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挑细淘,得到头条。我是李南南。
今天,我将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第一个是,瑞幸联名茅台,酱香咖啡热度持续上升。第二个是,上海写作计划重启。
先来看今天的第一条。万万没想到,瑞幸咖啡居然跟茅台搞联名了。就在9月4日,瑞幸和茅台联名推出了酱香拿铁。没错,就是酱香型白酒的那个酱香。原价38元一杯,假如使用平台优惠券,实付价是19元一杯。它被很多人称为,人生中最便宜的第一口茅台。
至于好不好喝,先放一边,至少这件事的热度是真高。这次联名火到什么程度?说两件事你感受一下。
第一,酱香拿铁的首日销量,足足有542万杯,销售额超过一个亿。什么概念?要知道,瑞幸以往最成功的爆品,比如生酪拿铁,首日销量也就131万杯。这回是以碾压第二名的方式破了历史纪录。
第二,酱香拿铁开卖的第二天,据说瑞幸的小程序一度因为访问人数过多而崩溃。很多瑞幸的门店门前,都排起了长队。同时,整个产品的传播节奏拿捏得非常好。瑞幸全程与网友一问一答,让酱香拿铁的热度越来越高。
比如,有人问,喝酱香拿铁能不能开车?很快这个话题在微博上的阅读量就超过6亿。紧接着,瑞幸就发布了回应,酱香拿铁酒精含量低于0.5度,但不建议孕妇、驾驶员以及未成年人饮用。也没说到底能还是不能,但总归是不建议。再比如,网上有人质疑,这里面能有几滴茅台?结果瑞幸马上就公布了生产过程。你现在要是去看瑞幸的公众号,连头像都改了。给logo上的小鹿,加了个红脸蛋。
你看,每一个营销节奏,都踩得恰到好处。
其实,回看瑞幸这几年,它好像总能在联名这件事上,搞出一点动静。比如,前不久,瑞幸刚刚跟内衣品牌维多利亚的秘密联名。没错,咖啡居然跟内衣联名了。乍一看很不搭,但是,你又总忍不住,想去看一眼。你看,这不就是联名的最高目标吗?把那些原本不相干的东西、不相干的人,都拉进你的圈子里。
好,关于酱香拿铁,咱们先说到这。接下来,我想跟你说说这件事,带来的两个启发。
第一,产品应该怎么搞联名?从瑞幸的联名里,你能明显看出这么三个重点。
首先,联名是一个各取所需的过程。也就是,两个品牌手里,都得有对方想要的东西。比如,茅台看中的是瑞幸的兼容性,一杯咖啡几十块,就能让人喝上茅台。而瑞幸看中的是茅台的话题度,它天然带着一点高端属性。
其次,要想搞联名,双方的产品,必须都得是标准品。你看,联名的本质,是集中营销资源,制造一个传播放大镜,放大品牌的影响力。假如中间有瑕疵,它也会跟着一起被放大。因此,你得确保自己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卖出的每一份产品,全都一模一样,品质高度可控。这就是为什么饮品经常搞联名,但餐厅轻易不联名。因为餐厅提供的是非标品。不信你现在看网上,很多老牌餐厅都在联名上翻了车。什么鲁菜老字号跟粤菜黑珍珠联名,川菜跟本帮菜联名,都是褒贬不一。
最后,联名需要强大的设施保障。说白了,你的店得够多,能够接得住流量。比如瑞幸,有一万多家店,有能力承接这些流量。再比如,很多人喜欢跟冰激凌搞联名,比如做香醋冰激凌、酱油冰激凌之类的,除了因为冰激凌是标准品之外,也在于它的售卖点特别多,在哪都能买到。
好,这是咱们要说第一个启发,什么样的东西适合搞联名。
第二个启发是,为什么所有的联名,都要瞄准年轻人?仔细想想,这个问题其实挺奇怪的。首先,年轻人,人数上不占优势。根据2022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咱们中国21岁—35岁人口有2.9亿,36—50岁人口有3亿,51—60岁的人口有1.9亿。你看,从人数上看,年轻人比不上中老年人。其次,年轻人虽然消费意愿强,但消费这个事,不能只有意愿,关键是你有没有钱。比如茅台联名瑞幸,能有多少“00后”,在喝了酱香拿铁之后,能成为茅台的顾客?
那么,为什么大家搞联名,还都要瞄准年轻人?最近,看到一位营销专家,空手老师,专门分析了这个问题。主要有这么三个原因。
第一,年轻人的终身价值更大。说白了,就是活得久,自然就买得多。年轻时养成的消费习惯,可以保持几十年。这也是为什么,最近有一个现象叫“00后概念股”,说的就是资本市场特别认那些,能搞定“00后”的消费品。比如卫龙辣条,目前估值超过400亿元,它的年营收其实只有23亿元。就是因为,卫龙95%的消费者是35岁及以下,55%的消费者是25岁及以下。而这些人后续还有很大的购买力可以释放。
第二,年轻人的消费辐射力更强。比如,嘉御资本创始人卫哲说过一句话:“打透25岁女性,你的品牌才会溢出”。因为25岁的女性处在一个很微妙的年龄,少女和中年女性都想模仿。十几岁的女孩想成熟一点,怎么办?向25岁的姐姐看齐。中年女性想年轻一点,怎么办?向25岁的妹妹看齐。
第三,年轻人的品牌塑造力更强。每个品牌都怕老化,而能让品牌保持活力的最简单的方式是什么呢?就是跟年轻人站在一起。你看,耐克、可口可乐的广告,一直都是做给20岁左右的人看的。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品牌虽然历史很久,但却不怎么显老。
其实,关于品牌联名,说了这么多,它的核心逻辑,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这就是,拥抱你的反面。也就是,把一个看起来跟你处处不一样的人拉过来,跟你站在一起。这个力量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比如,早年间,咖啡跟酒,这就是一组对立面。几百年前,英国遍地是酒馆。大家去酒馆,不光是为了喝酒,主要是聊天。但问题是,酒这个东西越喝越迷糊,大家聊着聊着,驴唇不对马嘴,再借着酒劲儿,就容易打起来。直到后来,咖啡馆出现,替代了很多酒馆。为什么能替代?因为咖啡跟酒正好相反,它是越喝越精神。
你看,咖啡和酒,一开始就是彼此的反面。而把这组截然相反的东西组合到一起,它就能带给你一种奇妙的吸引力。上世纪70年代邓丽君有一首歌,叫《美酒加咖啡》,当年特别火。你也说不清为什么,这个歌名一出现,你就会被这个反差感吸引。就像歌词里唱的,我只要美酒加咖啡,一杯又一杯。
再来看今天的第二条。最近,由上海作协主席王安忆发起的,上海写作计划,重启了。上海写作计划,简单说,就是邀请一批外国作家,在上海常住几个月。而且不住宾馆,就住在普通公寓里,平时跟本地人一起生活,体验上海的风土人情。作家们回国后,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宣传上海。比如,出书、写文章,或者在自己的国家翻译一些关于上海的文学作品。之前由于疫情,上海写作计划暂停了三年,今年重启。
你可以这么理解,这个计划的本质,就相当于让一群特别会写的外国作家来上海深度游,然后挨个发朋友圈宣传上海。这个文案的质量和影响力,可不是一般的广告公司能比的。
今天,正好借着这个话题,我们就来聊聊,怎么才能像作家一样写作?最近正好在《书城》杂志的新一期上,看到一位作家的分享,内容非常精彩。它来自意大利作家埃莱娜·费兰特,在博洛尼亚大学举办的一场,关于写作的讲座。讲座主题叫《痛苦和笔》。
埃莱娜·费兰特是谁?那可是意大利的国宝级作家,最近那个著名的意大利电视剧《我的天才女友》,就是根据她的作品改编的。除此之外,她还有另一个更传奇的身份,她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匿名作家。没错,是匿名作家。换句话说,没人知道她的真实身份。唯一能知道的,就是她自称是女性,而且她笔下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因此她有可能是那不勒斯人。
当然,既然是匿名作家,她的讲座,本人肯定是没露面。是她事先写了稿,然后请一位意大利女演员替她念的。
讲座内容很长,我们就不复述全文了。主要说说其中让人印象最深的两句话。
第一句话是,话语一经写出,思绪已经远去。也就是,你要想把自己的思绪,准确地用文字描述出来,这是一件很难的事。借用埃莱娜·费兰特的说法,当你把一些想法写在纸上或者打在电脑屏幕上,成为文字的时候,肯定很不准确。这就好比,你平时发朋友圈,明明有很强的表达欲,但落笔变成文字时,总感觉哪里差点意思。就像网上经常说的,本想吟诗赠天下,奈何自己没文化。但是,等你再想咂摸咂摸刚才的情绪时,却发现,那个感觉已经不见了。
但是,这个情况,未必是坏事。因为人的写作欲,往往就藏在这个,努力想把感受说清楚的冲动里。就像埃莱娜·费兰特说的,这个过程总有一种天真且不可抗拒的魔力。你仔细想想,你在写东西的时候,什么情况下最兴奋?肯定是,你有了一个感受,而且你很想把它说清楚,这个时候是最兴奋的。假如你能用一句漂亮的话,把这个感觉捕捉下来,是最好的。假如不能,你就只能跟现有的烂句子死缠烂打。
第二句话是,写作全凭运气。什么意思?在埃莱娜·费兰特小时候,她总感觉,她的大脑里有另外一个人的声音引导她怎么写。就好像,你一句话写出来,脑子里就会有一个声音把它念出来,而且这个声音还不是你自己的。
这个过程听起来很玄,全凭运气,但写东西的人都知道,但凡能干好这一行的,都多少有一点易受感染体质。说白了,就是对好内容,得有强大的感受力,容易被好内容感染。而被感染的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不自觉地模仿。而埃莱娜·费兰特脑中的声音,按她自己的话说,就来自她看过的书。这些声音在脑中响起,可能就是她在做不自觉的模仿。
回到我们自己,怎么提高写作能力?除了锻炼基础的技巧之外,还有一件事得做。就是不断地寻找那个,能够感染你的好内容。
首先,什么叫好内容?不用看它获得了多少成就,只要这个内容得能跟你产生共振,你听完之后觉得,你也想做出这样的东西,满足这点就行。其次,不断地看这些内容,直到你自己写东西时,脑子里会不自觉地回忆起它们。最后,一旦有感觉,就马上动笔,千万别犹豫。
好,关于埃莱娜·费兰特的写作思考,咱们先说到这。假如从中只保留一个建议,我觉得应该是,快点写。也就是,假如你想写点东西,千万别想着,等安静的时候,一个人慢慢写。而是,一旦有哪怕一丁点感觉,提笔就写。有笔就用笔,没笔就用电脑,没电脑就用手机。总之,在思绪走远之前,把它记下来,这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说了两个话题。品牌应该怎么搞联名,以及提升写作能力的方法。假如你的身边有人对这两个话题感兴趣,推荐你把今天的节目分享给他。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头条》,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