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9|2024春节特刊:年度演讲盘点

精挑细淘,得到头条。我是李南南。

今天是大年初四,继续咱们的春节特别节目。今天的主题是,年度演讲盘点。

往年,咱们比较关注年底的名人演讲,关注他们一年到头的总结。但是这回,咱们要把视线再拉长一点儿,回看过去这一整年里,不论规模大小,不论时间节点,只要这个演讲能带来启发,咱们就来说一说。同时我们可以也通过回顾这些演讲,来学学高手做事的基本功。

好,咱们正式开始。

提到演讲,有一个重要的节点是,毕业季。因此,咱们首先要分享的,是2023年的毕业季,最受关注的几篇演讲。其中很多关键思考,对成年人也很有启发。

咱们要说的第一个演讲,是比尔·盖茨出席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毕业典礼时发表的演讲。盖茨经常在毕业典礼上演讲,但过去的演讲,盖茨往往聚焦在那些重大命题上,像是气候变化、人类命运之类的。而这次的演讲,盖茨相对更走心,他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给毕业生做了几个叮嘱。

比如,盖茨说,人生不是一场单幕戏,它会有第二幕、第三幕。这说的是,你不要把一份工作,当成终身的事业,更不要放任自己过一成不变的生活。现代人注定进入多段式的人生模式,职业格局会跟着技术基础,变化得越来越快。因此,盖茨建议每个人至少要做到一件事,就是让“人生第二幕”这个议题,进入思考范围。

再比如,选择职业时,你要选那些解决重要问题的工作。过去我们觉得,职业生涯是自下而上进阶的,但盖茨提醒我们,还有另一条路,就是要让自己的职业生涯,从边缘向中心进发,你要让自己在一个分工网络里,变得越来越重要。

盖茨还有两个叮嘱,非常走心。一个是,不要单打独斗,要重视友谊。另一个是,不要工作过头,要学会休息。这些叮嘱,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人生是场拉力赛,直线加速时,你要拼尽全力,一脚油门踩到底。但是,遇到弯路,你也别怕,该刹车就刹车,偶尔的缓冲,是为了在下个路段更好地加速。

咱们要说的第二个演讲,是杨紫琼在哈佛大学法学院的演讲。杨紫琼不是法学院毕业的,也不是律师,甚至也没演过律师角色,为什么哈佛法学院要请她来做这个演讲呢?

杨紫琼说,是因为,毕业是人生中最关键的时刻之一,它意味着一个人即将跳入有无限可能,但不可预测的未来。而杨紫琼,因为职业的特殊性,有过不少“跳进未知虚空”的经历。从这个角度出发,她给即将跳进未知领域的毕业生,分享了自己的职场经验,总结起来,是一个关键词,松弛感。

这两年,很多人谈论这个词,按照通常的理解,松弛应该是人生的第二步。第一步,应该是努力、奋斗、拼搏,这些完成后才能谈松弛。为什么杨紫琼,一上来就谈松弛?

这就要说到,到底什么是松弛感?看完杨紫琼的演讲之后,你会发现,真正的松弛感,绝不等同于放松,而是一种确定感。也就是,你有一个确定的能力圈,你特别清楚自己的能力边界在哪,哪些事一定能搞定,哪些事一定搞不定,然后,扎扎实实做那些,搞得定的事情。

比如,杨紫琼最早是学舞蹈的,但是因为脊柱受伤,她不得不放弃舞蹈生涯。怎么办?虽然不能跳舞了,但她也没绝望,那么多年的艺术和舞台训练,让她有了过硬的艺术素养和舞台感,基于这个确定的能力,杨紫琼转修艺术课程,后来当了演员。

再比如,拍文戏的女演员太多了,竞争太大,甩不开同行,怎么办?杨紫琼也没泄气,她再一次观察自己,舞蹈功底扎实,肢体控制力比一般人好,基于这个确定的能力,杨紫琼开始拍动作戏,一点点打出了名声。

你看,所谓松弛感,指的是,你对自己的能力、行动,以及行动结果的确定感。你对自己有多大本事,能干成多大事,心里有谱,这个心里有底的感觉,就是松弛感的核心。

总结一下,盖茨的缓冲和杨紫琼的松弛感,传递出的信息,不是一味的激励,而是告诉你,要直面真实,然后继续努力。同时,很多国内大学老师在毕业演讲中,也有类似的表达。

比如,罗翔老师在中国政法大学的毕业演讲中说,“这个世界有两种痛苦,一种是野心还没实现的痛苦,还有一种是野心成就后的无聊。很多成功和正在追逐成功的人,都在这两种痛苦中双向切换。所以真正能够带给我们宁静的,是我们内心的原则。”

再比如,北大国发院的院长姚洋说,“乐观者赢得未来,悲观者赢得现在。我们普通人要想成功,就必须同时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和一个悲观主义者。在想象未来时保持乐观,在对待眼前的工作时保持悲观。”

说完毕业演讲,咱们继续沿着职业生涯这条线,来看两位企业家的演讲,分别是海尔的张瑞敏和华为的任正非。他们分享的,是从自己的核心工作获得的思考。

第一个是,海尔集团创始人张瑞敏。去年在人单合一模式创立18周年纪念日上,张瑞敏做了一场演讲。人单合一,是张瑞敏2005年提出的商业模式,人指的是员工,单指的是用户,也就是,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只把给用户创造价值,作为唯一的指针。为了实现人单合一,你得把一个大集团,拆分成大量的作战单元,把原来一个人说了算的企业,变成一个创业者同盟。

这个模式,不光对海尔很重要,帮海尔进入了500强榜单,对现代企业管理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去年11月,张瑞敏在伦敦获得了Thinkers50终身成就奖,成为“全球第九人”。在张瑞敏之前,全世界只有“管理哲学之父”查尔斯·汉迪、“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现代营销科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等8位管理大师获得过这个称号,张瑞敏是第9位,也是第一位被授予这个奖项的中国人。

回到张瑞敏的演讲,他给我们带来的最大的启发,跟创业精神有关。你大概可以理解成,管理者只是个过渡性概念,未来每个人都要成为领导者。成为领导者,具备自定义目标的能力,这件事正变得越来越重要。他说,“群龙无首”才是最高的境界,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成龙,每一条龙都可以创造价值,人人都能自我驱动、自我进化,这是组织的最高境界。

这是张瑞敏的思考。接着咱们再来看看华为的任正非,去年2月在“难题揭榜”火花奖颁奖典礼后,任正非做了一场演讲。

任正非的演讲,谈的主要是基础科研的重要性。从中我们可以获得这么两个启发。第一个是,教育的目标,到底是什么?任正非说,教育不一定要有准确答案,很多成果不是一蹴而就的,只要能实现正确的过程,即使没有结果,也很有价值。同样,教育不能太实用主义,不能只以需求为导向。所以,教育的目标是面向未来,且只面向未来。

但是,这个未来,不应该太过久远。这就要说到这次演讲的第二个启发。怎么让智慧持续产生,并快速被放大?任正非的原话是,要“万众力拔山兮”,也就是,把所有人的智慧都调动起来,去干成一件大事。说白了,组织中,个人是孤立的思考点,但只要你动起来,跟不同的人产生关联,就能扩大协作界面,形成一张更大的思考网络。

好,这是两位企业家的演讲。当然,除了职业,咱们也同样关心财富。所以,接下来我们要回顾的就是,“股神”巴菲特在2023年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的演讲。

巴菲特每年都要在伯克希尔的股东大会上发言。2023年,巴菲特说了什么?

首先,巴菲特传递了一个信号,谨慎乐观。简单说,就是钱没有以前好赚了,但是依然能赚。对于不经营投资公司的普通人,巴菲特强调了三件事,按照重要性从低到高分别是,首先,手头一定要有点现金。其次,永远保证赚的比花的多一点。最后,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确保并加强你赚钱的能力。说白了,对普通人来说,最重要的投资,不是外部的股票,而是你自己的能力。

这是巴菲特的态度,谨慎乐观。那么,具体应该怎么行动呢?也可以概括成四个字,当下最优。你可能很难找到一个完美的方案,这不重要。关键是,你得在现有的方案里,找到一个当下的最优解。用巴菲特的原话说,这可能是你做过的最愚蠢的事情,也可能是你能做的最聪明的事情。

顺带提一句,这次股东大会,也是巴菲特的搭档,2023年年底去世的投资家查理·芒格,出席的最后一次股东大会。巴菲特在2023年年初发布的致股东信中,专门感谢了他。巴菲特是这么说的,你要找一个非常聪明的高级伙伴,最好比你稍微年长一点,然后非常仔细地听他说什么。

关于过去一年的演讲盘点,咱们先说到这。最后,假如说我们能从这些演讲中获得什么,我觉得,有点像罗振宇老师今年跨年演讲中说的那句话:世界上太多事情说不准,但我只要顺着时间线,认真干一件事,就拥有了超级的确定性。至于怎么干?还是借用今年跨年演讲上的一句话,“发大愿,迈小步,走远路,磕长头,不停顿,当然,也完全不必着急。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头条》,明天见。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