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巨丑”的洞洞鞋,凭什么火了一个夏天?

精挑细淘,得到头条。我是李南南。

今天,我将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第一个是,射击游戏《反恐精英》全球联赛规定,禁止选手比赛期间穿洞洞鞋。第二个是,瑞典宣布打造世界最大木头城市。

先来看今天的第一条。前段时间,有一款很火的射击游戏,叫《反恐精英》,出了个很奇葩的新闻。简单说,《反恐精英》举办全球联赛,在比赛规则手册里,有一条说的是,禁止任何选手,在比赛期间穿洞洞鞋。理由是,会散发气味。之前赛事主办方已经封杀了拖鞋和人字拖。这回,连洞洞鞋也被封杀了。注意,他们可是真封杀,你要是敢穿,罚款250美元。

但是,从这个新闻中,也不难读出一个事实,就是洞洞鞋在今年夏天,太火了。回顾整个2023年的夏天,这大概是最火的鞋子之一。在谷歌全球趋势上,洞洞鞋今年的搜索指数比去年高了30%多。亚马逊的鞋靴销量排行榜,第一名就是经典款洞洞鞋,并且在前十名里,有三款都是洞洞鞋。

在国内,“洞洞鞋”的百度搜索指数,比去年增长了50%。你再看小红书,甚至出了一个标签,叫,“洞门”,也就是喜欢洞洞鞋的人。

要知道,洞洞鞋不是今年才出现的新品类,十几年前,它就流行过一阵,但很快就熄火了。原因就是,很多人觉得,它太丑了。有人还专门建过一个网站,就叫“我恨洞洞鞋”,在上面坚持不懈地说洞洞鞋的坏话。还有人在脸书上公开建了一个群组,名字是“我不在乎洞洞鞋有多舒服,你穿上就像个笨蛋”,组里有两万多名成员。

那么,为什么十几年过去,洞洞鞋又爆火了呢?是鞋子突然变好看了?还是大家的审美突然变了?其实都没有。洞洞鞋翻红,另有一番原因。咱们今天就来说说。

首先,洞洞鞋有三个优点。

第一,舒服。从设计上看,洞洞鞋用的是超轻的发泡材料,并且有很好的包裹性。这个设计很难不舒服。职场人,还管它叫“最强打工鞋”。

第二,能增高。洞洞鞋的鞋底厚,穿上立马隐形增高。而且,大家还特别喜欢的一点是,它的鞋帮特别低,能让穿的人“无中生脚脖子”,视觉上就有了长腿效果。总之一句话,鞋丑又怎么样,穿上它,人是美的就行。

第三,是好玩。洞洞鞋本身,长得都差不多,但是,上面有洞,就意味着你可以自己加装饰。年轻人管这叫“鞋面精装修”。在小红书上搜洞洞鞋DIY,有12万篇笔记。有人买几个椰树、躺椅的配件,就能在鞋面上装出一片海滩,还有人干脆买几个鸡块、鸡腿,在脚上凑出一个麦当劳套餐。

当然,美与丑,始终是一种主观的判断。就像今天,洞洞鞋再火,在很多人眼里,依然只是一款“奇怪的丑鞋子”。这背后更值得分析的,是洞洞鞋的始祖,也就是卡骆驰这家公司的策略。

一定程度上,洞洞鞋是一个“品牌即品类”的产品,也就是,在这个品类里做出名堂的,只有一个品牌。卡骆驰的创始人喜欢划船,2002年,他偶然发现澡堂提供的防水鞋特别好,既舒服,又防滑,于是他找到这种材料,做了一款划船鞋,并且给它起名叫“卡骆驰”,这就是初代洞洞鞋。

最早,洞洞鞋确实凭着舒服、耐用,收获了很多用户,尤其是厨师、医生、运动员这样的专业人士。当然,它面对的更多的声音是,这个鞋实在太丑了。想想看,一个产品,得丑到多令人发指的程度,才会有人专门建网站坚持不懈地批评它,洞洞鞋就做到了。

当时那股洞洞鞋的热潮,也很快就过去了。2008年之后,它沉寂了大概有十年之久。其间卡骆驰经历了市值暴跌、裁员关店、缩减产品线等等一系列危机。但是,2018年之后,洞洞鞋的趋势,开始逐年走高,卡骆驰的生意,又好起来了。

这主要归功于,卡骆驰的营销。2018年到2022年,卡骆驰的市场营销费用,从7000万美元,一路飙升到2.6亿美元,几乎翻了两番。它的做法,具体说,是分三步走。

第一步,转变思路,不再试图改变大众的看法,让人觉得这鞋好看,而是顺着大众说,没错,它就是丑。卡骆驰在杂志上打广告,标语就是:“丑也可以变美。”卡骆驰的营销官还表示,洞洞鞋一直很丑,并且他们还有信心变得更丑。“丑”带来的争议,正好成了品牌营销的素材,就像那句话说的,不怕你说它丑,就怕你不认识它。

第二步,是通过联名,打出“丑美”的标签,继续获取流量。卡骆驰和奢侈品品牌巴黎世家联名,推出了一款黄色厚底洞洞鞋,在巴黎时装周上展出。当时这款鞋,被媒体评价为“丑到登峰造极”。但好处是,这个联名,也让卡骆驰再次出圈。后来,卡骆驰和巴黎世家还推出过“高跟洞洞鞋”。除了巴黎世家,卡骆驰还和肯德基联名,推出了炸鸡形状的鞋花。总之,卡骆驰的联名,虽然奇葩,但是话题性很强。

第三步,是再进一步,打出“个性”的标签,走Z世代潮流路线。虽然在主流审美里,洞洞鞋的丑无法反驳,但恰恰是它的这份独特和大胆,特别能吸引崇尚个性的年轻人。所以卡骆驰把营销的主要精力也放在线上,比如在INS上发布各种创意图片,发起洞洞鞋DIY挑战。再比如找贾斯丁·比伯这样的青少年偶像来合作宣传。2020年开始,卡骆驰进入了最受青少年喜爱品牌排行榜。

回顾卡骆驰的做法,我们能从中获得一个启发。就是,营销,不外乎可以分成两种。第一种叫,“你错你错你全错”。第二种,叫“你对你对你都对”。

“你全错型”的营销,针对的是你的焦虑,就像运动品牌,会告诉你,躺着不动虽然舒服,但这是对人生的浪费,你得快快行动起来。化妆品品牌,会告诉你,再不跟上流行妆容,你就落后于时代了,快来买我们的新品。

“你全对型”的营销,主打的是松弛感。潜台词是,没关系,你的想法,我全都支持。就像卡骆驰,不管你觉得它好看,还是觉得它丑爆了,你都是对的。不管你是狂热地爱它,还是疯狂地恨它,没关系,你也都是对的。爱它的人会忠实地购买,不爱它,没关系,总之,你做什么都对。你看,它总能找到一个方式,坚定地跟你站在一起。这样的品牌,它怎么可能不厉害?

再来看今天的第二条。我们说一个建筑领域的新闻。前段时间,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公布了一个计划,要在2027年,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木头城市。

注意,是木头城市,可不是什么实验性的木头建筑。整座城市,将占地25万平方米,包含7000个办公空间和2000个住宅,横跨25个街区。

这个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实现碳中和。根据2022年《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在2100年之前,假如我们能够用木质建筑,容纳90%的新城市居民,那么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能减少106千兆吨。

但是,这件事还有另外一个角度。即使抛开减碳这层动机,咱们也有必要尝试一下木质建筑。不为别的,单纯就是为了增加建筑的多样性。为什么?咱们先做个思想实验。

100年后,会有多少建筑倒塌?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因为现在的大多数混凝土建筑,都是在某个时间段里集中建造的。而混凝土的寿命,大概在50到100年左右。等时间一到,这些批量建成的建筑,就有批量坍塌的风险。

当然,这仅仅是思想实验,不代表真实情况。但是,它背后反映了一个真相,那就是,规模化的能力,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批量制造成果的同时,也在批量地累积风险。

怎么对冲这个风险?我们得在批量化的同时,追求一点多样性。别把所有的筹码,都放在一个牌桌上。这也是为什么,在建筑这件事上,我们需要无条件地尝试一点多样性。

那么,建筑界,出现了哪些新尝试呢?接下来,咱们就说三个相关的研究。

第一个研究,出自今年5月的《自然》杂志,是日本的团队为印尼设计做的。这个研究应用价值不好说,但脑洞很大。研究的是,怎么用废弃的纸尿裤盖房子?大概过程是,把纸尿裤加工后,替换掉混凝土里的一部分沙子。研究人员发现,在替换掉40%沙子的情况下,建筑物的强度并没有衰减。

之所以要用纸尿裤,是因为印尼作为一个中低收入国家,最近几年新生儿持续增加。而一次性纸尿裤,又属于不可回收垃圾。这么一来,正好废物利用。但是,问题就在于,回收纸尿裤,这事谁来干?得付出多少成本?都是未知数。这也是为什么说,这项研究的探索意义,也许大于实用价值。

第二个研究,成熟度比较高,来自一位日本建筑师,叫坂茂。他还有一个外号,叫纸建筑之父。2014年,他还获得了被称为建筑界诺贝尔的普利兹克建筑奖。

所谓纸建筑,用的可不是平时的A4纸,而是轻质板材。因为原料是纯天然的木材,而且厚度跟硬纸壳差不多,因此被称为纸建筑。纸建筑最大的特点是建造速度极快。比如,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之后,坂茂受邀参与重建工作,只用了5周时间,就造出了一所包含9间教室的小学。再比如,2011年,新西兰有一座教堂在地震中塌了。坂茂用纸建筑技术,搭建了一所教堂,而且教堂的内部结构,跟原来的教堂非常接近,还原度很高。未来,在建造临时居所方面,纸建筑还有很多的探索空间。

前面的两个研究,说的都是怎么盖房子。最后,咱们再说说,怎么拆房子。

日本建筑公司太成,设计了一个很开脑洞的建筑拆除方案。大概过程是,像剥洋葱一样,把一个高楼一层一层剥掉。也就是,从上往下,从外向内,一层一层地拆除一座高楼。这么做的好处是,不会产生巨大的噪音和粉尘污染。假如要拆的高楼,正好位于建筑密度很高的市中心,就可以考虑用这个方法。它唯一的缺点就是,特别慢。用这个方法拆一栋20层的楼,少说也得半年起。

当然,估计人家也没追求大批量应用。就像前面说的,不管什么时候,无条件地探索一点多样性,这件事本身,就很有必要。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说了两个话题。洞洞鞋是怎么火的,以及关于建筑的新研究。假如你的身边有人对这两个话题感兴趣,推荐你把今天的节目分享给他。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头条》,明天见。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