随着广州公布,意味着中国的四个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已经全部出现人口负增长。合计减少了大概27.5万人。这可是有史以来头一回。
关于这个消息,很多人看得是一头雾水。有人说,连一线城市的人口吸引力都下降了,其他城市岂不是压力更大?其实,要想搞懂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咱们不能只看下降这个结果,得知道它到底为什么降?以及减少的人口,都去了哪?前段时间,媒体城市研究所,做了详细的分析。
关于这回的人口数据分析有很多,我们最需要了解的,是这么两件事。
第一,北上广深,得分开看。北上和广深,人口减少的原因大不相同。北上是刻意为之,广深是阶段性低谷。
先说北京和上海,人口减少不是被动下降,而是主动调节的结果。按照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的杨舸老师的说法,在城市规划中,对一线城市的人口是有上限设计的。以2035年为界,北京在2035年的规划人口上限是2300万人,而目前北京的常住人口已经将近2200万。上海规划的2035年人口上限是2500万,现在已经超过2400万。你看,这才2023年,北京和上海的人口,就已经接近2035年的规划上限。因此,这两个城市早就开始通过产业疏解、产业升级、协同周边城市联动发展等方式,来控制人口规模。比如,北京把部分产业转移到天津、河北等地,同时启动了雄安新区建设。再比如,上海通过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把部分产业外迁,直接带动了苏州等城市的发展。在这些努力下,北京从2017年起,已经连续6年负增长。上海也在2015年、2017年出现过负增长。
听到这,你可能会说,一线城市控制人口流入,是不是意味着以后要大门紧闭,资源不对外开放了呢?当然不是。这个控制,只是控制总量,而且同时,城市还在优化内部的结构。比如上海,就在今年5月,还在成都举行了上海·川渝投资合作推介会。你看,上海不仅没有大门紧闭,反而主动出去寻找投资者。这个动作的目的,就是为了优化城市的产业结构。因为上海早前就定下了目标,制造业占比不低于25%,现在这个目标眼看越来越近,肯定得加把劲。按照上海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主任王东的说法,接下来,上海还会继续前往广州、深圳,以及长三角就近区域的中心城市招商。2万亿GDP以上的城市,都愿意走一走,看一看。
换句话说,北京和上海的负增长,在计划之内。减的是总量,提的是质量。那么,广州和深圳呢?尤其是深圳,自从1979年建市以来,这是头一回人口下降。这是不是意味着城市竞争力下降呢?也不是。广州和深圳有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而疫情期间,企业用工下降,再加上临近年底,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既然没事干,索性提前回家过年,导致很多外来人口返乡。这只是一个阶段性的现象,随着疫情结束,广州和深圳的人口,也开始复苏。
比如,自从2023年开年以来,深圳地铁日客运量多次刷新纪录,突破800万人次。再比如,广州统计局也表示,去年12月从广州流出的人口,在今年2月的回流率,已经达到94.32%。换句话说,广州和深圳,去年因为疫情遭遇了阶段性的人口外流,今年已经逐步复苏。
当然,假如切换到更大的视角,北上广深人口数下降,还有一个整体因素,这就是中国的人口出生率2022年整体下降。其中,北京的出生率是5.67‰,同比下降了千分之0.7。上海的出生率是4.4‰,同比下降千分之0.3。广州出生率是8.3‰,同比下降千分之1。即使号称全国人口结构最年轻的深圳,2022年的出生率也同比下降了千分之0.3。但是,就像我们一直说的,人口数量不是全部,质量才是关键。比如,有人曾经统计过,过去20年,中国培养了6000万名工程师。什么概念?要知道,像英国和法国,全国人口总数也才6000多万。说白了,有压力是真的,有机遇也是真的。
好,这是关于一线城市人口减少,我们需要知道的第一个事实。北京和上海的人口减少,是有意设计的结果。广州和深圳的人口减少,是阶段性的低谷,后续将迎来复苏。
那么,一线城市的人口降了,哪些城市的人口涨了呢?这就要说到,第二个重点。中国的城市格局,正在发生转变,将迎来强省会时代。也就是,省会城市将成为继一线城市之后,最重要的人才流入地。尤其是中西部省会城市,去年的人口增速非常明显。
比如,2022年,合肥的常住人口同比增加16.9万人,成都常住人口同比增加7.6万人,长沙常住人口同比增加18.13万人。而且这个增长,并不是去年突然发生的,而是已经保持了很多年。比如长沙,2010年常住人口704万,今天已经超过1000万,增量相当于一个地级市。
除了省会,还有一类城市的人口流入明显,这就是计划单列市。所谓计划单列市,指的是国家为了发展产业经济重点扶持的城市。这些城市在经济管理和财政方面,有一定的省级政府权限。目前,全国有五个计划单列城市,分别是,大连、青岛、宁波、厦门和深圳。
同时,长三角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口吸附能力也很强。比如苏州、无锡、东莞、佛山,等等。这些地方不仅有很多上市企业,还有很多细分产业的隐形冠军,这些都带来了强大的人口吸附能力。
这是我们需要知道的第二个重点。中国的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长三角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都成为新的人口流入重点。换句话说,我们在观察人口数量时,不能只看总量,关键要看,城市之间的互动关系。过去,我们的重点是打造精兵强将,把一线城市做大做强。而现在,一线城市起来了,我们的重点也变成,把过度集中的资源,向其他城市发散,使整个城市网络协同发展。
说到城市之间的互动,咱们再补充一个观察维度。这就是,看航线。就在今年3月初,深圳飞往上海的航班数,增加到了55个,超过了北京飞往上海的53个。这意味着,沪深线已经正式超过京沪线,成为国内最繁忙的航线。
这个变化是怎么发生的?上海代表着长三角,深圳代表着珠三角。沪深线繁忙,也许意味着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两个最有活力的城市群,正在发生越来越紧密的协作。长三角擅长的是航空、船舶、汽车制造、生命科技。这些都是需要芯片支持的行业,芯片在哪?显然,最近几年,因为地缘格局的变化,大湾区已经成为长三角最重要的芯片供应商。据说有人专门观察过,飞往深圳的航班上,确实有很多来自长三角的厂商。
换句话说,观察城市的发展,不能只看人口总量,咱们还得看到内部的结构。就像很多经济学家说的,我们已经过了拼量的时代,后续拼的是质。最后,借用爱因斯坦的一句话。人人都有天赋,关键看你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发现它。假如你用爬树的能力来评判一条鱼,它岂不是永远觉得自己是笨蛋?说白了,能力模型变了,视角也得跟着变。
再来看今天的第二条。前段时间有个好玩的研究。英国卡迪夫大学的生物研究团队,发表了一项新成果。他们做了一台3D生物材料打印机。这个产品有趣的地方就在于,这台打印机,是用乐高积木做的。
你可能会说,乐高,玩具而已,能靠得住吗?至少从这个产品看,还真能。因为3D打印,一共有两个关键组件:喷枪和移动装置。这套移动装置,只要结构稳定,能上下左右移动就行,乐高大概够用。而且关键是,价格便宜。卡迪夫大学做的3D打印机,成本大概500英镑。假如用专门的3D打印机部件,成本可能得几万英镑。目前,卡迪夫大学已经在网上公开了这套3D打印机的图纸,给同行做个参考。
但是,我们要关注的重点,不是这个3D打印机本身,也不是乐高积木,而是这里面体现了一种创新的方式。我们可以管它叫,导演式创新。为什么叫导演式创新?你看,导演是干什么的?说白了,就一件事,保证拍摄结果,把这个镜头给拍出来。遇到困难怎么办?自己想办法去。
比如,要拍摄一个柔光,也就是有朦胧感的画面,怎么办?过去后期技术落后,你要是后期做,得花不少钱,效果还不好。当时的导演们想了个办法,很简单,在镜头前蒙一层丝袜,朦胧的效果就出来了。再比如,拍摄一道菜,热气腾腾,但现场又不能动明火,菜是凉的,怎么办?过去常用的手段是,抽一口烟吐出来,再用盖子把菜焖住。等盖子掀开,你就能看到热气腾腾的效果。
你看,过去我们都觉得,拍电影,这是搞创作,搞艺术。谁能想到,它能用这么简陋的办法?换句话说,所谓导演式创新,重点不在于导演这个工种。而是,当我们碰到类似的约束条件时,能不能就地取材,用高效的方式解决问题。说白了,有点不顾一切,要把事情干成的架势。
比如,2017年,美国海军的核潜艇,安装了一种新型观测装备,操作很复杂。需要两名水兵,分别控制两根操纵杆,而且对两个人默契度要求很高,得培训很久。而且一旦其中一个离开,再想找候补都难。怎么办?后来,海军居然用那种带两个小摇杆的游戏手柄,代替了操作杆。这么一来,一个人就能操作,而且游戏手柄大家都熟,上手也简单。
再比如,马斯克做的可回收运载火箭。我们前段时间也说过,火箭中的部分门把手,居然是咱们平时家用的门把手。因为马斯克觉得,从可靠性看,家用门把手已经经过商业验证,足够可靠。最关键的是,成本低。
再比如,咱们中国的商用卫星领域,最近几年发展很快。很多民营公司加入这个赛道。但是,造卫星是很费钱的,怎么把成本降下来?首先,核心技术,肯定不能省。但是,其他辅助设备呢?比如,卫星信号车。假如买专用的信号车,得100多万,里面有全自动的升降平台,等等。但话说回来,这些并不是核心技术。因此,有的民用卫星公司,就索性用面包车,稍加改造,做成了卫星信号车。一辆车成本才十几万。
你看,这就是创新有意思的地方。它的目标,不仅仅在于前往一个特定的终点,更是用最小的成本,改变沿途的约束条件,制造一个个新的确定性。假如你所在的行业,也有类似的创新案例,欢迎你在留言区分享。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说了两个话题。中国城市的人口格局变化,以及怎么用小动作改变创新中的约束条件。假如你的身边有人对这两个话题感兴趣,推荐你把今天的节目分享给他。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头条》,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