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罗辑思维。
前一阵我们「得到」App上的“每天听本书”栏目上了一套新书,就是最近比较火的《哈佛中国史》,用每天20几分钟的时间,解读这种大部头的文史著作,还是我们第一次尝试。
外国人写中国史,总能比我们多一些意想不到的角度,比如在第三卷写唐朝的时候,书中就对一个旧问题进行了很有新意的解释,我看了大呼过瘾!
大家都知道,原本在南北朝的时候,世家大族是牛气冲天,但是到了唐朝就没落了,所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说的就是这个现象。
比如唐朝的《西厢记》,虽然是虚构的小说,但是崔莺莺的原型是北方大族博陵崔家,如果不是家道中落,怎么也不会和张生这个平民扯上关系的。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世家大族的没落呢?
过去我们的解释,都说是科举制让平民子弟有了上升的阶梯,正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然后这一波奋发图强的老实孩子就把那些世家大族的子弟给干掉了。这是一个在直觉上很合道理的解释。
但是《哈佛中国史》给出的解释却不是这样,在他们看来,这个问题的原因找对了,确实是科举制,但是原因发生的机制说错了。世家大族确实是因为科举而没落的,但干掉他们的元凶不是平民子弟,而是科举制发挥的另外一种作用,这个就有意思了。
你想,科举就是考试,考试就需要读书。而在唐朝的时候,可不是每个人都有读书条件的,你至少得有钱有时间。唐代虽然有了雕版印刷术,但多数是用在宗教领域,还没有出现大规模的线装书,而且教育也没有普及,所以书籍和老师都是稀缺资源。当时可没有几个平民子弟是既有钱买书,又有时间读书的,平民子弟和世家子弟之间掌握的教育资源差距太大了,所以如果仅仅在考场上争夺,怎么可能干掉世家大族呢?
你看还有数据支持,整个唐代四百多位宰相,科举出身的只有50%,其中完全平民出身的人也就50人左右,比例是很低的。而世族之中的崔家,一门就出了32位宰相,这崔家就是崔莺莺那个崔家。
那么,既然权力依然在世家大族手里,他们又是怎么没落的呢?
答案还是科举。
科举制的本质,其实不是给天下人一个公平晋升的机会,而是让天下人自觉进入到这个由国家掌握的系统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所有的考生都变成了“天子门生”,状元都是皇上钦点的,这个权利在皇权手里。
魏晋南北朝的时候,世家大族要维持自己的权力基础其实成本挺高的,至少你得是当地的大地主,能掌握很多人,而且能组织起武装力量,还得维系当地的人员关系。他们是凭借自己在地方上的势力和皇权来对抗,所以才牛嘛。
但是有了科举之后,世家大族获得权力的途径就简单多了,他们读书,有钱请老师,再走点关系,很容易就能进入国家的政治体系。
人总是会走那些更好走的路,但是忽略那些付出的代价。
唐代搞科举,时间一长,世家大族渐渐的放弃自己在地方上的权力基础,全部举家跑到长安去了。最终的结果,公元905年,后来的梁武帝朱温攻进长安,在黄河边一口气杀掉了30个世族的高官,世族这才真正的没落。
你说这些人不能跑吗?他们在长安住惯了,他们祖宗在地方上的根基已经丧失殆尽了,往哪儿跑啊。
南北朝的时候,朝廷和世族是合作和对抗的关系:要么你好我好,要么你死我活。而隋唐的办法是让世族进入自己设计的权力制度,让他们慢慢的丧失权力的基础。所以,无论表面上看起来多么声势夺人的权力,其实都有一种基础,基础一旦丧失,权力就非常脆弱。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很有名的话,他看见天下的举子都来长安参加考试,一高兴脱口而出一句话,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彀这个字比较难写,意思是弓箭的射程。
李世民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全天下的英雄,我现在都够得着了,我的箭都够得着你们了。我们过去理解这句话,以为重点是前面四个字“天下英雄”,但是按照《哈佛中国史》的理解,重点是后四个字“入吾彀中”。天下英雄还是那些英雄,还是世家大族,但是一旦走上科举道路,不知不觉都进入我控制的范围了。
皇权通过糖衣炮弹,釜底抽薪地替换了世家大族的权力基础,这才完成了对他们的削弱。
我看到《哈佛中国史》中的这一段,对历史的理解又深了一层。我们平时读历史的时候,不能像看戏那样,只看见舞台上那几个角色杀来杀去,还要看到他们背后的权力基础,否则,就会产生很多误解。
举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例子。在《三国演义》里有一个故事,叫“三让徐州”。这事儿的起因大家都知道,曹操要打徐州,当时掌管徐州的陶谦打不过他,临死之前就把徐州让给了刘备。
通常的说法是因为刘皇叔品德高尚,爱民如子,所以才被陶谦看重。那真实的情况是这样吗?
肯定不是。
大家熟悉的关羽,千里走单骑的时候,是护送着刘备的两个老婆过关斩将的。这两位刘夫人当中,一个姓甘,就是阿斗刘禅的生母;还有一个姓糜,就是长坂坡跳井的那位。
这位糜夫人是刘备的大老婆,正室夫人,她有两个哥哥,一个叫糜竺,一个叫糜芳。这两个人的身份其实很不一般,他们就是徐州本地的世家大族,而徐州当时的地方官陶谦,是外来的扬州人,跟他们世家大族不对付。
你明白了这个背景,才能推测出来刘备得到徐州的真正原因。
陶谦是外来户,他到徐州来当官,带了自己的势力镇压糜竺这一波徐州本地大族。陶谦一死,他留下的势力群龙无首,糜竺趁机支持自己的大舅子刘备来掌握权力。所以,从陶谦到刘备的权力交替,表面上看起来是让,很客气“三让徐州”,但实际上是两股地方势力之间的博弈。
说到这儿我们才明白,在刘备正式称帝之前,糜竺糜芳在蜀汉集团里面名义上的地位都是高于诸葛亮的。对啊,人家糜氏家族是刘备的天使投资人,用自己的地方势力最早入股的。而诸葛亮是后期才加入的高级经理人,那地位怎么能一样呢。
我们今天讲的这两个例子,其实都是在还原权力的真相。不管权力看起来是什么样子,本质上都是背后的权力基础决定它长成这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