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人:王洁萍
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罗辑思维。
这两年,不断有朋友让我给他们的孩子上大学、选专业提建议。一般他们都是把眼光集中在所谓的“好专业”上,什么国际金融、电子商务等等。而我总是劝他们,要学一些基础学科,比如中文、数学等等。所以,我的建议一般也没什么人听。
那我为什么这么建议呢?两个理由。
第一,现在社会变化速度太快。你大学入学时认为的好专业,从毕业到成为这个行业的中坚力量,至少七八年过去了,到时候好专业还能不能风光,就很难说了。
第二,中文和数学这样的专业,虽然看起来没有实际用处,但它们是基础工具。它们将来在任何一个行业都会有用,而且都是所谓“童子功”的学问,大学时代打下的功底,别人一辈子也不容易赶得上你。学了这样的专业,等于是获得了一生的潜在优势。
我说的这两个理由,其实背后是一个总的趋势,就是行业和人才的分离。
在传统社会,一个人进入一个行业,是他一生的选择。不仅是一辈子要干这个,甚至是世世代代都要干这个。铁匠的儿子还是铁匠,屠夫的孩子还是屠夫。所以,干一行爱一行,甚至变成了一个人的道德标准。
但是现代社会不同了,大量的新行业不断出现,速度还越来越快。一个人有三四十年的工作时间,而一个行业的寿命还未必能到三四十年。所以,定行业就定终身、进一行就要爱一行,这种思维方式自然就过时了。
最近,有人推荐我读了一本书,叫《香港影视业百年》。这本书很有趣,书里体现了行业变迁和个人命运之间的关系。
香港电影业的繁荣,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30年代。就是有声电影一诞生,香港电影业就兴旺起来了。你可能会奇怪,香港是弹丸之地啊,人口不多,拍了电影给谁看呢?
给东南亚人看。新加坡、马来西亚等等南洋一带的华人华侨,对广东话的娱乐消费品需求很大。于是不少当地资金就涌入了香港,在香港拍摄影片,然后卖到南洋。
当时香港电影业有钱到什么程度?制片方只需要准备一纸故事大纲和演员名单,就可以开卖。电影还没有上映,就已经收回成本了。
当时拍摄的电影类型,主要是粤语的戏曲片。成名的戏曲界大腕,跨界到电影界就是明星。戏曲本身曲词、音乐、服装、道具等等都是现成的,故事也很成熟,拍摄起来比较容易。当然了,这也带来粗制滥造的隐患。
但是光是那几部戏曲,拍来拍去也没什么新鲜的,香港电影业渐渐就不行了。而且到了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出现了电影业的致命杀手,就是电视。
全球首家华语电视台,1957年就创办于香港,叫丽的电视台,后来更名为“亚洲电视”。
但是电视台办起来,也需要好内容呀,谁会做内容呢?举目四望,电影行业正好有点冷清,那就来干电视吧!这是电视业人才的第一个来路。比如后来红极一时的郑少秋,就是粤剧演员出身,然后投身到电视业的。
当然,电视台不只是坐吃山空,还做了不少有深远意义的事情。
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邵氏兄弟影业公司的邵逸夫先生。他不仅创办了大名鼎鼎的TVB无线电视台,还干了两件培养人才的事。
第一件是办艺员培训班,自己培养演艺明星。我们知道的很多香港大明星,都出身于这个无线电视艺员培训班。像周星驰、梁朝伟、刘德华、周润发等等都是从这里出来的,还有很多导演、武术指导也是这里培养的,像杜琪峰、王家卫等等。
另外一件事,是从1973年开始,TVB每年主办香港小姐竞选。我们熟悉的赵雅芝、张曼玉、袁咏仪、李嘉欣等等,都是从这条道路出身的。
你看,郑少秋、周润发、赵雅芝三个人,刚好代表了香港影视业人才的三个源头——粤语戏曲片、艺员培训班和香港小姐选举。
风水轮流转,到了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因为大陆市场开放,香港电影又开始兴旺起来。电视业储备的这些人才,又涌进了电影业。所以,我们熟悉的那一代香港明星,大多都号称是影视歌三栖明星。
再后来,2000年之后,香港电影行业又不行了。但是大量的香港导演、演员等等开始北上,融入到大陆的电影行业,又重新焕发光彩。
你看,行业兴衰起伏,这是大势所趋,没有办法改变。但是,过去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现在是铁打的人才流水的行业。行业里的人才,既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又是东方不亮西方亮啊。
人的命运和行业的命运,完全不是一回事,已经分离了。
前几年,我和美国的媒体人聊天,发现反差特别大。要知道,全世界的新媒体红红火火,传统媒体都遇到挑战。中国媒体人普遍有一种焦虑情绪,积极的人在讨论转型,消极的人觉得行业不行了,我该怎么办?
而美国媒体人呢,不仅没有这种情绪,反而是觉得新媒体红火,挺好。因为新媒体愿意花更多的钱,雇佣传统媒体里懂内容的人,这是我们的机会啊。这里摊子散了不要紧,换个公司继续干活啊。
这种反差,其实是因为对行业和个人命运关系的看法不同。把自己当做某个行业里的人,还是当做掌握特定能力的人,看待机遇和挑战的角度也不一样。
真格基金的投资人徐小平老师,跟我讲过的一个故事。
2016年,直播行业崛起的时候,真格基金也投资了一家小直播公司。徐小平老师有个朋友是传媒界大公司的高管,他就鼓励朋友加入这家创业公司。
朋友听了提议,觉得不可思议,他说你有没有搞错!我现在工作稳定,你让我放下“金饭碗”去这么小的一家创业公司,万一倒闭了怎么办?这不是存心坑我吗?
徐小平对他说:这家公司可能会成为一个独角兽,当然也可能会倒掉。但是请注意,从根本意义上,我让你去的不是这家公司,而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新技术带来的变革,将会产生很大的财富机会。你就把我推荐的这家公司,当作进入一个新时代的门,将来你不会后悔的。
后来,这个朋友就加入了这家创业公司。再后来,这家公司果然也没有做成。但他在离开这家公司的时候,因为有业绩,直播行业的头部公司纷纷向他发出邀约,请他去做高管。
你看,这是这个时代独有的现象。一个失败的公司,也可以造就一个成功的人。
所以徐小平老师最近经常说一句话:都说创业风险大,那是公司的风险,行业的风险,投资人的风险。而作为个人的创业者,他几乎不会失败。
选择行业,这件事的意义已经改变。
过去,选择行业是选择一生的命运;现在,选择行业是选择你成长的暂时基地。
好,这个话题就聊到这里,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