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播于2015年6月25日
我们来聊聊明朝嘉靖皇帝的事。
《龙床》李洁非
《天命不足畏》高天流云
感谢各位来到罗辑思维捧场,很多朋友在问我,说罗胖,你讲中国历史有没有规律啊?你总是颠三倒四的呀。你看上一季讲清史讲得比较多,这一季好像跟宋史又比较来劲,你有没有相关的选题规划?
今天我必须坦白地跟大家承认,确实没有什么选题规划,为啥?因为罗辑思维这个节目本质上就是我自己对自己发下的一个愿心,我从四十岁开始干这件事,我打算干上十年,现在还剩七年半,那到五十岁的时候就完结。
这十年过程其实就是我自己的读书计划,我打算利用这个阶段把人类文明史过去几千年的发展过程,当中的那些重要的节点逐个地琢磨一遍。当然这个琢磨不是我自己闭门造车了,有的是请教高人,有的自己是回家翻书,那如果觉得有心得,值得跟大家分享,那我就来做一期节目。所以这个过程它不是一个严谨的学术计划,而是我个人放任自己的读书兴趣的一个结果,所谓清风不识,随便乱翻书。
那今天跟大家讲的这个节点,不算是什么重要的节点,但是它确实是一个困惑了我很长时间的一个节点,就是中国的明朝的嘉靖皇帝。请听清楚了,不是清代的那个嘉庆,是明代的嘉靖。
嘉靖这个词确实挺奇怪的,中国读过书的人基本都知道这个词,知道它是明朝的一个年号,也知道有这么一个皇帝。那为啥他这么有名呢?就是因为他时间长,前前后后一共四十五年,这在明朝皇帝当中是排名第二的长度。那排名第一的是谁啊?是嘉靖皇帝的孙子,万历皇帝明神宗,万历年间一共四十八年,也不过只长了三年而已。
他这个爷爷既然执政了四十五年,他就难免会留下大量的遗迹,比如说有些名人就出现在嘉靖年间,当年制造的很多器物翻过来一看,嘉靖年间制。玩古钱币的都知道,有嘉靖通宝等等,他留下的东西比较多,所以这个词自然就变得比较有名。
可是你细一想呢,又觉得好奇怪,四十五年,好像我们对这个皇帝没有什么印象。所以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先替大家打捞几个记忆的碎片,关于嘉靖皇帝。
第一个碎片呢,就是海瑞骂皇帝,骂的是谁啊?就是这个嘉靖皇帝。
第二个呢,大家可能有印象的,严嵩,有明一代最大的一个奸臣,严嵩,就是伺候这位嘉靖皇帝的。
那第三个印象呢,就是很多读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明朝的中晚期皇帝养成一个坏毛病,就是不上朝,罢工。你看,最著名的是万历皇帝,他孙子,前前后后三十多年不上朝;嘉靖皇帝呢?二十多年不上朝。
所以你把这三个细节拼起来之后,你会对这个皇帝印象差到了极点,你想,你肯定是一个很笨的皇帝,要不怎么会养出个奸臣呢?你肯定又是个很坏的皇帝,要不怎么忠臣海瑞会骂你呢?你还是个懒皇帝,要不你怎么不上朝呢?所以一个又懒、又坏、又笨的皇帝,我们对他印象不好。
可是你真去翻明朝的史书,你又觉得他不是这样。在明代当时的大量史料当中,但凡提到这个嘉靖皇帝,不见得有什么好话,但是没有一笔敢小瞧他,基本都说嘉靖皇帝是一个英断之主,就是这个人非常的英明,非常的聪明,对朝政的控制非常的严密,是这么一个人。
你不觉得这前后两个印象之间,有出入吗?确实,我上中学开始,就读嘉靖一朝的很多史料,不是读原始的,就是读后来人写的,比如说什么大礼议事件等等。读来读去,关于这个皇帝和这四十五年的历史,我就串不出一个逻辑来。
直到近些年读到了一本书,叫《龙床》,它的作者是李洁非先生,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个史学家和文学家。当然事先声明,这本书不要到我们的微信公众号里去找,我们没有独家销售的版本,市场上到处都是。你要是觉得不好意思怎么办呢?非要照顾罗胖的生意,那不妨到我们微信公众号的商店里来买这本书,叫《天命不足畏》,写的是王安石变法,作者是高天流云,这也是通俗写史方面非常好看的一本著作,拜托大家照顾生意。
好,生意就做到这儿,我们还是回到《龙床》这本书,为什么我觉得它好?就是因为它帮我把嘉靖这个人所有那些一鳞半爪的印象,串出了一个总的逻辑。李洁非先生讲,嘉靖这个人是利用文字的、精神的、心理的因素,去驾驭权力的一个大家。所以接下来我们讲的可不是什么一般的历史,其实我们是从那一段历史当中获得一个角度,来观察权力这个现象,我们能洞察权力的运作方式和它败坏的过程。
当然我们节目的听众和观众没有什么机会当皇帝,这个权术你使是使不出来的,但是即使在当代社会,无数的人还是会用那种权术的心法来对我们起作用。所以,听完这期节目,我希望能够帮到大家的就是,别跟我玩这套,这套权术我见过,在明朝我就见过。
好,我们回到嘉靖皇帝吧。嘉靖皇帝出生在1507年,他当皇帝是在1521年,大概是十三四岁那个样子,按照当时的虚岁叫十五岁。大家想想这是什么时候?西方人刚刚搞过地理大发现,哥伦布是1492年到达的美洲,从此欧洲历史开始了一个波澜壮阔的现代化的进程。而中国历史呢?越来越走到那个皇权政治发展的顶峰,最后打成死结,那嘉靖皇帝就处在这个过程当中。
那嘉靖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呢?他不是因为他爹死了,他继承了他爹,他爹不是皇帝。嘉靖之前的这个皇帝叫明武宗,是明代最作最作的一个皇帝,他的故事有机会我琢磨明白了再跟大家聊。那明武宗这个人,整天的非常欢乐,在自己的宫中给自己搞了一个夜总会,叫豹房,那里面养了无数的宠物,包括活人宠物,就天天玩。
可是虽然他耕耘得非常辛勤,但是没有什么果实,他死的时候才30岁,死的时候没有儿子。那怎么办呢?一般来说没有儿子,那就兄终弟及,在他的兄弟当中再挑一个皇帝呗,发现也没有,因为他爹叫明孝宗,明孝宗也就这么一根独苗,所以没办法,只好到他的唐兄弟当中去挑。挑来挑去最近的,血缘关系最近的就是这么一个嘉靖皇帝。
那嘉靖的爹是谁呢?是明孝宗的兄弟,当然是异母兄弟,这个人被封为叫兴献王,他的封地在哪儿呢?就在今天湖北的钟祥县,当时叫安陆,这么一个地方。在这儿给大家普及一个小知识,如果在明朝当王爷,你的封号当中是两个字,对不起,你这个王爷不值钱。嘉靖他爹就是兴献王,两个字,不值钱。要值钱得一个字,比如说明成祖原来的封号叫燕王,那就是值钱的大王爷。
所以可见,嘉靖这一家仅仅是皇族当中的一个边缘化的支脉,如果不是血缘关系比较近,而且明武宗实在是太作,在三十岁的时候就把自己活活给作死了,这个机会压根就轮不到他,嘉靖当皇帝是一个天上掉油饼,正好砸到头的这么一个小概率事件。
而且大家要知道,在明朝当王爷也不是什么好差事,因为生活没盼头,为啥呢?因为明成祖就是当燕王,然后起的家,篡的权,造的反,最后当的皇帝。所以后来他的那些子孙们但凡当上皇帝,最警惕的就是那些叔叔、伯伯、堂兄弟、侄儿,这些王爷,就怕他们造反,所以对他们的管束是非常非常的严。
在宫中或者北京,长到一定岁数,一定要去就藩,就是回到你的封地。你以为到了封地就可以作威作福吗?我是王爷,你算个屁王爷,你也就在那儿去享个福而已。所谓的那些封地都是由地方官来进行管理,只不过是把这片地上应该缴纳朝廷的那个赋税拨给你王府作为用度。
而且那个王爷当得跟囚徒一样,你不能随便到处玩的,你不能说进京看看的,没那个机会,必须申请。而且各个王不能同时来,你如果同时是兄弟,一个封到了山东,一个封到了湖北,你说我们兄弟串串门行不行?不行,你们俩要干什么?你们两个王爷见面,是要造反吗?是要串联吗?所以跟坐牢一样一样的。你但凡当上了王爷,那这辈子虽然你吃喝不愁,但是你什么盼头都没有。
那嘉靖皇帝生下来,基本上就是在这么一个家庭环境里面,他是没有盼头的。但是就在公元1521年,明武宗一死,整个朝廷当中只剩下两个人说话还算数了,第一个就是死去皇帝的妈,明孝宗的皇后,现在的张太后;另外一个就是内阁的首辅大臣,大学士杨廷和。
这两个人一商量,说国家不可一日无君,赶紧派人到湖北安陆,去接小朱厚熜到北京来上任,去当皇帝。刚开始这俩人真没觉得有什么事,你想啊,第一,朱厚熜年纪非常小,这个时候只有十三四岁,虚岁也才十五。第二,你当皇帝,这是多少辈子积得德啊,上辈子把所有彩票都买光了吧,才中这一回大奖。而且是我们俩人决定你当皇帝的,你肯定得感恩戴德,屁滚尿流,连滚带爬地到北京来当皇帝嘛。
可是这俩人万没想到的是,这出戏的大幕刚刚拉开,朱厚熜第一次登台一亮相,就表现出了一个权谋大家的本色,这个东西叫什么?叫政治敏感。你看这小孩没人教,就这个岁数,而且完全没有思想准备。你看,明武宗是3月14号死的,3月26号,十二天,那个时候交通环境,北京的接他的队伍就已经到了湖北安陆,就给他准备了六天时间,就是打理行李,然后就上路,到北京。路上又走了二十天,就到了北京城边。
到了北京城之后,朱厚熜说我先不进城,你先把我继位的礼节拿给我看。这按说也是合道理的嘛,结果礼节就给他准备好了,送给他看。他一看说这不行,十五岁的小孩,反正我罗胖,你别看我四十多了,你真要让我当皇上,我肯定已经那个时候神魂颠倒了,我没有这个政治敏感。
十五岁,说这不行,这叫什么礼节啊?让我先从崇文门进,熟悉北京结构的都知道,这是中间偏东一点的那个城门,让从崇文门进。然后绕到东华门进宫,然后在文华殿先继位为皇太子,然后再登基。我是谁的皇太子?我爹是谁啊?我爹是兴献王,在湖北已经死了,我凭什么以皇太子的身份登基?
你看,这就是政治敏感。其实呢,这道程序确实也是临时加的,那谁加的呢?我们只能推论,就是张太后做的主。张太后打的这个主意其实也很简单,我儿子当皇帝好好的死了,现在又弄一个皇帝,是他的堂兄弟,对吧?那来了,你先当皇太子,这个子是谁的子?就是我的子,我和明孝宗,你先过继到我家,当我的儿子,然后你再当皇帝,那我就还是正根的皇太后。所以张太后是最有动机干这么一件事的,给十五岁的小皇帝下一个套,只要你进了这个套,咱俩母子的名分可就算是定了。
但是万没想到,十五岁的朱厚熜一眼就把她看破了,我不干,我妈另有其人,我爸另有其人,我凭什么当你们家儿子啊?就赖在北京城外,死活不肯进城。把个杨廷和急的,反复劝说,没用,小孩就坐那儿耍赖。
那没办法,国家不可一日无君,而且这小孩手里就这么一张牌,别的他不懂,就是不干。最后没办法,张太后这边只好让步,但让步来让步去,其实也是有一些交易,最后达成的礼节是什么呢?你不是不愿意从崇文门进东华门,从东边绕进来吗?行,你走正中间。
熟悉北京城结构的人都知道,最南边正中间是正阳门,现在的大前门,然后过大明门,大明门现在已经不在了,位置大概就在现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那边一点那个位置。然后进来,进来之后,你先不慌当皇帝,你先看一眼你那个死去的皇兄的遗体,就是明武宗的灵位,人家给你皇位当了嘛,好歹去打个招呼。打完招呼之后呢,去拜见一下张太后,然后到奉天殿成礼,登基当皇帝,奉天殿就是今天的太和殿。
这就叫一个皇帝各自表述了,在张太后看来,你当皇帝之前你先来拜见的我,我好歹是个妈。可对于朱厚熜来说,什么妈不妈,我只不过是碰巧路过,看了你一眼而已,怎么你就是我妈呢?这就给后来的大礼议留下了大量的再解释空间,这是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就发生在他继位典礼的当天,大臣们正在准备典礼,这小孩突然看见了大臣给他准备的那个继位的诏书,替他拟的。突然因为当中的一句话就不干了,死活不参加典礼,耽误了很长时间,最后左右的人是死劝活劝,他才把这个典礼给搞完。
那是哪一句话出了问题呢?叫“奉皇兄遗诏入奉宗祧”,前半句没问题,奉皇兄遗诏。问题就出在后半句“入奉宗祧”,“祧”是哪个字?左边是一个示字旁,右边是好兆头的“兆”。那这个字啥意思呢?就是继嗣的意思,“入奉宗祧”就是我进来继承原来皇帝继嗣祖先的责任。
小皇帝不干了,说啥叫继嗣祖先的责任?你继嗣祖先可包括继嗣你爹,你爹可不是我爹,我不继嗣他,所以就为这个词又开始闹。但是后来他还是妥协了,因为他觉得这个不太重要,所以就没有太坚持。
那第三件事情,就是定他这个年号。我们现在都知道他的年号叫嘉靖,但是原来阁老们、廷臣们给他拟的那个年号,叫绍治。小皇帝又不干了,说不用这个年号,为啥?毛病就出在这个“绍”字上,“绍”就是今天绍兴那个城市的“绍”字,因为这个字带有继承的意思,坚决不继承,我继承谁啊?我谁都不继承,我就是命好,你们家死绝了,我才当皇帝,我不继承你们家。所以不用这个年号,最后他自己改名叫“嘉靖”,所以你说这个人有多倔。
但说到这儿你应该明白,他除了前面我们讲的作为一个权术家的第一个优势,就是有超常的政治敏感。他还有第二个优势,就是他知道分寸,什么东西该争,什么东西不该争,他争的都是那些一旦踏进这个圈套,一辈子无法摆脱的东西,他就一定要争。如果仅仅是临时性的一些说法上的问题,他觉得就可以妥协。你想,十五岁啊,我们一定要反复强调这个年龄,这就拉开了明朝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个历史事件的序幕,就是大礼议。
啥叫大礼议?就是关于这个国家最大的礼节的一场争议。争得是个啥呢?在我们今天人看来,简直可笑得要死,就是嘉靖皇帝和他亲生父母之间的关系。在我们今天人看来,这不是有病吗?有什么可争的?但在当时,这可是一个不得了的天字号的事件。
为什么?因为一个皇权系统,他的合法性就来自于他的皇统,就是你爹是谁,决定你能不能当皇帝,对吧?所以老皇帝死了,他儿子继位,那他又没儿子,怎么办呢?就从近支皇族当中过继一个孩子给这支皇统,然后把这个皇统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这是儒家经典一直坚持的一条规则。
但是嘉靖皇帝就是不认,他说我的亲生父母另有其人,我不过继给你们家,我又不是自己想当皇帝的,是你们请我来的,我反正不当你们的儿子。你看,这就造成了一个矛盾,可这个矛盾在儒家的礼法系统当中暂时又没有合适的解法,所以就引发了这场争议。
他继位的第三天就给朝臣们下旨,说去,到湖北把我妈接来,我想我妈了。大家觉得也可以理解,一个小孩嘛,十五岁,就去接他妈。又过了两天,他又下了一道诏旨,说这么地,我妈快来了,你们倒是议议看,我见了我妈,我管她叫什么?将来我去祭祀我爹的时候,我管他叫什么?你们拿个方案出来。
这些事在杨廷和这些人看来不叫个事啊,你就按老规矩办就行了嘛,所以他就上了一道奏折,写明了一个安排,就是你皇帝以后管你的亲爹亲妈叫皇叔父兴献大王、皇叔母兴献王妃,而管死去的明孝宗呢,管他叫皇考,因为你已经过继给他了,就这么个安排。
而且杨廷和觉得,我在这个安排当中已经很够意思的,你看亲爹亲妈,我看你的面子给他们加了俩字。第一个字是皇帝的“皇”字,很值钱吧?第二个字,是一个“大”字,你看,他原来叫兴献王,现在我让你管他叫兴献大王,这已经很给你面子了吧。
但是你想小皇帝他怎么能够接受这个方案呢?他最计较的就是这一点嘛。但是这个时候的嘉靖皇帝已经表现出一个权谋家的本色,他没有闹,你看前面我们讲的那几个故事,你觉得他就是一个很拗、很犟的一个小孩。其实不然,这一刻他不犟了,他仅仅是第一次刷下去,说重拟,我不满意,你们重新拟。
杨廷和这些人就说真费劲啊,一个小皇帝不太懂礼节,这么地吧,我再给你上一份奏折,我把这个事怎么来的,包括前朝的一些例子,什么汉哀帝的例子、宋英宗的例子,宋代一些大儒,像程颐这些人怎么说的,我都给你写上,你一看你就明白了,就知道,你要懂规矩,这就隐含了一种教训的意味。
这第二封奏折上去,按照我们对于嘉靖皇帝脾气的理解,他肯定是继续发下去,你们再议再拟,达不到我目标,我不善罢甘休。但是人家没这么干,他做了一个很特别的处理,把这封奏折留中不发。啥叫留中不发?就是皇帝觉得这件事情我也不便于批示,也不想大家去讨论那我就留在皇城之中,不把这个奏折发下去,这叫留中不发。
按说留中不发是对付那些想无限期搁置的事件,就是这事算了,一般采取这个方法。可是他是要达成一个既定目标,他怎么会留中不发呢?这就看得出嘉靖皇帝一个权谋家的本色了,他是要在等一件事,什么事呢?就是朝臣当中出现裂痕,文官集团出现叛徒。
你杨廷和虽然是首辅,但你也不能一手遮天啊,有的是低品阶的官员,他们想飞黄腾达,他们想替代你的位置,他知道皇帝跟杨廷和已经杠上了,这些人就会站出来,所以他就等。
第二封奏折上去是1521年五月份的事情,等到了七月,终于把这个人给等到了,这个人叫张璁。张璁这个人其实前半辈子挺不顺的,一直在考试、科举,等到了四十七岁才考中了个进士。大礼议爆发的时候,他还在礼部当实习生。大家想想看,一个四十七岁的大叔当实习生,也很不好意思的,按照当时人的看法,四十七岁嘛,就别找什么机会了,好好当官,回家光宗耀祖,随时准备退休算了。
但是张璁这个时候突然觉得,在嘉靖和杨廷和之间发生的这个矛盾,是他人生的一个绝大机会。当然在这儿我们说一句公道话,我看到的明代史料对于张璁这个人的道德评价和能力评价,其实都很高,张璁后来也当到了国家的首富,是明朝的一代名臣。
所以在这儿我们不去推断他的动机,他到底是想投机取巧呢,还是想捍卫真理呢?我们不去评价这个。总而言之,他是当时整个文官集团当中第一个跳出来反对杨廷和的,是嘉靖皇帝的第一个战友,嘉靖终于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了。
当然张璁讲的是什么道理,杨廷和讲的什么道理,大礼议过程当中的桩桩件件的细节,今天我们实在没法讲,讲了你也不感兴趣,都是那个时代人的那种咬文嚼字。给大家举一些例子,比如说刚开始他就一定觉得,什么皇叔父兴献大王不好,我想让我爸也当皇帝,我爸也当皇帝,我就不必给别的皇帝当儿子了。
所以争来争去,先能不能给一个皇帝的“帝”字?所以后来就争成了叫兴献帝。后来再争,能不能加一个皇字?后来又变成了兴献皇帝。后来说兴献皇帝你们还要老在前面加个本生皇帝,就是生我的,他是靠沾我的光才能当上皇帝,能不能把“本生”两个字再去掉啊?
后来又争,说兴献皇帝能不能入太庙,享受子孙后代的祭祀?后来又在争,说这些祭祀的礼节能不能和其他皇帝一模一样啊?嘉靖皇帝反正前半生基本上就在干这个事,各种各样的争。
争来争去,明朝历史上真就出现了这么一位,他从来没有当过皇帝,但是享受的待遇和其他皇帝一模一样的这么一个皇帝。所以如果你在史籍当中看到一个叫明睿宗的人,这个人是谁?就是这个兴献王,实际上他一天皇帝也没有当过。
在这儿我们说个插曲,明代历史上最悲催的皇帝就是这个明孝宗。明孝宗这个人的故事有机会以后跟大家讲,小时候就特别惨,然后又是明代声望最好的一个皇帝,但是皇帝也没当了几年,三十五岁就死了。但是在明朝的整个帝系当中,他又是一个绝后的人,别的皇帝虽然没儿子,但是有人继统继嗣,他又没有,所以这真是一个很悲催的命运,这是个插曲。
总而言之,大礼议就这么争来争去,那最高潮是什么时候?是嘉靖三年。最后到了什么程度?就是其中有一个阶段的时候,大臣们实在看不下去了,说这个国家整个统序就要乱了,我们跟丫拼了。二百多个大臣,其中包括杨廷和的儿子,叫杨慎,这个时候杨廷和已经告老还乡了,其实被削职为民了,因为跟嘉靖皇帝关系搞不好嘛。
他的儿子杨慎接过父亲的钢枪继续战斗,带领二百多个官员,说不行,今天不把这个事争出个好歹来,我们绝不回家。就跑到哪儿了呢?跑到故宫的叫左顺门,就是今天你要到故宫去看,不叫左顺门了,叫协和门。在那个门前,就跪在地下哭啊、嚎啊,就是群体性事件,当时搞出了这么一个治安事件,然后摇晃那个门,喊着什么太祖啊、太宗啊,有人不干了,等等,就这样。
你知道嘉靖皇帝怎么处理的吗?再也不像他刚刚继位时候那么温良恭俭让了,还什么驳回,嘉靖皇帝说,喊是吧?都给我抓起来;二百多个人是吧?查,谁带头的,先下到诏狱打板子,然后剩下接着查,二百多个人最后是一百八十个人廷杖。
我们在此前的节目多次讲过什么叫廷杖,就是直接按翻了打板子,这不是就是说给你一个羞辱就完了,那真是照死里打。一顿板子打下来,一百八十个人当中,十九个人伤重不愈,最后死掉了。
所以嘉靖皇帝他一旦掌握了权力之后,那种迅猛地出击,就是我破坏一切规则,按我的规则来。所以说到这儿,你能体会到他的权术当中的一个特征,前面我们讲了两个特征,第一,政治敏感特别好,第二,对分寸的把握特别好。到此为止,我们又看出了他的第三个特点,叫对时机的把握也是拿捏的火候,叫妙到毫巅,该怂的时候怂,该等的时候等,该出击的时候绝对给你呲出獠牙,就是这么一个皇帝。
当然听到这儿,你仍然会觉得大礼议距离今天好远,那帮人跟疯了一样,为那一个字争什么争啊?你还别说,嘉靖皇帝争这个还争上瘾了。他一生执政可以分成前后两段,后面这二三十年呢,他主要躲在宫里面炼丹、迷信道教,就干这些鬼事情。前半段这一二十年,他可是个很勤奋的皇帝,可是他的勤奋跟别人也不一样,他最津津乐道的事情就是跟大臣们去讨论儒家的这些礼制。
这个讨论可不是大礼议,讨论他爹他妈的封号问题,他主要是他什么都讨论,什么祭天的礼节、祭祖的礼节、祭孔的礼节,只要他看不顺眼的,他就想改。所以根据李洁非先生的观察,他说他看过那个《嘉靖实录》,我没看过那个那么原始的史料,他说这前半段简直就没法看,嘉靖皇帝天天在这儿搞一个学习班,在那儿开个研讨会,不厌其烦地跟臣子们去争论这些事情。
而且嘉靖统治的中期还出了两本大书,一个叫《明伦大典》,一个叫《大礼全书》,都是把他研究礼制的那些心得写成书,而且不仅在中国刊印,还要发到外国,这是我皇帝本人的学术成就。你想,他刚刚进宫的时候,杨廷和这些人觉得这个小孩子不懂规矩,不懂礼,对吧?但是后来他居然自学成才,成为有明一代在这个方面学术成就都很高的一个人。
那你听到这儿,你会不会觉得嘉靖皇帝也挺可爱的,原来是为了自己敬爱的父母去争一些东西,争着争着叫久病成医,最后成了一个专家,还是个很有钻研精神的皇帝,他的性格当中没准儿也有点可爱的东西。
你说错了,嘉靖皇帝哪里是这个目的?他是一个权术大家嘛,他干这些事情目的非常简单,俩字——权力。
接着跟大伙聊聊嘉靖皇帝,前面我们讲到这个人特别喜欢在礼仪问题上,搞各种各样的大文章、小文章,但是恕我直言,在今天的节目里我真的是没法跟大家讲,因为要么太枯燥,要么太深奥。仅给大家举一个小例子,大家都知道,一般一个皇帝都得有一个庙号,要不就叫什么祖,比如说宋太祖;要不就叫什么宗,比如唐太宗,对吧?
那啥是祖呢?就是开国奠基的,一般来说第一代君主叫祖,因为开疆拓土嘛,其后的都叫宗,即使像李世民那么牛的,都只能叫唐太宗。可是大家有没有想到,中国历史上有两个朝代,有两个祖,一个是清朝,努尔哈赤清太祖,然后康熙叫清圣祖。康熙嘛,也算是名至实归,因为清代的疆域最后奠定,什么收复三藩、收复台湾,确实是这个康熙干的,所以他叫清圣祖。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明代也有两个祖,一个明太祖,叫朱元璋;还有一个,那个造反的、篡位的朱棣,后来也叫明成祖,那为啥呢?我告诉你,这个明成祖就是嘉靖皇帝给改的,原来朱棣死了之后上的那个庙号,就叫明太宗。一直到他的孙子的孙子的孙子,到嘉靖的时候,才改成这么一个明成祖。
那你觉得好奇怪吧,他为什么这么干?很简单呀,他觉得我跟朱棣是一样的,我这皇帝位子不是我老子传给我的,是我自个儿挣来的。其实还在计较大礼议那个事,但是你琢磨琢磨这个心思用的有多深。
说到这儿,你可能会觉得很奇怪,一个皇帝你天天放着那么多事不管,天天跟这一字一句去较劲,你不是有病吗?他还真不是有病,他所有的目的其实都是为了巩固权术。要想理解这一点,你就必须重新理解儒家意识形态在中国几千年历史当中的那个演变。
儒家刚刚起来,大家都知道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结果。那你说儒家在汉代有没有被尊过吗?确实很尊,但这个尊是在学界的尊,在政治地位上其实没有怎么尊。所以按照当代一句俗语讲的,叫背心改胸罩,虽然算平调,但位置更重要,仅此而已。
那汉代之后,就是一个很长很长的儒学的没落时期,大概有八百年,你算,从三国一直到五代十国。你说那不是中间还有一个唐代吗?唐代不是盛唐吗?对,可是唐代是儒释道三教并存,首先皇家觉得我姓李,对吧?李耳也姓李,老子嘛,所以我们遵奉道教。那些民间的士大夫呢?又特别崇拜佛教,所以儒教在这当中显得非常不高冷,逼格不高,而且不酷,所以儒教在唐代的位置其实非常微妙。
那儒教真正起来是什么时候?宋代,宋代是大儒辈出,像北宋的程颐、程颢,南宋的像陆九渊、朱熹这样的人都开始出来了。但是宋代的民间儒化的程度其实没有那么高,主要是高层精英当中出现了大儒。
到了元朝的时候,蒙古人嘛,管你什么儒学不儒学,八娼九儒十丐,所以在那将近一个世纪里面,儒学的地位又下降了。直到明朝,儒家才成为一种主流而全面的意识形态,啥意思?就是社会的上层和民间社会全部的儒家化。
所以明朝这个朝代特别有意思,朱元璋是一直致力于皇权的一支独大,要把所有的权力收到皇帝自己手里,甚至把宰相都给废掉了。可是与此同时呢,儒家意识形态又成为一种非常强大的对皇权的制约力量。
建议大家去读一本书,叫《万历十五年》,黄仁宇先生写的。你去读里面小万历皇帝,在没长大、没亲政之前,好可怜,简直就是儒家意识形态的一个囚徒。一个小皇帝天天被张居正那些人安排各种各样的功课,早上天不亮就要起来,一直熬到深更半夜,各种各样的典礼要繁复地去参加,天天在那儿换衣服,稍微得点儿空就得读书。
所以正德皇帝在京剧舞台上一出戏,叫《游龙戏凤》,里面他就唱了一句话,叫大圈圈里面的小圈圈,小圈圈里面的黄圈圈,我就住在那个黄圈圈里面,这不就是跟囚徒一样一样的吗?
所以明代的皇帝为什么体现出那样的不靠谱的众生态,跟儒家意识形态的空前强大是有关系的。皇帝只能摆出几个姿势,第一,我狠,我狠,不听话宰你们,比如明成祖这样的。
那还有一类皇帝呢,就是说我不搭理你,我跟你们闹,比如说正德皇帝这样的;再还有一种就是我不搭理你们,我躲起来,我罢工,比如说万历皇帝这样的;还有一种就是认怂,你们说啥是说啥,比如明孝宗这样的。只有最后这一种儒家给个好评,剩下全部差评,所以明代的皇帝在历史上留下的声誉就不好,这就是对皇权的一种制约力量。
好了,基于这个基础,我们再来理解嘉靖,就方便得多了,他为什么天天跟这些儒家知识分子去辩论礼仪?就是争夺权力的最高峰。其实我们对比欧洲中世纪的历史我们就知道,世俗政权如果你对精神上不能占有制高点,是很可怜的。以前的节目我们都讲过,欧洲的那个国王只要得罪了教皇,动不动就被绝罚,一绝罚之后,世俗政权就像纸一样薄,一撕就破。所以不能占有意识形态的制高点,这是明代很多皇帝下场不好的原因。
所以嘉靖皇帝就明白这个道理,我们看那个武侠片当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镜头,两个武功高手打着打着突然不打了,往上蹿,顺着树、顺着竹子,或者顺着山崖往上蹿,为啥?他不是不打了,是要争夺制高点去了,嘉靖皇帝就是这样的一个高手。
嘉靖皇帝在获得了这样意识形态制高点之后,真的是把士大夫集团玩弄于股掌之间,把他们像揉面团一样的揉来揉去。所以这四十多年是明代历史上士大夫风气最为败坏的四十年,不是说没有能人,其实嘉靖用的那些首富大臣都是非常能干的人,什么杨一清、张璁、夏言、徐阶,包括严嵩,都很能干。但是这些人一旦看到这位万岁爷,除了胁肩谄笑,就没有其他的表情了,因为这位爷只吃这一套,谁也玩不过他。
所以嘉靖一朝是对皇帝的个人崇拜达到了一个非常畸形的程度,一般来说臣子颂扬皇帝,这是正常应尽的义务。但是一般来说,颂扬皇帝是对这个位置的颂扬,对个人,说就你这个人特棒,这种事个人崇拜,在其他的皇朝上还真的是非常少见。
所以为什么出现了一个海瑞骂皇帝,大家觉得太稀奇了,海瑞这个人名气太大了,为啥?因为此前和此后骂皇帝的士大夫有的是,像万历一朝骂皇帝,说你什么酒色财气四病俱全,这样的词都可以写在奏疏里的,也没事。
可是海瑞还没怎么骂,就已经变得名满天下,为什么?跟大熊猫一样稀缺,嘉靖皇帝看了奏疏之后气得手直抖,把奏疏扔在地下,说给我逮起来,给我逮起来,我搞了一辈子就是防范出现这样的人。那后来旁边的太监就说不用逮了,他自己棺材都准备好了,嘉靖皇帝最后为什么没有杀海瑞?保护大熊猫嘛,这种物种,这么二的人,我也没见过。
所以嘉靖皇帝他其实到最后已经达到了权术的什么境界?就是我可以无视一切规矩,你们儒家给皇帝定的,要参加这个典礼、遵从这个规矩,我可以一概不认。所以为什么他到晚年可以二十多年不上朝,请注意,他的不上朝和他孙子万历皇帝不上朝,可是完全的两码事。
万历皇帝不上朝,叫罢工,叫赌气,以后有机会讲他的故事,我们再跟大家聊。他就是说臣子们天天弄得我太狠了,这样,我啥也不干。所以万历有六个不字,叫“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什么意思?就是我既不到郊外去祭天,也不到太庙去祭祖;我既不参加朝会,我也不接见大臣;我既不批奏折,我也不参加你们大臣给我讲什么狗屁的儒家经书。总而言之,我就当一个彻底的宅男就完了,大门一闭,什么都跟我没关系。
所以到万历的晚期甚至出现叫朝署一空,比如说礼部现在缺一个尚书,现在老大臣已经死了,要补一个大臣,万历不管。以至于当时六部堂官几乎都没人当了,整个朝廷处于一个空头状态,到万历的晚年,他就不管。
可是嘉靖皇帝这二十多年不上朝,不是这个情况,那个对朝局的掌控已经达到了真的是妙到毫巅的水平,首先大量的特务机关遍布朝中,窥刺每一个大臣的微小的动作。而且他经常还会接见一些重臣,比如说首辅,然后面授机宜;而且白天炼丹,晚上批奏折,要搞到早上五点钟才睡觉。
再举一个例子,明代的内阁,他的职能就是为皇帝起草圣旨的草稿,这叫票拟。他这些草稿到了嘉靖皇帝这儿,没有不改的,往往是满篇逐字逐句地改,即使这个草稿已经非常符合他的心意了,仍然要改,找几处不重要的地方,改上那么几个字,显得大权仍然在我的手里。所以他到晚年,其实是用这种方式来执政,他只是无视一切礼法规则而已,这就是嘉靖皇帝的权力境界。
那我们节目的策划人,有一个学社会学的老师,叫冯启娜老师,她告诉我社会学上对于权力有一个分法,叫权力的三张面孔,是层次不同。最低层次的权力使用是直接影响决定,这叫权力的公开使用,比如说我们决定三峡大坝是建还是不建呢?这是最低层次的权力。
第二个层次是影响议事的议程,就是说我们今天到底是讨论三峡大坝建不建,还是南水北调工程搞不搞,还是要不要建一条高速路,对于议程本身的影响,这是权力的暗中的运用。
其实还有第三个层次,就是权力的无形运用,我只是运用权力去改变这个社会和整个权力结构当中人的那个偏好,说白了就是对意识形态上的影响。所以你看,权力的这三张面孔、三个层次、三个舞台,嘉靖皇帝都有上佳的表演。
但是其实权力还有一个更高更高的层次,那是进入化境了,就是权力其实表面上没有运用,但它一直都在场,为啥?因为权力运用的最高境界就是玩人,嘉靖皇帝在玩人方面,那真是高手高手高高手。
您现在收看的是罗辑思维的视频节目,我们接着说嘉靖皇帝是怎么玩人的。在明代政治当中,有一个枢纽性的人物,就是内阁的首席大学士,不是宰相,这个角色又称之为叫首辅。那嘉靖皇帝一生用了好多个首辅,最开始是前面讲的那个杨廷和,然后是一个叫杨一清的人,再然后就是冲出来第一个在大礼议当中支持他的那个张璁,再然后是一个叫夏言的人,再然后是那个大奸臣严嵩,最后一个人叫徐阶。
那为什么要用这么多人呢?这就是玩人的手法,我先立一个首辅起来,我很看重你,然后在你屁股后头搁上这么一个年轻人,这个年轻人我就不断地暗示他,让他去攻击这个首辅。等到火候差不多了,把这个首辅扒拉开,把这个攻击他的人再立为首辅,然后在他屁股后头再跟上这么一个人物。一直就是这个手法,简直就是一个炒股高手,在抛盘的时候毫不留情,在拉升的时候手法凌厉,在看涨的时候其实已经盯着下一只备选的股票,他就是这么一个股神。
为什么要这么玩呢?就是不能让任何一个人在首辅这个位置上时间待长,在你羽翼丰满之前就把你干掉,这样我皇帝就握有了最终的权威。其实这套手法历代历朝的权谋家都是这么用的,就像前几年我听那个台湾的曾仕强教授在讲,什么叫中国式管理,一个董事长在开大会的时候,发现老臣们是一派观点,有一个非常能干的年轻人又是另外一个观点,现场吵起来了,怎么办?
当时毫不犹豫的,一定要猛烈地批评这个年轻人不懂规矩,怎么不懂得尊重老人家呢?批评完了之后,再把这个年轻人叫到办公室来,说你知道我今天为什么批评你吗?哪能跟老同志那么说话呢,对吧?其实我知道,这个公司能干活的就你一个,你好好干,我看好你,将来我一定支持你,提拔你。这个年轻人感恩戴德,就拼命地干,从此跟那些老臣势不两立,这就是嘉靖皇帝的玩法,历朝历代的奸人都是这么干的。
好了,接下来我们就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严嵩这个人是怎么回事。严嵩不是个奸臣吗?可啥叫奸臣呢?就是一边残害忠良,一边贪污受贿,一边还欺瞒皇帝。可是嘉靖皇帝哪是好欺瞒的呢?号称一代英主,你不觉得一代英主和一个奸臣长期共存二十年,这到底谁在糊弄谁呢?这逻辑上讲不通嘛。
严嵩号称奸臣主要是三个事,第一说他儿子里通外国,准备谋反,这肯定是扯淡。第二个事情说他贪污受贿,后来徐阶在弹劾他的时候,说贪污受贿数额特别巨大,黄金三万两,白银二百万两,还有其他的金银珠宝,大概又值好几百万两。
后来把严嵩的家抄完之后找不着这笔钱,连一个领头都凑不足。又过了十个月之后,嘉靖皇帝还问呢,你们不是说有钱吗,钱呢?徐阶只好说,这没准儿还有一个奸臣,怎么回事我也不知道。所以这也是子虚乌有。
那第三件事情呢,就是有一个号称叫忠臣的人,就是著名的杨继盛,他上奏折弹劾这个严嵩,说他有五奸十罪,就是他是奸臣,有五个理由,他有十条大罪。后来嘉靖皇帝据说是受了严嵩的挑拨,就把这个杨继盛给杀了,就这么一个事,所以叫残害忠良。
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先给大家讲一个场景,后来到清代的时候,清代不就成立了一个明史馆,修明代的史。那在过程当中,清代有一个特别著名的学者,叫李福,这个人就坐那儿讲,说严嵩根本就没罪,说了好多,把其他的修明史的臣子都弄傻了,在那儿。
后来有一个人就幽幽地说了一句话,说照你这么说,严嵩不是奸臣,那就是杨继盛是奸臣,杨继盛弹劾他嘛,他才是陷害忠良的。这句话一出口,李福就不敢吱声了,说算了吧,就这么着吧,严嵩奸臣就奸臣吧。为啥?因为在清代,早就有皇帝给定下来杨继盛是一个忠臣,这是谁定的?顺治皇帝。
顺治皇帝曾经下令写过一出戏,叫《忠愍记》,说的就是杨继盛的故事。你想,清代刚刚建国,需要树立这么一个忠臣的典范供大家学习,所以杨继盛当了忠臣,你严嵩只能是个奸臣了,所以这个案子一直到清代才算定案。那李福一想,原来是当朝皇帝定的事,那我还是不吱声吧。
那回到明代,严嵩是不是个奸臣呢?确实除了杨继盛之外,还有一个叫沈炼的人上书弹劾他,都说他是奸臣。可是你要搞清楚,在明代政治当中,当首辅大臣被叫奸臣,这是你的本职工作,很少有首辅大臣没被骂过奸臣的。而且你想,严嵩当首辅时间长,他入阁当大学士二十年,当首辅十五年,你如果平摊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面,被骂几声奸臣,又有什么奇怪的呢?其实都是给皇帝背黑锅嘛。
在这儿我们不是替严嵩翻案,如果想看严嵩的翻案文章,我建议你到网上去搜一篇文章,这是美国的一个华裔历史学者写的,叫《大学士严嵩新论》,你去看看,严嵩到底冤不冤。在这儿我们得说,严嵩他肯定不是个好人,但是他比前面的夏言、后面的徐阶坏到哪里去,可能也未必。
真正奇怪的是什么?就是严嵩这个人他凭什么在嘉靖皇帝那么凌厉的权术手法面前,他居然干了二十年大学士,十五年的首辅。前面我们不是讲吗?嘉靖皇帝炒作股票的那个手法是很凌厉的,为啥?这才是真正有趣的地方,原因很简单,这么几个。
第一,他非常能干,严嵩是最能明白嘉靖皇帝心里想什么的。嘉靖到晚期养成了一个破习惯,就是经常写个纸条子出来,这上面的字啥意思呢?写的模棱两可。其实他就是让底下人猜,也是他巩固自己权威的一种方式,那猜来猜去,发现只有严嵩这个人经常猜得准。
而且严嵩后来岁数大了,他自己老糊涂了,可他那个儿子严世藩帮他猜,也猜得非常准,非常能干的一个人。而且替皇上写那个青词,就是修道用的一种,就是给上天玉皇大帝上的一种奏表吧,也写得非常好,这是能干。
第二,非常勤快。嘉靖皇帝经常派一些特务到外面都给我看看,大臣们下了班都去干什么。特务们回来报告,说严嵩那么大岁数,白发苍苍,熬夜点灯写青词替你干活。嘉靖皇帝说真特么勤奋,那么大岁数。
那第三条呢,就是严嵩特别愿意为嘉靖皇帝去背黑锅,其实杨继盛事件就是一个大黑锅。那怎么回事呢?杨继盛去弹劾严嵩,什么五奸十罪,后来历史学家都在讲,其实都是一派虚言,不敢说一派胡言,就是都没有落实。
但他这封奏疏坏就坏在一句话上,他跟嘉靖皇帝讲,说我说严嵩是个奸臣,你要是不信,你就找你那俩儿子问问,你也可以找别的内阁大学士都问问看。坏就坏在这句话上,为啥?因为这句话有一句潜台词,就是你被蒙蔽了,你身边的人都知道,就你不知道。嘉靖皇帝最受不了的就是这个。
另外还有一个地方触犯了他最大的忌讳,就是找他儿子问一问,就是裕王和景王,这两个人是他儿子。可是嘉靖皇帝在修道的时候,他听道士讲了一句话,说你这个人要想健康长寿,必须二龙不相见。啥意思?就是你那个儿子其中,两个儿子必有一个将来会当皇帝,也是个龙,你也是个龙,这二龙是不能见的。
所以嘉靖皇帝说怎么着,你要害死我呀,让我跟另外一条龙见面。而且你提太子干什么呀?你难道要投靠太子,来搞我吗?因为这个他才下令把杨继盛给杀了,严嵩在整个过程当中起到什么作用,其实还真是谈不上。为啥?因为这就牵扯到严嵩的第四个特征,就是他是一个特别阴柔而低调的人。这你想不到吧?一个奸臣不跋扈,而且非常低调。
严嵩这个人其实原来也是一个饱读诗书的人,后来怎么办呢?在嘉靖朝这么会玩权术的这么一个皇帝的手下,他就渐渐地变成了一个只能自保,小心翼翼,同时捞点小利益,这么一个人,好可怜的一只可怜虫而已。
但是他可怜归可怜,嘉靖皇帝遇到严嵩也算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因为嘉靖皇帝给严嵩下的所有的套严嵩都不钻,这两个人真是虐待狂遇到了受虐狂,这两个人既不爽,又互相欣赏,属于这么一个关系。
那严嵩阴柔到什么程度?比如说他前面的首辅叫夏言,对吧?嘉靖皇帝就把他搁在夏言的后面,就想挑拨他俩关系,让严嵩去攻击夏言,严嵩不上这个当,对夏言恭敬得不得了,恭敬到什么程度?有一次他跑到夏言府上,说我请您老人家到我府上来吃一顿饭好不好?人家夏言对他啥态度?吃饭,我见都不见你,所以就碰了一个闭门羹。
可是你知道严嵩后来怎么干的吗?他回到家,饭已经摆上了,把原来准备给夏言的位子摆好,然后跪在地下,就当着自己家人面,把自己写好的给夏言的祝酒词跪在地下给念了一遍,就是夏大人,你来不来,我都把你当个神敬着。当然,也有人就传到夏言的耳朵里,夏言就高兴。
所以嘉靖皇帝不管怎么挑拨,这严嵩就是不去搞这个夏言。那嘉靖皇帝说你不搞,你不上当是吧?那我就给你来一个狠的,他这么着,他把夏言突然就给撵出朝廷,然后提拔严嵩当了首辅;然后又把夏言给弄回来,把严嵩给扒拉回去,把夏言变成首辅。你明白这个道理吧?就是我这么给你一挪位,夏言不可能不恨你嘛,对吧?
好,夏言恨上严嵩,就天天给他罗织罪名,告他的状等等,米知道严嵩干什么吗?严嵩带着自己的全家老小几个儿子,跑到了夏言的府上,跪在他的座位前,几乎是哭求,我真没有这个意思,等等,就是不要脸啊。低调到这个程度,夏言一看,靠,还挺服的,算了吧,算了吧,所以夏言就低估了这个严嵩。
后来夏言被嘉靖皇帝找了一个借口给杀了,你严嵩不动手嘛,只好我老人家亲自出手了,那然后呢,他就接着给严嵩下套,因为这个时候严嵩已经是首辅了。他让严嵩当首辅,当了一年多的独相,什么意思?就是不仅你自己是首辅,而且整个内阁里面办事的大学士就你一个人,你是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搁一般人还不高兴坏了,高兴得鼻涕泡都出来了。
严嵩才不上这个当呢,不断地给他上奏折,说不行啊,组织上赶紧派人来吧,我一个人责任太重,我可不想揽这么大的权。嘉靖皇帝说不上当是吧?这么地吧,你不是要人吗?你自己推荐几个人,其实就想让他去延揽自己的党羽,落下一些口实,将来搞这个严嵩。严嵩才不上那个当呢,说不行不行,我不能推荐,这种事你自己定。
后来嘉靖皇帝说这么地吧,你这么忠诚,我给你上一个封号,叫上柱国,柱就是柱子的柱,国家的国,就是国家全靠你,像个大柱子一样撑着的,而且是上柱国。严嵩说不行不行,这个“上”字我可不能用,“上”只有你能用,搞得嘉靖皇帝特别没脾气,下什么套他都不钻。当然后来也没饶了他,在他屁股后面果然又搁了一个年轻人,这就是后来的那个首辅徐阶。
那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前面这出戏已经演过好多回了嘛,再开演大家都知道后面的剧本,严嵩知道这个徐阶上来就是要他命的,徐阶也知道自己的使命就是搞严嵩。那严嵩干什么呢?对徐阶特别的阴柔,他干出了这么一件事,把徐阶请到自己家里吃饭,酒过三巡之后,把自己的儿孙都叫出来,说都给徐大人跪下,当时就跪了一地。
严嵩跟徐阶讲,我岁数大了,将来这帮人能不能活,全拜托你了。那徐阶当场当然只能答应了,但是后来徐阶也没有饶了这个严嵩,对严嵩最后下黑手的就是这个徐阶,这当然是后来的话了,今天我们的故事就不讲了。
那严嵩最后的下场是什么呢?虽然他招来招往,跟嘉靖皇帝过了十五年的招,最后嘉靖还是没饶了他,利用徐阶把他给攻倒了,把他儿子给杀了,把他的家给抄了;最后严嵩是削职为民,最后是贫困而死。最后有人看到严嵩,是在那个墓地里捡那个人家上坟的供的那个吃的食物,最后是活活的饿死的。
说到这儿也真是一声长叹,那今天我们讲这么多东西,其实是在讲什么?就是一个传统的权术家,他能够用的权术的招法,在嘉靖皇帝的一生当中,我们都可以看得到,他是最好的一个权术标本。
那对我们今天的人有什么意义呢?其实我刚才讲的过程当中,我估计有很多人心里也在想,特么的我那个领导就是用这些招来对付我们的。
对,可是要知道,权术这个东西它要去使,它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你不得不在这个位置上,你没有其他的选择。可是我们当代社会是一个什么社会?开放社会嘛,一个老板他真正想把生意做好,他得跪在地下求他自己公司里面那些能干的人好好干活,现在开放社会,没有谁非得在什么位置上不可。所以那些权术对于一个开放时代的自由人,其实是无法施展的。
那今天我讲这个权术大家的所有招法给你听,其实就是让你拿起来辨别你的那些表面上的职务比你高的人,官比你大的人,他是不是在对你使用权术。如果你看到了一星半点,在这个开放社会,那就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走了算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