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挑细淘,得到头条。我是李南南。
今天,我将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第一个是,2023年618电商大促数据出炉。第二个是,全国高考查分陆续开启。
先来看今天的第一条。我们说一场刚刚落幕的大事,这就是,一年一度的618年中大促。虽然叫618,但从京东、天猫、拼多多,再到抖音、快手、小红书,普遍是从5月20日之后就陆续开启活动,一直到6月20日之后才收官。前后足足一个月。
为什么今年的618特别值得关心?因为这是疫情之后,消费复苏大背景下的第一个618。它就像一枚指针。大家愿不愿意花钱?钱都花哪了?这些问题都能在618里,隐隐嗅到答案。
咱们先看数据。今年618,大多数电商没有公布具体的流水金额,而是用其他的指标代替。比如,京东618战报的第一项是,近五成中小商家成交额增长超200%,新增趋势品类超1200个。天猫战报的重点是,305个品牌成交破亿,超256万名中小商家成交额超过去年。拼多多的主要战报是,订单数突破11亿笔,GMV同比增长超300%。根据星图数据统计,今年618全网商品交易总额达到7987亿元,创近6年来新高。比去年多1028亿元。但是,增速已经连续3年放缓。
好,数据就摆在这。咱们都知道,光看数据总量,只能看出一个大致的趋势。具体的信号,咱们还得离得再近一点看。
接下来,咱们就说说,今年618透露出的几个关键信号。
第一个信号是,钱比以前,更难挣了。这从今年618的核心策略就能看出来。今年618,几乎所有的平台都把低价作为主打。注意,这回可是真低价。而不是先涨价,再降价。也没有先付定金再付尾款那么繁琐的规则。按照吴晓波频道的评价,这回主打的就是一个价格无套路。
比如,有的平台会监测618前后几个月的商品价格数据,假如有商家先涨价再降价,就处罚。再比如,拼多多全部是现货折扣,没有定金和预售。再比如,聚划算直降场中的所有商品直接打八折。再比如,据说京东还专门针对低价调整了搜索算法,价格在搜索权重中的占比不得低于50%。说白了,就是越经济实惠的东西,获得曝光的机会越多。
注意,这可不是平台为了打赢618做的应激反应。假如回看上半年,很多大平台,早就把低价提上了战略层面。
比如,拼多多早在上半年,就打出了天天618的口号。再比如,对京东来说,这是新CEO许冉上任后的第一个618。而早前,许冉就在面向京东的全员信里说,未来20年,京东旗下要有3家收入过万亿的公司。而主要的策略之一,就是极致低价。
而在这些早前的战略部署中,我最想请你关注的,是马云在阿里内部的一场小范围谈话。今年618,是阿里组织变革之后的第一个618,淘宝天猫刚刚在业务架构层面合并,成为大家说的淘天集团。据说在5月,马云在阿里内部做了一场谈话,主要说了三件事,回归淘宝、回归用户、回归互联网。
简单说,回归用户,就是用户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别弄一堆别的花里胡哨的。而回归淘宝,就是以后要把中小商家,作为主阵地。比如今年618,淘宝专门做了针对中小商家的淘宝好价节。为什么要聚焦中小商家?很明显,仅靠头部,增长速度已经达不到往年了。
换句话说,不管是聚焦中小商家,还是低价策略,都反映了一件事,钱,比以前更难赚了。其实,跳开618,你在其他地方也能感受到。
比如,我念几个最近常见的新闻标题,你听听看。月入两万,不敢在老乡鸡点三个菜。奶粉都降价了,消费品高端化逻辑还能跑通吗?当代年轻人,开始报复性存钱,等等。
这些新闻标题,说的不外乎是一件事。大家在消费这件事上,正在变得越来越理智。反映在商家这边,就是钱,越来越难赚。这是今年618透露的第一个信号。
那么,这是不是说明,消费要降级了呢?并不是。这就是咱们要说的,618透露的第二个信号。市场的分层,变得更明显了。也就是,今年618,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用户趋势。而是,不同的用户,有着完全不同的消费逻辑。在尼尔森今年的《中国消费者洞察与展望报告》中,把消费重启过程中的消费者,分为五大群体。
第一种叫泰然自若型,特点是对价格不敏感,追求进阶价值。也就是,贵点无所谓,关键是东西得能显示品位。占比是29%。第二种叫一如既往型。也就是,有特定的消费习惯和品牌偏好。占比23%。第三类是,精打细算型。该买的还要买,只不过得货比三家。占比28%。第四种是重振旗鼓型,也就是寻找低价的平替的消费者。占比15%。第五种是捉襟见肘型,也就是尽量减少消费,能不买的就不买。占比5%。你看,除了最后两类,前面几类消费者,人数其实差不多。
而商家也根据消费者的偏好,制定了不同的策略。比如,天猫针对日常购买频次高的用户,主打跨品类满减。针对平时消费少的用户,主打的是直降。
说到这,我们再谈一个延伸问题。就是,手头上最有闲钱的这群人,他们的消费习惯,有没有变化呢?之前有一个美国的社会经济学专家,叫伊丽莎白·科里德·霍尔基特,专门研究过这个问题。研究方法是,调查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美国高收入人群,看看在经济复苏过程中,他们有什么样的消费偏好。
结果发现,在经历金融危机后,炫耀性消费,比如,买名表、买豪车、买钻石,这类以显摆为目的的消费,明显变少了。好像大家突然变得低调了。那么,钱都花在哪了?答案是,放在了消费门槛更高的事情上。
注意,这里说的消费门槛高,可不是说这个东西贵。而是,这个消费的事前准备门槛很高。比如,去南极来一场徒步,这个事不仅贵,而且前期准备成本很高,还得请专门的教练,拿出大量的时间。可不是像买个包一样,有钱就行。再比如,用钱来支持下一代的职业。不管孩子是愿意去原始森林里种蘑菇,还是喜欢潜水探险,家里都拿钱支持。你看,这不光需要大笔的钱,还得付出大量的心力。
按照霍尔基特的研究,最有闲钱的这部分人,在经历过经济低谷之后,往往更愿意把钱花在有追求的事情上,而不是买个昂贵的东西。霍尔基特还给这群人专门起了个名字,叫有志阶层。
最后,说回今年618。假如总结一个趋势,用户的需求,既不是变大了,也不是变小了,而是,变碎了。也就是,原来的一个巨大的用户整体,变得更加细分,每个人都遵循自己的偏好,走在自己的消费逻辑里。从这个角度看,低价只是一个前提,至于能不能把东西卖出去,关键看你能不能走到每一个用户的消费逻辑里。
再来看今天的第二条。我们说说高考。最近,各地高考陆续出分。同时,很多品牌,也在盘点自己的高考成绩单。因为对品牌来说,高考一直是他们每年必蹭的热点。从这些营销方式中,我们也能看出今年营销界流行的玩法。
今天,咱们主要就说说,品牌们是怎么借今年的高考热点做营销的。主要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是将产品的核心功能融入到热点。比如,美团。它的第一个营销动作,是帮助考生送准考证。每年我们都能听到一个话题,就是某某忘带准考证了,所以美团跑腿上线跑腿帮帮忙功能,考生或者家长只要下单备注,就能享受高优先级的跑腿服务。这个服务,想想也知道,用到的概率很小,但却把跑腿的业务营销了出去。
美团的另一个营销动作,是充分利用了小哥车上的外卖箱。箱子上印着高考必背古诗词、化学方程式等等。主打的理念是,只要考生见到外卖小哥,就能看到知识点。显然,大概率上,也没有考生指着外卖箱来复习。但作为营销,这个动作实现了和考生之间的共情。
第二种方法,就是让品牌回应热点情绪。比如,网易云音乐推出了一个高考季专题,叫《是一站,也是一战》。选出了18条关于梦想、奋斗的乐评,在深圳鲤鱼门地铁站呈现,讨的就是个鲤鱼跃龙门的口彩。
擅长共情的还有必胜客餐厅。它巧妙运用了名字中的必胜,推出“逢考必胜科科会多人餐”“逢考必胜题题对双人餐”等联名套餐,店里还摆放了动漫版孔子。你看,跟高考的心情,是不是很搭?
第三种营销方法,主打的不是考生,而是父母。比如,新东方发布了《致高考学子们的一封信》视频。这个视频并没有聚焦到考生,而是以家长的第一人称展开。但在这支片子中的父母他们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在孩子高考的当天“离家出走”。
显然,在高考前后,除了考生,家长也早就憋坏了,他们除了帮孩子备考,别的什么都干不了。在短片中,当孩子们走向考场的那一刻,父母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去旅行、去露营、去玩摇滚。家长们这些看似叛逆的行动,其实是新东方在传递它的价值观:孩子有自己的人生,父母也要去追求自己的人生热爱。
在这里,我再补充两个我最近看到的很有意思的热点营销。你知道,小鹏汽车最近找代言人了。找的是谁呢?林志颖。你可能还记得,去年7月,林志颖驾驶特斯拉出了车祸,休养了近一年才复出。这是林志颖去年车祸事故后首度复出,结果就来为小鹏代言,这中间的联想空间很大,一下子就引发了热议。
还有企业找了新代言人,那就是海澜之家。代言人是谁呢?就是靠《狂飙》爆火的张颂文。其实,这个代言人不是海澜之家自己选的,而是网友们推选出来的。网友们说,剧里高启强喜欢穿衬衣和西装外套,剧外张颂文也喜欢穿商务休闲风,一个有名气的中年男性,和海澜之家的调性适配极了。
之前,海澜之家一直在尝试年轻化路线。找林更新,还有1994年的小生许魏洲等等做代言人,结果网友们一推举,海澜之家也是顺势而为,找了张颂文做代言人。据说张颂文穿了几个月海澜之家的商务休闲外套,直接卖断了货。
其实,前面说的这三种营销方式,也恰好对应了格拉德威尔在《引爆点》这本书说的三种爆款法则,分别是个别人物法则,也就是找到具备影响力的KOL。附着力法则,也就是具备让信息被记住的表达方式。社会威力法则,也就是搭乘社会的流行风潮。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说了两个话题。618所体现出的消费趋势,以及品牌是如何通过高考做营销的。假如你的身边有人对这两个话题感兴趣,推荐你把今天的节目分享给他。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头条》,下周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