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罗辑思维。
昨天说到美国前总统里根,那就顺便把里根的那个灵魂伴侣——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也跟您聊聊。
撒切尔夫人是1979年到1990年担任英国首相,在国际舞台上,比里根早两年登台,迟一年下台。这两个人私交很好,价值观类似,都信奉“小政府大社会”,都属于保守派政党。
一男一女,相隔大西洋,跳着双人舞,主导了整个80年代的西方政局。这两个人互相欣赏的一塌糊涂。里根赞扬撒切尔是“英格兰的人中龙凤”,撒切尔则说,里根是除了她的丈夫之外“我生命中第二重要的男人”。这两个人,要不是见面机会没那么多,估计是要传出绯闻的。
这两个人交往,还有一段佳话,其实是在他们退休之后。
1994年,里根83岁的时候,被诊断患有老年痴呆症。里根知道,这个病没法好转,只会日趋加重。于是,他写信给撒切尔夫人,希望有朝一日她能出席自己的葬礼。撒切尔夫人答应了里根的请求。
可是,到了2000年,撒切尔夫人的记忆力也明显衰退,同样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她想到自己对里根的承诺,担心届时不能出席里根的葬礼,于是请人帮助录制了一段在里根葬礼上的悼词。
2004年,里根逝世,此时的撒切尔夫人确实由于严重的老年痴呆症而不能参加葬礼,于是早先的录像就派上用场。撒切尔夫人的悼词在葬礼上被播放出来,两个惺惺相惜的人,就用这种方式彼此道别。
撒切尔夫人是在2013年去世的。当时我看到新闻,全英国各地都有左派的工会人士和年轻人在那里庆祝。甚至有人打出标语——The bitch is dead(这条母狗死了)。说实话,看到这些东西,我当时在情感和观点上都有点接受不了。
不管我的倾向是什么,事实上撒切尔执政的十一年,都充满了争议。
主要有两部分。第一,在国内政策上的分歧,主要是英国要不要搞福利国家。左派说,她拿掉了很多公共福利,严厉压制工会,所以是坏蛋。右派说,她恢复了英国“小政府大社会”的自由保守主义的传统,让英国重新焕发活力。所以是一个有远见的,真正负责的政治家。
这种争论可能永远也没有结果。有的人天生就追求安全,希望政府多搞福利;有的人天生就追求自由,希望政府少管;有的人图眼前,有的人看长远;有的人要公平,有的人要正义。
反正社会资源就那么点,怎么分配,都有人支持,也都有人反对。所以,撒切尔去世,有人怀念,有人庆祝,也就很正常了。
撒切尔夫人引起的第二个争议,是她的对外政策,核心是对欧洲统一货币——也就是后来的欧元——的态度。
事实上,撒切尔夫人最后被迫下台,就跟这事有关。
当时撒切尔的政府班子里有很多人对于加入欧洲统一货币区,废除英镑这事特别热衷。但是撒切尔夫人很反对,理由很简单,货币和主权是一体的。加入欧元区,放弃英镑,你现在可以说出一万条好处,但将来当一个害处出现的时候,那面对灾难就没有防火墙了,会把英国推到一种不可测的风险中。
这个时候出来了一个关键人物,叫杰弗里·豪。年长一些的人,80年代经常看新闻联播的人对他应该还有印象,他前后担任英国的财政大臣、外交大臣和副首相。前后十一年,他一直是撒切尔夫人忠心耿耿的下属。但是在欧洲统一货币的问题上,他和撒切尔夫人产生了根本的分歧。
后来合作不下去了,杰弗里·豪公开出来反戈一击,发表了一次著名的演讲。这次演讲,让英国公众和政坛意识到,保守党分裂了,撒切尔夫人已经控制不住局面了,她只好辞职下台。后来撒切尔夫人在自传中,谈到杰弗里·豪的这次反戈一击,还特别耿耿于怀。
说来也很有意思,风水轮流转,前几年爆发欧元危机的时候,很多人突然想起当年这件事。对啊,撒切尔当年的判断是对的。欧洲统一货币虽然有很多好处,但确实是剥夺了一部分国家的主权,在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各国政府能用的手段确实是少了。你们当年对撒切尔夫人各种攻击,现在证明她老人家是对的,你们是错的。
有人甚至专门挨个联系当年反对撒切尔的政客、媒体,问问他们要不要道歉。那个著名的英国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还专门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写了一篇文章,叫《撒切尔的怀疑者们应该认错》。
好了,这些陈年旧事的争论,我们就不讨论它们的是非对错了。那是上一代人的事了。
我们今天关心的,是撒切尔夫人这个人给我们留下的政治遗产到底是什么?
我觉得是一种独特的行事方式。
一般来说,无论是政客还是企业家还是普通人,只要他想协同他人一起做事,本能的行为逻辑就是,争取支持。
但是你会发现,撒切尔不是这样的人。表面上看,她的行事风格很强硬,不仅对对手强硬,对自己人也一样强硬。也就是说,她坚持自己的观点,到了不顾自己人到底支不支持的程度。
据说有一次保守党大会上,有人劝她,咱们在政策上稍微妥协一点好不好。撒切尔夫人说,要妥协你们妥协,本夫人不妥协。
这种行事风格的好处是,在镇得住自己人的时候,特别有执行力。一位香港人回忆,在一次保守党年会上,撒切尔夫人没进场的时候,会场内一片乱哄哄,大家各种交头接耳。等到她一出现,全场立刻鸦雀无声。这个场景让我想起来我们上中学的时候,班主任突然走进教室的感觉。
然后她走到台前,全场热烈鼓掌。她上台,先喝一口水,不马上开口,先扫视全场,这时候会场上一片安静,连个咳嗽都没人敢。大概半分钟之后,撒切尔夫人才开始讲话。你看,撒切尔夫人当时在党内,就是这个气派。
但是呢,如果你自己的人开始摇摆不定了,这种强硬风格就会引起自己阵营的分裂,甚至危及自己的地位。
但是,我们不能仅仅从强硬与否的角度来看这种行事风格的利弊。
当一个人盯住自己的基本价值观,不讨好自己人,不向支持者妥协,他所获得的成就是可能超越这个层面的。就像唐僧,他只盯住自己西天取经的目标,至于跟随自己的人怎么想,并不影响唐僧,他永远都会打一个响指说:“走!天竺!”
那撒切尔这种风格,最后的结果,是啥呢?
第一个,是我们刚才讲到的。时隔20年,有人恍然大悟,她是对的,英国人欠她一个道歉。
第二个,就更有意思了,她推动了敌人的发展。
撒切尔夫人所在的保守党,固然因为这件事导致了分裂。但是,保守党的政敌——工党——也因此被改造了。
撒切尔夫人的很多政策,比如拿掉公共福利,虽然很多人不喜欢,但是时间一长,还是体现出来对国家的长期好处,这个国家的活力开始被启动。所以这个时候工党再讲什么福利国家、福利社会那一套,支持者就也少了。保守党在撒切尔领导下的长期执政,也让工党里面的改革派有了机会。
大家都知道后来的英国首相,布莱尔,也执政十年之久。他就是工党里面的改革派,不过这个工党已经成功地被改造,在很多政策上其实已经是撒切尔的那一套了。比如在国有企业、公共福利上的政策,和以前的工党完全不同。
最近我在书上看到一段话,那是2005年10月13日,撒切尔夫人庆祝她的八十大寿,并在海德公园的东方文华酒店举行酒会,伊丽莎白女王、首相布莱尔、前首相梅杰等贵宾均应邀出席。
酒会上还来了一个人,就是那个背叛撒切尔的杰弗里·豪。15年过去了,两个人也是相逢一笑泯恩仇了。当时杰弗里·豪说了一段话:“她真正的成功不只在于改革了一个党派,而是两个。现在工党虽然执政,但绝大部分‘撒切尔夫人主义’的理论已经为工党所接受,而且是不可逆转的。”
你看,撒切尔的最终遗产,不是自己在首相位子上能够无休无止地待下去,牢牢控制住权力。而是用对自己观念的坚持,用对自己人也不妥协的姿态,最终驯化了敌人,把英国政治的整体格局向前推进了一个时代。
其实,这是一种更好的看待价值的方式。
就拿身边的商业世界来说,比如小米公司,如果我们只看到它每年的手机出货量、营业额、市场估值,这是一个很偏狭的衡量价值的角度。
我们还应该看到另外一些东西,比如整个行业,因为小米这家公司的存在,学会了很多互联网的玩法,很多组织生产的样式,很多打造产品的观念。这些东西,小米的竞争对手也学会了。小米的市场价值,本身可能波动起伏,但是它真正创造出来的总体价值,是真真切切地摆在那里的。
一个人,一家公司,他的价值不完全由他的支持者来定义,不能完全由他拥有什么来衡量。他对他对手的改变,其实也是价值的一部分,甚至是更确定,更永久的那部分。
我们把这种观察价值的方法,称之为“反向价值定义法”。
记得在湖畔大学的课堂上,有一位同学问:我现在上市了,有钱了,我收购、投资、参股了一堆公司,是不是已经构建起了一个价值网络?
当时上课的曾鸣教授就回答说:“其实你的价值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如果你的敌人要打败你,需要什么资源?比如,要打败微软这家公司,我们需要什么?你会发现,我们不仅需要一个优秀的软件产品,一支庞大的工程师队伍,还需要遍及全球几万家的各种支持机构,否则这事就做不成。
对手眼里,打败你的条件,才是你真正的价值。
而这位同学现在砸钱拼凑出来的一个业务群,是不是真正的价值网络?这事你自己说了不算,你的对手说了才算。
你看,这也是一种“反向价值定义法”。
这周的节目就这样,祝你周末愉快,下周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