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期丨一次大国崛起背影

首播于2013年10月25日

李源

《路易-拿破仑-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德]卡尔-马克思
《拿破仑三世传》[法]路易-吉拉尔
《大国的兴衰》[美]保罗-肯尼迪    

死磕自个儿,愉悦大家,欢迎各位来到我们的《罗辑思维》。这几年有一个词,在中国人耳朵边上“嗡嗡翁、嗡嗡嗡”,大国崛起,多好的一个词啊?听着就喜兴,对吧?可是当你读历史读多之后,你会倒抽一口凉气,心里凉半截。为什么呢?因为自打有全球秩序之后,老二挑战老大,完成大国崛起,好像没有先例。那位说了,那美国挑战英国,接过霸主地位,那不是先例吗?那还真不能算一个典型的挑战,人家盎格鲁·撒克逊是一个文化谱系里的,他们的继承意味其实远远大于挑战的意味。那剩下来的呢?就剩一地尸首了,什么德国、什么日本、什么苏联,对不对?所以冷战结束之后,很多人就提醒中国人民嘛,想崛起不?想崛起就别跟老大掉腰子,要跟美国搞好关系。至于这一套战略到底对不对,我们搁在这儿,今天我们不做评述。重要的是,我们今天想讲的,如果老二就跟老大搞好关系,跟着老大的战略走,会不会一定有好果子吃,顺理成章完成大国崛起呢?其实也未必。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这个例子,所以这一期节目的名字,叫做“一次大国崛起的背影”。

这个背影的主人公是谁呢?说起来是赫赫有名,拿破仑家族的,拿破仑三世,法国第二共和国的总统,然后变成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创始人、CEO,皇帝拿破仑三世。这个人跟拿破仑之间的关系呢,是伯伯和侄子之间的关系,他爸是拿破仑的兄弟,叫路易·拿破仑,被封在荷兰当国王。所以这个小孩生下来的时候,那就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他出生在1808年,那一年是什么时候?大家想想。拿破仑是1799年上台的,1804年当了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加冕,那是他最如日中天的时候。一直要到1812年,拿破仑才遭到了一次像样的失败,1812年打俄国失败了。所以1808年,正好是在拿破仑如日中天的时代。

你要理解这个人物,你基本上可以想想贾宝玉,那个贾府当时那种烈火烹油似的繁华,那种蒸蒸日上,宫里有人哪,对不对?这就是拿破仑三世出生时候他的家庭状况。可是好日子大家算都算得出来了,不长了。1815年拿破仑复辟,然后百日王朝,三个月之后就基本上惨败滑铁卢,然后再次被流放。要知道,拿破仑两次下台,两次被流放,那个境遇是不一样的。第一次他被流放,是叫厄尔巴岛,厄尔巴岛在什么地方呢?在地中海,意大利的旁边,在科西嘉岛的旁边,所以它基本上算是拿破仑的半个故乡吧,那么个地方,水草也很丰美,气候也非常好,现在估计是个度假圣地,我没去过啊,大概是那么个地方。

然后拿破仑说是被流放,其实是通过一个叫《枫丹白露条约》,跟当时欧洲列强签约,说我退位,但是你们给我好处。什么好处呢?第一,保留皇帝称号,还保留几千个军队,一堆官员,然后我到那个地方相当于我去当个小领主,一年你们全欧洲还得支持我200万法郎的津贴,我在那儿就是养老去了。所以厄尔巴岛是一个对拿破仑来说,相对比较优待的这样一个流放待遇。

可是第二次,也就是1815年这一次,情况就不一样了,那是被英国人押去的,去的那个岛叫圣赫勒拿岛。那个岛是在南大西洋,那距离法国本土就真的是“每依北斗望京华”啊,看着家乡泪水都要哭干了的地方,是在大西洋当中的一个小岛,是当时英国的一个小殖民地,原来根本就不住人的那么一个岛。然后拿破仑在那个上面的生活是非常的糟糕,据说他临死的时候还要求喝一杯咖啡,居然都没有满足他。能带去什么人呢?带一个医生,带三个官员,然后带十几个仆人,大概就那样。其中这三个官员,有一个据说后来学者们研究,是因为躲债不得不跟着拿破仑过去。所以整个拿破仑家族,在1815年实际上是彻底地败落。

那这种败落的命运自然也会影响到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个主人公拿破仑三世,他是一个七岁的小孩,就不得不跟着他的母亲全欧洲流亡了。可是满目去看,欧洲什么地方能容得下你这个小拿破仑呢?神圣同盟那几个国家,俄国、奥地利、德国,这几个国家你基本去不了;剩下的什么西班牙、荷兰这些国家,原来被拿破仑祸害过的国家,你也去不了。那怎么办呢?想来想去,他的母亲先带着他跑到日内瓦,因为那个地方她有套房产,现在有房产限购,估计那个都得被没收。但是当地政府说,我不敢留你,你们赶紧走,赶紧走。所以母子俩人实际上是辗转流离,主要是生活在瑞士、德国边境和意大利。

所以这个小孩小时候在意大利长大,但是后来经过很多传奇了,但是总而言之,这个小孩我就说很不容易,真的是你现在回想看,就是当代中国所提倡的那种“四有”青年。首先是非常有文化,这个小孩,包括他长大之后,一直就想把拿破仑的那一套理想,包括文治,不仅是武功,包括文治,能够在他身上得到浮现,写了很多著作。他在后来坐牢的时候,写过什么电磁学的著作,研究运河怎么建造的这种著作,包括整理了拿破仑的文集、凯撒的文集等等,是一个勤于写作、笔耕不辍的这么一个文人,有文化。

另外有理想,他在意大利的时候,年纪轻轻就跟意大利当时那种民族主义分子,也就是后来所谓的烧炭党,跟这帮人搞在一起,甚至据说还参加过他们的起义。然后他一生的执政生涯当中,你会在他的政治理念当中,清晰地看到一种理想主义的色彩,所以也是有理想、有道德这么一个年轻人。可是说他是四有青年,最后一条好像不太符合,他不太有距离,因为他老惦记着恢复拿破仑家族的光荣。

所以我看了他的传记之后,我就说这个人就是一台3D打印机,老是从历史中下载了一个拿破仑的数据,然后老想用这台打印机把拿破仑整个的光荣和武功文治再复印一遍,这就是拿破仑三世的梦想。那你说这根锭子怎么种下来的呢?一个从小就不招待见的小孩,难免会心中留下一个畸形的梦想,这个在历史上也是史不绝书的。据他自己说,我小时候,我伯伯抱过我,当着很多将军抱过我;说你们也抱抱这个孩子吧,没准儿这个孩子就是我们家族未来的光荣使命的承担者。也不知道这事是真是假,反正他自己老这么说。

但是这个事情确实是在他脑子当中种下了一根刺,直到他在1848年从英国回到法国,其实法国当时没什么,就一次大革命,然后把当时的国王推翻了。然后他就说,哦,我现在要回国了,我现在要回到法国,然后重新统治法国人民,他们在召唤我,等等。他表妹说,神经病,神经病。但是他就去了,后来居然就成功了。所以他这前几十年,他这一生就是这么过的,不断地组织起义,什么斯特拉斯堡起义,包括反复被流放,反复被关押。最后法国政府说,算你狠,你哪儿也别去了,你就在我这儿吧,给他判了一个终身监禁,给他关起来了。然后他还能找革命同志,然后还能越狱。

其中最有趣的一次,他就模仿拿破仑复辟的那一次,拿破仑复辟不就是那样吗?从戛纳登陆,然后带着一千名士兵,坐着七艘小船一登陆,然后当时是路易王朝复辟了,那些士兵,被流放的拿破仑回来了,士兵很拥护他,军官下令士兵冲他开枪,拿破仑做了一个动作,扯开自己的胸口,你们开啊,你们开啊,做了一次现场表演。我就不给大家演示了,没有胸毛不好意思。

拿破仑敞开胸口,说你们开枪啊,士兵不向他开枪。于是一个神话般地短短几天之内,从戛纳向巴黎的进军就发生了,因为太多底层民众,包括底层士兵拥护拿破仑,所以就成功了。咱们这位三世也照猫画虎,也表演了一回,但是没有成功,很可惜。甚至他在上岸之后,马上他在发表演说的时候,很多人就表示反对,他还不得不开枪去镇压。不说他的前半段了,总而言之,这个人就是一个从小一直到他死,都是在倾尽全力地要恢复拿破仑家族光荣的这么一个人。

可能你会问,就这么一个人,好像也没有什么军队里面的支持啊,也没有太大的名望啊,怎么他就突然一下子1548年就当了总统,几年之后,大概四年之后,1582年就开始当了皇帝呢?这么一个突然的大转身怎么发生的呢?对吧?你在中国历史上你看,哪怕就是王莽篡位,没有前面几十年的精心准备,获得了上层的精英阶层的接受和底层老百姓的拥护,你不可能的。这个拿破仑三世好像就变魔术一样,短短几年内就获得了如此辉煌的,从社会底层一直直达顶峰的这样一个历程,可见这个人还是很牛的,这个你必须承认。

咱们大概讲一下这个背景,1848年法国发生革命,拿破仑倒台之后,法国经历了两个王朝,一个是路易王朝的复辟,然后很快被推翻;然后就是路易·菲利普,这个人他其实原来只是一个贵族,当了皇帝,后来又被推翻,这就是1848年革命。1848年全欧洲都在革命,但是法国这一场闹得特别凶,然后法国人就用那种浪漫主义精神,我们共和国了。共和国之后,那总得有个领头的吧?当时领头的是一个大诗人,要不说文人祸国呢,叫拉马丁,这个人充满了各种浪漫主义的自由主义理想。当时他就死活在法国的最高当局当中坚持一件事,说咱们普选,对吧?都是一模一样的人,为什么有产者才有选票呢?不行,咱们搞这共和制,要搞就玩彻底的,你看法国人的性格,要玩就玩彻底。普选,所有男人一人一票,咱们来投,看谁能当选。

要不说拉马丁这个人,人品还是不错的,虽然这个智商有问题。普选你没戏的,你不要以为你是大诗人,在法国巴黎一开沙龙能来一万多人,你以为你就能当选吗?你不可能当选的,老百姓知道你是谁啊?老百姓连字都不认识。但是老百姓认识拿破仑,你想想看,后来我们知道,在读印度的政治史当中,我们就读到这样的趣闻。很多印度老百姓选举的时候,一听谁是甘地,哦,甘地,甘地所有印度老百姓都知道。可是印度老百姓被骗在哪儿呢?后来选出来的英迪拉·甘地这些人,他不是甘地家族的,他是尼赫鲁家族的,他只是起名叫甘地。但是对于一个民智没有太开发的一个国家来说,如果你玩普选,最后结果就是这个结果。

几个候选人名字在选票上,老百姓挑自己认识那个字的那个人,把票给投了。没错,当拿破仑三世回国参选总统,他以前在法国没有任何政治经验,就是一个流放犯,甚至是一个被判终身监禁的囚犯,他一旦登陆开始选举,OK,所有的底层老百姓,哦,拿破仑家族的。你想想拿破仑家族,拿破仑曾经给农民很多好处,给工人好多好处,给法国人民带来雄踞欧洲大陆的那种幻觉,大家不投票给他,能投票给谁呢?所以在欧洲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普选制,就像闹剧一样的发生了。一个从来没有政治经验的拿破仑三世,就这么被选举成了总统。

好了,那第二个疑问就出来了,当总统就当总统呗,袁世凯还当过总统呢,坏就坏嘛,对吧?那他怎么又当了皇帝呢?对呀,袁世凯在中国没有干成的事,为什么这位老先生短短的三四年间,在法国就干成了?这又是一个很奇葩的事件。

这个解释,我觉得得回到当时人类的历史情节。说白了,当时民主政治,民选政治,在整个世界上那并不深入人心,只有一朵奇葩盛开在大西洋的彼岸,那就是美国。所以你看那个托克维尔,法国人写的这个美国的研究,你就会发现这个国家在欧洲大陆人看来好奇怪啊。没错,法国刚开始搞这种民选共和政府的时候,实际上是有很多问题的。比如说旧秩序彻底垮掉,然后“城头变换大王旗”,今天这个上台,明天那个上台,整个国内政局非常乱,所以民心思安定,尤其你是拿破仑家族的人,是极有可能获得民众支持的。这就是当时的具体的历史情况。

而且还有一条,这个得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一帮文人搞的共和国,很多东西的制定真是,怎么说呢?今天看来有点愚蠢。当时马克思就看出来了,马克思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在它的宪法当中有一个症结,这个症结直接导致了它倒台。它宣布总统是有任期的,我们今天都熟悉吧?可是它的任期只有一届,而且只有四年。你就是逼着一个当权者,只有四年我就得下去,那你就逼着他动用武力去把你这个共和制度干掉呗,对吧?那个时候人又没有进化到今天,像普京老先生那么高的智慧,他能想办法绕一下,然后他能始终当下去。那个时候不行啊,那不行来硬的吧。所以最后就逼着这个拿破仑三世,看着任期也快到了,明年就要到任期了,怎么办?下手吧,所以就发动了一次政变,直接把议会给关了,改成养老院。

这个时候其实他就已经想当皇帝了,怎么办呢?学曹操嘛。当然他可能不知道曹操是谁,曹操在历史上就干过一次,叫许田围猎,试试民意,我这个时候要夺权,是不是正好?所以拿破仑三世就带着一大堆随从,到法国南部巡游。巡游的时候经常对公众发表演讲,然后派自己几个马仔,在人群当中经常抽冷子就喊:皇帝万岁!皇帝万岁!先小声喊,看看别人有没有跟进。如果别人跟进,也喊皇帝万岁,那不就正好吗?所以他走了一大圈之后,拿破仑三世觉得可以了。所以他发表了一场重要的演说,然后回到巴黎之后举行了盛大的入城式,自己穿过了凯旋门,然后回到了宫里。然后紧接着就指使养老院一个人上来说,要不你当皇帝好不好?哎呦,那怎么可以呢?那怎么可以呢?反复惺惺作态三回,最后说行吧,那你们都这样,我也不能辜负大家的心愿,当了法兰西第二帝国的皇帝。

可是,我前两天刚听到一句话,我觉得特别有哲理,“一次拥有,就是一次失去的开始”。当他拥有了帝位,基本上他已经回到,至少表面上回到了拿破仑那个人生曲线达到的那个高点,他当了皇帝了嘛,而且民众基础是那么大。要知道,普选他当总统的时候,他只拿到了400多万票,已经是绝对的优势。可是他当皇帝的时候,他也搞投票,拿到了700多万张票,所以他实际上民众基础是非常深厚的。

我看过一个小段子,也是在史料当中。他第一次竞选总统的时候,他的竞选班子有一次就跑到警察局去告状,说太不像话了,我们竞选对手把我们的广告给撕了。那个警察局局长说,行行行,我帮你处理,然后就很客气地把他送出来。送出来的时候就跟他那个竞选班子的人说,说几张广告不要紧了,拿破仑亲王是一定能够当选的,这件事情没有悬念。你看,所以当时他的民意基础是非常好的,要不然他怎么敢称帝呢?

 但是,就在这个基础上,随后他又做了什么呢?在他称帝前几个月,有一个德国年轻人,那个人叫卡尔·马克思,他观察了拿破仑三世前半段的表演,然后写了一篇文章,《路易·波拿巴和他的雾月十八日》,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文献,劈头就讲了一句话,说黑格尔在某个地方说过,人类历史上一个事件刚开始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是一出悲剧;而当它第二次出现的时候,是一处闹剧。这个时候其实马克思根本没有看到后来这个人的下场,但是他已经判断出来,这一定是一出闹剧。

给大伙儿抖个学问,念首诗:“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时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什么意思?有的历史人物如果不是在他真实的年月,而是在一个稍早之前的时候退出历史舞台,历史对他的评价是完全不同的。就像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拿破仑三世,如果1870年的时候他死了,或者他退位,那他留给历史的背影,就是一个高帅富,且潇洒无比的背影。因为在此前的二十年,法兰西在他的治下,那是一个蒸蒸日上的帝国。当我们去翻看史料的时候,我脑子里会蹦出几个词,三个代表。他的执政二十年,真的是代表法兰西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整个法国的工业水准翻了两倍,那也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的这种发展速度,非常快,而且在他手里彻底完成了工业革命。

给大家举个例子,就是在普法战争1871年打完之后,他不得赔款吗?当时俾斯麦扒拉小算盘,打了好几吨草稿纸,算一个数,50亿法郎。这个法郎是怎么算出来的?其实它不是德国人受损失让法国人赔。俾斯麦当时提出这个数很清楚,我就是要扼制你法国经济实力的发展,他认为50亿法郎这个沉重的负担给法国人背上之后,短期之内法国经济恢复不了元气。

可是让俾斯麦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法国人三年就把它还清了,而且此后的经济继续一路狂奔地发展,这个是出乎俾斯麦的预料的。可以给大家做个对比,在整整三十年之后,中国人签了辛丑条约,赔八国联军,赔多少钱?四亿五千万两白银。50亿法郎是多少?相当于七亿两白银。所以法国人在三十年前赔的比中国人三十年后还要多,而中国人当时给列强哀求,是用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分期去还,真是还不起,所以你可见这个国力差距有多大。

不闲扯这个了,我们接着说三个代表。拿破仑三世还代表当时法国先进文化的发展前进方向。比如说我们今天到巴黎去看,什么先贤祠,包括我们知道法国十九世纪那些在文化天空的璀璨巨星,什么雨果、巴尔扎克、大仲马、福楼拜,包括印象派的莫奈等等这些人,都是拿破仑三世那个时代的。所以他当时创造了一个空前的文化大繁荣,只要你是个贵夫人,当时在法国巴黎开个沙龙,来的都是巨星。

好,但是更重要一点的是,拿破仑三世代表了当时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知道拿破仑家族实际上是有这个传统的,他是倾向于诉求于当时的底层人民,包括非巴黎的外省的那些农民,对他们的利益很关照。拿破仑三世本人还有一个绝活,就是他在坐牢的时候就写过一本书,叫《论贫困》。他一生就是重要的一个学术研究方向,是怎么解决贫困问题。

当然,更重要的是,他给巴黎人民带来了很好的影响。在他在位的二十年,比此前法国所有帝王修建的巴黎建筑都要多,而且他修建的是有整体规划的。要知道,拿破仑三世当时改建巴黎,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城市有规划的改建。我们中国人熟悉的,一个是雨果在《悲惨世界》里写的那个巨大的下水道,那个工程就完成于拿破仑三世时期,从此巴黎的卫生状况得到了改善。传统城市这种现代化改造可不容易,你想想北京,这改造这么多年了,下雨还淹死人呢。但是巴黎那个时候改造,就从此没有这个问题。

更重要的一点是,在当时的巴黎,他修了横平竖直多条这种主干大道。今天你到巴黎去旅游,站在凯旋门,极目四望,那种主干大道基本都是拿破仑三世当时修的。修完了之后还产生了一个附带的政治后果,就是从此巴黎没有起义了。我看城市史学家是这么说的,说原来巴黎房子之间那个缝隙非常小,全是小巷子,街坊们在门口乘凉打屁,聊着聊着对政府不满,有火气特别暴躁的人回屋扔几把椅子出来,然后到那个很窄的巷子里,就铸成街垒,拿枪就开始跟政府军干,巴黎就起义了,政府也许就垮台了,经常发生这种事。但是当拿破仑三世把整个巴黎的街道拓宽之后,巴黎起义再也没有发生过了,最后一次巴黎公社被镇压下去,巴黎的起义传统就算是终结了,这也是城市规划对政治影响的一个典型的例证。

好了,不说更多的例子,总而言之,我们得出一个印象,拿破仑三世在他治理的二十多年期间,法国的内政和国力是处于一个清晰的上升态势。但是我们这一集毕竟讲的是一个悲剧,悲剧是怎么发生的?这就得倒,倒回到拿破仑三世心中的那个最初萌发的那个种子,那一颗粒子叫什么?那就是重回拿破仑的光荣。他是拿破仑的侄子,没错,他也靠拿破仑家族的这个名字获得了他此后的名位。可是,你能不能做出符合这个名字的光荣的业绩呢?

记得我前面讲过一句话吧?所有的得到就是失去的开始。当他依靠拿破仑这个名字坐上了皇帝宝座之后,他就必须每一个行动、每一个心思,都围绕维护这个皇位的合法性来搏斗。恢复拿破仑时代的光荣,他能不能做到呢?好,我们先看拿破仑时代给他一个什么光荣。

大家都知道,拿破仑当了皇帝,甚至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故事,拿破仑当了皇帝,把罗马教皇从罗马接到巴黎,加冕典礼。然后拿破仑非常等不及老迈的教皇哆哆嗦嗦的慢动作,直接把皇冠抢过来给自己戴上,给自己的皇后约瑟芬戴上。这有一幅著名的画,就是这个瞬间,这是拿破仑站到世界之巅的一个刹那这个时刻。三世也想啊,我爷爷小的时候,他也想那样,对不对?

但问题是,你距离那个瞬间差距太大了。在这儿我们必须讲一个题外话的知识,就是这个皇帝到底是什么?我们中国人译过来,“皇帝”这个词是秦始皇创造的。实际上在英文当中Emperor,这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在欧洲是有这样的传统,什么是皇帝?皇帝的全称是罗马皇帝。我不能念它的全称了,它大概的意思是罗马皇帝,所有在欧洲能称皇帝的人,其实都是罗马帝国的继承者。

那么很显然就分成两支,一支是东罗马帝国,后来俄国人就认为我是东罗马帝国的继承人,所以我们是罗马皇帝,所以他用的词叫凯撒。所以今天我们知道“沙皇”这个词,其实就是凯撒的意思,就是俄国人认为我们是皇帝,但这是东正教系统,继承东罗马帝国这个系统。

西罗马帝国呢?因为后来成为基督教世界,等西罗马帝国崩溃之后,一支独大的就是教皇。有一次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大帝打仗,然后保护了一次教皇。教皇说好,这样吧,我们赏你点儿东西吧,我们没钱,给你点虚的,给你个称号,叫皇帝吧,Emperor就这么来的。从此他就成为罗马教廷的保护者。

所以在几千年的历史当中,欧洲只有一个皇帝。原来这个皇帝让谁当了?神圣罗马帝国,就是德国人。当然那个皇帝,说白了跟中国这个皇帝概念实在差得太远,它只是一个荣显,就意味着教廷承认的。所以为什么要加冕?为什么教皇得来给你戴那个帽子?就这个道理,它是神权和世俗政权之间的一个契约。

拿破仑之所以当皇帝这一瞬间特别牛,就是因为神圣罗马帝国,我拿破仑用炮、用枪直接逼你退位,你们结束了,罗马皇帝,你到巴黎来给我加冕,这帽子我得戴,而且还不容你给我,我得抢过来戴。拿破仑这个瞬间为什么牛?就牛在这儿。我估计小时候拿破仑三世也听过这个故事,这个瞬间不只给全世界人民留下印象,给这孩子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一生从此就开始追求这个事。

所以后来很多时候,包括我们这期节目的策划李源同学,在读史料的时候老发现这个气味有点不对,就是法国人那个时候所有的行为,透露出一种鲜明的奇葩色彩。你会发现,他很多行为当中都有宗教成分。为什么呢?你回到拿破仑三世的心态,就很容易理解。他当了皇帝,法国人民承认;可是远在几百公里之外的教皇不承认,教皇可能会说,要加冕吗?来,来罗马,我给你办这事。

那如果他去了罗马,他就不是拿破仑了呀,他一定得把教皇弄来,到巴黎,你来给我干,他也准备好,我也抢一把,这也是拿破仑,这些正根的。所以不行,不能去,但是又不能得罪教皇。所以拿破仑三世这一辈子最殷勤的服务对象就是这教皇,教皇说什么,比如说帮他出兵、打仗、镇压罗马共和国,这一堆史料,咱们今天不细说。总而言之,教皇就是他心中的女神,但这女神死活就不肯嫁给他,不肯屈尊来一趟巴黎。那怎么办?当你追求女神,女神又不答应的时候,那你就各种表现呗,给人打打开水,在人家女生宿舍楼底下点蜡烛,你不就干点这事吗?

所以从此法兰西第二帝国所有的海外征战都清晰地带上了这个色彩,他要扮演远东的、近东的还是中东的,所有天主教徒,包括耶稣墓地的保护者,但凡触及天主教利益,那我就要冲在第一线。所以你看,他一开始就跟俄国来劲,为什么呢?家丑国恨。首先,拿破仑先是在俄国战败,俄国是当时灭拿破仑帝国的欧洲宪兵的主力。更重要的是,你是东正教的,你跟我们天主教不是一拨的,所以就打了一个克里米亚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你回头细想,当然也有历史学家说那是很高明的一招。高明不高明咱们回头看,克里米亚战争是拿破仑战争之后,欧洲大陆发生的最惨烈的战争。但是打完之后,虽然俄国败了,英国拿到了最大的利益,法国毛都没占到一根。但是在战争当中,那么惨烈的死亡人数,法国人是占一大半的。克里米亚战争今天我们没功夫细讲,但是我告诉大家,那个战争非常残酷,因为当时的整个武器发生了重大的改进,所以战争的那种残酷性增加。

大家可能知道一个名词叫南丁格尔吧,就是那个护士的祖师爷,南丁格尔,就是从克里米亚战争当中涌现出来的,所以可见当时战争有多惨烈。法国人付出巨大的生命,结果没有收获,目的是什么?你一翻史料你会发现,法国人除了具体的一点点国际政治的利益诉求之外,最重要的是耶稣墓地,伯利恒,所谓圣墓的管理者,这个权利应该归谁?它的理由甚至不是经济和政治利益的,是宗教的。

再给大家一个例证,可能中国人就比较熟悉,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就是英法联军,当时火烧圆明园那一次。英国人那是为了利益,英国人从来都是这样;法国人为了什么?还是宗教。所以第二次鸦片战争一开始,读过中学历史教科书的都知道,马神甫事件。所以在各国列强欺负中国那几十年里面,你看有几个“之最”,英国是惨案之罪,因为英国人不讲理,特别横;日本人杀人最多;俄国人侵占中国领土最多;法国什么最多,你猜猜?法国是教案最多的国家,换句话说它是用宗教事故和中国本土老百姓发生冲突,你说这不是无聊吗?但是法国人就是这样,在那一段时间里,它的全球的国际战略里面飘散着一种宗教的气味。如果说拿破仑三世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教徒,这也确实可能。但是更重要的是,教皇为他加冕,他回到拿破仑式的光荣的人生巅峰,才是他心中真正的这根刺。

再举个例子,美洲战略,老拿破仑时代的美洲战略是很清楚的,扶持美国,把美国养大,跟英国干,制衡英国,这是老二应该采取的策略。所以拿破仑想都没想,用最低的价格,8000万美元,把刚刚打下来的路易斯安那一大片领土卖给美国。要知道路易斯安那可比美国当时本土的整个面积还要大,但是就给了,8000万美金,平均一亩地才几分钱,就卖了。要知道法国当时可不缺钱,它可不像俄国人卖阿拉斯加,俄国人卖阿拉斯加是因为克里米亚战争,我们刚才也讲到了,之后真的是财政崩溃了,所以俄国人还得行贿美国人,据说还行贿了10万美金,才把阿拉斯加卖掉。

拿破仑可不缺钱,他为什么要卖?为美国的西进扩张腾出道路,你们向太平洋进发,成为一个横跨两洋的,可以和英国的全球日不落帝国竞争的大帝国,然后我们保持美法的长期友好的小伙伴关系。要知道,美法关系一直非常好,因为美国这个国家的独立革命就是法国人支持的,跟英国人干。你现在到美国纽约去,看那个自由女神像,举着那个东西的,法国人送的,美法友谊当时是非常棒的,为什么?制衡英国。

可是拿破仑三世呢?因为追逐教皇的宠爱,那真叫是猪油蒙了心,彻底来了一个美洲政策的他翻盘。他是梦想在拉丁美洲,也就是美国以南建立一个天主教大帝国,他媳妇是西班牙人,自己又是天主教教徒,这多亲啊,咱们玩天主教大帝国,所以天天在中南美洲,包括墨西哥动手,搞一些动乱,搞动作。

他想的是,我要在南边扶植一个帝国来制衡美国,你看,这就是格局问题。老拿破仑想的是全球制衡,他想的是局部的这种制衡关系。最有典型意义的就是南北战争期间,美国人分裂,本来人家自己家兄弟打,你让他打呗,邻居顶多劝,对吧?他不,他跟着后头喊。你喊也就罢了,你真帮南方,你倒是出手,又不出手,他又舍不得。所以非常典型地反映了拿破仑三世这个人的性格。他在南北战争期间,你说实际的财政资助,包括军事援助,我们又没看到史料,好像还没有。可是呢,他还向南方派个大使,他还热情地接见南方邦联向法国派遣来的使节,那你什么意思呢?所以搞得北方也不满意,南方也不满意,因为口惠而实不至,光有好脸有什么用?什么支援也没给。所以南北战争结束,也就意味着美法两个国家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蜜月期就此终结,这就是拿破仑三世在美国干的事。

所以总结这么多你会发现,当一个人有一个妄念,作为种子在心里像刺一样扎了根之后,他会因为虚荣,因为自己的犹豫不决,因为他的能力不足而得到浇灌。这个种子,这根刺,就会越长越大,越长越大。所以拿破仑三世的故事,简洁地说,就是一个要回到拿破仑,拿破仑一世的这个种子,长来长去、长来长去,最后走到了老拿破仑的反面的故事。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