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人:李子旸
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罗辑思维。
昨天我们聊到,每一个人闯世界,除了看得见的专业领域的本事,还需要一些隐秘技能。
那隐秘技能的本质是什么?
简单说,它就是把专业技能还原到真实社会生活的基础上去。
200年来的现代化,有一个总体的进程趋势,就是社会分工和专业化。专业化提升了效率和水平,这当然是事实,但是也带来一个缺陷。那就是专业化的思维,局限了这个领域里人的视野,往往用自己行业里的惯例、逻辑,违背真实的社会场景和生活基础。
但是行业里的人,往往还没啥感觉。
举个我们自己身上的例子。我自己原来的专业是电视,后来很多当年的同行就问我:“你做「得到」App,为什么不用视频?视频传达知识多丰满啊。你看现在视频创业多火啊,你为什么偏偏要用音频呢?”
我通常是这样回答的:视频确实是我原来的专业,但问题是,我现在做的是知识服务业,传达知识,重要的是传达。视频当然提高了表现力,但是它也会带来缺陷。
比如,视频对用户的流量耗损比较大,要求用户全神贯注才能学习,其实是制约了用户的选择。音频形式,虽然有局限性,但是更大的好处是解放了用户的眼睛和时间。无论是在路上,在做家务,在健身,都可以享用我们的服务。
如果知识服务行业真实的社会生活基础,是交付的高效率,那音频就是比视频更好的方式。你看,如果不跳出自己的行业和专长看问题,就会和最初的目的背道而驰。
下面我们再拿统计学举几个例子,来进一步说明。统计学是一门专业的学问,但是一旦脱离真实的社会生活基础,就会出问题。
比如有一个犯罪研究专家,经过长期仔细的调查,深入分析了一大批刑事案件档案,发现一个惊人的规律:在酒吧殴斗致死事件中,85%的案件,先动手的都是那个最后被打死的人。
这个数字公布以后,引起不小的舆论反响。大家互相告诫,看来在酒吧千万不要先动手和人打架。先动手的人,有很大概率最终会被人打死。
你看,很有教育意义吧,但是这个结论是有问题的。为啥?
因为殴斗两方之中一方已经死了,档案中记录的只是活下来那个人的口供。和人在酒吧中斗殴打死了人,被警察抓去审问,换了谁,也会说是对方先动手挑衅的吧。所以记录下来的档案,当然是死者先动的手。专家在这个基础上做研究,无论专业水平多扎实,得出来的结论都是错的。
所以,看统计学报告时不能只看数字,也不能只看调查者态度是否认真,原始资料是否可靠等等,还要有相应的社会知识。否则,很容易被统计学欺骗。所以统计学的高手,往往不体现在专业水准上,而是丰富的社会知识。
再比如,某一年印度某地发生宗教教派冲突,死伤众多。大量难民逃入了一座神庙,虽然暂无性命之忧,但缺吃少穿,急需外界援助。
这个时候印度政府就为难了。如果直接派军队或官员进入冲突地区,就有可能激化矛盾。可难民急等着援助物资,怎么办?政府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委托当地的商人代为运送、发放救济物资,并承诺事后政府报销商人所有的花费。
过了一段时间,宗教冲突总算平息了,逃入神庙的难民先后返家。事情过去,大家该算算账了。商人们把各项援助物资的账单上报政府,就等着政府报销发钱了。政府官员拿到账单一看,哈哈,很明显这里面有水分啊。
政府不想当冤大头多花钱,可商人毕竟帮了政府大忙,如果没有可靠的证据就压缩开支,也说不过去。下次政府再有事,商人也就不愿意帮忙了啊,那怎么挤掉账单上的水分呢?
印度政府把这个问题交给了一个统计专家。专家知道,他不可能靠实地调查核实,来挤掉水分。冲突期间,一片混乱,冲突过后,人们都已经离开,就连难民的大致数量也没人能说清。专家能做的,只有仔细研究商人报上来的账单。
后来,这位专家正是通过研究账单最终解决了问题,而且解决得各方都能接受,无话可说。他怎么解决的呢?
为了救助难民,商人送去了多种物资:食品、服装、药品、日用品等等,各种各样的账单大一堆。专家看来看去,找到了一种东西,可以作为核实商人真实花费的依据——就是盐。
盐价格不高,总量不大,商人夸大虚报的动机不强烈,可以推测报上来的应该是真实用量。有了盐的真实用量,就可以反推出难民数量,这个精确度相对要高。因为盐人人必用,但用量却又少又稳定,人均每日几克而已,不会大幅增加或减少。
知道了难民数量,再来评估食品、服装这些肯定会被夸大虚报的物资数量,就容易多了。而且,盐的数量是商人自己报上来的,他们只能认账。所以这位统计学家,运用了社会常识,解决了统计问题。
盐的这个特点——人人都要用,但用量很小而且固定——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历史上盐税为什么那么重要。为什么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政府,一定要坚持盐的专卖制度。
实际上,一直到1950年代,盐税依然是中国政府的重要税收之一。中国的税制,历史上发生过好几次大变化,但盐税长期不变。就是因为,通过盐的消费量,可以相对准确得知人群的数量。
所以盐税的本质,不只是商品税,实际上还是人头税(人头税是按人数征收的税种,有一个人收一份税)。因为国家到底有多少人,这个数字实在不好统计,所以盐税在古代,是收人头税最好的税基。
盐税的这种作用,还来自于盐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在产盐区以外,人们不大可能生产出盐。
粮食人人要吃,水人人要喝,衣服人人要穿。那为什么粮食、水、布料不能像盐那样,成为征税根据呢?这是因为,粮食、水、布料,人们自己也能生产。如果政府在这些物资上征重税,人们就不从市场上买了,转而自己生产——你种田来我织布,万事不求人。如此一来,政府收税可就麻烦多了。
但盐可不一样。除非身处产盐区,否则你连一粒盐也生产不出来。产盐区可是高度集中的,除了海边就是内地少数几个地方。政府把产盐区控制住,就实现了盐的垄断和专卖。要知道,政府垄断也是拣容易的来。垄断盐的生产,可以做到,垄断粮食等等的生产,那不是自找别扭吗?
上面举的几个例子,都在说明,专业领域的学问要不断回到它的基础,也就是真实的社会生活中,才能持续拥有活力。这也正是为什么很多专业学问,在如火如荼的发展过程中,往往都会有一位划时代的大师站出来,号召回到真实生活。
比如经济学里面的科斯,提出要反对“黑板上的经济学”,回到真实生活的经济学,就是出于这个原因。
好,这周的节目就到这里。明天的罗胖精选,依然会有一篇很精彩的付费内容,供大家免费享用。祝各位周末愉快,下周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