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播于2015年4月30日
秦国为什么像烟花一样,那么璀璨,又那么一瞬而散。
李源
《秦殇》潇水
感谢各位来到罗辑思维捧场,很多人在说,罗胖的罗辑思维节目不过就是个卖书的节目嘛。你说对了,挣钱最光荣,这一直是我们的价值观,只要合法。我们曾经讲过一期节目,卖的就是这本书,叫《秦谜》,它的作者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李开元先生。这本书是把秦朝统一全国的历史当做一个破案小说来写,写得精彩绝伦,现在还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里独家销售。
那今天我们拿出来了一本书,你看长得差不多,就有一个字不一样,叫《秦殇》。顾名思义,写得是秦国统一六国之后,建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帝国之后,它怎么就会像烟花一样,突然绽放在夜空,那么璀璨,然后又迅速地归于黑暗呢?
这本书的作者不是历史学家,而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个通俗写史的作者,叫潇水。他还有很多书,我们正在紧锣密鼓地制作,过一段时间给大家奉上,今天我们讲的就是秦殇。
这段历史发生的时间是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2年,你屈指一算只有19年。可是这19年历史的那个浓度,真是浓到化不开,至少有三台戏在同一个舞台上演出。第一台戏,秦国统一全国,然后从生到死。那第二个就是西楚霸王项羽,虽然他没有当上过皇帝,但是在那个短暂的历史瞬间,他也曾经是舞台上当仁不让的主角。第三个人当然就是刘邦,后来创立了汉朝。
这三个人是轮番崛起,你方唱罢我登场。就有点像我们今天上市公司,在同一个市场前后这么短的时间,分别建立了三家公司都上市,都成功。当然,后来有两家业绩不好,退市了,剩下来一家站住了脚。
所以这一段19年的历史,就有助于我们理解,一个人或者一个组织,当他获得了一种空前成功之后,往往都是要巩固这种成功。可问题是,为什么有的方案会失败,有的方案会成功?所以让我们回到公元前221年那个历史场景,第一家上市公司——秦帝国。
秦始皇这份事业,他的意义大得吓人。你去想想,整个人类历史上完成类似功业的人没几个,一个是亚历山大,第二个古罗马帝国,第三蒙古帝国,第四就是秦帝国。这种功业叫什么?叫征服所有的已知地带,就是除了我不知道的那些蛮夷之地,我没兴趣之外,我有兴趣的全部都掳到自己的家里来,就是这样的功业。所以后来什么拿破仑、希特勒那些事,别说没干成,就是干成了,跟刚才我讲的这四位也是没有办法比。
那秦帝国牛到什么程度?就是比前面我刚才说的那三家,什么蒙古、古罗马、亚历山大帝国还要牛。牛到什么程度?就是我不必巩固。因为你们把一些陌生的地盘打下来,你们就愁啊,这么大的地方,这么陌生的文明和历史,怎么治理啊?治来治去,往往都是一个特别Low的办法,就是把自己相信的人,儿子、功臣,封到各个地方。所以往往几代之后,甚至只有一代之后,马上分崩离析。
你看,拿破仑把欧洲很多地方打下来也是这样,把自己的儿子、兄弟到处分封为王,对吧?那个亚历山大其实干得也是这个事,把自己的一些大将分封出去,蒙古帝国就更是这样。而唯独秦帝国,它在统一之后征服了所有的已知世界之后,他想得不是这个事,为啥呢?因为他觉得没必要巩固。
秦国就像一根擀面杖,所有的山东六国是已经被他搓揉了一百多年了,虎狼之秦的名号可是在战国时期,甚至更早的春秋时期就已经成型。所以秦始皇仅仅用了九年,就把天下打下来之后,秦国的军事力量是一家独大的。说白了,整个国家就是一个面团,我想怎么揉你就怎么揉你。
所以对于创始人秦始皇来讲,好像没有必要巩固什么吧?我实力实在太强大了,可以直接从革命战争时期过渡到建设时期,利用上市公司的这个平台做更大的事业,提供更大的价值。所以你看他干了什么?一旦统一全国之后,马上搞文化建设,什么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
那紧接着总要搞一点房地产了,所以在首都咸阳附近,先搞了一个阿房宫,然后搞了自己的骊山陵墓。你看,从生到死,两项大的房地产工程。可是这样的工程伟大,只有咸阳人民能看见,那其他全国人民怎么办呢?也得让他们看点东西啊,于是就修建驰道。
什么叫驰道?其实就是当时的高速公路,那个路修得真的是非常阔绰,五十米宽,一层一层的夯土,给它垫实,旁边修上大树。这样的驰道修了多少呢?五条,最长的一条是从咸阳一直修到了今天内蒙古的包头,1500公里,在那个时代这个工程实在是太浩大了。
那你说有什么用呢?除了让其他国家人民看一看之外。运兵快啊,六国哪家不服,我迅速地秦国的虎狼之师就可以直扑过去,然后干灭你。所以后来驰道在秦末农民战争当中,也确实起到了作用。你看,陈胜吴广起义之后,用了一两个月时间就打到了咸阳旁边;后来又败了,用一两个时间又打回了老家。所以这个运兵的速度,兵力投送的那个效率大幅度地提升。
可是这些工程得需要人啊,那当时动员了多少人呢?首先阿房宫和骊山陵墓工程,大概是70万人。然后修驰道,是150万人;然后还有北方防备匈奴,修长城那些人,大概是80万人。可是要知道,80万人,150万人和70万人在工地上忙活,按照当时的水平,至少有五个人为一个人运粮服务。所以总体测算下来,当时至少征发了1700万人。
这是什么概念?当时秦国全国的人口大概是4000万人,我们就打算一半男一半女,2000万男丁,被征发了1700万人,就是这样一个动员的深度。那你说这个动员,它怎么有这么本事呢?你看,这就是秦国人那一整套制度带来的好处。以前我们讲商鞅变法的时候,都给大家大致交代过,它对民间的那个控制,已经到了直抵个人的程度。
要知道在那个时代,我们看同时期的其他文明,对国家的统治,它顶多就是统治自己的下一层,然后下一层再去统治下一层,能够从中央直达个人。这种统治方法,那可是高科技,在当时那个时代,只有秦朝掌握了。
那什么办法呢?说白了,就是编户齐民,就是把每一个人口,每一粒粮食,每一寸土地,都登记造册。那个时候可没有纸,是得用刀费劲地刻在竹简上,但就是这样,还建立了一个遍及全国的大数据系统,然后通过各个层级的公务员对它进行处理和运算,然后上传到云端。云在哪儿?首都咸阳。所以秦始皇虽然在咸阳,但是他对全国的家底心里非常之清楚,可以自由地调拨全国的资源,去完成自己的梦想。
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说汉高祖刘邦一家,他是住在安徽沛县,原来属于楚国。秦国灭掉楚国之后,刘邦一家迅速地就被纳入到这个编户齐民的系统。所以刘邦年轻的时候,是被征发到咸阳打工的,他看见那么伟大的建筑,又看见秦始皇,心里觉得好羡慕,当时讲了一句话,说大丈夫当如是也。
所以秦国它统一全国,那是一种技术上的胜利,其他国家没有这套统治技术,我的效率高得惊人。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一个现象没有,秦末农民战争,所有的史料记载都在强调秦国的残暴。可是你要注意,它可没有关于饥民的记载,就是没有导致饥荒,没有人说我饿的实在不行了,所以我造反。都是因为我赶不到什么地方,我触犯了法律要掉脑袋,所以我造反。所以可见这个效率有多高,那么深度的动员,居然没有人挨饿,至少历史上没有记载。
再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就是这套技术系统有多牛。刘邦后来不是打到了咸阳吗?他大老粗,首先一帮人也不懂什么,到处找女人、找金银财宝。只有一个明白人,这个人就是原来秦朝的底层公务员,就是著名的萧何,月下追韩信那位。
他当时作为一个公务员,是知道这一套技术系统的厉害,所以他一进咸阳之后,不去找女人,不去找金银财宝,他一头钻进了丞相府,把当时那个云服务器里边的所有只要刻在竹简上的东西,全部接管,什么律令、图文、版籍,就这些东西全部接管。所以《史记》上后来讲,刘邦之所以打得过项羽,跟萧何这个动作是密切相关的。
你想想看,刘邦对全国的所有资源心里有数,哪个地方多少人口,有什么样的资源,有什么样的特产,地形怎么样,军事地图我手里全有。项羽两眼一抹黑,你说怎么打?那几乎是一场现代人对古代人的不对称战争。所以萧何的这个动作是非常有价值的,从另外一个侧面也说明,秦国当时的统治技术,已经高明到什么程度。
说了半天,大家熟悉我们节目的人都知道,我们夸它就是为了灭它。那后来你咋不行了呢?后代的历史学家对于秦朝灭亡的解释,通常集中在两点。第一,你太残暴;第二,你太贪婪了嘛,你把六国的资源,老百姓用于活命的最后资源全部搜刮走,大家只能造反,这也符合我们的常识。
所以你看,著名的《阿房宫赋》里面就写到,“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当然这是后世儒生的理解,儒生嘛,他们的政治理想从来都是这样,说统治者你一定要仁义,对老百姓要好,不要过度地搜刮,给老百姓留活路,所以他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并不奇怪。
但是你要知道,这样的结论其实不太有力量。为啥?因为秦在统一全国之前,那个战争的烈度是多大?那个在秦国本土的动员深度其实要更大。比如说跟赵国打长平之战的时候,一次坑杀了赵国40万人。
可是你知道,秦国也是内伤,伤人八百,自损一千,它把河东所有的15岁以上的男子全部征发到战场上去,可是也没看见有陈胜吴广啊。为什么在统一全国之后,大规模的战争已经消失之后,即使搞了很多房地产工程,但是却引发了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呢?你不觉得这当中还有一层逻辑需要解释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试图要做的,给大家一个解释。
那秦帝国是怎么死的?它不是因为贪婪死的,它是因为太大而死的。说白了,就回到了那个著名的王熙凤难题,叫大有大的难处,这是《红楼梦》里面著名的句子,大有大的难处。因为你统一六国之后,就相当于今天一个公司上市,可是你上市的过程可是造概念造出来的,你是并购了大量的其他公司,然后被证监会同意IPO了。
你对待那些被并购的公司,你是用什么样的方法?秦国对自己的制度是有充分自信的,因为在秦国总部已经试点成功了,为什么不可以推广全国呢?事实证明它就是最有效率的一套制度,原来你们被并购的那些分公司的总经理,你们搞的那一套事实证明不灵,所以你们一边去,我把官员直接从总部派到各地,派到各个分公司去当总经理,所以这就是历史上的郡县制。
然后再把总部试验成功的那些制度再推行下去,相当于总部有一个强大的人力资源部,把什么KPI考核、什么薪酬制度,推广到其他分公司。只要按我这一套搞,保你又变成一个强大的地方,这个国家,秦国只是七国之一,这个国家的总国力就变成秦国乘以七了。所以秦始皇为什么有那么大的信心到处修各种房地产工程,因为他相信,用这种方法凝结起来的国力,是足够干这些事情的。
但问题是,秦始皇千算万算,他漏算了好几件事。第一件事,就是对于那些新并购的分公司,他们内部的复杂的人际关系,他漏算了。你看原来的分公司总经理,他是被你干掉了,可是很多中层干部都是他一手带起来的,相互之间有一份香火之情。
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六国虽然在军事上已经被你打趴下了,那些王、那些贵族要不死了,要不给你弄到咸阳去了,但是每一个六国的原住民心里其实想的,我是楚国人,我是齐国人。因为时间太短,他是同一代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你想消除掉他对原来国家的那个情感认同,太难了。
当然你秦始皇有军事实力的时候,镇得住的时候,大家也不敢说什么;可是整个国家万一风吹草动,这种情感联络的力量就会呈现出来。比如说陈胜吴广起义,他手下有一个大将叫周市,这个人是楚国人,他带兵也打到了原来六国当中魏国的那个故地,他就要当魏王,他有这个想法。但是他敢吗?他不敢。最后没办法,只能怎么样?在民间把原来魏王的一个公子,叫魏咎给找出来,扶上王位,然后这个周市只敢自己当一个丞相。
项羽那儿也是这个问题,项羽其实根正苗红,是楚国的贵族了吧,他爷爷是项燕。但是怎样?他想当王的时候,他旁边有一个老师叫范增,鸿门宴上大家知道这个老头,很厉害的,他就阻止了。说你不能当这个王,你得把原来楚王的那个嫡系子孙给找出来。
找来找去,找出来个谁呢?是楚怀王的孙子,叫熊心,楚王家族姓熊。熊心这个毛孩子在干吗呢?在农村里放羊呢,就这么一个放羊的小孩,那个时候也没有亲子鉴定,到底是不是楚怀王的嫡系子孙,其实也不知道。但是没办法,人家熊家才是楚国正根的王,你项羽要想在出国动员民力,你还真缺不了这杆大旗。
尤其是楚怀王,楚怀王大家知道,就是屈原老觉得很哀怨的那个王,不要去秦国,我对你很忠诚,你怎么看不起我,写《离骚》就是跟这个楚怀王讲的。后来这个楚怀王到秦国,后来没让他回来,所以楚怀王是秦楚仇恨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人物,所以把他的孙子扶上台,项羽的军事力量才有了一些正当性。所以你看,这个情感力量很重要,秦始皇这股力量他没有办法把它干掉。
而更要命的是,秦国亲手在这个自己新组建的系统当中,培养了自己的掘墓人,谁呀?就是那些基层的公务员。因为你想,秦国总部派人来当县官,当分公司的总经理,你只能派一个人,你总不能连中层干部也派吧?那这些人怎么产生?一定是在当地产生,而且是当地的那些世家大族,他们有威望、有号召力,还有一些文化和行政经验,你只能靠他们。
可是这些人心里想,我这个仕途上面有天花板的,我不是秦国人,我又升不上去;而且我的情感认同又是针对当地,而不是那个千里之外的咸阳。所以一旦当地豪强崛起的时候,这个就是陈胜吴广之后的一个全国性的普遍现象,就是底层的公务员配合造反的豪强,杀秦国派来的县官。
比如说刘邦手下那个著名的丞相萧何,就是刘邦老家沛县的底层公务员;还有继任汉朝丞相的那个曹参,有一句成语不是叫萧规曹随吗?这两个人都是沛县的底层公务员,结果都去帮刘邦去造人家秦国的反,这是秦始皇亲手放出来的一个魔鬼,当地认同仍然强于全国性的认同。
那秦始皇漏算的第二点呢?是没搞明白原来六国的那些贵族、王族的真正作用,表面上他们很无能,因为他们发明不了一套制度,跟你秦国竞争。可是很多他们当地的那些问题,是他们在处理,而且是长久以来积累了一套低成本的处理方法。比如说赵国和燕国,虽然打仗打不过你秦国,可是北方匈奴的边患可是他们死死地扛住的,比如说赵国的著名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就是为了防备匈奴。现在整个国家机器被你秦国接管了,你来啊,原来我处理的问题你来处理啊。
你想,原来赵国的那些北方边境的当地的老百姓还是官员,对付匈奴可是有一整套办法的。好,现在官员没了,赵国的那些贵族也没了,你来处理。你处理不了,你没有相关的知识,你只好用笨办法、蛮力气。
所以你看,秦国原来在灭六国的时候有两支重要的军事力量,一个是王翦、王贲父子,一个是蒙骜、蒙恬父子。现在怎么办?你只好把他们和他们的直属部队一直派到北方去抵抗匈奴,而且加上修长城,长城本质上也是为了防范匈奴,对吧?一共加起来80万人,这可都是秦国的主力军。
再看南边,楚国原来跟南方的什么百越、南蛮作战,它也有一套低成本的方法。你作为一个外来人秦国人,现在归你处理了,你处理看看。所以秦国人只好再用蛮办法,派了50万大军南征。北边80万,南边50万,加起来可就是130万的主力部队远在边关。那请问,你内地的城防有什么力量来承当呢?怎么看得住那蠢蠢欲动的六国呢?
当然秦始皇也有自己的算计,他把六国原来府库里的武器全部运到了咸阳,化成了铁水,铸成了十二个金人,就是铁人。秦始皇说,你没有武器,你还跟我来什么劲,你还打什么仗?但是你也漏算了,民间有武器,至少老百姓一家一户还有一把操刀吧,那玩意儿抡圆了也能上战场。更何况,实在把老百姓逼急了,木棍削尖了也不是不能当武器。
所以后来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全国打乱,攻下秦国管辖的那些县城,简直就势如破竹,动不动就攻下县城,杀掉县官,继续往西打,一个多月就打到了咸阳城下。所以你想,它内地已经空虚到了什么程度。我们复盘的时候,清晰地能够看到这个规律,就是当你原来那么大的军事力量,你用高成本去处理原来本地化的问题的时候,你的成本,你负担不了。这也是我们讲,为什么秦国是死于大有大的难处,这是第二个原因。
那秦始皇漏算的第三点,是你原来的那套制度,你觉得很好,很有自信。可是一旦在全国推广,它能不能起到原来的作用,这可不一定。物理学上有一个常识,就是一个系统之内,一个参数如果大到一定程度的话,这个系统会崩溃的。秦始皇熟悉的那套制度,原来仅仅在秦国这个小地方运行它有效,比如说你征发一个民夫到边关戍守,在秦国那么个小地方,从老家走到边关,三天可能就够了。
可是当你把这套制度推广到全国的时候,会出问题的。比如说陈胜吴广为什么造反?因为他们是安徽的农民,你把他征发到北京,当时的渔阳,那要走多远的距离啊,那要走多少天?这当中的不确定性就会充分地放大。可是你原来的法律制度没有改,你一直规定谁失期就当斩,就是按照规定的日子你没走到,我就杀你的头。
按说这只是一个吓唬你的法律,可是当他面对这么大的不确定性,几乎人人都要被你杀,所以陈胜吴广只好揭竿而起。你看,这就是制度没有根据它的管制的市场的规模随时变化,而产生的一个结果。
而这样的事情可不是一个孤例,刘邦为什么要造反?他是亭长,底层公务员,带领一帮征发的民夫向边关走。没走到,也是失期当斩,那怎么办?只好大家逃亡。刘邦说,你们都去吧,我一个人顶着这个雷。大家说,我们也不走,我们也没地儿去,跟你一起当强盗吧,于是在芒砀山落草为寇,然后才有汉高祖斩白蛇起义,这后面这一大套故事。这些人是因为你制度的僵化而走到你对立面的,所以后来很多史学家批评秦朝残暴,其实哪里是残暴,它就是制度不能与时俱进的一个结果。
其实回到原来秦国那个小地盘里看,它有些制度还挺人性化的。你比如说它征发民夫,往往是从23岁开始。按照当时人的观念,20岁男子成丁,就是成为可以为国家负担义务的人。但是为什么20岁成丁,23岁才征发他呢?因为当时有一个观念,叫三年之耕,而有一年之蓄。什么意思?就是一个男子耕作三年,存的余粮可以多吃一年。所以你看,20岁你成丁,你自己种粮食,你攒粮食,攒到23岁的时候,你看,你已经有一年的余粮,这个时候你为国家服务。你看,它考虑得挺周到啊。
再比如说,它征发的人都是国家颁给你土地,你是中产阶级,你家里是有老婆、有孩子、有房有地的人,对吧?你为国家打仗,然后国家赏给你什么爵位、赏赐、土地,你家里有老婆,你肯定就不容易造反。
可是当你管理全国那么大的地盘的时候,当你的成本支出你已经无法负担的时候,它就要多征发人,结果就征发什么人?叫闾左。闾左是什么?就是在门口左边住着的那些人,什么人?穷人,无产阶级。无产阶级你把他搞急了,他失去的只是锁链,得到的将是整个世界,他就跟你玩儿命。
所以闾左之人是不能征发的,但是当你的地盘大到一定程度,成本负担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就必然会走上这一步。所以秦帝国是怎么死的?它不是因为残暴而被害死的,它是因为自己从一个瘦子变成一个胖子,活活得把自己撑死的。
罗辑思维继续卖书,今天卖的是这本《秦殇》,副标题是“谁杀死了秦帝国”,短短19年时间,一个舞台上,轮番上演三幕大戏,三个主角轮番登场,好精彩。那请问,谁杀死了秦帝国呢?
其实不是谁杀的,是它自个儿撑死的。你就这么小一个胃,吃得太多,最后只能全部吐出来,而且会危及生命。秦始皇对自己的制度是充满了自信,可是他忘了一个前提,这个制度运转正常,是以空间比较狭小、人口比较稀少为前提的。一旦复制到全国,这么大的人口,这么广阔的地域面前,这套制度玩不转,所以就分崩离析。
好可惜,公元前221年刚刚全国统一;到了公元前210年,前后也就11年,秦始皇就死了。那最后能够拢得住这套制度的人撒手西归之后,这套制度就该完蛋了。所以从第二年,就是公元前209年开始,陈胜吴广起义,秦王朝的灭亡就拉开了序幕。
我们小时候读历史的时候总觉得,说时迟那时快,那不就是一会儿的功夫吗?遍地烽烟,然后乱打,先打出来一个项羽,然后又打出来一个刘邦。确实,公元前202年,只在七年之后,西汉王朝就建立了,就觉得这一段非常简单。
其实逻辑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首先你对陈胜吴广这一支力量,你可千万不能高看。陈胜吴广什么人?前面我们过,闾左之人,他没文化,也没家产。是,他急了他敢玩儿命,可是他打仗不行,他也没有相关的行政治理的经验。
当然陈胜这个人并不是草包,他知道自个儿不行,所以我就当我的王,你们去冲锋陷阵。他找出来一个人,叫周文,那这个周文是谁呢?他原来在战国末年有一个四公子,楚国的春申君的门客,所以也是个饱读兵书战策的人,而且他跟着项羽的爷爷项燕也打过仗,当过他的部将。所以这个时候他冲出江湖,就带领了陈胜裹挟来的几十万人马,打秦国。
打秦国按说最难的是哪儿?就是函谷关,就是今天从洛阳到西安中间的那一段,有一个关口。原来在战国的时候,山东六国多次合纵,拼凑部队,兵临函谷关,但是从来也没有把函谷关打下来过。但是这个周文不一样啊,因为前面我们讲到,秦国内地兵力空虚,所以迅速地就攻下了函谷关,然后一直打到了咸阳附近。
那这个时候秦朝的那个皇帝是谁啊?大家知道,秦二世胡亥。这个家伙也没什么本事,但是他知道谁能打呀,章邯能打,让章邯带队出击。没兵啊,带什么队?章邯说这么地吧,我们这儿还有点人,就是正在修秦始皇的骊山陵墓的那些囚徒,和征发来的那些壮丁。就把这些人临时组织了20万人,发了武器就拖上了战场。
那你说这帮不是乌合之众吗?你小瞧了秦国,什么叫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第一,这20万人他在工地上也是被组织好的,所以基层的组织并不缺失。第二,你到了秦国的老家,到了咸阳附近,它武器可不缺,你陈胜那几十万人可能就像我前面讲的,拿个木头就上战场了,所以从武器上你也没法比。
第三,秦国人这个时候可是主场作战,保家卫国。一个部队里面什么最宝贵?老兵最宝贵,他见过阵仗,所以心里不慌。我们表面上看,是临时拼凑的20万军队,都是骊山上的那些囚徒、临时征发来的壮丁。可是秦国本土的那些男丁,人人都是老兵,都是打过大仗的人,所以这些人往部队里一掺,那马上军心就稳了,士气就振作了。而反观陈胜这边的部队呢?反而是乌合之众。
当然最重要的因素是第四点,就是我们前面讲到的这个名将章邯。章邯这个人打仗有很多特点,比如说他特别重视后勤部队,你再反观周文那一边,你是用一个多月时间就一哄而入,你不可能有时间组织靠谱的后勤部队。更何况,你也没有大后方,所以这方面你首先就输了。
再比如说,章邯这个人特别善于围点打援。我们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就特别善于干这个,把一个点围住,你必然要来救,那我再抽出一支偏师,把你救援的部队给打掉。
那章邯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特别善意装怂,我不行,我按兵不动。你来打我,你有虚骄之气,然后我这边排兵布阵已经准备好,我再一个反击战,把你大败。
所以这个周文一战之下,就大败溃输。九月份败了,到十二月份,章邯就领着秦国的这20万临时拼凑的部队,就一直打到了陈胜的老家,把陈胜给灭了,陈胜也死了。
那按说这个故事是不是就结束了呢?也确实就差不多结束了。为什么?因为陈胜起兵之后,原来的山东六国纷纷复国。可是这个时候复国,你几乎没有什么基础嘛,对吧?所以几乎就是僵尸般的复国,除了楚国因为有项羽,所以算是一支靠谱的力量。其他什么赵国、魏国、齐国,也都复国,有一个样子。这种僵尸复活是不经打的嘛,章邯灭掉了陈胜之后,当然就要接着灭刚刚复活的六国。
而且这个时候秦王朝已经缓过神来了,原来国内空虚是因为主力部队派到了北方防守匈奴,现在赶紧回撤吧。所以老王家,就是王翦的孙子、王贲的儿子,叫王离,这个人也是个名将,就带领一部分北方的边防军,可是加入到国内战争当中来。
你看王离和章邯之间就形成了很好的配合,章邯特别善于搞后勤,搞后勤去;人王离就带着几十万部队,就追着这六国打。打来打去,最后的决战就爆发在今天河北,叫巨鹿的地方,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巨鹿之战。表面上诸侯联军,还有10万人,可是这都是残兵败将,最后是被王离的40万大军死死地围在巨鹿这个地方。
但是这个时候,舞台上突然蹦出来一个人,如果这个人不出现,那下一幕可能就是章邯、王离这些人来表演了。这个人就是项羽,后来著名的西楚霸王。
项羽的爸爸叫项梁,本来跟章邯打仗的时候,已经被干死了,楚军事实上证明也不行。所以你就可以从这个细节看得出去,项羽的重要作用,这真是以一人之力扭转整个历史的乾坤。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著名的成语典故,叫破釜沉舟。
项羽带的人不多,历史记载不过五万人,面对40万围得像铁桶一样的巨鹿,就是秦军的包围大阵,这五万人冲杀上去,居然把王离给打败了。而且紧接着是乘胜追击,又遇到了章邯,章邯手里还有20万人,就是刚才我们说的拼凑出来的那20万,刑徒、壮丁那些人。章邯一看大势已去,算了吧,投降了。
这就是历史的戏剧性所在,原来那个总体的优势是牢牢掌握在秦王朝手里的,可是就因为巨鹿之战,这局部一败,结果满盘皆输,秦王朝算是把家底都给赔进去了,再也没有后备力量了。
可能你还记得,前面我们讲过,秦军还有一部分主力,50万人不是南征去了吗?这帮人为什么不回来救驾啊?它回不来了嘛,路途太遥远了,所以后来这帮人干脆在南边就割据称王,建立了一个叫南越国,不再掺和你中原的事情了。所以秦朝的皇帝在咸阳就剩下一个孤家寡人,这是第三任皇帝,叫子婴。
所以推翻这最后一张多米诺骨牌的人就成了刘邦,刘邦没有实力,参加不了巨鹿大战,但是他可以大摇大摆,轻轻松松地从南边进入了关中,正好子婴一看大势已去,出城投降,所以秦朝至此灭亡。
当然刘邦这个时候不行了,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鸿门宴,项羽就过来了,说一边去,你先进来你就为大,哪有那个事?滚!然后整个天下就落到了项羽手里,他成了舞台上的主角。
那请问,项羽怎么管理这个上市后的公司呢?这就得说到项羽这个人的性格。项羽这个人其实就是一个性情少年,小时候不好好读书,后来你说学武吧,学武也不好好学。那就问他,你要学啥呢?他说我要学为万人敌,就是吹牛逼的这么一个主儿。
但是他们家是有血统的,前面我们讲,他爷爷叫项燕,他爹叫项梁,这都是楚国的贵族,带兵打仗的。楚国跟秦国那是多少年的国仇家恨,所以项羽从小就知道,我爷爷是被秦国人给弄死的;后来他又知道,我爹也是被秦国人弄死的,我们楚国就是被秦国灭掉的。所以一个性情少年,他对秦国是充满了仇恨。
在历史上我们看到,项羽处理秦国,他有一种非常微妙的心态。表面上看全是仇恨,可是你把所有的事连起来看,你会发现除了仇恨,还有一种巨大的恐惧。
你看大概是这么几件事。第一件事,前面我们讲章邯不是带着20万人向他投降了吗?挺好,投降了。我拿你们也没办法,这么地吧,全给埋了吧,生就把这20万人直接给坑杀。这20万人是什么人啊?我们前面讲过,是囚徒和民工,是从山东六国征发来的那些人,他们并不是土生土长的秦国人,所以你项羽为什么要用这么残暴的手段去对待他呢?你甚至,你搞个甄别好不好?你把秦国人坑杀掉,我还能理解一点。
你可能又会抬杠,说原来秦国不是把赵国的降卒40万,在长平之战之后也坑杀掉了吗?这叫一报还一报。这么谈问题就叫抬杠,因为秦国当时这么干,虽然手段很残暴,但是和它的战略目的是匹配的,它一定要把当时它的一个强敌,赵国的国力给干下去,所以这么干可以理解。你项羽为什么要这么干呢?这是一个不可理解的地方。
第二个不可理解的地方,是子婴的下场。子婴是谁啊?就是秦朝的第三任君主。你看,始皇帝、二世皇帝胡亥,第三任就是这个子婴。子婴不是秦始皇的孩子,秦始皇的儿子让那个胡亥已经全部杀光了,这个子婴其实是一个非常贤能的人,当年胡亥杀他的兄弟的时候,他就老跑出来阻拦。
后来他继位之后,他是被赵高扶上位的,他觉得赵高不是个好东西,马上就想办法诛杀了赵高。所以一看,这是个明白人。后来他也不去做无谓的抵抗,直接出城投降了,投降给谁啊?刘邦。刘邦说好样的,我也不杀你,将来你还当秦国的国王。甚至这两个人在一度的时候关系还处理得不错,经常还一起聊个天什么的,刘邦还很虚心地向他学习。
可是等咸阳被项羽给接管之后,二话不说,直接就把子婴给杀了,而且用的是当时最残暴的一种刑罚,叫腰斩,就是秦王朝当年处置他们丞相李斯的那个刑罚,直接从中间砍两断。就算你对人家子婴不放心,怕秦国的力量死灰复燃,那能用一杯毒酒解决的问题,你为什么要搞得这么血腥?这是第二个不可理解的地方。
第三,他把咸阳一把火给烧了,一把大火烧了三个月。要知道,咸阳可是当时天下财富的中心,是最雄壮的建筑物的所在地,如果你要有心怀天下,将来想当皇帝,那你肯定要保护咸阳的基础设施啊。天下打下来了,财富属于你啊,你为什么要毁灭掉它?
说到这儿,可能觉得项羽简直就是个疯子。确实,当时也有人这么看,有一个儒生叫韩生,就是老跟他说,说你将来当了皇帝,这咸阳你自己也得用啊,你烧它干什么呀?项羽不听,所以韩生背后就说他坏话。说这帮楚国人,尤其是这个项羽,叫沐猴而冠,就是找一个猴子,把它洗干净,带上一个帽子,这就当个人。你们哪个是人啊?你就是个猴,是个畜生嘛,就说了这番话。项羽一听,说我是个猴,直接把这韩生抓来,扔到锅里给煮死了。
所以桩桩件件都在说,项羽简直就是个禽兽。但是我们在历史上可是知道,项羽是一个多情的男子,你看京剧舞台上现在还在演《霸王别姬》。你看,项羽最后在乌江自刎的时候那个理由,是无颜见江东父老,他分明是一个多情的男子。可是为什么在这些事件当中,体现得那么残暴呢?
所以我们可以提出另外一个解释,他分明不是仇恨,他分明是对一种外星文明的恐惧。就是秦王朝这种文明方式,他从头到尾就觉得完全无法接受,什么皇帝,你整个的那套制度,只要是跟秦沾上关系的任何东西,我是一种神经质的,条件反射式的反应,我赶紧给你清除掉,把你一点点的遗迹都要从这个地球上给你抹掉,他是这样的一个情绪。
这个情绪我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就是你回家一掀被子,发现床上一窝蚂蚁,对吧?你一方面当然觉得很恶心,但是你即时的反应就是一阵肉麻,赶紧把这帮蚂蚁给弄死。项羽对秦国几乎就进入了这样一种情绪,他对一种他完全排斥的制度的一种条件反射式的反应。
可是你项羽毕竟现在把天下打下来了,你的公司上市了,请问,你怎么治理呢?项羽的方法很简单,既然这个外星文明我不接受,那就回去,回到原来的处理办法。当然他实在是也回不去了,因为原来六国的那些贵族跟我非亲非故,我为什么要对你好呢?所以他基本上把这个国家就是按照原来的分封制,分封给自己看着顺眼的,有功劳的,亲近的人,就一通分封。
他分封的可不是六国,他一共分封了十九个国。就是把原来的楚国、秦国,一份为四;把齐国这种比较大的国,齐国一分为三,什么赵、魏、韩、燕这些国家,一分为二,一共分了十九个国。你比如说刘邦,刘邦叫汉王,其实就是秦国汉中的一部分。前面投降的那个章邯,封成叫雍王,正好坐在汉王旁边,你看着他。这是秦国分成四个。
这个地方顺便解释一下,很多人都听说项羽有一个外号,叫西楚霸王。奇了怪,怎么来出一个西楚呢?楚国不是在南边,应该叫南楚霸王?不对,他把楚国分成了四份嘛,他自己占了西边的那一块,所以叫西楚霸王,这个名号是这么来的。
那为啥叫霸王呢?在现代汉语里面,霸王这个词听起来好牛啊,全宇宙你第一。其实在当时没这个意思,霸王的霸是春秋五霸的那个霸,说白了大家都是平等的国君,只不过你地位比较强,实力比较强,好,大家认你当个带头大哥,认你当个盟主,仅此而已。
所以西楚霸王这四个字连起来啥意思?就是你仅仅是西楚国的国君,大家只不过看在你实力比较强、功劳比较大的面子上,认你当个霸王,你是大家的盟主。其实仅仅是王中王的意思,你对其他的王没有绝对的控制权。
那请问这套制度设计出来,它对谁有好处?你会发现,对谁都没好处。对其他十八个国君来说,天下秩序没有人维护,所以打成一团,所有的人都乌眼青。对于项羽来讲就更没有好处了,因为你是靠军事实力起家,你突然用这么一个政治制度,自散武功,把自己变成天下的十九分之一。那请问,你的历史责任何在,你个人的梦想和野心何在?所以怎么分析都无法理解项羽。
可是从我们前面讲的那个角度一理解,你就觉得恍然大悟。项羽就是看不惯秦国这个外星生物,我赶紧把它弄死,所有跟秦国相关的,我都把它从地球上给它抹掉,那怎么办?接着回到原来的田园牧歌生活,就是东周列国多好?大家各过各的日子,谁也别招谁,虽然平时打点小架,但是不至于把秦国这样的外星物种给招来,就回到那样就挺好,公主和王子从此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他就是要回到那个事实上已经死亡的政治制度里面去,就是分封制,他觉得在那个制度里,我可以盖上大棉被安然入睡,整个世界就安宁了。哪有那个好事?转瞬之间,西楚霸王制度就崩溃掉了,这家上市公司立即又退市了。
刚才这一聊就是40多分钟,我们今天节目的时间已经不够了,可是第三幕的主人公刘邦还没怎么出场呢。刘邦和他的西汉帝国的崛起的故事,我们以后再跟大家聊。最后这点时间,我想发一点感慨。
刘邦这个人在历史上给大家留的印象,就是个流氓,说得好听一点,是一个投机主义者,他没有什么理想,而且经常搞那种流氓嘴脸。比如说最著名的那个故事,就是项羽抓住他的爹,说你再不投降,我把你爹给煮了,做成肉羹。刘邦说,那给我也搞一口,能不能分我一杯羹呢?这个著名的故事就说明,这个人太没有节操,节操掉了一地。
可是我们反观这种投机主义,这种流氓嘴脸的反面是什么?就是这段历史当中的两个大失败者秦始皇和项羽,这两个人都是响当当的理想主义者。你看,秦始皇是有强大的制度自信,我就是要把秦国这套制度推广到全国,先是我是始皇帝,然后二世、三世,递万世而为君。你看,理想主义者吧?项羽是要回到原来的田园牧歌式的,没有秦朝的那种理想的政治制度。一个认的是事,一个认的是理,可是他们都把这个事和理给认死了,在一条道上狂奔到底。
所以最后我其实想讲的是理想主义者的问题。理想主义不能说不好,这个人类文明发展往往是靠理想主义者在推动。可是理想主义走到极端之后,容易犯一个毛病,就是不大关注其他人的利益。
我们看秦始皇执政期间,全国整个这套制度对谁有好处啊?除了他,什么人都没有好处,整个国家变成了一个大的监牢。项羽搞的那一套对谁有好处啊?事实证明,连对他自己都没有好处。但是理想主义者觉得,这就是我们存在的意义,为了理想不惜一切。
可是问题在于,当你不去关注他人利益,你的巨大的事业里面没有他人利益的共融空间的时候,你这个事业本身是很难持续的,理想主义有的时候它会堕落为一种叫剥夺他人利益的借口。
给大家举一个我现实当中的例子,罗辑思维现在在卖书,也在做书。有一次我就跟一个出版界的朋友在聊这个事,我说很多外国翻译过来的作品,书本身很精彩,可是那个翻译实在是太烂了,你们为什么不多出一点翻译费呢?你知道现在翻译英文著作的翻译费,通常的标准是多少吗?1000字80块钱,就这么个水准,你怎么可能雇得到漂亮的翻译呢?可是你知道那个出版人怎么回答我的?说他们做的是学问,他们为的是理想,他们不图金钱的。
我当时就是隔着桌子,我就差点呸出来了,凭什么人家为了理想,就可以不图金钱呢?你拿理想去忽悠别人,然后自己挣钱,你不觉得这是一种最卑劣的理想主义者吗?我们再来看刘邦的那个流氓和投机嘴脸,虽然他有劣迹斑斑,但是他的帐下那么多人,他的利益都被照顾到了。
我们看刘邦手下的那些人,他没有什么理想主义者。比如说萧何,他原来就是个底层公务员,底层公务员想的就是往上爬嘛,一直当到丞相。没错,给你。像韩信,野心家,他打到齐国的时候,当时觉得自己兵强马壮了,就给刘邦上书,我是不是当个齐王啊,以稳定这一边的这个局势,要当假王,假这个字就是暂时、暂代的意思。
刘邦说,什么暂时暂代,要当就当真王,大丈夫要当就当真王。刘邦心里清楚啊,我没了韩信,我根本就拿不下这个天下,所以该给利益的时候,敢于给。当然后来把韩信干掉,那是另外一段故事。
再比如说像樊哙这种人,他就是个杀狗的,在他眼里杀狗和杀人也没什么区别,就是为了喝酒、吃肉、搞女人。这样的人,我也可以满足你。
所以你看,刘邦他的投机主义,他不是一个自我利益的投机主义,他是一个讲哥们儿义气,讲大家一起大秤分金、大块吃肉的投机主义。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才把敌人搞得少少的。他从年轻的时候就暴露出这样的一个潜质,比如说他有一个朋友叫夏侯婴,这个人跟他一起玩,玩得挺好。
有一次刘邦失手就把他给打伤了,后来就有人把他告发到法庭,按说他就应该被判罪。结果他那个朋友夏侯婴说,没打我,他没打我,他从来没打过我。你看,他哥们儿义气能够处理到这种份上,把人打伤了,人家都不承认。所以他是用充分的利益安排,构建了一个利益共同体,汉帝国是怎么出来的,他不是用理想主义忽悠别人出来的。
说到这儿,有的朋友可能会反问了,你罗胖今天到底啥意思?难道是想说服我们放弃理想主义吗?跟着刘邦那个臭流氓学,跟着你罗胖搞那种充满铜臭气味的投机主义吗?没有这个意思,我只是想帮大家清理一下理想和现实利益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大概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善意的方式,就是我有我的理想,你有你的理想,我们互相尊重。如果我想把你的理想纳入到我的理想体系当中来,可以,请用利益来说话,请用利益的方式尊重他人。
可是还有一种恶性的理想主义方式,就是我有我的理想,这玩意儿可是宇宙真理,我的理想就应该是你的理想。你看,我为我的理想已经牺牲到这个程度了,你也应该不要钱,你也应该放弃利益,纳入到我的理想当中来。你看,我喜欢小狗狗,好可爱,你就不能吃狗肉了,对吧?我恨日本人,你凭什么还开日本车?我是一个环保主义者,你开空调就是个罪过。请问,用这样的理想绑架他人,它可能产生好的结果吗?
所以今后各位如果在职场上遇到这样的老板,他告诉你,这是一家伟大的公司,我们是一支有理想的创业团队,你要不要加入我们?能不能少要一点钱,甚至是白打工啊?这个时候你就要告诉他,你有你的理想,我有我的理想,如果想让我加入你的理想,你可以说服我、收买我,但是千万不要绑架我。
《秦殇》,它的副标题是“谁杀死了秦帝国”。一种败坏的理想主义,杀死了秦帝国,一个精彩绝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