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罗辑思维。
最近我看了张守哲老师的一篇文章,说到《隆中对》的战略意义,很受启发,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
《隆中对》,我们上中学的时候语文课本里都有,简单回顾一下。
公元207年,诸葛亮在隆中,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一整套战略,核心要点有几个:
1.不要再跟曹操和孙权死磕了。他们家大业大,不可与之争锋。
2.要先取荆州,也就是今天的湖南湖北这一带为根据地。
3.再取益州,也就是四川。和曹操、孙权成鼎足之势,三分天下。
4.等到中原有事,天下有变,就两路出兵。一路派一位上将,从荆州向河南一带出兵;第二路由刘备自己从四川向关中,也就是今天的西安一带出兵。这两路出兵,可得中原。
后来的历史,基本也就是这样发展的。
第一步,占领荆州,刘备做到了。第二步,占领四川,刘备也做到了。第三步,因为关羽大意失荆州,《隆中对》的战略布局失去了重要一侧,所以后来无论是诸葛亮六出祁山,还是姜维的九伐中原,都没有成功。
现在的我们,再来看《隆中对》,为什么说它是一次伟大的战略构想,它有什么了不起?
我们可能觉得,这事挺简单的啊。当时的中国,最强盛的两支力量就是曹操和孙权。刘备当时势力很小,只能找软柿子捏,往空白区域发展啊。所以,占住荆州,然后进兵四川。
你可能会想,我要是诸葛亮,把地图一摊,我也会这样给刘备建议啊。
其实回到当时的历史情境,这是一个不太容易想到的策略。
你看,“隆中对”发生的时候,刘备已经46岁了,比我罗胖今天的年纪还要大。刘备当时名气很大,有很多光环,什么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
但是,刘备戎马半生,几乎是一事无成。按今天说,最多算是一个连续创业者,虽然经常在各种论坛发表演讲,名气很大,融资也成功好多次,但是没有一个项目能做上市的。
直到他遇到诸葛亮。
以公元207年的“隆中对”为分水岭,刘备的创业正好可以分为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模式——
在“隆中对”之前,到公元207年见到诸葛亮,刘备前后创业奋斗了23年。在这23年的时间里,刘备的创业模式大体上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就是“我打不过你们,我就加入你们,成为你旗下的子公司”,也就是“加盟店”的模式。
刘备先后投奔过很多人,什么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虽然到处深得人心,所谓“信义著于四海”嘛,但到处都混得不顺利。
所以刘备自己感慨说:“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尔!”日子过得太快了,我还是一事无成,很悲伤啊!
但是你看,不管刘备怎么悲叹,怎么着急,他的活动范围还是在中原一带。刘备出生在河北涿州,46岁之前,一直就在中原打转。他起家的地方在中原;当时的繁华富庶在中原;最大的仇人曹操在中原;要兴复汉室,皇帝也在中原。
如果后来不是被曹操逼急了,只好依附刘表,估计他连长江流域都不会去的。要不是26岁的毛头小伙子诸葛亮点醒,他怎么会把目光投向他根本不熟悉的四川呢?
我们这两年一直在讲认知升级,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我们每个人的思维模式,其实都被局限在世界的一个角落里。不是没目标,不是没资源,不是没能力,不是不努力,但往往就是很难突破,为什么?
因为没有看到更大的地图。
举个例子,最近我在咱们「得到」App里的订阅专栏,张潇雨老师的《商业经典案例课》里,看到乔布斯在苹果公司的经历。
乔布斯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但是中途被董事会赶了出来,在外流落了十一年。1996年,苹果公司的情况非常不好,乔布斯又临危受命,回归苹果。
当时苹果公司就和刘备迷恋中原一样,拼命在个人电脑领域发展,光是麦金塔(Mac)电脑系列,就有几十个版本,每个版本又有各种编号。但是样样通,样样稀松,哪个版本也没卖好。
乔布斯回归时候的第一个动作,就是砍,砍掉了90%的产品线。
但是乔布斯真正的神来之笔,不是砍业务,而是做了一个增量。他突然转进到音乐播放器领域,在2001年推出了iPod。这款播放器不仅大获成功,而且后来以iPod为基础,2007年推出了iPhone,让整个手机市场彻底洗牌。
这个过程中,乔布斯走出了整个电脑业界也没有想到的路线。在一个大家没有注意到的新领域落子,迂回前进,最后重回主流,成为王者。
所以你看,在一个大局中竞争,重要的往往不是力量和资源,而是认知能力。也就是你能看到更大的地图,你就能找到全新的关键破局点,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再杀回来赢得竞争。
那怎么才能看到更大范围的地图呢?
诸葛亮的《隆中对》其实也给我们做了示范,有两个方法。
第一,是从过去的历史上看;第二,是从为未来的终局上看。
先说历史,《隆中对》里,诸葛亮有一句很重要的话:“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这是在提醒刘备,不要小看偏远的四川,也就是益州。资源很好,而且更重要的是,汉高祖刘邦正是从这个地方起家,成就了帝业。
其实,不仅是汉高祖,当年战国时候的秦国,也是因为拿下了四川,获得了稳定的大后方,才在战国群雄中,获得了碾压性的战略优势。也就是说,以四川为基地,夺得天下,历史上是有先例的。
这就是从当前的局势中跳出来,回到历史经验中,找到更大的地图。
第二个方法呢,是从未来的终局上进行判断。
《隆中对》里有一句奇怪的话,说“天下有变”。什么意思?为什么诸葛亮那么早就能判断,曹操不会对刘备穷追猛打,而且总有一天,天下会有变呢?
这就牵涉到,对曹操处境的判断了。
曹操的创业模式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好处是可以利用中央政府的名义广纳人才,坏处则是这些人才到底是忠于汉朝还是忠于他曹操,他自己也搞不清楚。所以,曹操阵营的构成最复杂,也最不稳定。比如,出现董承的“衣带诏”事件,就是典型的内乱。
这就是诸葛亮讲的“天下有变”。所以从这个终局出发,倒推回来,诸葛亮才判断,因为曹操的独特处境,会给刘备留出一个足够长的战略机遇期,让他能够拿下四川,获得根据地。
总结一下,我从《隆中对》中受到的启发。
第一,竞争的关键之处,往往不是眼前看到的那些因素。而是站高位置,展开视野,着眼于更大的地图,找到新的破局点。
第二,发生过的历史,会给我们当前的战略决策,提供宝贵的灵感。
第三,不仅要理解自己的处境,还要分析对手的处境,这有利于我们判断局势最终的演化。
你可能会说,《隆中对》再牛,最后不也没实现吗?刘备并没有取得天下啊。
对,《隆中对》的战略也有缺陷,我们明天接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