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播于2015年8月13日
恶是可以生长的,善也是可以生长的。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龙床》李洁非
《天命不足畏》高天流云
《秦殇》潇水
感谢各位来到罗辑思维捧场,最近我把我同乡前辈李洁非先生写的那本《龙床》又给读了一遍,这书我们以前就推荐过。好可惜,这本书我们没有拿到版权,不能在我们书店里独家销售,又少做了一笔生意,但是既然是好书,还是应该跟大家分享。
这本书当中有一个篇章,是专门写到明成祖朱棣的故事,我读了之后非常受启发,尤其是解开了我心中一个长年的疑问。什么疑问呢?恕我先卖个关子,一会儿再跟大家交代。我们先按照李洁非先生的思路,跟大家聊一聊这位明成祖朱棣。
中国古代的皇权有一个问题,就是它要把天下所有人的权力收束到皇帝一个人的手里,它和其他的所有政治制度都不一样,我们且不说什么一人一票的民主,就算是贵族制、寡头制,甚至是欧洲中世纪的君主制,那也是一个权力的分享结构,一个好汉三个帮,所以权力相对稳固。
可是中国古代的皇权呢?不管天下是几千万人还是几亿人,他都只能听这么一位皇帝的,这个权力是拒绝分享的。你从反面来看,这就像什么?是以一人而敌天下人。说得好听一点,叫孤家寡人;说得不好听一点,那就叫独夫民贼。
我们很多观众和听众在单位大小也是个头头,你知道管一个部门几个人都不是那么容易的,更何况要管天下人,以敌对的状态去管的皇帝呢?所以中国古代的所有皇朝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只要是皇权制,从第一代开国皇帝向第二代君主进行权力转移的时候,一般都会出事。
我们给大家算算啊,你看秦朝出事了吧?秦始皇、秦二世,没有干下去。汉代出事了吧?汉高祖之后,紧接着就是吕后的乱政。隋朝出事了吧?第二代没有搞下去。唐代呢?唐高祖到唐太宗的时候,发生了玄武门政变,又不是一次正常的权力转移。
宋代也是一样啊,宋太祖到宋太宗之间,其实是一个篡位的关系嘛,对吧?到明朝其实也是一样,这就牵扯到我们今天讲的明成祖朱棣的故事。好像清代是唯一的例外,因为清代的开国皇帝一般说是顺治,其实大家想一想,真正清代的开国皇帝,奠定了所有的版图的,是康熙。康熙的继承问题,借助很多电视剧大家都了解了,什么四阿哥、十四阿哥、八阿哥的故事,对吧?也是不顺利。
虽然同样是不顺利,但是难度还是不一样,这里面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就是开国皇帝在他自己原先的小系统当中早就是老大,地位无可动摇,比如说唐高祖李渊,再比如说宋太祖赵匡胤,他们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打下天下就可以了。
可是还有另外一种情况,那就难得多了,这就是汉代和明代的情况。他们的开国皇帝刘邦和朱元璋,那真叫是屌丝逆袭、白手起家,从零到一,那是个创业过程,创业靠什么?靠团队嘛,所以他有大量的功臣集团。在打下天下的时候,不定给大家许了多少愿,但是一旦他当上了开国皇帝,马上格局就发生变化,一定要在创业集团内部进行权力分配。
可是我们前面讲,皇权哪有什么权力分配问题?没有满意的分配方案,他是拒绝分享的嘛,所以只有一个解决方案,就是把功臣全部杀光。所以你看,汉代初年和明代初年,都出现了屠灭功臣的事情,这跟什么刘邦的性格、什么朱元璋的个性,没有一毛钱关系,这就是格局的必然结果。
所以你看,韩信讲什么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所有这些都是叽叽歪歪,只要在皇权下,这件事情一定会发生。可问题在,你如果把功臣集团全部杀光之后,皇室又变得孤立,那怎么办呢?解决方案很简单,就是把皇室当中的那些子子孙孙分封为藩王嘛。
所谓藩,就是平封的意思,就是拱卫中央的意思,我儿子多、我孙子多,到处给你分封,然后你们靠自己的实力来拱卫中央。可问题又来了,拱卫中央是一种可能,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打中央的主意。
所以中国是一个历史来支撑我们那个精神的民族,我们经常要从历史当中去得教训,可是你会发现,每一朝每一代得的教训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汉代初年的人就在分析,这个秦朝它为什么败呢?就因为它没有分封自己的子弟,所以我们分封,结果在汉初就搞出了一个七国之乱。
好不容易给打下去了,等到曹魏篡汉的时候,又吸取汉家的教训,说我们一定要把宗室诸王给看好。你看,历史上曹丕对曹植那叫严防死守嘛。可是宗室一旦不分封,那就容易有世家大族崛起,所以晋朝的司马家就篡了曹魏。
那到了司马家的时候,他们又要吸取教训,看来不能让帝室孤立,还得大封诸王。结果很快又搞出了一个八王之乱,司马家的人又杀成一团。
那历史长河滚滚向前,到了明太祖朱元璋的时候,他该吸取什么教训呢?老头看了半天,觉得我还是得分封诸王。那分封诸王这个恶劣的后果你怎么办呢?他觉得自己有办法,那就是靠革命传统、伦理道德教育。他对自己的子孙的教育,在中国古代所有帝王当中,可能是最重视的一位。
你不要看他对外人下得去手,心狠手辣,但是对自己的子孙那真像是一个农村老头,子孙满堂,满眼的慈爱,真是一个好父亲、好爷爷。比如说他当时请了当世的大儒,有一个叫李希颜,来教育他的子孙。
这李希颜脾气不好,经常以手击其额,就是直接敲脑门,皇子皇孙要是不好好念书。刚开始朱元璋那个心疼啊,好歹是皇子凤孙嘛,你怎么能这么干呢?后来觉得这口气得忍,还升了这个李希颜的官,觉得为了教育,什么我都能忍。
他甚至还搞出了一套今天大学生受的,就是军训拉练,他经常把皇子皇孙组建一个队伍,说不许骑马,你们步行到民间去访贫问苦,吃二茬罪,受二遍苦,搞革命传统教育,你们四处打听打听,我老人家当年创业有多么的不容易。最远的一次拉练是从南京一直走到他的老家,安徽的凤阳,你想那是多远的距离啊?皇子皇孙都得吃这一份苦。
他甚至在大内当中还搞了一片菜园子,你们也得来种地呀,得吃吃苦啊。还有,他有一次在街上看见一个小孩,十几岁,小小年纪就供人使役奔走,汗流浃背。他就说,小孩,赶紧过来,我带你去宫中,不是带小孩到宫中享福的,是当教材用的。你站好啊,然后皇子皇孙站一大排,说你看这小孩,十几岁,跟你们年纪是一样的吧?他现在就在吃苦,你们天天过好日子,你们要是不好好的,对得起我老人家吗?
所以,朱元璋对自己的骨肉亲情其实一直是非常有信心的。话说洪武九年,山西平遥县的儒学训导,就是县教育局局长吧,这个人叫叶伯巨,有一天突然心血来潮,给皇帝朱元璋上了一封奏折,说你不能这么分封诸王,这会导致汉晋之祸,就是汉代的七国之乱和晋代的八王之乱,会再现于今天。
朱元璋气得个要死啊,说我这么搞皇子的道德教育,怎么会出问题呢?你这个叶伯巨一定是想离间我骨肉,速带来,吾将手射之,我亲手把你给射死。结果叶伯巨也没有麻烦他了,自己就死在牢里了。
那朱元璋临死的时候,还在情辞恳切地给燕王朱棣写信,说你看啊,你大哥朱标死得早,你二哥、三哥秦王和晋王也都死了,你虽然是老四,现在也就是老大了,你一定要攘外安内,保护好你未来的君主。就是他的孙子嘛,后来的建文帝朱允炆。
他本来以为,这封信出去之后,那朱棣肯定是感动得涕零,要激发天良,对朱允炆是忠心耿耿。但是他万没想到,他没有算到,他死了之后一年零两个月,人家燕王朱棣就起兵了,四年的靖难之役之后,攻破了南京城,三天之后就登位,当了那个永乐皇帝,也就是后来的明成祖。
听到这儿你可能会说,这有什么问题吗?这不就是老朱家自己内讧吗?他讧去就是了,关我们其他人什么事?确实不关我们其他人什么事,所以关于靖难之役这四年的发展过程,我们今天不说,我们只说明成祖朱棣登位之后发生的事。
那发生了啥?合法性危机嘛,两千年的皇权社会,只有这么一个例子,一个藩王起兵造反,成功当上了皇帝,只有这位朱棣。所以篡逆、篡位这顶帽子,他算是戴上了,而且永世不得翻身。这可不是我们今天人的看法,当事人就是这么看的。
那为什么士大夫又不组织抵抗呢?因为这是你老朱家的事嘛,如果是后来的清兵进关,所以很多士大夫组织抵抗,对吧?现在你老朱家自己闹家务,只不过乌烟瘴气,你这个皇帝不合法,那士大夫们会怎么办?孔老夫子当年早就讲了解决方案,所谓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卷而怀之,我不跟你玩了,我辞官不做总可以吧。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我们觉得不要脸,如果再继续当官。
所以这个问题在朱棣进入南京城的第一个瞬间就已经发生了,那些文武百官已经是斗败的公鸡,总该出城迎接新皇帝吧?有人,多少?一百来个人。那剩下来的南京城的官员有四百多个人,是一逃而散,不玩了,辞官不做了。按照我们今天的政治术语,这叫支持率不足20%,对吧?
而且这里面结构还有问题,真的是部级官员出来迎降的只有一个尚书;另外副部级的呢,只有四个,剩下来的全部是底层官员。那你说朱棣这个面子上是不是就过不去啊?那有没有出来迎降的高官呢?有,比如说明初政治当中有一个“三杨”,就是杨士奇,还有一个叫杨溥,还有一个叫杨荣。这个杨荣原来不叫杨荣,叫杨子荣,就是打虎上山那位,跟他同名。
杨子荣等这个朱棣的兵马进城的时候,他就突然拦了一下马,说燕王殿下,您现在进城,是先去谒陵呢?还是先去登位呢?就是你先去到你爹朱元璋那个明孝陵去磕个头呢,还是直奔大殿去当皇帝呢?燕王才明白过来,对,我应该先去看我爹,这是获取合法性的一个手段。
其实整个这个过程你会发现,南京的高官只有杨子荣帮了他这一把,所以后来朱棣就特别感谢这个杨子荣。当时他就说,我此行正为谒陵而来,马上掉转马头,就奔明孝陵去了,所以他后来特别感谢杨子荣,给他改了个名,把这个“子”去掉了,改成叫杨荣,后来就当上了宰相,这就是明初著名的“三杨”之一。
那这种例子在当时他进南京城的时候,是绝无仅有的,其他官员都不搭理他。其中最著名的一个例子,就是现在非常有名的所谓的方孝孺事件。方孝孺是当时当世的名儒,所以当时燕王在起兵的时候,他身边有一个谋士,也是一个和尚,叫姚广孝,就跟他讲,说你打下南京之后,城下之日,这个方孝孺是肯定不会投降的。但是你一定不要杀他,你杀他之后,天下读书种子就绝了。
燕王当时也答应了,后来打下南京城之后,你不是当世大儒吗?所有的文官几乎都是你的门生弟子吗?这么着,我登位的诏书你来起草,就把这个方孝孺给弄来了。紧接着,他们之间就发生了一场对话,这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个戏剧场景,方孝孺来到燕王朱棣面前的时候,已经是哭得泣不成声,因为他忠心耿耿要扶保的那个建文帝朱允炆刚刚自焚而死。
那朱棣这边呢,当然要装得礼贤下士了,走下座位来扶住老先生,先生何自苦也,不要再哭了,伤害自己的身体,我这儿有一封继位的诏书,你一定要帮我起草。因为你起草之后,就等于士大夫集团已经认可了我的合法性,而且我有一个解释了,我这趟来没有什么恶意,我是仿照古代周朝那个周公辅成王而来,一个叔叔来扶保那个不成器的侄子。
听到这句话,方孝孺一番白眼,那成王安在呢?你那个侄子哪儿去了呢?朱棣说,他自焚死了嘛,所以我才当皇帝嘛;他要不自焚死,他接着当皇帝嘛。
那方孝孺就接着翻白眼,那你说成王死了,那成王的儿子还在呢,朱允炆的儿子还在,你为什么不让他当皇帝?朱棣说,这你就不懂了,国赖长君,一个国家一定要有一个岁数比较大的皇帝,政权才稳。
方孝孺接着跟他翻白眼,为什么不立成王之弟,朱允炆的弟弟仍然在世,你为什么不立他呢?朱棣就没词了,合法性危机到此曝露无疑,所以他只好不讲理,说此朕家事,这是我的家务事,你外人不要管。来,左右,拿纸笔来给老先生,给草诏,草那个继位诏书。
人方孝孺拿到纸笔之后,直接就给贯到地下了,说死即死尔,诏不可草啊。那朱棣那个犯浑的劲头就来了,拉出去,直接给我剐了,千刀万剐。那方孝孺后来的下场是什么?朱棣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纪录,一般来说族诛,就是抄家,基本上也就是诛九族,但是这一次针对方孝孺,是诛了十族。就是除了你的亲戚之外,你的门生故吏、朋友,我全部给你杀了,一共杀了870多个人。当然,吃这件事情的挂落被充军发配的,还有1300多人。
这可不是方孝孺一个人的悲剧,所有建文朝朱允炆原来的忠臣,基本上都是这个下场,几百人、几百人的抄家灭族。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我看到的一些史料,就是你没法理解朱棣这个人的心态,他不仅杀人,你说杀人嘛,有时候政治家,我们从这种政治的残酷性上还能理解一点,他在杀人之外,他还有一种泄愤的东西在里头。
比如说建文朝有一个忠臣叫高翔,那朱棣当然不会饶了他了,是抄家灭族,人全部都死了,最后留下一点家产。那朱棣说这么地,把他的家产给他的邻居全给分了。你以为这是他对邻居好吗?不然,他还做了一条规定,所有这些分到高翔家产的邻居世世代代苛以重税,为什么?要让这些人提起高翔就想骂他,而且是世世代代的骂他。你说这得心理多阴暗的人,才能想得出这么一个缺德主意?
在史料当中你还能看到一个例子,这就更是惨绝人寰。建文朝有两个著名的忠臣,一个叫齐泰,一个叫黄子澄,这两个人在南京城破的时候就已经死掉了,但是朱棣可没有饶过他。比如说他的姐姐、他的妹妹,还有几个外甥媳妇,大概这么几个女眷,朱棣想什么呢?找一些士兵,对他们进行轮奸,轮奸的频率是二十个士兵一个昼夜,就是一直在轮奸,从来不停。
现在史料当中有一个,就是看管这些女眷的人,就跑去跟皇帝上奏,说现在她们年轻的已经怀孕了,生了孩子了,现在有一个最大的孩子已经三岁了,皇帝你看怎么办呢?由她。这是朱棣自己说的亲口的话,由她,这些孩子长大了,如果是女眷,又是一棵摇钱树啊。就是说白了,我还给你卖到窑子里去,让你接着接客。
作为一个皇帝,一个政治家,下作到这种程度,也是历史上罕见的吧?不管怎么讲,朱棣到这个时候那个天大的难题还是没有解决,没有人认你啊,你的合法性怎么获得呢?
今天我们跟大家聊的是明成祖朱棣的故事,你会觉得很奇怪,朱棣一生最精彩的四年就是打靖难之役的那四年,怎么夺的皇位,这里面故事很精彩。但是为什么我们不说呢?很简单,我不知道哪句是真的呀,因为朱棣登台之后,他遇到的最大危机就是合法性危机,那怎么办呢?两手喽,第一手杀人嘛,谁不服砍谁的脑袋。第二手,删帖子嘛,有权有势的人不就经常这么干吗?
那他删帖子删到什么程度?首先,派他自己最信任的一个文人,也是有明一代最著名的一个大才子,跟唐伯虎齐名,叫谢缙,现在很多民间传说,包括相声里面,他都是主角。派这个谢大才子,去一封一封地查,过去四年建文皇帝在任的时候,所有臣子给朝廷上的奏折。除了兵、股、钱、农,就是军事和财政相关的材料不烧,剩下所有的奏折付之一炬。
另外就是重修《太祖实录》,这个动作里面其实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就是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里,只有下一任皇帝才能给上一任皇帝修实录,所以我修《太祖实录》,意思就是建文皇帝这一段压根就不能算,甚至把建文那个四年的年号都给取消,直接把洪武的年号直接延续下来,紧接着就是我的永乐的年号,中间这一段不存在。在史料上我看到四个字,叫一字不留。
另外还有一层用意呢,就是删大量他觉得不应该让后人看到的信息。所以修《太祖实录》这件事,前后干过两回,修两遍,就是第一遍觉得删得不是很干净。所以在靖难之役那四年,现在我们看到的很多史料,说实话,真的不知道真假。
举个例子,比如说在现在的官修史料里面都说,在建文皇帝当皇帝之后,朱棣曾经到南京晋见过一次。现在我看有历史学家在写论文,就说这次晋见到底存在不存在。其实存疑,你想,朱棣为什么有可能会伪造这一次晋见?他就是想说,我心底无私天地宽,他当皇帝了,让我去,我明知道他猜忌我,我还去,证明我是个忠臣,所以我去了。但是实际上很可能这次晋见是假的,压根就没有发生过,所以那四年的故事我们就略去不表。
但是好可惜,朱棣这个人机关算尽,但是他毕竟生活在几百年前,他不懂得什么叫现代传播学。懂现代传播的人都知道,信息一旦在这个世界上发生之后,它有两个后果。第一,它所有衍生的信息之间逻辑是自洽的,如果你去删改这个信息源,很容易被发现,因为逻辑不自洽了嘛。
你看,朱棣伪造的很多东西,现在看来就很可笑。比如说他先说自己出生的时候,红霞满天,红光满室,对吧,绕屋三天不散。这是古代写史书的时候,写一个帝王出生的一个典型的笔法。那请问,你剩下来,你就知道要当皇帝吗?那说明你造反,你是蓄意的了。
但是他又会伪造大量的史料说,我根本就不想当皇帝,是他逼得我,你看,这是矛盾吧?比如说,他会给建文皇帝和他爹,就是朱标太子泼大量的脏水,说他怎么凶恶,不得太祖之心。可是一方面他又会说,他就是懦弱,他就是无能,他被人操控,是奸臣害了他。你看,这个逻辑又是反的吧?
再比如说,他又会说这都是建文皇帝逼我们造反,其实没有人想造反,我们都是恭顺,没办法嘛,才起的兵。可是另外一方面他又会说,确实很多人想造反,但不是我想造反。那请问,这些逻辑是无法自洽的,在伪造事实的过程当中,他只是需要一块遮羞布,但这块遮羞布当它不是真的的时候,它就非常容易凑不起这个逻辑。
第二个呢,就是信息传播的整个过程,链条非常之长,一个信息一旦发生之后,它会和其他的社会上的信息、人物、事物,发生杂交和繁殖,迅速地会生孩子。这个信息的孩子会和其他信息再次发生杂交,然后产生一个漫长的链条,可能这个几代信息的杂交和繁殖会在几个小时之内就会完成,这是我们在互联网时代看到的一个现象。
在互联网时代之前其实一样的,我给大家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比如说有一个人和一个不该开房的人跑去开房了,他觉得这个信息谁都不知道,神不知鬼不觉。但是你要知道,如果在互联网社会,你去宾馆的路上,你可能要用到嘀嘀打车,那这一段行程是被数据记录在后台的;你到宾馆前台,你是要登记你的身份证的。
你说没有关系,这样的公司会对我负责的。那你就太幼稚了,你没有听说过宾馆开房信息被泄露的事件吗?你以为那是无心的泄露吗?因为会有第二代信息想和你这个信息要杂交的。我随便举个例子,比如说有一个创业者,就想做这个给你推送宾馆服务的这么一个创业项目,他就可能会想办法搞到其他宾馆的开房记录,然后给你推送一条广告。
先生,今天你上次在这儿开的宾馆今天打折,你要不要来啊?这个时候如果你的手机正好在你老婆手上,你说会发生什么结果?虽然你上一次开房的那个信息被屏蔽了,但是它生的孩子你屏蔽不了的嘛,所有删帖的人,栽都栽在这儿。
我就记得有一次,大概社会上传播一个艳照门事件,有一个很短的视频。有一次我在一个开会的场合休息,我就开玩笑讲,我说那个视频我还没来得及看,网上就删干净了。马上站起来五六个人,罗胖,看我的,我这优盘里有。
怎么会删得干净?一个信息它出来之后,它会迅速进入到全球的服务器和每一个人的硬盘和小优盘里面的,你不可能跑到每一家去删的。朱棣也犯了这个错误,他觉得他删干净了,因为在那个时代又没有互联网,又没有优盘,对吧?你比如说,他撒了一个他一生当中都会心理有阴影的弥天大谎,就是他妈是谁。
我们都知道,朱棣是朱元璋第四个儿子,那他亲妈是谁呢?现在官修史料里都讲,是孝慈高皇后,就是那个著名的马皇后,马大脚,这是中国历史上很著名的一个贤德的皇后。她是在朱元璋没有当皇帝之前就跟了他,典型的大老婆,正宫娘娘。
那建文皇帝的亲爹朱标太子是谁生的呢?官修史料里是讲,是朱妃所生,就是宫里随便一个妃子,小老婆生的。这肯定是假话嘛,你想,在那么讲究嫡长子继承制的时代,怎么可能让一个小老婆生的,尤其那么多儿子的情况下,去当继承人呢?
那朱棣为什么要造这个假呢?当然是为了合法性嘛,我也是大老婆生的,他才不是大老婆生的,对吧?那他为什么敢做这个假呢?是因为这件事太隐秘了,有一句话叫红墙绿瓦黑阴沟,宫里的事情就记载那么几张纸,把纸撕了不就完了吗?外面再不准别人说话,过几代人,这假的也成真的了,所以这是最容易做手脚的一个环节。
可是朱棣千算万算,还是没有算到我刚才讲的那个信息会生孩子的逻辑。南京有一个太常寺,这是一个机构,专门是管皇家的这些统序、礼仪这些事。拉太常寺就留下了一本材料,叫《太常寺志》,它虽然没有记载谁生了谁,但是它记载了一个建筑,就是太祖的太庙。
太庙里面有一个寝殿,就是朱元璋死了之后在这儿接受祭祀,这个寝殿的门平时是不打开的,但是里面立了很多神主牌,就是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在中间,旁边那些什么皇后、贵妃,都神主牌在旁边。《太常寺志》里面就记载,有一个妃子叫碽妃,这个神主牌上就记载,她才是朱棣的亲妈,这是《太常寺志》上写的,朱棣当年删帖子的时候,忘了删这个帖子。那你想,一个建筑的记载,他怎么会想到删呢?
所以到明代中期的时候,就有人发现还有这么个事,那朱棣到底是谁生的呢?有的人就在笔记里记下来了,很多文人、士大夫私下就开始有这个怀疑。那什么时候真相大白呢?你看,真是报应好还,一直到明朝灭亡的那一年,不是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就死了吗?大批的官僚就跑到南京,这就是弘光一朝。
弘光一朝,北方的那些官员来了也没有别的事干,说有这么一个疑案,我们要不要把南京的太常寺给打开,就是那个太庙的寝殿给打开,看看那个神主牌上到底怎么写的了?一打开看,一翻两瞪眼,果然有这么一个碽妃的神主牌,里面白纸黑字地写着,朱棣是她生的孩子,所以就破案了嘛。
但这还不是我想说的重点,一个人只要他违反主流的道德标准,只要这个道德标准你自己认,虽然像朱棣这样的皇帝没有任何机制可以惩罚他,但是你放心,这个道德的惩罚力量会在他自己的内心自动完成的。你想,朱棣他也是生活在那个以孝治天下这个主流道德标准之下,你干了什么?你连你亲妈都不认,你向子孙万代告诉你,是另外一个女子是你妈,那请问,那个含辛茹苦把你养大的女子,在九泉之下是用什么样的眼神盯着你?这个眼神真是折磨了朱棣一生。
所以他在位的时候,永乐年间,除了建北京城这个大工程之外,他干了另外一个工程,建了一个叫大报恩寺,报恩,他要报恩,建给他亲妈的,虽然不能明说。那这个大报恩寺工程大到什么程度?征发了十万人,是大概从永乐十年开始建,一直建到永乐二十二年,他死的时候都没竣工。
而且这座庙规制上大大的破例,很多宫中的规制,建筑的标准都用上去了,他屡次下圣旨表示,一定要破例、破例、再破例。其实这也是一个信息会生孩子的一个例子,因为在当地人是知道这件事情的,当地人居然把这座庙的大雄宝殿称之为叫碽妃殿。说白了,谁都知道你是为你那个不承认的亲妈建了这个建筑,所以你怎么瞒得住?
说到这儿,我就要解开我在节目一开始,我说朱棣的故事给我一个启发,什么启发?就是我从小都会怀疑一件事,什么叫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对吧?我们看到太多的恶人没有恶报,而好人未必有好下场,所以我老觉得这句话有点不对。
但是我读朱棣的故事,我突然明白了,恶人真是有恶报的。这个报不是外在的一个什么后果,他一定会用那个东西在 内狠心地惩罚自己。但是你还千万别以为这仅仅是一种良知上的过不去,错,恶有恶报的最真实的解释是,当你犯了一个恶之后,你不得不去犯另外一个恶,去掩藏前面一个恶。恶一旦开始,永无回头之日,这才是恶有恶报的真实含义。如果不信,我们来看朱棣后面又干了些什么。
有的时候我们看中国历史真的好感慨,因为从唐宋之后,中华文明就进入了一个下降的通道,变得越来越保守,说句狠话,变得越来越败劣。那当中的转捩点就是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在起兵的时候讲的那叫漂亮,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可你恢复了哪门子中华呢?
原来的宋朝的那种文化气象和文化面貌,你恢复了吗?你明代继承的是什么?恰恰是蒙古人在元朝搞的那种相对野蛮的一套。比如说直接在朝堂上把大臣摁翻了打板子,这叫廷杖,跟谁学的?跟蒙古人学的嘛。你看明朝的政治制度,其实沿袭的是元朝的东西,甚至很多官名都是沿袭的元朝。
再比如说,明代政治当中有太多非常恶劣的,比如说特务政治,搞什么锦衣卫、东厂西厂,再比如说任用宦官。所有这些东西,那你说,你明朝是一个好朝代吗?如果要从宏观上找原因,你可以讲出一大堆虚头巴脑的东西。如果非要在微观上找一个责任人的话,那对不起,就是他朱棣要负这个责任,那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原来犯下了一个恶,他篡位,然后他要紧接着犯一个一个的恶,来掩盖前面的恶。
我们给大家推理一下这个逻辑链条,首先我现在篡位了,你们都不吱声了吧,该杀的都杀差不多了吧?那万一有私下还不服的呢,对吧?尤其有一些人,我又找不出他什么毛病,什么证据,但我明知道他就是不服,尤其是在前朝,他是建文皇帝的忠臣,这种人一定要搞掉,怎么办呢?所以一定要扶植一个狗腿子,给他当酷吏,就是帮他去当这只黑手套,去搞人。
这个人很快就出现了,叫陈瑛。这个人朱棣很赏识,把他提拔为左都御史,专门当言官,弹劾那些不法之徒。那陈瑛心里是有数的,跟皇帝之间是有默契的,所以就专门去弹劾叫建文朝的忠臣,基本上建文朝的那些忠心耿耿的大臣,是被他全部搞掉。
甚至有一次叫胡闰之狱,这也是一个大臣胡闰,全家被杀,几百口子抄家问斩。然后所有的御史都看不下去了,连这个陈瑛自己都觉得,史书上写了两个字,叫色惨,就是颜色,脸色变得非常的惨然。惨然之后呢,摇摇脑袋说了一句话,说此辈如果不变成叛逆,吾等为无名。就是我不把他搞掉,我凭什么存在呢?你看,这就是典型的黑手套的逻辑。
但是如果仅仅在文官队伍当中安插几个狗腿子是远远不够的,文官只能走正常的政治程序,可是还有一些活更脏,比如说探查大臣的隐私,这就需要特务组织。很多大臣表面上不带出什么,但是底下搞一些小动作、小串联,皇帝也不放心。
所以朱棣就盯上了一个东西,就是大名鼎鼎的锦衣卫。要公平地讲,锦衣卫这事不能全怪朱棣,因为始作俑者是他爹朱元璋,为啥叫锦衣卫?衣服穿得好看。为啥衣服要穿得好看?因为他的本职工作是皇帝的亲兵卫队和国家很多仪式的仪仗队,所以要穿好看衣服。
那朱元璋就利用自己和这支武装力量的亲密关系,所以就赋予了他特务的职能,平常探查大臣的隐私,甚至直接拘捕大臣,甚至是办案杀掉大臣,这是一件非常不合法度的事情。那朱元璋心里知道吗?他当然知道,所以他在临死的时候其实已经下圣旨取消了锦衣卫的办案职能。那谁恢复的呢?是这位朱棣给恢复的。
这是老朱家的一个传统,就是活着的时候一切没底线,干什么都行,只要能够达到目的。但是临死的时候呢,他又不愿意这种脏事让子孙有样学样,所以他往往会取消。最著名的一个例子,就是后来的明神宗,他到处派那种太监、矿监、税监给自己撵银子。
有一天他病了,他觉得自己快死了,说都回来,都回来,这种事不对,甚至要下罪己诏。可是过两天呢,他病好了,不行,那罪己诏不算数,矿监、税监一帮太监,又给派出去了,这是老朱家的一个传统。
所以朱棣就恢复了锦衣卫的这个职能,而且他大量地对它进行扩编。朱元璋的时候,锦衣卫的编制大概只有两千人,可是朱棣大量扩编之后,到了后来的嘉靖皇帝上台的时候,你猜多少人?六万人。怎么知道这个数呢?因为嘉靖皇帝要假装好人,上来裁撤锦衣卫。
你看,老朱家皇帝他知道这不是好事,要当明君,裁撤锦衣卫,一把裁撤了三万六千人。你可别光看这个数,生活在今天的中国,你知道什么叫临时工吧?当时的锦衣卫六万人,也只是正式编制,还有大量的临时工呢,比如说线人,汇报点情况,领点银子的那种人,靠锦衣卫活着的人,我们现在看到史料,大概是十几万人。
你想,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秘密警察力量啊,即使是现代的那些时兴搞秘密警察的国家,从人口数和秘密警察的比例,也没有这么高,这就是明代的政治现实。他们干吗的?干脏活的,刚才我们讲过。
比如说朱棣手下有一个著名的锦衣卫的指挥使,叫纪纲,他能干什么事呢?当然就是残害大臣。锦衣卫有一个叫北镇抚司,是他的那个审案的机关,里面叫惨毒无比,我在史料上看到几个字,叫魂飞汤火,无比惨毒。
如果一个大臣进了锦衣卫的监狱,那你就算没好日子过了,什么样的酷刑都能给你招呼上,所以还有一句话,叫一旦移送法司,则不啻天堂之乐也。虽然一样可能是判死刑,但是只要从锦衣卫挪到了国家的正常的司法机构,刑部的监狱里面,那就叫上天堂。所以你看,它已经到了什么程度?
那纪纲,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吧,前面我们讲那个谢大才子谢缙,你知道他的下场是什么吗?前期他帮永乐皇帝干了多少坏事,什么烧大臣的奏折,包括重修《太祖实录》,还有编《永乐大典》,永乐皇帝多少件大事,都是他领头干的。但是仅仅在永乐九年的时候,你看上台没几年,就因为一件事,把谢缙直接下了锦衣卫大狱。
关了四年之后,到了永乐十三年,有一次这个纪纲就拿出了牢里正在关的犯人的名录让朱棣去看。一页一页翻,翻到这一页,说这个谢缙还在呢?就说了这一句,然后接着翻。那纪纲心里就明白了,皇帝啥也没说,他只是说谢缙还在呢?那肯定是想让他死啊。但是他的死又不能让皇帝去承担责任,又不能走国家正常的法律程序,好难啊。
但是这种难题特务自然有自己的解法,他干的就是这个活嘛。所以纪纲就回到了锦衣卫的北镇抚司的大牢里,请谢缙喝酒,这总没错吧?等他喝醉之后,正好外面大雪纷飞,直接把他埋到了雪堆里,给冻死了。为啥要用这种死法?因为没有任何痕迹,是你自己喝醉酒掉进雪堆死的,谁都没有责任,这就叫脏活。
但问题是,无论是文官当中的狗腿子,还是锦衣卫的指挥使,这两种黑手套,脏活,都干不长,为啥?因为这两种人他都在一个官僚体系当中,他干的坏事太多,他周边的力量会对他形成制衡。所以历朝历代,这种人都叫酷吏,酷吏从来没有好下场,等你坏事干到一定程度,皇帝一定说,你看民不聊生、官不聊生的,这么地吧,都赖他,我把他弄死,给大家一个交代好不好啊?
最后,我们刚才讲的这两个人物,一个陈瑛,一个纪纲,都是这么死的。陈瑛是被杀头,纪纲就更惨,是被拉出去活剐了,那罪名当然就是叛乱了。但是你想,在那样的一个社会,即使是锦衣卫的指挥使,怎么会想到叛乱呢?一定是栽赃。
好,那如果这两个角色都不能长久地用,那怎么办呢?当然还有另外一个角色等着了,这就是太监。其实明代是最不应该有太监之祸的,为什么?因为朱元璋太知道这玩意儿的坏处了,朱元璋也是看历史的。所以在朱元璋一朝,太监完全没有地位,史料记载,说太监只供于洒扫,就是清洁工,别的什么你也不去管。
而且朱元璋有一个特别绝的发明,就是不准太监读书,你读书、不认字,你还干预什么政事呢?而且朱元璋在宫门当中立了一个铁牌,说内官不许干政,谁干政立斩。那为什么立铁牌子?就是给子孙后代看,这是一条铁律,谁都不准动。
但是朱棣不是这样,明代开始启用宦官,从谁开始?就从永乐一朝开始。那为什么呢?有的人是这样解释的,说当年建文皇帝其实管宦官也管得非常严,所以这帮人就不服,一看燕王朱棣起兵靖难,我们就当内应,所以给了朱棣很多情报。那朱棣当皇帝之后,就觉得感恩,要给这帮太监好处,所以就重用他。
这肯定是胡扯,人家谢缙帮他的忙帮得多了去了,这种人是翻脸不认人的,他怎么会感谢太监呢?那为什么?就是因为太监是他的家奴,家奴干那些脏活的时候,更加没有底线。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这个解释。
在永乐一朝,太监达到了什么样的地位?首先已经开始可以认字了,可以学习了,他亲手还派了四个太监去读书。到了他儿子,甚至后面的像朱瞻基,甚至直接开了一个叫内书房,专门派人教太监认字,其实就是开始让太监去干政。所以后来什么王振、曹吉祥、刘瑾、魏忠贤,明代一朝是宦官之祸最烈的一朝,为什么?就是从朱棣开始的。
那朱棣给了宦官什么样的权力?大概是五大权力。出使,就是到外国,当特命全权大使,太监;叫专征,就是带兵去打仗;监军,别的将领打仗,由太监在背后看着;分镇,就是到地方上看住地方官;刺探臣民隐事,就是刺探大家的各种情报,当特务。
所以在朱棣刚开始搞了一个东厂,后来陆陆续续又搞了什么西厂,所有的太监之祸源头就在这里。你不觉得奇怪吗?郑和下西洋的郑和,就是个太监。明太祖对太监是严防死守,怎么这个时候把这么重要的,既像是军队,又像是出使,这么一个重大的任务交给了一个太监呢?这就是太监登上历史舞台的开始。有了这么一个正面人物的郑和,那后面出什么刘瑾、魏忠贤,就不奇怪了嘛,他是一个逻辑下的产物。
那说到这儿你可能会反驳,罗胖,你别光给所谓的永乐大帝抹黑,他干了多少好事你怎么不提啊?你刚才提到了郑和下西洋,中华民族的骄傲;他还修了《永乐大典》,那是中华文明的昆仑山,最大的一本文集。他还北征大漠,驱赶蒙古人;南征交趾,就是今天的越南,拓宽了中国的领土,这些好事你咋不说说呢?一会儿我们就说说,这些好事背后到底是什么。
接着和大家聊明成祖朱棣的故事,不管我们前面说了他多少坏话,又是篡位,又是残忍等等,我们总是可以找出理由原谅他的吧,因为这个人毕竟干了很多伟大的事情。比如说四大功劳,郑和下西洋、修撰《永乐大典》,修建北京城,北伐蒙古,开疆拓土。一个伟人,一个帝王,干了这些好事,干一些坏事,三七开总是可以的吧?大家都是人嘛。
但是你要重新看这所谓的四大功劳,你会得出另外的解释,今天很多事情我们都没功夫讲了,我们就说说《永乐大典》。《永乐大典》编撰实际上就在永乐元年,你知道它第一次编成什么时候吗?永乐二年,一年就干完了。只不过那个时候还不叫永乐大典,就是一套大类书。
但是大家觉得这个东西不不过瘾,不够那种文化的形象工程的篇幅,说重来。从永乐三年编到了永乐五年,大概动用了两千多个人,两年就编成了。然后成书之后,在清抄一遍,就是誊成那个用正楷写的那个书,花了一年时间。
这个编书的速度,老天爷,你可以想象吗?《四库全书》编了十三年,你去问任何一个现在出版社的编辑,编这么大规模的书,一万多册,3.7亿字,两年能干成?说白了,怎么编的?就是抄,而且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抄。
《永乐大典》大概涵盖了七千到八千本书,抄,后来人说这是《永乐大典》编辑多么的宽容啊,一字不改,一字不删,不像后来的《四库全书》,删得面目全非。其实是什么?为了赶制这样的文化工程,哪有功夫去删?哪有功夫去辨别什么该留,什么该废,对吧?就是一个文抄工的工作。
那你说这也是一个功绩,毕竟保留了大量的文化。错了,它恰恰是在祸害文化。你想,第一点,一本书如果它在民间是孤本,为了国家这样的形象工程,一定是被官家收走了吧?这本书被抄到了《永乐大典》里,你还指望它还给民间吗?不可能的。
而且在人手抄的过程当中,必然会产生大量的错误,但不管怎么讲,书籍保存的风险被中心化、集中化了。那你《永乐大典》倒是好好保存啊,没有,这种中心化的孤本,要知道《永乐大典》可不是像现在出一套书,印多少万册,分藏在多少个图书馆里,没有,就那么一套,编成之后就锁起来了,再也不会让任何人看到。
那你请问,这是传播文化,还是禁锢文化呢?《永乐大典》从最开始的一万一千多册,到了清朝的时候,大概乾隆年间只生下了八千册。后来英法联军一进北京城,把翰林院给祸害一遍之后,就又剩不了多少了。
到晚清的那些官僚,包括有些人监守自盗,比如说那个著名的珍妃,到故宫里去看那个珍妃井,就是被慈禧太后扔井里那妃子,她有一个老师叫文廷式,这个人就是看翰林院的,自己还偷,现在民间的说法,说他偷了一百多册都卖出去了。直到80年代,国家图书馆还能从民间收到这种《永乐大典》的孤本,其实就是陆陆续续被偷出去的。
那到最后,一直到现在,《永乐大典》存世的,藏在全世界各个图书馆里的,总共也就八百册。所以你说,明代初年有多少书,而到现在剩下了八百册,请问《永乐大典》到底是保存的功劳大呢,还是祸害的功劳大?这个账你自己去算。
但是更重要的一点是,《永乐大典》其实就是一个文化工程,没有人关心它真正的后面的文化作用。只要这本书修完了,永乐大帝的面子过得去了,没有人关心它。你可能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存世的《永乐大典》,其实不是永乐皇帝那一套,是嘉靖皇帝在位的时候,手抄的另外一个副本。
那请问,原书哪儿去了呢?没人知道哪儿去了,消失了,蒸发了。甚至在明代的史料当中,关于这一点蛛丝马迹都没有,这说明什么?说明没人把它当什么文化工程,那就是老爷子修的一座遮羞布,用完了可以扔了。
当然现在有一个猜测,说嘉靖皇帝特别喜欢这套书,他下葬的时候直接带到他的陵墓当中去了,就是现在北京十三陵的永陵。但是如果这个猜测是真的,这可能更是一个悲剧,因为现在据科学测定,永陵的那个地宫里面全部积水,如果《永乐大典》在那里面,那真的是永远不见天日了。
所以你知道这些案底之后,你还会觉得《永乐大典》是对文化的尊重、保存、发扬吗?它就是一次大的祸害。
关于郑和下西洋,我们是到近代化以后,我们觉得中国人也应该在历史上有过那种开放的时代,有过一种海洋的雄心,然后再回去找,发现我们干过一次郑和下西洋的事。通过近代人,尤其是像梁启超这些人反复地阐释,才变成我们今天理解的郑和下西洋。
其实在明代史料里面,郑和下西洋早就被删得一塌糊涂,甚至当时有文官是主动放火把它所有的资料全给烧了。为什么?不光彩嘛。你皇帝派一个太监到海外耀武扬威,其实真实目的是什么?找建文皇帝的下落,对吧?那你说这叫个什么事呢?对国家、国计民生、老百姓,没有丝毫好处的事情,这就是所谓的郑和下西洋。
如果说北伐蒙古,还有什么修建北京城,还算是一点点具体业绩的话,其实也根本架不住推敲。今天我先卖个关子,如果有兴趣,你可以去读《龙床》这本书,关于修建北京城和北伐蒙古这两件事真实的真相。
过几期节目,我可能会跟大家聊永乐皇帝和他儿子的故事,我再讲这一段,我们就先略过。本质上来讲,所谓的四大功劳其实是什么?就是永乐皇帝因为篡位,他想获得合法性,所以搞出一些好大喜功的面子工程,来遮掩自己的那个羞处而已。
如果打开这一层遮羞布,你会看到一个什么样的朱棣呢?可以说在中国古代所有有一定长度的朝代当中,所以这些皇帝当中,朱棣是最最残暴的一个,没有之一。跟他同样残暴和心理变态程度的皇帝,你只能到什么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这种短命朝廷当中才能找得到。
他爹也很残暴,朱元璋杀人无算,但是他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你不要危及我的权力,我让你死。可是朱棣不仅要让你死,而且非常欣赏你的死法,比如说在靖难之役之后,很多建文朝的忠臣,那朱棣是用各种文化创意让你死。比如说扔到锅里,把你炒成一团炭;比如说用那个铁的扫帚把你浑身的血肉给扫光,最后剩下一具骨架,这种死法他也想得出来。
给大家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不见于中国的史料,很感谢朝鲜人,是在朝鲜的史料当中保留的,因为那个时候朝鲜是中国的属国。朱棣有一个宠妃,这个人是朝鲜进献来的妃子,叫权妃,姓的那个权力的权。他非常宠爱,所以就让她管理后宫的一些事。
但是有一天,就是在永乐九年,突然死了。因为后宫嘛,大家知道那个宫斗之间,不知道为什么死的,当时也没有发生什么。到了永乐十一年的时候,突然有宫女告发,说是另外一个朝鲜进贡的妃子,姓吕,双口吕,吕美人下毒酒把她给弄死的。当然这件事是不是真的我们也不知道,但是我们知道的是,朱棣勃然大怒,用炮烙之刑对待这个吕美人,就是用烙铁去烫她,烫了多长时间?整整一个月,才把她给处死。
这就算完吗?没完,这件事情随后牵扯出将近三千个宫女,他都说你参与了这场阴谋,然后所有人全部处死,在处死的过程中,全部用的是剐刑,就是千刀万剐。而且历史记载,每一次施剐刑的时候,他老人家都要亲临现场去观看。
我的老天,你想想看,女人,三千个,在那么长的时间里,每天要剐人,在皇宫内院,他都要亲临观看。就是说在那些年里面,每天所谓北京城的皇宫就是一个人肉的屠宰场,你想想那个场景,这是一个心理变态到何种程度的人,才会搞出这样的一个场面呢?
那回头我们再追问,他为什么会变态到这种程度呢?我来推测,就是心理压力太大,最后他已经是一个禽兽,他不是人了。那这个心理压力太大从哪儿来的?就是因为他篡位,然后他又用一个一个新的恶来掩盖前面的恶,最后他不变成禽兽,可能吗?
读完了朱棣的故事,给我最大的感悟是,罪恶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过去我们都以为,罪恶是我们内心当中的一个存在,表现为我们具体的言行。所以才有两句很轻松的话,说你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只要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这就小看了罪恶,罪恶哪仅仅是我们自己能控制得了的东西?它刚开始是一个胚胎,然后可以自行成长为参天大树,直到吞噬我们整个人性。而这个过程,你是很难用所谓的意志力让它终止的。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我看到一些调查报告,说三陪小姐,她们不知道自己挣的这个钱不光彩吗?知道,很多三陪小姐都有一个想法,说有一天我挣够钱之后,我隐姓埋名,我换一个城市,到谁都不认识我的地方,找一个靠谱的男人嫁 了。我开一间花店,开一间服装店,然后幸福地过完我的下半生,现在只是不得已,我做一个必要的恶而已。
我今天说罪恶,我事先声明,我不是从任何外在的角度去批判这个职业或这群女孩子,我是站在她自己的生命的角度。一个女孩子,现在年轻的时候出卖肉体,对吧?你用这种方式,你以为仅仅是在糟蹋自己的道德感、名誉和身体吗?不是,你是在构建两个东西。
第一,自己的内心的认知结构;第二,你的社会关系的结构,这两个东西才是真正的后果,而不是你身体每天承担的那些。我们先看内心的结构,你现在很有钱吧,因为你盈利的能力非常强,对吧?所以你渐渐地就会变成大手大脚,乱花钱。
第二,你开始变得不愿意去挣那些非常难挣的钱,你以为开花店容易的?那挣上五百块钱难死了。你现在可能一天晚上的小费就够了。
第三,你变得不相信男人,因为在你这一段职业生涯当中,你看到的都是男人最丑恶的那一面。请问,一个乱花钱、不愿意辛苦挣钱、不相信男人的女孩子,她可能会享受幸福的家庭生活吗?太难了。
第二,外在的社会结构。你的社会关系,你信任的人、亲爱的人、仇恨的人,都是身边的姐妹,你看到的最好的人格榜样,那就是那个满脸脂粉的妈咪。请问,你怎么断掉跟他们的社会关系呢?
我们人类这个物种是群居动物,我们是要跟那些我们信任的人在一起,我们才会获得安全感的。你以为哪一天,你突然买一张火车票就走了,那得有多大的内心力量。所以断掉这个社会关系,难乎其哉。
我听一个搞戒毒工作的人跟我讲,说真正在生理上戒毒其实非常容易,就一两个星期的事,借助药物。但是真正难的是什么?是断掉你吸毒的整个社会关系,你走上这条路不是无缘无故的,一定有人接引。包括谁卖给你毒,跟谁一起聚众吸毒,所以真正戒毒其实是戒社会关系。
他见过的最成功的戒毒的例子,就是举家从北京搬到海南,绝不允许这个孩子再和原来的朋友交往,才戒毒十年。但是好可惜,后来有一次他回到北京,又见到了原来那帮朋友,大家说来一口吧,又抽上了。所以他说,这是我见过的最惨痛的一个经历,但是他同时在告诉我们,人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不仅仅于这件事情本身,你其实是在向内构建认知结构,向外构建社会关系。
我们再来看朱棣这一生,他干了这么一件事,于是他内心必然要变得越来越残暴,对这个世界越来越仇恨,他才有可能支持他把这个恶做下去。在外,他就必须去构建一堆败劣的社会关系,他要去任用奸臣,他要去任用酷吏,甚至要启用太监。难道他不知道主流意识形态和道德标准是怎么看这件事情的吗?他真的知道,但他真的是没办法,他穿上了这只红舞鞋,他真的就停不下来。
所以我记得冯仑先生在他的一本书里写到过,我以前节目也讲到过,两种人生你自己选,一种三陪小姐,在十几岁的时候,十八九岁的时候,你已经达到盈利能力的高峰。但是一生都是下坡路,因为你的起点是你内心都接受不了的一个恶。
还有一种就是良家妇女的生活道路,二十多岁非常穷,毕业之后找一个男朋友比你还穷,然后一起打拼。但是随着你人生逐渐向上,到你五十多岁退休的时候,你有房、有儿女,有幸福的生活。两条路,你可以自己选,那它真正的不同是什么?就是那个起点的不同,恶是一种可以生长的东西,善也是可以生长的东西。
所以我很多年前第一次接触到佛门的一句话,叫凡夫畏果,菩萨畏因,刚开始觉得好难理解,现在从今天我们讲述的这个角度,你就可以理解这句话。凡夫,就是普通,没有智慧的人,他怕什么?怕具体的结果,今天股市跌了,我这个月公司没有给我加工资,你怕的是具体的结果。
而菩萨,就是那种有修为、有智慧的人,他怕的是什么?怕的是自己的起心动念,就是一切事情的因,一旦一个恶从你内心生长,并且变成具体的行为之后,根本就停不下来。所以说,菩萨畏因,凡夫畏果,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今天这期节目好庸俗,其实我就想讲一句话,人真的不能干个坏事,干了坏事,真的就停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