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挑细淘,得到头条。我是李南南。
今天,我将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第一个是,温州市召开2023年创投大会,宣布专精特新城市打造计划。第二个是,暑假来临,杭州推出官方带娃服务。
先来看今天的第一条。大概一个月前,浙江省温州市召开了2023年中国(温州)创投大会。会上宣布,要把温州打造成“专精特新之城”。这几年,温州在这方面发展确实不慢。全市一共有107家国家级,82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还有2000多家创新型企业。论数量,浙江第三,全国前20。
这个进展,很大程度上,来自温州强大的民营企业基础。1979年,全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民营企业,就是在温州注册成立的。现在,温州市一共有132万家民营企业,占整个浙江省的将近1/6。
温州企业多,这也符合我们的一个典型印象,那就是,温州人特别会做生意。你看,提起武汉,你会想到九省通衢,提起杭州,你会想到西湖美景,提到温州,你肯定会立马想到商业天赋极高的温州人。
就像项飙老师说的,我是个温州人,就像那些做打火机的。比起表达观点,我更在意怎么把这个打火机做起来。你看,字里行间透着一股实干劲儿。
温州人早早就把生意做到了全国各地。根据统计,温州籍的企业家、个体户、小微企业主,加起来将近200万人。今天温州的常住人口,大概是967万人。也就是,大概每5个温州人中,就有一个人在当老板。
问题来了,为什么温州人这么热衷于做生意?这个“搞钱基因”是从哪儿来的呢?最近,浙江工商大学的区域经济研究专家,张仁寿教授专门做了分析。主要有这么几个因素。
第一,是传统文化的塑造。温州在历史上,就有“重商主义”的底子。
中国的农耕文明时代,重义轻利、重农抑商的思想根深蒂固。咱们都听过,士农工学商,商人是地位最低的。但是,温州有一点不一样,八百年前的南宋,温州形成过一个“永嘉学派”。这个学派主张的是,要义利并存、农商并举、经世致用。说白了,就是提倡发展工商业,支持商品和货币流通起来,支持老百姓做生意。
这种重商主义的传统,不光留存在书本上,也反映在日常生活、民风民俗里。今天的学术界,也把“永嘉学派”的思想,作为温州文化的原型之一。
假如说“永嘉学派”,作为一个虚拟的文化意象,还有点儿缥渺,那有没有更实在一点的原因呢?这就要说到第二种,产业文化的塑造,温州,素来有“百工之乡”的称号。
还是从历史上说起,温州这个地方,有一个特点,就是人多地少。改革开放初期,温州的人均耕地面积是0.5亩,现在更少,只有0.33亩。而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人均耕地警戒线,是0.81亩。这么点人均耕地,不管农民怎么精耕细作,都很难靠农业发家致富。除了农耕条件不好,温州还没什么矿产资源。
这么一来,温州人必须在土地之外,找到生存空间。上哪儿找呢?就是做各类手工活,做小买卖。换句话说,温州人做生意,多少有点是被环境倒逼的。根据地方志的记载,明清时期,温州人就善于经商。温州民间,也流传着“有艺不愁穷”的说法,裁缝、木工、泥水、油漆、弹棉花、理发等等各类手工业,非常发达。
这也给后来改革开放后的温州发展家庭工商业打下了基础。1984年,温州全市有33万人从事家庭工业生产,民间商人队伍也超过10万人。这种情况,跟温州人做手工业的产业传统分不开。
好,这是来自张仁寿教授的观点。在这里,咱们再补充一个角度,这是最近知乎上的一条高赞答案。说的是,温州人的经商传统,一定程度上来自语言文化的塑造。
温州的方言结构特别复杂。温州一个市,使用的方言有温州话、闽南话、蛮话、苍南金乡话、大荆话、客家话、泰顺话等等,它们之间差异都很大。即使是最多人说的温州话,各个地方的口音也不一样,比如温州市区和靠南的瑞安,只隔着35公里,但口音一点都不一样。就算是瑞安,出了城没隔几公里,口音也又会变。
所以,温州人见面,一说话,对方就大体可以判断你是哪个县、哪个区,甚至哪个乡镇的。口音的区别度高,带来一个好处,就是熟人社会特别发达。别人一听你口音,就打听你的社会关系网。所以,每个温州人,都在一张极其严密的关系网里。这就要求,温州人必须谨慎地经营自己在关系网中的人际关系,保持人情往来,树立良好的口碑和信用。
熟人社会带来两个好处,一来,信用建立起来了,温州人借钱融资也就更容易。温州的民间借贷特别发达,我们国家有个衡量民间综合借贷利率的指数,就叫温州指数。二来,熟人社会里,有了一种成功模式,其他人就可以迅速拷贝跟进,这样可以迅速占据一个垂直领域。比如,全国开电器店的,温州人就特别多,还有商标印刷、打火机、纽扣、鞋子,这些产业都是这样。而且,一个领域做大了,配套也会跟上来,比如温州的鞋业做大之后,鞋料、鞋机、鞋业工人,也都成了规模。
你看,“搞钱”成为温州人的标签,一定程度上,也是温州这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塑造的结果。用心理学家荣格的话说,“一切文化都沉淀为人格”,一个人的人格如此,一群人的集体人格,也是如此。
再来看今天的第二条。最近,杭州市推出了一项很贴心的服务,叫暑期儿童托管服务。简单说,就是政府指定学校,帮家长在暑假带娃,其中小学生居多。还公布了收费标准,一天50元,并且按照师生比1:10配备老师、志愿者和管理人员。估计说到这,很多家长都挺羡慕的。毕竟,暑假带娃可不轻松。
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既能让孩子过得轻松又充实,家长又不至于太累呢?前段时间,《今日心理学》网站发表了一篇文章,是一位美国的行为设计学专家,叫尼尔·埃亚尔写的。也就是那本畅销书《上瘾》的作者。这篇文章主要说的就是,小学生家长应该怎么给孩子设计暑假?
按照通常的设想,暑假不是休息,就是补课。但是,尼尔·埃亚尔认为,暑假跟学校,其实是互补关系。在学校的学习中,有三个部分是经常被忽视的,分别是,自主能力、社会技能和亲密关系。而暑假,正好是提升这三方面能力的好机会。
首先,自主能力。这不难理解。你看,学校里干什么、吃什么、玩什么,往往都是设计好的。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还有个心理学教授,叫芭芭拉·罗格夫做过研究,发现一旦一个人总是被别人安排,他对自主能力的渴望度,就会下降。简单说,被安排得久了,就不想自主了。怎么办?得趁暑假把这个能力捡起来。
其次,社会技能,也就是,沟通、协作、表达之类的社会通用技能。学校里不是不教,而是没有应用的机会。也得趁暑假,把它抓一抓。
最后,亲密关系。这点当父母的得留意。不是有那么句话吗,很多父母对孩子,不是陪伴,只是陪着。所谓陪伴,是跟孩子一起干点什么,最好是一项长期任务。比如一起学习一项技能。平时上学没这个时间,暑假正好可以。
基于这三个因素,埃亚尔给了一组行动建议。
第一步,是引导孩子,自己设计暑假计划。比如可以跟孩子说,假如9月开学时,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到全班同学都不认识你了,是不是很酷?因此,你要不要学点什么技能?再比如,你最佩服班里的谁?为什么佩服?你愿不愿意成为跟他一样的人?再比如,你可以把今年夏天的特色夏令营,列一个清单,请孩子自己选。
埃亚尔提醒,引导孩子最好的方式,是想方设法地表扬他,再把改进建议,安插在表扬当中。比如,孩子的计划是玩游戏。你可以说,这个计划很好玩,估计很多小朋友都羡慕你。但是,假如你能把游戏时间安排得合理,能控制住自己,就更厉害了。
第二步,是把暑假计划,转化成社会性任务。也就是,把沟通、协作、表达之类的动作,设计到孩子的任务里。比如,孩子想学游泳。光掌握这个技能还不够,你还可以引导孩子,在学游泳期间,多交几个朋友,跟他们分享你的学校生活。再比如,学跳舞,你可以把最终任务设计成,在开学时,主动向老师展示你的新才艺。
埃亚尔认为,设计这个社会性任务,比上兴趣班本身还重要。就像前段时间,网上流传一个梗,叫十万芭蕾。据说一个当妈的花了十万让女儿学芭蕾,最后就学会了三个动作。站立、举手、鞠躬。这未必是普遍情况,但它也反映了一件事,兴趣技能,没准过几天就忘了。但同步养成的社会技能,会一直长在孩子身上。
第三步,是确定了任务之后,家长需要引导孩子制定日程表。假如在执行的过程中,孩子不愿意,家长千万别强制,而是要尽量提供帮助。孩子嫌外面打球热,就找室内场馆。孩子嫌游泳馆太远,就找个近点的场馆。这不难理解,就不多说了。
假如你觉得前面的方法执行成本太高,没关系,至少有一件事,是可以在暑假做的。就是,建立对孩子的认可。
你可能会说,认可还不简单?不就是不管孩子做什么事,我都点头。不好意思,这个问题还真没这么简单。咱们得到《青春期家长必修课》的主理人,北大第六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李雪霓老师,专门讲过这个问题。
首先,孩子与家长的大多数矛盾,都来自家长无法认可孩子。注意,这种不认可不是态度层面的不认可,纯粹是技术层面的不理解。比如,孩子画画,要知道,画画这个事,哪有什么标准答案?可能孩子觉得自己画得好,家长觉得画得乱七八糟。你看,分歧出现了。家长就会想着说服孩子,说你画得这也不行啊。孩子要是不服,家长就得加码,说你整天画这些乱七八糟的,不要学业了吗?你看,裂缝越来越大。
怎么办?李雪霓老师说,关键就在于,家长得学会认可。这里的认可,可不是表扬。而是,我们要看到一个人的情感体验和需求,并且承认它的合理性。
认可一共分成6个步骤。听起来多,其实很好理解。
第一步,是无条件地倾听和关注。也就是,不管孩子说什么,起码得认真听。第二步,是确认自己听到了孩子的情绪。也就是反问孩子,是不是这样?我说的对不对?第三步,是将心比心,也就是让自己跟孩子互换角色。假如换成我,我会不会跟你一样?第四步,是找到情绪的来源。也就是,到底是什么事情,导致了孩子的感受。第五步,是把自己切换到跟孩子平等的心态。第六步,是用对待成年人的方式,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包括你对他的理解与建议。
你看,这六个步骤不复杂,推荐你试试。著名的戏剧大师约翰斯通说过,孩子并非未长大的成人,但每个成人,都是枯萎的孩子。从这个角度看,去理解孩子的感受,没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说了两个话题。温州的历史文化怎样塑造当地的重商环境,以及陪孩子过暑假的方法。假如你的身边有人对这两个话题感兴趣,推荐你把今天的节目分享给他。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头条》,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