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期 | 王莽的意义

策划人:段文强

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罗辑思维。

今天,我们来讲一个人,就是王莽。中国历史上典型的反面人物。提到它,一般会有两个印象。第一,是一个胡来的改革家,非要按照几百上千年前的古书搞改革,结果把天下搞的乱七八糟。这件事,没法做翻案文章,胡来就是胡来。

还有一种印象呢,就是王莽是个乱臣贼子,篡位当了皇帝。这个事实也没法抵赖。但是我最近看了一篇文章,雷葛的《王莽改革新论》,发现王莽篡位这个事,其实可以有一个新的观察角度。

简单说就是,“王莽代汉”这件事,可不是简简单单的权臣篡位,而是一种全新的改朝换代的模式。

这是什么意思?

在我们的印象中,中国历史上的改朝换代,就只有一种方法,就是通过武力。你看,在王莽之前,什么尧舜禅让,那是传说,咱们先不论。后面你想,哪次改朝换代,不是通过暴力?

你说,不对啊,宋朝的赵匡胤就是不就是黄袍加身,和平演变吗?还有,我们都熟悉的曹氏父子,司马父子等,都是和平禅让啊。对,表面上是和平,但背地里都有武力威慑在起作用。所以都说权臣篡位,那什么样的权臣才能篡位?一定是军头啊,就是有自己武装部队的人啊。

如果按照这个规律来看王莽,就很奇怪了。第一,王莽的出身是外戚。外戚和太监一样,都是皇权的附庸,他们不对皇权构成威胁,这是皇帝相信外戚和太监的原因啊。外戚篡位,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只有王莽这一个案例。第二,王莽从来没有领军作战的经历,在军队没有任何根基。篡位这种事,没有暴力做后盾,怎么可能?

那王莽靠什么?两个字,“人心”,或者说“声誉”,是靠政绩换取天下人的支持。注意,这里说的天下人,可真的是天下人。普通老百姓,据说一次有48万人上书支持他。而上层精英呢?像刘歆,那可是当时的大学问家,比如,大家熟悉的《山海经》就是他父子两代人编订的,而且,他还是正儿八经的汉室宗亲。他对王莽,那真是大力支持,连王莽当皇帝的继位诏书都是刘歆亲笔写的。

那王莽怎么做到这么高的支持率的呢?过去的解释是集中在王莽本人身上的。他尽可能让自己的所作所为,符合儒家经典中的完美人格。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廉等等。我们这里不举例子了,总之,儒家提倡的所有一个好人该有的品质他都有,一般好人能做到的事情,王莽还能做得特别极致。比如有一次,他儿子失手打死了一个仆役,王莽“大义灭亲”,硬是逼着他儿子抵命。

当然,这后来被解释成了虚伪。最著名的就是白居易那首诗里写的,“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简单说就是,周公也曾经被怀疑要篡位,王莽也曾经被认为很谦恭,要是当时这人就死了,哪会想到后来剧情的大反转呢?

按照白居易的理解,王莽原来的各种完美人格,其实都是虚伪的表演。是啊,要不怎么解释呢?这个人先是靠品行赢得了那么多人的支持,后来居然干出来篡位这样的大逆不道的事,这不是两面派是什么?

但是,这个说法,你不觉得有问题吗?王莽54岁篡位当的皇帝。一个人从小开始就谨小慎微,当道德楷模,获取支持,而实际上是一个野心家,一直到54岁才露出本来面目。

如果他一直在下这么大一盘棋,这么大本事,那怎么几年就把天下给折腾没了呢?所以网上还有一个说法,说王莽压根就是现代人穿越过去的,否则没法解释他的一生,这当然是开玩笑的说法了。

其实,要想把王莽的行为解释得合理,看王莽本人是不够的,你得看当时的普遍社会观念。

儒家一直有一个观念:一朝一姓的天下,是不会永远存在下去。你有德,天命就归你,你就当皇帝,你无德,天下治理不好了,天命就会转给有德之人。这套说法,最开始是周朝人发明“天命观”的时候,就已经提出来。前几周我们讲“天下体系”的时候就已经详细说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出门左转,听那几期节目。这套思想后来发扬光大,还是在汉朝。因为汉朝皇帝要解释自己的合法性的时候,就必须用这套理论,秦始皇无道,所以天命转移,这才轮到我们老刘家当皇帝。

可是,你发现没有,这套理论里面有一个巨大的内在逻辑矛盾的。如果你刘家这么取天下是合理的,那你家干不好,那是不是应该换人干干呢?

在汉景帝的时候,就发生了这么一场著名的争论。两个儒生就争起来了。一个说臣子就应该忠于皇帝,一个说皇帝当不好,天下共诛之。这两套理儿本来在儒家学说中是并存的,空泛地讨论讨论本来也没啥?但是两个人吵急了眼,就扯到现实政治上了。“照你这么说,汉高祖刘邦反秦,也是不对的喽?”另一个说“照你这么说,以后有人起兵造反反对刘家天子也是对的喽?”

话说到这份上,就没法往下聊了。结果,汉景帝在旁边就插嘴说了一句话:“食肉毋食马肝,未为不知味也;言学者毋言汤武受命,不为愚。”这话啥意思?就是说,马肝有毒,所以吃马肉的人不吃马肝,你不能认为他不懂得品味。同样道理,搞学问的人不讲汤武革命的事,没人当你傻子。也就是说,儒家理论的这个内在逻辑矛盾,是不能放到现实政治里来讨论的。

不讨论归不讨论。随着儒家的势力越来越大,这套观念可是一直都在的。“天命无常,惟有德者居之”。所以,“禅让”这个事,在当时人看了,是理所当然的。所以,早在几十年前,就不停的有人上书,劝皇帝退位让贤。甚至,有人公开说,汉家天命也就到此为止了。

理解了这个背景,你就知道了,到西汉的末年,老刘家确实一代不如一代,而突然有出现了这么个人格楷模的王莽,上上下下都觉得,嗯,和平改朝换代这个事可以搞一下了,所以就支持王莽当皇帝。

我们今天回顾这个过程,实际上想说的是两层意思。

第一,每一段历史,都包含有丰富的可能性。上承天意,下顺民情,根据道德水平和治理能力,和平更替统治者,这本来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选项。这不仅是一种理论上的可能,王莽可是实实在在地做到了的。只不过他后来没有干好,胡来,丢掉了天下,以至于中国历史的这种演化路径到此就中断了。否则,古代中国的政治很有可能是另外一个样子。

我想说的第二层意思是,过去我们看历史,总是着眼于个人的道德智慧和力量。但实际上,成一件事,坏一件事,最根本的力量,是社会共识,是时代普遍观念。不回到这个基本面上,面对历史,我们什么也理解不了。

好,今天就聊到这里,明天罗胖精选再见。

参考文章:雷戈《王莽改革新论》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